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從容應對

按照蘇天成的安排,江寧縣的士紳富戶,需要賣出來四十萬石糧食,平均到每一戶的頭上,基本是一萬石左右。當然,這並不是說,全縣只有四十戶的士紳富戶,而是說有實力拿出來這麼多糧食的,大約是四十戶左右。

算起來,每戶的損失,不到一千兩銀子,對於這些士紳富戶來說,這點銀子,根本不值一提,但蘇天成的做法,表現出來的,是更加深刻的含義,士紳富戶在得到朝廷恩惠的同時,也懂得回報,光是索取是行不通的。

真正卡殼的地方,也是在這裡,不少的士紳富戶都認爲,他們是特權階層,享受不一般的待遇,享受恩惠是理所當然的事情,至於說朝廷面臨的困難,那是官府自身去考慮的事情,否則,要這麼多的官吏做什麼,要府州縣衙門幹什麼。

多年以來,這樣的認識,已經是根深蒂固了,被認爲是真理了,而最爲鼓吹這番真理存在的,恰恰就是東林黨和復社,恰恰就是被大家認爲的所謂精英階層。

明朝亡國,根子幾乎就是出在這個地方的。

至於說其他一些表面上的原因,不一定是決定性的因素,就說這腐敗的問題,歷朝歷代都是存在的,絕對清廉的政府,那是不存在的,政府總是要爲某個階層服務,特權階層永遠都是存在的,富人就是比窮人過的好,你要是想着,強行扭轉這樣的規律。招致來的,就說更加猛烈的反彈。甚至可能顛覆政府。

蘇天成不會違背規律做事情,他真實的目的,是讓大明朝的士紳富戶,都要明白一個道理,有付出纔有收穫,在不一般位置上面,就要做出來相應的貢獻,純粹的索取是不存在的。你可以過上好日子,甚至可以做人上人,這是因爲你讀書用功,或者說你身在好的家庭裡面,官府允許這樣的情況存在,但目前的情況下,官府的利益。纔是最大的利益,而官府所代表的,就包含有弱勢羣體的利益和訴求。

協調會召開之後,情況在悄悄的發生改變,有些士紳富戶,拿着縣衙列出來的任務表。專門找到了江寧縣戶房司吏蘇平陽,表示願意出賣一萬石的糧食,只是懇請暫時保密。蘇平陽及時給蘇天成稟報,蘇天成欣然同意,要求縣衙首先收購糧食。接着轉手賣給縣裡經營糧食的商賈。

萬事開頭難,總是要有一些變通的手段。若是大家都適應了這樣的變化了,一切也就水到渠成了。

吳偉業突然來到了江寧縣。

這個時候,已經是八月初了。

吳偉業的到來,引起了蘇天成高度的關注。

蘇天成早就聽說了,江寧縣的某些士紳,一直都沒有行動,不願意賣出糧食,而且還威脅那些已經準備賣出來糧食的士紳富戶,說他們的舉動,是亂來,是動搖了自身的根本。

這些士紳富戶的舉措,得到了東林書院學子以及復社的支持。

如此的情況下,肯定是有人提出來彈劾意見的,士紳富戶爲了維護自身的利益,肯定是要反擊的,他們都是明白人,知道出售糧食的事情,不過是開始,後面可能面臨着更多的事情,需要做出來更多的貢獻。

吳偉業到江寧縣來,肯定是帶有巡按的意思,矛頭也肯定是指向士紳富戶出售糧食的事情。

雖然蘇天成和吳偉業之間的關係,是很不錯的,但有一點,吳偉業所代表的的階層,以及所持有的觀點,肯定是不一樣的,朝廷派出來吳偉業,究竟是什麼意思。

吳偉業的恩師,是大名鼎鼎的張溥。

這個張溥,可不簡單,年紀不是很大,不過三十一歲,但卻是復社的創始人,著名的文學家,如今致力於教學,手下的弟子,以吳偉業的名氣最大。

復社和東林黨的思想,幾乎是一致的,是堅決維護士紳富戶利益的。

可笑的是,復社和東林黨,也要求減輕農民的負擔,一方面,他們要求士紳富戶享有的特權,不能夠變化,一方面,農民的負擔需要減輕,這樣說,有錢人和沒有錢的人,都得到好處了,至於說朝廷國家,就放到一邊去了,好像朝廷能夠憑空造出來銀子,有着用不完的錢。在具體執行政策的時候,他們的代言人把持朝政,農民的負擔不斷的增加,士紳富戶的特權越來越多,不承擔任何的責任義務,以至於大明朝滅亡了,他們搖身一變,爲新的朝廷服務,依舊鼓吹吶喊自己所推行的那一套。

吳偉業肯定是受到這樣思潮的影響的。

朝廷派出吳偉業到江寧縣來,這裡面的含義,其實有些明確了,也就是說,蘇天成的此舉,朝廷裡面,有些官員是看懂了,絕對不會支持,他們肯定將這件事情,上升到一定的高度,讓朱由檢同意,派出官員來,到江寧縣來,訓斥自己,終止這樣的做法。

蘇天成豈會輕易的屈服,不要說吳偉業來了,就是內閣首輔溫體仁來了,他照樣不會退讓,一定會堅持自己的做法。

江寧縣縣衙三堂。

吳偉業依舊是面帶微笑,在蘇天成的面前,他絕對不會擺出來巡按御史的架子,那是自找無趣,想想蘇天成做出來的事情,差點就成爲了兵部郎中了,自己和蘇天成,雖然是同窗,但政績方面,根本就無法比較的。

“蘇大人,最近可否有什麼新的詩句啊。”

“吳大人說笑了,如今哪裡有時間,去考慮這些事情啊,縣衙的事情太多了,應付尚且來不及,想不到其他的事情了。”

“是啊,我也是這樣的感受啊,不過一年多的時間啊,變化太大了,想當初讀書之時,沉湎於文學之中,真正入朝爲官了,每日裡的事情,根本就忙不過來。”

吳偉業越是客氣,蘇天成越是感覺到不妙,按照兩人之間的關係,吳偉業不存在客氣的,遲遲不說正事,肯定是有爲難的地方,這個時候,他要主動提出來了。

“吳大人巡按南直隸,一定是有着什麼任務的,不妨直說。”

吳偉業的臉上,露出苦笑的神情,看了看蘇天成,終於開口了。

“不知道蘇大人要求江寧縣士紳富戶,賣出來糧食,讓商賈能夠正常經營,可否有這件事情啊。”

“確有此事,吳大人說的有型氣了,我還說出來了其他的話語,士紳富戶本就享受到了朝廷的恩賜,若是覺得理所當然,忘記了自身的職責,不願意爲朝廷做出來絲毫的貢獻了,江寧縣縣衙也不過過問這些士紳富戶的事宜了。”

吳偉業的神色,變得嚴肅了。

“不知道蘇大人爲什麼有這樣的看法,我大明朝士紳富戶,時刻都關注朝廷大事,爲了百姓事情,盡心盡力,甚至不惜自身受辱,拋卻榮華富貴,也要仗義執言,說起來,你我都是其中的一員,蘇大人爲何會這樣說啊。”

蘇天成有些失望的搖頭,他知道,吳偉業心目中的一寫法,敲就是東林黨和復社的那一套觀點。

“吳大人如此說,我倒要問一個最爲簡單的問題了,所謂的做出來實實在在的貢獻,究竟應該怎麼樣來衡量,以你我爲例,我等是站在高處,揮手說教一番,展現出來衆人皆醉我獨醒的姿態,表現出來清流的姿態,還是紮紮實實的爲朝廷效力,爲老百姓做事情。”

“我認爲,兩者是不矛盾的,是可以兼顧的,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古人早就有教誨啊。”

“吳大人,你混淆了最大的一點區別,不管是居廟堂之高,還是處江湖之遠,都不能夠以空談來代表做出來貢獻,比如說那些致仕的官員,回到家鄉之後,若是依舊享受特權,自認爲高人一等,地方上不能夠干預到他們的利益,甚至縱容子女胡作非爲,或者說諸多的讀書人,鯉魚跳龍門了,改變身份了,成爲士紳階層的一員了,自身的利益需求,就固化了,不管是誰,都不能夠動搖他們的根本利益了,享受朝廷的恩賜,是理所當然的,至於說朝廷遇見的困難,那是官府需要考慮的,與己無關,若是官吏做不好了,還要跳出來指責一番,這樣的情形之下,官府如何做事情,官吏如何施政。”

吳偉業目瞪口呆,看着蘇天成。

“吳大人,江寧縣要求士紳富戶出售糧食,落實到每一戶,不過一萬石糧食,損失不到一千兩的白銀,縣衙如此的要求,也是爲了讓經營糧食的商賈,能夠更好的做生意,總體是爲了江寧縣的發展的,如此小的一點貢獻,某些士紳富戶,就跳出來了,受不了了,那我倒要問問他們了,享受朝廷恩惠的時候,他們爲什麼不站出來說,不好意思接受那些恩惠啊。”

“士紳富戶,本就應該成爲普通百姓的榜樣,正人先正己,嘴上說一套,冠冕堂皇,背後卻是一毛不拔,眼裡看見的,就是自家的利益,這樣的士紳富戶,讓衆多的百姓怎麼想,他們有什麼資格評頭論足。”(未完待續。

第871章 雄心壯志第1109章 天賜良機(3)第924章 皇太極的目的第495章 宿命論(4)第1301章 尊嚴之戰(20)第508章 艱難的起步第872章 單獨的強調(1)第162章 不拿老百姓一針一線第915章 朝貢第532章 聰明的皇太極第70章 發榜(2)第775章 海戰(5)第530章 討價還價第63章 神秘隊伍(2)第552章 推辭未果第918章 迅速的決定第968章 非凡一戰(2)第447章 抗擊的信心第409章 以身作則第1167章 迅雷(2)第741章 漢八旗的影響(1)第1028章 無力迴天(6)第826章 應該如此第990章 權貴的選擇第123章 唐海泰第87章 禮部第1105章 自作孽(1)第1251章 崩潰第6章 老乞丐第897章 盛況空前第460章 來信的涵義第434章 後金建國第328章 雪上加霜第407章 不一般的朱由菘第1109章 天賜良機(3)第714章 必須維持第515章 機會還是陷井(1)第1250章 遲來的部署(2)第773章 海戰(3)第144章 戰果第940章 危險重重(2)第835章 推遲進攻第443章 排兵佈陣第1095章 口服心服(1)第223章 誰與爭鋒(3)第926章 宋思軍的擔憂第987章 朝廷的動態第269章 格殺勿論(1)第967章 非凡一戰(1)第1204章 利益爲重第907章 皇太極的誓言(2)第608章 盛況空前第1241章 史可法的決斷(2)第931章 消息泄露第1295章 尊嚴之戰(14)第775章 海戰(5)第558章 目的終於明確第1056章 無法預料第138章 暗諷錢謙益第31章 我相信事實第923章 轉向的準備第333章 歷史的轉彎第1082章 暗戰(3)第1080章 暗戰(1)第155章 京城變故第114章 在路上(1)第646章 夜襲(1)第837章 激烈的爭論1第1150章 歷史性的轉變(1)第73章 原來是郡主第720章 蘇天成的心思第103章 授官風波(2)第1227章 天津決戰(6)第139章 官田第105章 傳臚大典第855章 旅順大捷(1)第532章 聰明的皇太極第1267章 創辦銀行與發行紙幣(1)第1148章 必然的陣痛第685章 朝廷的焦躁第12章 知己知彼第655章 最後的佈置第67章 歸屬第264章 孫承宗出山第263章 保定之行第1284章 尊嚴之戰(1)第325章 功敗垂成(1)第617章 家事國事第93章 新科會元第872章 單獨的強調(1)第333章 歷史的轉彎第597章 血戰夔州府城(1)第116章 新的征途第864章 能夠鎮定第652章 恨鐵不成鋼(3)第516章 機會還是陷井(2)第321章 聖旨下第345章 必須冷靜第257章 以理服人第1274章 奧妙
第871章 雄心壯志第1109章 天賜良機(3)第924章 皇太極的目的第495章 宿命論(4)第1301章 尊嚴之戰(20)第508章 艱難的起步第872章 單獨的強調(1)第162章 不拿老百姓一針一線第915章 朝貢第532章 聰明的皇太極第70章 發榜(2)第775章 海戰(5)第530章 討價還價第63章 神秘隊伍(2)第552章 推辭未果第918章 迅速的決定第968章 非凡一戰(2)第447章 抗擊的信心第409章 以身作則第1167章 迅雷(2)第741章 漢八旗的影響(1)第1028章 無力迴天(6)第826章 應該如此第990章 權貴的選擇第123章 唐海泰第87章 禮部第1105章 自作孽(1)第1251章 崩潰第6章 老乞丐第897章 盛況空前第460章 來信的涵義第434章 後金建國第328章 雪上加霜第407章 不一般的朱由菘第1109章 天賜良機(3)第714章 必須維持第515章 機會還是陷井(1)第1250章 遲來的部署(2)第773章 海戰(3)第144章 戰果第940章 危險重重(2)第835章 推遲進攻第443章 排兵佈陣第1095章 口服心服(1)第223章 誰與爭鋒(3)第926章 宋思軍的擔憂第987章 朝廷的動態第269章 格殺勿論(1)第967章 非凡一戰(1)第1204章 利益爲重第907章 皇太極的誓言(2)第608章 盛況空前第1241章 史可法的決斷(2)第931章 消息泄露第1295章 尊嚴之戰(14)第775章 海戰(5)第558章 目的終於明確第1056章 無法預料第138章 暗諷錢謙益第31章 我相信事實第923章 轉向的準備第333章 歷史的轉彎第1082章 暗戰(3)第1080章 暗戰(1)第155章 京城變故第114章 在路上(1)第646章 夜襲(1)第837章 激烈的爭論1第1150章 歷史性的轉變(1)第73章 原來是郡主第720章 蘇天成的心思第103章 授官風波(2)第1227章 天津決戰(6)第139章 官田第105章 傳臚大典第855章 旅順大捷(1)第532章 聰明的皇太極第1267章 創辦銀行與發行紙幣(1)第1148章 必然的陣痛第685章 朝廷的焦躁第12章 知己知彼第655章 最後的佈置第67章 歸屬第264章 孫承宗出山第263章 保定之行第1284章 尊嚴之戰(1)第325章 功敗垂成(1)第617章 家事國事第93章 新科會元第872章 單獨的強調(1)第333章 歷史的轉彎第597章 血戰夔州府城(1)第116章 新的征途第864章 能夠鎮定第652章 恨鐵不成鋼(3)第516章 機會還是陷井(2)第321章 聖旨下第345章 必須冷靜第257章 以理服人第1274章 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