第806章 差別所在

代善回到瀋陽之後,還沒有來得及歇息一下,多爾袞和多鐸就來拜訪了。

代善很是奇怪,他駐紮在朝鮮,多爾袞駐紮在廣寧,一般情況下,是不會返回瀋陽的,這一次不知道是什麼事情,兩人都回到瀋陽來了,代善是接到了皇太極的聖旨,匆匆趕回來的,難道說多爾袞也接到了聖旨。

因爲有一段時間沒有見面了,代善吩咐準備好酒宴。

書房是商議大事情的地方,一般人是不準靠近的,代善和多爾袞、多鐸進入到書房之後,管家安排了專人,守候在書房外面,避免自家老爺受到打擾。

“二哥,好久時間沒有見到了,多鐸和我專門來拜訪一下啊。”

“十四弟,你不是駐紮在廣寧嗎,怎麼回到瀋陽來了。”

“我也是接到了皇上的聖旨,明日要上朝的,得知二哥也回到了瀋陽,想必二哥也是接到了皇上的聖旨,特意和多鐸前來拜訪的。”

“原來是這樣啊,十五弟,你一直都是在瀋陽的,可知這一次是有什麼事情啊,皇上如此的興師動衆,看來可能是有什麼大事情啊。”

“二哥,具體是什麼事情,我也不是很清楚,不過依照我的預計,二哥和十四哥都回到了京城,想必可能是牽涉到遼東的事情了,不僅僅如此,十二哥也回到京城來了。”

代善微微點頭,大清國平靜了好幾年了,多爾袞帶兵攻打登州和萊州,動作不是很大,出動的軍士也不是很多,就算是大清國很大的行動了。這與皇太極的要求是不相符的,不過遼東很是平穩,沒有聽見有什麼異常,難道說皇太極準備在遼東發動進攻了,要知道關寧錦防線固若金湯,真的要發動進攻。那是需要付出巨大代價的。

“十四弟,你一直都是駐紮在廣寧的,負責和遼東的明軍對峙,是不是發現什麼異常了,或者說明軍準備在遼東發動進攻了嗎。”

多爾袞搖了搖頭。

“二哥,你是知道的,皇上有旨,遼東必須要維持目前的局面,我駐守在廣寧。幾乎是沒有什麼事情可做的,每日裡也就是督促軍士進行訓練,這段時間,麾下的軍士都憋壞了,故而這次回到京城,我也是要向皇上建議的,老是這樣駐紮下去,情況可不好。”

代善站起來了。揮手示意多爾袞和代善,到面前來。

桌上擺着遼東的地圖。雖說駐紮在朝鮮,但代善還是沒有忘記,時刻關注遼東的局勢。

三人看着地圖,代善指着大淩河城方向開口了。

“十四弟,十五弟,你們看。我大清國失去大淩河城之後,黑山與廣寧成爲了最前沿的地方了,包括義州,若是我們丟失了黑山、義州和廣寧,遼河北面基本就沒有什麼據點可守了。剩下的西平堡,不足以抗衡明軍,絕無把握守住的,這些年來,我一直都在思考,當初皇上毅然做出來決定,大舉進攻大淩河城,是非常英明的決定,丟失大淩河城,可謂是我大清國重大的損失。”

多爾袞和多鐸仔細看着地圖,其實這份地圖,早就刻進他們的腦海了,幾乎每一日都要看看的,多爾袞駐紮在廣寧,負責整個黑山、廣寧和義州的防守,兼顧西平堡,更是要關注遼東的局勢的。

多爾袞和多鐸兩人是親兄弟,感情非同一般,兩人掌控的正白旗和鑲白旗,也是非常團結的,加之兄弟兩人都是驍勇善戰的,所以在大清國的影響是很大的,權勢是不一般的,代善就更不用說了,曾經的四大貝勒之一,地位甚至在多爾袞和多鐸之上的。他們之間的接觸是不少的,但這麼長時間以來,代善表現出來的都是謙遜,因爲一些大家都知曉的原因,代善很少主動議論朝政,也很少討論征戰的事宜。

代善這一次表現出來的不一般,引起了多爾袞和多鐸的關注。

代善看了看多爾袞和多鐸,再次的開口了。

“十四弟,十五弟,這些年來,我很少關注朝中的事情了,或許是在京城的時間有些長了,到了朝鮮之後,我才感覺到,我大清國遠未到安逸的時候啊,遼東的地位,太重要了,當年孫承宗建立的關寧錦防線,成爲了阻攔我大清國前進的一大障礙啊,若是我大清國能夠突破關寧錦防線,中原唾手可得,此等的大事情,我們都應該要關心啊。”

“皇上時常說了,大清國的滿人不多,和漢人比較起來,微不足道,可大清國爲什麼能夠屹立,還不是我們滿人團結,看看那些漢人,人數衆多怎麼樣,各唱各的調,人心不齊,習慣於算計,我大清國萬萬是不能夠如此的,要不然大清國無法和大明抗衡,更不用說入主中原了,蒙古的局勢也出現了一些變化,前年我到蒙古去的時候,已經感覺到這種變化了,錫伯族部落和達烏爾族部落,不斷的強大起來,隱隱有了統領蒙古部落的實力了,兩個部落依靠着大明,依靠着和大明的互市,影響力逐漸擴大,一些其他的部落,爲了自身的利益,選擇投靠錫伯族部落和達烏爾族部落,長此以往,總有發生變故的那一天。”

“如今我大清國的局面,可不是很好啊,皇上肯定是着急的,召集我們進京,恐怕就是爲了遼東的事情,依照我的預計,遼東的局勢,很快將要出現重大的變化。”

代善剛剛說完,多爾袞跟着開口了。

“二哥說的是啊,駐守在廣寧的時候,兩邊的商賈來往不斷,我也是聽到了不少消息的,明軍控制的地方,注重民生,可以說我大清國在遼東,已經沒有多少的優勢了,前些年,大量的漢人逃亡,一些軍官沒有引起高度的重視,如今才體現出來弊端,耕地缺乏人耕種,我八旗子弟,常年習慣狩獵生活,不是很熟悉農耕,開春的時候,大量的耕地,差點無人耕作了,好在明軍變動了政策,不再接納漢人,若不然,我八旗軍如何能夠固守遼東。”

多鐸也開口了。

“皇上一直都是非常注重農耕的,在朝會的時候,專門要求了,滿人也要學會耕作,民以食爲天,若是不能夠耕作,缺乏糧食,就難以維持的,可惜不少的滿人,根本就無心農墾。”

代善揹着手走動了幾步,慢慢開口了。

“皇上已經注重到這些問題,想必會出現改變的,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若是沒有了糧草,根本就無法征戰廝殺的,回到瀋陽的路上,我也在思考,遼東究竟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是皇上準備發動進攻了嗎,若是這樣,首先就要拿下大淩河城,駐紮在遼東的明軍不少啊,真的想要拿下大淩河城,可沒有以前那麼簡單了,大淩河城周圍數十里範圍,都是明軍掌控的地方,我大清國沒有優勢了,十四弟,這一次若是發動進攻,你肯定是主帥,這些問題,不得不考慮啊。”

代善說完這些話,多爾袞和多鐸都是點頭,他們絕對不會想到,這一次是明軍主動要進攻了,不管皇太極說江寧營如何的厲害,他們都沒有和江寧營直接交手,更沒有和蘇天成打過交道,不會相信明軍真的強大起來了,更不會相信,以前那些孱弱的明軍,敢於主動在遼東發起進攻的。

“二哥,其實我一直都在注意,明軍佔領大淩河城之後,非常注意周邊據點和堡壘的固守,這些據點和堡壘,與大淩河城連成一片,若是真的要攻打大淩河城,必須要拔掉這些據點和堡壘,同時,大淩河城距離錦州城太近,想要困住大淩河城,必須要防止明軍的增援,依照我的預計,需要出動的軍士,至少在十萬人以上,其中的三萬到四萬人,負責阻止錦州和寧遠、山海關明軍的增援,其餘六萬到七萬將士,進攻大淩河城,我們依舊只能夠採取困守的辦法,讓大淩河城的明軍,無法維持,被迫選擇出城迎戰的辦法,這樣纔可能有勝算的,大淩河城的城池異常的堅固,採用強攻的辦法,傷亡巨大,不一定能夠奏效的,而且明軍的火炮犀利,遠不是我們所能夠承受的。”

雖說代善、多爾袞和多鐸,沒有想到明軍有可能對駐守在黑山、廣寧的八旗軍發動主動的進攻,但他們都預料到,遼東很有可能發生重大的事情,這也說明了,他們時時刻刻都在關注遼東的局勢,時時刻刻都想到了大清國的未來,從這個方面來說,大明朝廷裡面的文武大臣,是做不到這一點的,這也就是大明和大清的差別所在。

這裡面折射出來的問題,有着很多的原因,代善等滿族權貴,身爲皇親,時時刻刻都想到了,大清國是他們的大清國,可大明朝廷裡面的那些文武大臣,認爲江山是皇家的,自己不過是爲皇上賣命。恐怕也就是這樣的區別所在,大明朝雖然地大物博,但就是難以戰勝地處邊陲、土地貧瘠的大清國。(未完待續……)

第976章 收復臺灣(1)第31章 我相信事實第1121章 熱鍋(1)第1029章 救贖第932章 厲害的分析第239章 故人來(1)第824章 準備(3)第916章 皇太極的隱忍第74章 迫不得已的抄襲第946章 盧象升的分析第989章 何等諷刺第191章 兩邊都要兼顧第941章 危險重重(3)第247章 協調會(1)第903章 代善的思慮第1144章 自我毀滅的舉措第1264章 祭天祭地儀式(4)第437章 將信將疑第1094章 兵不血刃第425章 窮途末路(1)第1175章 內訌的代價(1)第470章 朝廷的旨意第1054章 遼東第670章 家人的安排第466章 死裡逃生第1243章 仁者無敵第302章 江寧縣的調整第456章 鐵血江寧營(2)第476章 啓動第696章 維護大局第316章 大比武(1)第561章 總結會議第1141章 如何的抓住機會第877章 范文程的睿智(2)第170章 朱審馨的心思第227章 回家結婚第1235章 奇怪的情況第32章 難得的溫馨第1117章 硬骨頭(2)第1038章 表面的統一(3)第397章 開花彈第981章 收復臺灣(6)第857章 軍令如山第238章 夫妻之間第73章 原來是郡主第220章 一諾千金第587章 核心情報第1030章 妥協第1278章 科舉考試(2)第838章 激烈的爭論2第1058章 必須堅持第178章 可惜我不怕(1)第369章 算計第210章 廷議第362章 最終決定第197章 初步的良性發展軌道(2)第200章 臨行準備第423章 炮兵營的威力(2)第771章 海戰(1)第34章 恨鐵不成鋼第806章 差別所在第305章 閆子章 的體會第857章 軍令如山第324章 緊急軍情第1096章 口服心服(2)第65章 現實第228章 信守諾言第970章 非凡一戰(4)第829章 首戰告捷(2)第381章 嚴格的檢查第1102章 好壞參半第1073章 遼東決戰(15)第789章 大儒的心態第1203章 難以完備第586章 真真假假第470章 朝廷的旨意第186章 不一般的安排第1279章 科舉考試(3)第39章 廟會第146章 斂財之道第1131章 軟硬兼施第1260章 無法避免第654章 朝廷的焦慮第1065章 決戰遼東(7)第483章 抉擇第557章 穩定性之重要第1035章 縝密的運籌第200章 臨行準備第390章 局勢突變第777章 迅雷動作(2)第414章 傷情第957章 草原之殤3第270章 格殺勿論(2)第1045章 大小兼顧第402章 不能遺忘的事情(1)第928章 范文程的打算第1159章 慘烈的內訌(2)第69章 發榜(1)第35章 蠢笨如豬第763章 開埠的時間(3)
第976章 收復臺灣(1)第31章 我相信事實第1121章 熱鍋(1)第1029章 救贖第932章 厲害的分析第239章 故人來(1)第824章 準備(3)第916章 皇太極的隱忍第74章 迫不得已的抄襲第946章 盧象升的分析第989章 何等諷刺第191章 兩邊都要兼顧第941章 危險重重(3)第247章 協調會(1)第903章 代善的思慮第1144章 自我毀滅的舉措第1264章 祭天祭地儀式(4)第437章 將信將疑第1094章 兵不血刃第425章 窮途末路(1)第1175章 內訌的代價(1)第470章 朝廷的旨意第1054章 遼東第670章 家人的安排第466章 死裡逃生第1243章 仁者無敵第302章 江寧縣的調整第456章 鐵血江寧營(2)第476章 啓動第696章 維護大局第316章 大比武(1)第561章 總結會議第1141章 如何的抓住機會第877章 范文程的睿智(2)第170章 朱審馨的心思第227章 回家結婚第1235章 奇怪的情況第32章 難得的溫馨第1117章 硬骨頭(2)第1038章 表面的統一(3)第397章 開花彈第981章 收復臺灣(6)第857章 軍令如山第238章 夫妻之間第73章 原來是郡主第220章 一諾千金第587章 核心情報第1030章 妥協第1278章 科舉考試(2)第838章 激烈的爭論2第1058章 必須堅持第178章 可惜我不怕(1)第369章 算計第210章 廷議第362章 最終決定第197章 初步的良性發展軌道(2)第200章 臨行準備第423章 炮兵營的威力(2)第771章 海戰(1)第34章 恨鐵不成鋼第806章 差別所在第305章 閆子章 的體會第857章 軍令如山第324章 緊急軍情第1096章 口服心服(2)第65章 現實第228章 信守諾言第970章 非凡一戰(4)第829章 首戰告捷(2)第381章 嚴格的檢查第1102章 好壞參半第1073章 遼東決戰(15)第789章 大儒的心態第1203章 難以完備第586章 真真假假第470章 朝廷的旨意第186章 不一般的安排第1279章 科舉考試(3)第39章 廟會第146章 斂財之道第1131章 軟硬兼施第1260章 無法避免第654章 朝廷的焦慮第1065章 決戰遼東(7)第483章 抉擇第557章 穩定性之重要第1035章 縝密的運籌第200章 臨行準備第390章 局勢突變第777章 迅雷動作(2)第414章 傷情第957章 草原之殤3第270章 格殺勿論(2)第1045章 大小兼顧第402章 不能遺忘的事情(1)第928章 范文程的打算第1159章 慘烈的內訌(2)第69章 發榜(1)第35章 蠢笨如豬第763章 開埠的時間(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