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5章 遲來的見面

(新書《鐵血兵戈》今天正式上傳,懇請得到讀者大大的支持,請讀者大大提出來意見建議,《大明政客》馬上就完結了,諸多的讀者大大提出來的意見建議,我是非常注意的,在新書之中,一定特別注意。)

蘇天成進入到崇政殿的時候,突然有了一些非常特殊的感覺。

崇政殿一點都不豪華,看上去甚至有些寒酸,不過四周的柱子上面,鑲嵌的金箔,表示這個宮殿在慢慢的發生變化,或許就是這樣的表現,令後金開始走向沒落和毀滅之路。

皇太極被人扶進來了。

看見站在大殿中間的蘇天成,皇太極努力剋制了情緒。

“罪人拜見皇上。。。”

皇太極已經非常虛弱了,站都有些站不穩了。

蘇天成轉身,看着皇太極,一字一頓的開口了。

“皇太極,你我之間不必來這一套了,朕一直都認爲,在這個世界上,能夠稱之爲梟雄或者是英雄的,唯朕與皇太極。”

皇太極的身體顫抖了,其實他也一直都想着見到蘇天成,這個傳奇的人物,傳奇的皇帝,這個令大清國灰飛煙滅的人物,究竟長的是什麼樣子。

在城門的時候,沒有見到蘇天成,不過在崇政殿裡面見面,也是一樣,還避免了傷害到自尊,皇太極知道自己的時日不多了,但看見了帶着儒雅風度的蘇天成,他還是感覺到吃驚,就是這樣一個書生模樣的人,居然擊敗了龐大的大清國,居然能夠推翻大明帝國。

很快有護衛搬來兩把椅子,蘇天成和皇太極面對面坐着。

“朕一直都想能夠親眼見到皇太極。想必皇太極也很想見到朕吧,說起來,當年努爾哈赤頒佈七大恨興兵,朕也是深感佩服的,皇太極肯定想到了,若不是朕的出現。只怕大清國已經統一中原了。”

皇太極劇烈的咳嗽了幾聲,依舊沒有開口說話。

“其實朕也是這樣認識的,大明朝廷病入膏肓,已經無藥可醫了,崇禎皇帝勤勤懇懇,可謂是最爲辛苦的皇帝了,偏偏大明帝國時時刻刻處於風雨飄渺之中,朕曾經想着挽救大明帝國,可思來想去。沒有這等的可能性了,故而朕最終還是推翻了大明朝廷。”

шшш▲тт kan▲¢ ○

“皇太極一手創建了大清國,徹底征服草原,多次入關劫掠廝殺,也是完全展現出來了勇猛,朕進入瀋陽,同樣能夠感受到皇太極的睿智,可惜生不逢時。大晉如今流傳的幾本書,想必皇太極也看過了。其中的《三國演義》,不僅僅是百姓愛看,就連朝廷之中的文武官員,都是愛不釋手的,其中有一段描述,想必是符合皇太極心思的。那就是孔明與周瑜之間的爭鬥,最終以周瑜喪命告終,周瑜臨終之前,大聲疾呼既生瑜何生亮。”

蘇天成的這些話,直接戳中了皇太極的心。皇太極一樣愛看《三國演義》,這本大晉朝廷推崇的小說,皇太極看了好幾遍了,越看越覺得不簡單,也正是因爲三國爭霸之中的廝殺,令皇太極吸取到力量,創建一個國家,總是要遭遇到困難的,皇太極甚至將大晉朝廷比較爲曹操創建的魏國,將大清國比喻爲蜀國,最終的結局也是一樣,蜀國開國皇帝劉備死了,繼位者劉禪,最終投降了,一切都是那麼的相似。

“皇太極不知是不是記得《三國演義》的卷首語,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朕不知道看了多少遍啊,每一次看到這段卷首語,都有着不一般的感慨,皇太極與朕之間的戰鬥,百年之後,不知道歷史會如何的評述,不過有一點朕是清楚的,那就是國家必須要統一,必須要發展,老百姓必須要過上好日子,這樣的朝廷老百姓纔會擁護,腐朽沒落的王朝,最終都將走向毀滅。”

“所謂惺惺相惜,朕與皇太極說這些,也是希望皇太極能夠保重身體,不要想那麼多了,百年之後,皇太極與朕一樣,留下的都是一堆的枯骨,你我之爭,早就被遺忘了。”

皇太極漸漸平靜下來了,而且異常的冷靜了,他本來以爲,見到蘇天成之後,肯定是會遭遇到奚落的,成王敗寇,這是規律,歷史由勝利者書寫,剛開始的交談,好像也是朝着這方面而去的,想不到蘇天成說到後來,竟然將如此巨大的成功,看做了尋常事,認爲最終也就是給付於笑談中了。

“皇上的心胸,我很佩服,我終於明白了,大清國爲什麼會失敗了。”

蘇天成看着皇太極,笑着搖頭。

“皇太極沒有明白,大清國本不該失敗的,從這大殿之中,朕就感受到了,不過朕還有一些想法,《左傳》之中有一句話,禹、湯罪己,其興也勃焉;桀、紂罪人,其亡也忽焉。這句話說了什麼,朕想了很久。”

“秦漢、隋唐,經歷了這麼多的王朝,朕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那就是每一個王朝創立的初期,都是興旺發達的,貞觀之治就是最好的證明,但延續多年之後,這個王朝就慢慢的衰敗了,最終滅亡了,朕捫心自問,絕不敢說能力超過唐太宗李世民,這是不是意味着,大晉王朝也會走一樣的路子,或許幾百年之後,皇太極的子孫再次覺醒了,致力於推翻大晉朝廷,創建一個新的王朝。”

“皇太極不必緊張,朕絕沒有屠滅滿人的意思,朕只是舉出來這個例子,或許幾百年之後,造反的不是滿人,誰能夠說得清楚,朕只是在思考,這一切都是爲什麼。”

“如今朕明白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王朝更替,王朝興替,其興由帝王,建朝初期的帝王大都勵精圖治,兢兢業業,他們時刻惦記着創業難、守業更難,水可以載舟,亦可以覆舟,他們事必躬親,嚴加管束皇親國戚、家奴宦官,他們親賢人,遠小人,善於納諫,能聽取不同的意見和觀點,甚至是逆耳的忠言。他們與民休息,蠲租免稅,愛惜民力,輕徭薄賦;他們興修水利,發展經濟;他們打擊豪強,分配土地,保護生產和經營;在自然災害降臨時,他們安置流民,傾力救濟。在民族政策方面,切實考慮到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實際狀況,充分尊重不同民族之間的風俗與信仰,民族之間、政權之間與國家之間和諧友好相處。如此興旺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

“一個王朝的滅亡,也是帝王的作用,亡國之君各有各的不同,但亡國之君的行爲方式多有驚人的相似,他們荒怠朝政,不理政事,或多年不上朝,將朝政悉數委於他人;他們親奸邪,遠忠良,良莠不分,偏聽讒言,致使政治不明,吏治敗壞;他們對治理國家不感興趣,或求長生,或樂於興趣愛好,或荒樂好色,荒淫無道,他們不抑兼併,橫徵暴斂,與民爭利;他們奢侈浮華,大興土木,勞民傷財,其結果自然是積貧積弱。在民族關係和對外關係上,他們或嗜殺成性,窮兵黷武,元氣大傷,最後直落得兵敗如山倒;他們往往驕傲自大,採取民族壓迫與民族歧視,等級制度森嚴,致使民怨沸騰。”

“想到這些,朕忽然有了一種想法,難道君王天下就是王朝衰敗的根源嗎,無數的皇帝都說,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可真正牽涉到權力的時候,這句話被拋得遠遠的,生殺大權都掌握在皇帝的手裡,決不允許他人染指。”

“朕說到這裡,皇太極恐怕明白意思了,不錯,朕就是要進行改革,朕能夠推翻大明朝廷,能夠擊敗皇太極領導的大清國,依靠的就是衆人的智慧,衆人的力量,這天下是衆人的天下,不是朕一個人的天下。”

“朕早就在大晉朝廷之中樹立這樣的理念了,如此明確的說出來,還是第一次,也就是與皇太極聊天之時說出來,朕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夠將這些理念,徹底植根於大衆的腦海之中,朕希望未來的大晉朝廷,能夠真正的做到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而不是皇帝一個人說了算,就算是朕,也不能夠凌駕於制度之上。”

皇太極聽得非常仔細,蘇天成說完之後,皇太極忽然站起來了,走到了蘇天成的面前,他的步伐很是從容。

還沒有等到蘇天成明白過來,皇太極跪下了。

“我一直很自信,今日聽了皇上的話語,總算是明白了,大清國永遠不可能戰勝大晉王朝,將來也不可能,皇上有着如此的氣魄與認識,我絕不敢和皇上同時稱之爲英雄,能夠敗在皇上的手裡,我死而無憾。”

三天之後,皇太極駕鶴西去。

臨終之前,皇太極將所有的嬪妃子孫都叫到了面前,進行了一番長談,無非是叮囑子孫,永遠不要想着造反,服從大晉朝廷的領導,安心過日子,忘記過去的一切。(未完待續。。)

第211章 江寧營第70章 發榜(2)第850章 黑山之殤第791章 偶遇(2)第842章 不同的要求(2)第777章 迅雷動作(2)第829章 首戰告捷(2)第214章 大婚的事情第676章 分析第129章 忠告第693章 蘇天成的態度第579 天降神兵(1)第78章 重要情報第432章 朱由檢的決定第725章 離開遼東第429章 應對大饑荒第880章 對決(2)第56章 下狠手(1)第720章 蘇天成的心思第1224章 天津決戰(3)第513章 運動的定義(2)第278章 固執的孫承宗第679章 反應太慢了第344章 冰火兩重天(3)第809章 前兆第707章 孫承宗的努力(1)第952章 懷柔之心第67章 歸屬第1180章 巧妙的部署第1069章 決戰遼東(11)第370章 不僅僅是憤怒第603章 血戰夔州府城(7)第415章 無所適從(1)第838章 激烈的爭論2第671章 大淩河城的建設第536章 棋逢對手(2)第943章 九死一生(1)第1149章 法律的尊嚴第153章 吳三桂第305章 閆子章 的體會第321章 聖旨下第901章 決策部署第576章 白桿兵的慘敗(4)第723章 招募軍士第98章 會試恩師(2)第972章 草原的變化第52章 奇怪的思維第836章 佔領義州第27章 聲譽和反響第856章 旅順大捷(2)第478章 高調上任第668章 大膽的推薦第408章 疏通黃河第499章 分歧出現第537章 互市的準備第587章 核心情報第620章 皇后娘娘的感謝第732章 蓬萊水城第309章 江寧營的情況第179章 可惜我不怕(2)第264章 孫承宗出山第341章 血色殘陽(6)第944章 九死一生(2)第940章 危險重重(2)第903章 代善的思慮第776章 迅雷動作(1)第861章 皇太極的感悟第384章 說情團第342章 冰火兩重天(1)第699章 確定目標第646章 夜襲(1)第1131章 軟硬兼施第508章 艱難的起步第15章 用人的辦法第59章 收穫季節第583章 白桿兵的重新組建第226章 內部的安定第541章 火爆的互市第2章 破局第1226章 天津決戰(5)第1227章 天津決戰(6)第85章 小試牛刀(2)第589章 至關重要的決定第929章 京城的消息第711章 握手言和?第883章 對決(5)第1211章 滄州血戰(5)第187章 糧食是根本第302章 江寧縣的調整第1079章 明志第867章 遼東的調整(1)第169章 原來如此第522章 千鈞一髮(1)第114章 在路上(1)第1006章 棋逢對手(1)第115章 在路上(2)第817章 爭執第675章 計中計第71章 鹿鳴宴
第211章 江寧營第70章 發榜(2)第850章 黑山之殤第791章 偶遇(2)第842章 不同的要求(2)第777章 迅雷動作(2)第829章 首戰告捷(2)第214章 大婚的事情第676章 分析第129章 忠告第693章 蘇天成的態度第579 天降神兵(1)第78章 重要情報第432章 朱由檢的決定第725章 離開遼東第429章 應對大饑荒第880章 對決(2)第56章 下狠手(1)第720章 蘇天成的心思第1224章 天津決戰(3)第513章 運動的定義(2)第278章 固執的孫承宗第679章 反應太慢了第344章 冰火兩重天(3)第809章 前兆第707章 孫承宗的努力(1)第952章 懷柔之心第67章 歸屬第1180章 巧妙的部署第1069章 決戰遼東(11)第370章 不僅僅是憤怒第603章 血戰夔州府城(7)第415章 無所適從(1)第838章 激烈的爭論2第671章 大淩河城的建設第536章 棋逢對手(2)第943章 九死一生(1)第1149章 法律的尊嚴第153章 吳三桂第305章 閆子章 的體會第321章 聖旨下第901章 決策部署第576章 白桿兵的慘敗(4)第723章 招募軍士第98章 會試恩師(2)第972章 草原的變化第52章 奇怪的思維第836章 佔領義州第27章 聲譽和反響第856章 旅順大捷(2)第478章 高調上任第668章 大膽的推薦第408章 疏通黃河第499章 分歧出現第537章 互市的準備第587章 核心情報第620章 皇后娘娘的感謝第732章 蓬萊水城第309章 江寧營的情況第179章 可惜我不怕(2)第264章 孫承宗出山第341章 血色殘陽(6)第944章 九死一生(2)第940章 危險重重(2)第903章 代善的思慮第776章 迅雷動作(1)第861章 皇太極的感悟第384章 說情團第342章 冰火兩重天(1)第699章 確定目標第646章 夜襲(1)第1131章 軟硬兼施第508章 艱難的起步第15章 用人的辦法第59章 收穫季節第583章 白桿兵的重新組建第226章 內部的安定第541章 火爆的互市第2章 破局第1226章 天津決戰(5)第1227章 天津決戰(6)第85章 小試牛刀(2)第589章 至關重要的決定第929章 京城的消息第711章 握手言和?第883章 對決(5)第1211章 滄州血戰(5)第187章 糧食是根本第302章 江寧縣的調整第1079章 明志第867章 遼東的調整(1)第169章 原來如此第522章 千鈞一髮(1)第114章 在路上(1)第1006章 棋逢對手(1)第115章 在路上(2)第817章 爭執第675章 計中計第71章 鹿鳴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