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8章 表面的統一(3)

豪格開始說到第二個問題了,也是最爲關鍵的問題了。

“豫親王多鐸爲我大清國捐軀了,這是我大清國重大的損失,父皇想到了多鐸的勇猛,多次爲多鐸流淚,可父皇告誡我了,如今還不是悲痛的時候,我大清國處於危險之中,如何的化解危險,纔是最應該考慮的事情,豫親王的在天之靈,也希望我們這樣做。”

豪格說話的時候,大殿裡面很是安靜,一些滿人權貴的臉上,顯露出來吃驚的神情,不知道豪格爲什麼出現瞭如此重大的變化,說話有條不紊,能夠抓住關鍵,也看不出着急的樣子,隱隱有了一些皇太極的風範。

代善與多爾袞的臉上,都沒有什麼表情,兩人同樣是吃驚的,只不過兩人的想法不同,代善是感覺到欣慰,希望豪格能夠儘快的成長起來,多爾袞是有些心涼,豪格進步如此的神速,很快就能夠在滿人權貴之中,樹立起來不一般的威信,恐怕等到皇太極龍御歸天的時候,豪格以及能夠控制大清國的局面了。

“國不能夠一日無主,滿八旗也是一樣,豫親王是鑲白旗的固山額真,是鑲白旗的旗主,父皇收到了鑲白旗將士的很多血書,都是要求爲豫親王報仇的,面對這樣一支勁旅,必須要有新的固山額真,新的旗主,統領這些將士,奮勇廝殺。”

大殿裡面,異常安靜,這是一個異常敏感的問題。皇太極與豪格不表態的時候,衆人是不會開口的。該表達的意見,以前的幾次商議,早就說出來了,今日是決定的時候,重點就看皇太極的意見了。

豪格看了看皇太極,再次開口了。

“我個人的想法,是睿親王多爾袞兼任鑲白旗的旗主。”

代善看着豪格,差點忘記開口說話了。

多爾袞兼任鑲白旗的旗主。對豪格是很大的威脅,正白旗和鑲白旗,是大清國最爲驍勇的兩支軍隊,甚至可以說,是大清國戰鬥力最強的兩支軍隊,這些年以來,正黃旗和鑲黃旗大都是在瀋陽。作爲上三旗之一的正藍旗,出征的機會也不是很多,相反,正白旗和鑲白旗出征的機會是很多的,朝鮮、遼東、復州、宣州、登州、萊州、草原等地,都有正白旗和鑲白旗的身影。

滿人權貴都知道。豪格出任皇太子,最爲不服氣的就是多爾袞了,在衆人的眼裡,多爾袞的能力是強於豪格的,戰功也比豪格的大。如此的情況下,豪格應該是想方設法的限制多爾袞的。避免讓多爾袞掌握更大的權力。

想不到豪格主動提出來了,讓多爾袞兼任鑲白旗的旗主。

代善看了看皇太極,暗暗佩服,有其父必有其子,豪格在皇太極的影響下,或者說是悉心教導之下,的確發生了很大的改變。

反應過來的代善,馬上開口了。

“臣贊成太子殿下的提議,十二弟英勇善戰,必定能夠帶領鑲白旗的將士,爲十四弟報仇的,鑲白旗遭遇了一些損失,急需補充,早日明確十二弟爲旗主,也能夠重新壯大鑲白旗。”

代善說完之後,衆人都是同意,沒有提出任何的反對意見,不過阿濟格臉色漲得通紅,沒有開口說話,在衆人之中,顯得特別的突出。

多爾袞沒有開口說話,這個時候是不能夠客氣的,他不敢確定豪格的話語,到底是真話還是假話,要是自己表示客氣了,豪格順勢改變了人選,那自己後悔都沒有地方去說了,遇到較真的時候,多爾袞是不會客氣的,這是他的性格。

阿濟格表現出來的態度,令多爾袞有些不滿意,都是親兄弟,在這樣的大事情上面,阿濟格與自己爭什麼,讓衆人看見了,豈不是大笑話。這個時候,多爾袞總算是明白了,爲什麼皇太極看不慣阿濟格,爲什麼會冷落阿濟格,換做自己,也一樣會這樣做的。要知道這裡面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阿濟格以前就是鑲白旗的旗主,皇太極登基之後,罷黜了阿濟格鑲白旗旗主的職位,由多鐸接任的。

衆人都說過之後,豪格再次開口了。

“睿親王兼任鑲白旗的旗主,大家都沒有意見了,我還有一個提議,英武郡王阿濟格,可以進入鑲白旗,擔任梅勒額真。這是我個人的提議,請父皇定奪。”

豪格剛剛說完,大殿裡面就出現了議論的聲音,要知道梅勒額真的地位也是很崇高的,僅次於固山額真,就是副旗主,旗主有事外出的時候,梅勒額真可以做出來重大的決定,多爾袞兼任鑲白旗的固山額真,不可能時時刻刻都呆在鑲白旗,畢竟還有正白旗,這個時候,梅勒額真這個職位,就非常重要了,很多時候,等同於是鑲白旗的旗主了。

滿八旗的軍官,除開最底層的牛錄額真,其餘職位,都是需要皇太極點頭的,雖說這樣的決定,多半具有象徵意義,重點還是旗主的意思。

阿濟格與多爾袞是親兄弟,本就被認爲是一個集團的,這個時候,豪格居然提出來了這樣的建議,沒有提出其他的人選,這是出乎衆人預料的。

皇太極很快開口了。

“朕看豪格的建議是不錯的,十二弟,你是什麼意見。”

“臣聽從皇上的安排。”

“那好,這件事情,就這樣確定下來了。”

豪格出了很大的風頭了,可以說是佔據了主要的地位了,剩下的事情,應該是皇太極自己來說了,也就是有關戰役部署調整的事宜,繼續讓豪格來說,有些過了。

皇太極努力站起來了,挺直了腰板。

“今日商議的兩件事情,你們的意見都很統一,朕很是高興,這纔是我大清國的傳統,朕希望這樣的情形持續下去,有了我們滿人的團結,一切的困難都是能夠克服的。”

大殿裡面迅速安靜下來了,衆人都看着皇太極,沒有人說話了。

“朕想到了遼東、海州和草原的情形,不管如何,這一場的危局,我們必須要面對,朕仔細考慮過了,決定對以前的部署,做出來調整。”

“遼東的局面,不能夠出現變化,若是丟失了廣寧和西平堡,瀋陽就要遭遇到巨大的威脅了,一旦明軍渡過了遼河,我大清國就真正的遭遇危險了,所以說,遼東的防禦,依舊要堅持下去,海州遭遇的危機,是目前最爲重要的事情,如何克服海州的危局,是朕重點思考的問題,這段時間裡面,大家也提出了不少的建議,朕看有些建議是可行的,最後就是草原的局勢,明軍聯合了錫伯族部落和達烏爾族部落,想着能夠穩固草原,恐怕沒有那麼容易的,朕看草原要動起來了,要讓大明的邊關不得安寧,如此才能夠爲我大清國創造出來機會。”

“朕決定做如下的調整,多爾袞率領正白旗和鑲白旗進駐海州,漢八旗之中的正白旗和鑲白旗,一同進入海州,這些部隊,全部由多爾袞指揮,負責海州方向的防禦和攻擊,一定要防止明軍攻下耀州和海州,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收復耀州。”

“駐守海州的鑲藍旗軍士,進駐廣寧,漢八旗之中的正黃旗、鑲黃旗、正紅旗、鑲紅旗,留在遼東,負責駐守廣寧和西平堡,遼東的防禦,由濟爾哈朗負責,不能夠出現任何的閃失。”

“駐守西平堡的正紅旗、鑲紅旗,進入草原,在蒙八旗的協助之下,從草原方向,進攻大明邊關,草原方面的戰鬥,代善全權負責。”

“正黃旗和鑲黃旗駐守瀋陽,正藍旗駐守遼陽,瀋陽與遼陽的防禦,豪格全權負責。”

“此外,招募軍士的事宜,也要同時進行,阿濟格暫時負責招募鑲白旗的軍士,招募事宜結束之後,帶領新招募的軍士,趕赴海州,漢八旗之中正藍旗軍士的招募事宜,由索尼負責,必須在兩個月之內,重新組建起來正藍旗,新組建的正藍旗,悉數進駐海州,旗主的人選,由多爾袞直接負責,確定人選之後,向朕稟報一下就可以了。”

“朕這一次的調整,是考慮到全局的,多爾袞英勇善戰,有勇有謀,能夠在海州抗擊明軍,濟爾哈朗沉穩,能夠完成遼東的防禦,代善經驗豐富,老成持重,進入草原之後,一定能夠指揮蒙八旗,攻擊大明的邊關。”

“朕改變了以前的部署,每一個地方,主帥只有一人,朕不再設什麼副帥了,朕希望你們能夠拿出本事來,狠狠的打擊明軍,取得勝利,朕等着你們的好消息。”

豪格、代善、多爾袞三人留下來了,其餘人都離開了大殿。

這些人留下來,皇太極還有事情要說,也就是牽涉到范文程以及大清國的情報網絡的事宜,情報網絡的事情,是不能夠公開說的,只能夠是暗地裡通氣,皇太極已經做出來了決定,讓譚泰直接負責情報網絡,從草原回來的賈基涵,協助譚泰,這樣的情況下,情報網絡就是滿人執掌了。

第828章 首戰告捷(1)第1217章 滄州血戰(11)第361章 準備事宜第595章 羅汝才的打算第973章 臺灣的重要第333章 歷史的轉彎第5章 馬市賣馬第1192章 稱帝(4)第430章 妥善佈置第953章 進攻的前奏第1020章 致命的疏忽第87章 禮部第1223章 天津決戰(2)第917章 朱審烜的決定第236章 擴軍第555章 流民的警示第930章 果斷決策第960章 草原之殤6第856章 旅順大捷(2)第593章 鬥智鬥勇第315章 提拔的標準第248章 協調會(2)第155章 京城變故第1073章 遼東決戰(15)第464章 必須做出來的決定第737章 真正的心服第965章 朝廷的態度第704章 隱患第662章 皇太極的身體第531章 變革的思想第622章 廟會戲班子第1182章 強將手下無弱兵(2)第1048章 朱審馨的擔憂第647章 夜襲(2)第1183章 定局第281章 訓練開始第127章 密旨第683章 憤怒和懊悔第114章 在路上(1)第167章 血戰(1)第231章 大婚第617章 家事國事第945章 將計就計第936章 危險的信號第72章 刁鑽的女孩子第1039章 漢奸的下場(1)第721章 當斷則斷第354章 初見洪承疇第633章 不能好高騖遠第297章 必須要堅持第1075章 應對辦法(1)第916章 皇太極的隱忍第1274章 奧妙第470章 朝廷的旨意第53章 目不忍睹第491章 臨時調整第473章 火速進京第1062章 遼東決戰(4)第462章 穆斯林式的葬禮第1078章 補償第1004章 精確的計劃第1015章 誤判?(4)第323章 隱患迭生第119章 秦淮河(3)第907章 皇太極的誓言(2)第1101章 帝心第205章 再一次的血戰(1)第441章 不詳的預感第707章 孫承宗的努力(1)第378章 喜得貴子第150章 面聖第1027章 無力迴天(5)第276章 暗藏玄機第86章 朝廷嘉獎第555章 流民的警示第117章 秦淮河(1)第809章 前兆第702章 組建水師之爭第462章 穆斯林式的葬禮第186章 不一般的安排第626章 薊遼督師府第596章 怪異第686章 聖旨到了第803章 內閣的爭論(2)第774章 海戰(4)第821章 廷議第363章 不平凡的離開第972章 草原的變化第232章 慘烈一戰(1)第704章 隱患第898章 下一步的計劃第1169章 昏頭了第1044章 不該有的決定第6章 老乞丐第1225章 天津決戰(4)第612章 平定流寇(1)第1253章 順利的談判第1233章 遼東危局第536章 棋逢對手(2)第585章 朱慈烺的要求
第828章 首戰告捷(1)第1217章 滄州血戰(11)第361章 準備事宜第595章 羅汝才的打算第973章 臺灣的重要第333章 歷史的轉彎第5章 馬市賣馬第1192章 稱帝(4)第430章 妥善佈置第953章 進攻的前奏第1020章 致命的疏忽第87章 禮部第1223章 天津決戰(2)第917章 朱審烜的決定第236章 擴軍第555章 流民的警示第930章 果斷決策第960章 草原之殤6第856章 旅順大捷(2)第593章 鬥智鬥勇第315章 提拔的標準第248章 協調會(2)第155章 京城變故第1073章 遼東決戰(15)第464章 必須做出來的決定第737章 真正的心服第965章 朝廷的態度第704章 隱患第662章 皇太極的身體第531章 變革的思想第622章 廟會戲班子第1182章 強將手下無弱兵(2)第1048章 朱審馨的擔憂第647章 夜襲(2)第1183章 定局第281章 訓練開始第127章 密旨第683章 憤怒和懊悔第114章 在路上(1)第167章 血戰(1)第231章 大婚第617章 家事國事第945章 將計就計第936章 危險的信號第72章 刁鑽的女孩子第1039章 漢奸的下場(1)第721章 當斷則斷第354章 初見洪承疇第633章 不能好高騖遠第297章 必須要堅持第1075章 應對辦法(1)第916章 皇太極的隱忍第1274章 奧妙第470章 朝廷的旨意第53章 目不忍睹第491章 臨時調整第473章 火速進京第1062章 遼東決戰(4)第462章 穆斯林式的葬禮第1078章 補償第1004章 精確的計劃第1015章 誤判?(4)第323章 隱患迭生第119章 秦淮河(3)第907章 皇太極的誓言(2)第1101章 帝心第205章 再一次的血戰(1)第441章 不詳的預感第707章 孫承宗的努力(1)第378章 喜得貴子第150章 面聖第1027章 無力迴天(5)第276章 暗藏玄機第86章 朝廷嘉獎第555章 流民的警示第117章 秦淮河(1)第809章 前兆第702章 組建水師之爭第462章 穆斯林式的葬禮第186章 不一般的安排第626章 薊遼督師府第596章 怪異第686章 聖旨到了第803章 內閣的爭論(2)第774章 海戰(4)第821章 廷議第363章 不平凡的離開第972章 草原的變化第232章 慘烈一戰(1)第704章 隱患第898章 下一步的計劃第1169章 昏頭了第1044章 不該有的決定第6章 老乞丐第1225章 天津決戰(4)第612章 平定流寇(1)第1253章 順利的談判第1233章 遼東危局第536章 棋逢對手(2)第585章 朱慈烺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