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眼藥水

五月十日,卯時。

蘇天成就帶着蘇二童、蘇俊、王大治和衆多的護院,到南京吏部去了。

南京的六部官員,每日裡早上去點卯,沒有什麼事情,就各自去忙自家的事情了,或者是想辦法找銀子去了,呆在六部,也沒有事情幹,能夠堅持在辦公室裡面閒聊,就算是不錯的,雖然長官也強調,可沒有人遵守,大家都是睜一眼閉一眼。

蘇天成知道這些情況,他必須早點到吏部去,最好是在點卯的時候去。

這是上任的規矩,首先到吏部報到,接着到應天府。

到了吏部,蘇天成遞上文書之後,馬上就有人領着他到了吏部驗封清吏司。

蘇天成的報到,也是很簡單的,按照慣例,吏部驗封清吏司審覈文書之後,記檔備存,利於今後的考覈。

吏部的官員很是客氣,登記勘驗等事宜,都做的很快,蘇天成幾乎沒有等候,一應的手續,就辦好了。

應天府衙門也在上元縣境內,距離吏部不遠,騎馬不過一刻鐘的時間。

應天府衙門外面,氣派好多了,兩個石獅子一左一右鎮守着府門,看上去威風凜凜的,府衙門口,左右都站着軍士,府衙的右邊,有着一口大鼓,所謂的擊鼓鳴冤,就是敲這口大鼓了,不過,看着四個凶神惡煞的軍士,一般人是不敢去敲這個鼓的,當官的也樂意無人敲鼓,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應天府衙門,是所謂的京師衙門,門口的大鼓很是特別,其餘的府州縣是沒有的,這也是因爲開國皇帝朱元璋,體恤農民,允許農民到京師,擊鼓告狀鳴冤,這個傳統,保留下來了,京城的應天府衙門門口,也有這樣的大鼓。

軍士看了文書,跑進了衙門裡面,稟報情況去了。

幾分鐘之後,一個身穿綠袍、頭戴烏紗的官員出來了。

“下官應天府知事鄭克友,特來奉迎,蘇大人請隨我來。”

應天府知事是從八品的官員,迎來送往的事情,大都是知事負責的。

蘇天成注意看了一下鄭克友,三十歲左右的年紀,顯得很是精明靈活,一雙眼睛看人的時候,總是有些眨動。

應天府府衙,和大多數的官僚衙門沒有多大的區別,進去府門,一條長長的甬道,迎面就是儀門了,進入儀門,依舊是戒石坊。

過了戒石坊,就是大堂了,所不同的是,大堂的左右兩側,都有跨院,左側的跨院,就是官廳的所在,用來專門招待上司和官員,右邊的跨院,屬於府衙六房的辦公場所,大堂的後面,有一排廂房,廂房的後面,就是二堂了

府尹大人一般都在這個地方辦公。

至於三堂,單獨的一個院子,府尹大人的家眷,都在裡面的。

鄭克友帶着蘇天成,直接朝着二堂走去。

至於說蘇天成的隨從,全部在進入府門旁邊的寅賓館等候。

走到二堂的門口,鄭克友大聲開口稟報了。

“大人,下官引領江寧縣知縣蘇天成大人,今日起來報到。”

“知道了,你去忙吧,蘇大人請進來。”

聲音帶着滿腔的威嚴,充滿了氣派。

進屋之後,蘇天成看清楚了坐着的這位大人,應該超過或者是接近五十歲了,面容清瘦,一縷的山羊鬍子,身穿緋色官袍,胸前的補子是孔雀,腰部的束帶是金花的,這是三品官員的穿戴,應天府府尹,能夠穿這樣官服的。

這就是府尹王道直大人了,王道直崇禎三年出任應天府府尹,快兩年了。他的前任,就是著名的東林黨人劉宗周了。

之後的發展,崇禎八年,王道直調任戶部侍郎,十三年,出任都御使。

“下官蘇天成拜見王大人。”

王道直站起來了。

“蘇大人,吏部的公文,府衙早已經收到了。”

王道直的語氣還不錯,雖然帶有公事公辦的味道。

蘇天成從懷裡掏出了吏部的行文,也就是他自己的任命狀,遞給了王道直。

“蘇大人,你既已經是江寧縣知縣了,本官有些話,就直說了。”

“下官聆聽大人的教誨。”

蘇天成表面上是恭恭敬敬的,內心卻在嘀咕,新官上任的時候,大都是客客氣氣的,勉勵話語出口,也是笑眯眯的。

“江寧縣位置重要,歷來爲朝廷所重視,你身受皇恩,擔任知縣,定要勤勤懇懇,不可有絲毫的懈怠,本官醜話說在前面,若是發現徇私舞弊、貪贓枉法的事情,本官是一定要向朝廷彈劾你的,必要之時,本官亦會事急從權,摘下你的烏紗帽的。”

蘇天成更加的奇怪,王道直爲什麼會這麼說啊,且不說自己從來沒有和他打過交道,就算他說的話,嚇唬誰啊,你還沒有權力摘掉我的烏紗,我的烏紗是皇上給的,皇上纔有着這樣的權力,若是我犯錯誤了,你再這樣說啊。

“下官一定勤勉於政務。”

“蘇大人,本官聽說,你初六就到了南京了,這些日子,爲什麼沒有住在官驛啊。”

蘇天成眨了眨眼睛,想到了唐海泰,還有唐世濟,難道這是唐海泰給自己上眼藥水了,不管這麼說,到秦淮河去,說起來還是有些丟失顏面的事情。

唐海泰當然沒有資格在王道直面前說話,可唐世濟可以說啊。

難道唐世濟這清廉的名聲,也是後人吹噓出來的嗎,他的侄子是什麼德行,他不知道嗎,新任的官員,不去詳細瞭解,偏聽偏信,貿然建議,這絕不是明智之舉。

不過,這一切都是猜測。

“下官住在聚仙客棧。”

“想必到南京城內,四處去看了看吧,有何感受啊。”

真的是被人給算計了,蘇天成已經明白了。

“下官去過秦淮河,去過江東十樓,也到大街上去看了看。”

王道直看着蘇天成,想不到這個年輕人,如此的直爽,一時間,他不知道怎麼說了,不過,他對蘇天成的印象,也好了很多。

雖然說唐世濟略有微詞,可他還是不會完全聽從的,蘇天成的名氣很大。

且不說在太和殿之上的兩首詩句,就說身爲殿試榜眼,沒有進入尊貴無比的翰林院,直接外放到了江寧縣,這是大明頭一遭。

當然,還有的原因,王導直是不會說的。

“蘇大人啊,身爲朝廷命官,還是一心在公務上面的好,你是殿試榜眼,身負衆望,注意一下自身的言行。”

王道直說到這些話,蘇天成不會沉默了,他畢竟有着不一般的經歷,在頂頭上司的面前,唯唯諾諾,肯定是不行的。既然有人上眼藥水,自己不反過來刺激一下對方,也太對不起自己的智商了。

再說了,王道直也是所謂的東林黨人,雖然與東林學子的接觸不是很多,每日裡重點也是處理公務的。

“大人教誨,下官記住了,不過下官有些不同的看法。”

“嗯,你這話從何說起?”

王道直有些不高興了,雖然你蘇天成是殿試榜眼,皇上也是看重的,但新官上任,絕對不能夠狂妄的。

“下官一定竭盡全力,處理政務,不辜負大人的期望,不過,下官以爲,到秦淮河以及江東十樓,也是爲了體察民情的,下官這幾天,頗有收穫,在秦淮河之時,見到了東林四公子,還有戶部鈔紙局大使唐海泰大人,未上任之時,就探討了一番,知道了一些情況,下官一直以爲,坐而論道是難以處理好政務的。”

蘇天成的這番話,深諳官場之道的王道直,豈能不明白。

他突然感覺到,皇上對這個蘇天成,格外的看重,不是無緣無故的。

“呵呵,爲官一任,造福一方,這是我們官員的本分,你能夠有這樣的認識,姑且不論對錯,想法是值得稱讚的,好了,你坐下說話。”

這個時候,蘇天成纔想起來,自己一直都是站着說話的。

剛剛坐下,王道直再次開口了。

“蘇大人,江寧縣的情況,我就不多說了,江南乃是富庶之地,具體情況,你很快就可以瞭解的,你既然外放到這裡了,必定是有着一些施政之道的,我想聽聽。”

蘇天成有些惱火了,看來這上眼藥水的,不止一人啊。

“下官年輕,尚無施政經驗,想到的還是多學習,大人問到了這裡,也是對下官的關心,下官以爲,施政重點還是民生,只有百姓富足了,安居樂業,其餘事情,纔好處理的,下官更加期盼,得到大人的指點。”

王道直看了看蘇天成,沒有說話,這樣的回答,過於的籠統了。

蘇天成也明白,這樣的回答,有些敷衍的意思,但他不會說的更多。

“下官以爲,署理政務,重點還是少說多做,做出來實實在在的成績,下官尚未了解情況,貿然說出來一些施展辦法,恐有不妥的地方,下官的想法,不知道是不是合適,還請大人教誨。”

王道直看着蘇天成,只有苦笑了,這個蘇天成,年紀輕輕的,反而給自己上課了,沒有說出來任何的施展剛要,反而暗諷了那些誇誇其談的做法。

第138章 暗諷錢謙益第81章 未雨綢繆第1295章 尊嚴之戰(14)第1098章 大軍的安排第498章 內訌(3)第902章 一瓢冷水第417章 訓斥第618章 蘇平陽的要求第934章 倭寇的動向第911章 面子害人第132章 人心難測第811章 詫異第387章 小手腕第23章 些須情況第136章 大調整第1191章 稱帝(3)第1229章 天津決戰(8)第387章 小手腕第870章 蘇天成的打算第352章 洪承疇的詫異第1239章 鉅變第67章 歸屬第554章 豐收的喜悅第405章 募捐(1)第627章 祖大壽的急迫第701章 皇太極的計謀第459章 不能夠放鬆第792章 偶遇(3)第144章 戰果第712章 調整安排第758章 遼東的變化(2)第278章 固執的孫承宗第1016章 胃口很大第865章 遼東的怪局第150章 面聖第610章 早有預備第380章 暗中佈置第943章 九死一生(1)第186章 不一般的安排第44章 蘇俊的忠心第1050章 張鳳翼的爲難第389章 不完全如意第1090章 人才難得第89章 聖心不可測第845章 慘敗(3)第971章 非凡一戰(5)第910章 索尼的權限第414章 傷情第324章 緊急軍情第271章 格殺勿論(3)第619章 吳襄拜訪第207章 再一次的血戰(3)第47章 知府大人召見(2)第654章 朝廷的焦慮第893章 多鐸的憤怒第332章 第一個任務第297章 必須要堅持第1294章 尊嚴之戰(13)第1107章 天賜良機(1)第239章 故人來(1)第675章 計中計第1264章 祭天祭地儀式(4)第511章 下定決心第724章 調整軍官第668章 大膽的推薦第697章 土地等的問題第1289章 尊嚴之戰(6)第436章 誠懇的建議第291章 劉宗周來了第560章 變通第113章 離去第1192章 稱帝(4)第939章 危險重重(1)第283章 張溥的計劃第758章 遼東的變化(2)第221章 誰與爭鋒(1)第36章 如願以償第378章 喜得貴子第572章 突然的變故第532章 聰明的皇太極第266章 改進的必要第328章 雪上加霜第354章 初見洪承疇第503章 不會妥協第987章 朝廷的動態第593章 鬥智鬥勇第187章 糧食是根本第820章 面對面第1020章 致命的疏忽第989章 何等諷刺第576章 白桿兵的慘敗(4)第853章 祖大弼的決絕(2)第1092章 夾在中間第60章 震動第242章 必須堅持的底線第1026章 無力迴天(4)第1102章 好壞參半第1234章 閻應元的機智第49章 春耕時節第182章 家信
第138章 暗諷錢謙益第81章 未雨綢繆第1295章 尊嚴之戰(14)第1098章 大軍的安排第498章 內訌(3)第902章 一瓢冷水第417章 訓斥第618章 蘇平陽的要求第934章 倭寇的動向第911章 面子害人第132章 人心難測第811章 詫異第387章 小手腕第23章 些須情況第136章 大調整第1191章 稱帝(3)第1229章 天津決戰(8)第387章 小手腕第870章 蘇天成的打算第352章 洪承疇的詫異第1239章 鉅變第67章 歸屬第554章 豐收的喜悅第405章 募捐(1)第627章 祖大壽的急迫第701章 皇太極的計謀第459章 不能夠放鬆第792章 偶遇(3)第144章 戰果第712章 調整安排第758章 遼東的變化(2)第278章 固執的孫承宗第1016章 胃口很大第865章 遼東的怪局第150章 面聖第610章 早有預備第380章 暗中佈置第943章 九死一生(1)第186章 不一般的安排第44章 蘇俊的忠心第1050章 張鳳翼的爲難第389章 不完全如意第1090章 人才難得第89章 聖心不可測第845章 慘敗(3)第971章 非凡一戰(5)第910章 索尼的權限第414章 傷情第324章 緊急軍情第271章 格殺勿論(3)第619章 吳襄拜訪第207章 再一次的血戰(3)第47章 知府大人召見(2)第654章 朝廷的焦慮第893章 多鐸的憤怒第332章 第一個任務第297章 必須要堅持第1294章 尊嚴之戰(13)第1107章 天賜良機(1)第239章 故人來(1)第675章 計中計第1264章 祭天祭地儀式(4)第511章 下定決心第724章 調整軍官第668章 大膽的推薦第697章 土地等的問題第1289章 尊嚴之戰(6)第436章 誠懇的建議第291章 劉宗周來了第560章 變通第113章 離去第1192章 稱帝(4)第939章 危險重重(1)第283章 張溥的計劃第758章 遼東的變化(2)第221章 誰與爭鋒(1)第36章 如願以償第378章 喜得貴子第572章 突然的變故第532章 聰明的皇太極第266章 改進的必要第328章 雪上加霜第354章 初見洪承疇第503章 不會妥協第987章 朝廷的動態第593章 鬥智鬥勇第187章 糧食是根本第820章 面對面第1020章 致命的疏忽第989章 何等諷刺第576章 白桿兵的慘敗(4)第853章 祖大弼的決絕(2)第1092章 夾在中間第60章 震動第242章 必須堅持的底線第1026章 無力迴天(4)第1102章 好壞參半第1234章 閻應元的機智第49章 春耕時節第182章 家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