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2章 推辭未果

朱由檢下定了決心,要跟換內閣首輔了。

可他遇見了難題。

朱由檢一直都記得蘇天成舉過的例子,大明朝廷需要的是能夠力挽狂瀾的內閣首輔,不是修修補補的內閣首輔,如今的情況是,陝西正在出現一些變化,但內閣對出現的這種變化,很是淡漠,甚至沒有基本的態度,朝廷裡面,沒有誰感興趣,甚至有人認爲,陝西的改革,就是瞎胡鬧,反正陝西的地位不重要,就算是徹頭徹尾的改了,也沒有多大的事情。

若是想着在大明推動改革,最大的困難,要數南方了。

朝廷裡面的官員,絕大部分都是南方人,各自在家鄉有着不小的勢力,而且這些官員,非常注意維護各自在家鄉的利益,加上南方的條件不錯,和北方比較起來,普遍都富裕一些,這也是陝西進行改革,很多人不關心的主要原因。

北方的條件差一些,例如說陝西,在蘇天成去之前,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朝廷好些年都不能夠收繳到賦稅了,還需要倒貼銀子,否則一些官府就無法維持了,這樣的地方,根本就沒有誰會去關心的。

不管是陝西的改革,還是江寧縣、河南府的變化,都沒有能夠在朝廷裡面,引發太多的注意,這與內閣有着直接的關係。

朱由檢明白,想在大明各地推行改革,或者說是做好相關的準備,就必須要製造出來一定的氛圍,不說支持改革的官員佔上風,但至少需要有這樣的一股力量。

文華殿的質詢,震撼了朱由檢,他感覺到了改革的艱難。孫承宗和蘇天成無疑屬於改革派,但被人彈劾,甚至說要謀反,如果自己沒有態度,不能夠堅決的予以支持,大明朝不可能取得長足的進步和發展。

朱由檢的才能不是那麼傑出。算不上優秀的帝王,但他的出發點是好的,登基以來,時刻想到的,都是大明朝的發展,都是老百姓能夠安居樂業,這麼多年以來,他依靠和相信了很多的大臣,結果往往是失望的。直到崇禎六年以後,情況慢慢出現轉機,這一切,都是因爲出現了一個蘇天成。

出現這樣寶貴的轉變,朱由檢當然想着堅持下去,擴大這種可惜的局面,可惜遇見的壓力非同一般,從目前的情況看。推行有些政策,還真的不合適。

但更換內閣首輔。讓堅持改革的孫承宗出任內閣首輔,至少能夠營造出來很好的氛圍,爲今後的改革做好準備。

孫承宗已經知道了這層意思,但寫來了奏摺,力辭出任內閣首輔。

不出任內閣首輔的原因,就是因爲年紀大了。

這個理由也算是有些道理。但朱由檢認爲,這可能不是主要的理由。

孫承宗進入到養心殿之後,朱由檢站起身來,走到了孫承宗的對面。

孫承宗連忙準備跪下行禮,朱由檢一把拉住了孫承宗。

“孫愛卿。朕多次說過,你年紀大了,就不要行這跪拜禮了,除非是大朝和早朝,其餘時候,免去這套禮儀。”

“臣感謝皇上憐惜。”

“坐下說下,今日這養心殿裡面,就朕與愛卿二人,朕有些事情,想着奇怪,很想聽聽愛卿的解釋啊。”

“皇上有什麼疑惑,儘管詢問,臣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主要還是這內閣首輔的問題,朕知道,溫愛卿也是很不錯的,這些年來,遭受了不少的委屈,朝廷裡面,有人罵他,有人恨他,不當家不知柴米油鹽貴啊,溫愛卿做了不少的事情,也比如要遭遇到有些人的嫉恨,所以,前一段時間,朕還是有些猶豫的,可這一次的質詢,朕很是傷心,溫愛卿竟然說出來瞭如此的話語,朕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朕本來是想着,讓愛卿多負責內閣的一些事情,看來溫愛卿可能是有想法了,所以如此做啊。”

“皇上,臣以爲,溫大人這些年確實做了不少的事情,維持了朝政的穩定,外面那些風言風語,皇上不必記掛在心上。”

朱由檢搖搖頭,從御案上面,拿出來一份摺子,遞給了孫承宗。

“看看這份摺子,看看溫愛卿都做了一些什麼事情,朕不是說中官不能夠和朝廷大臣接觸,要斷絕這樣的接觸,也是不大可能的,可如此做事情,朕真的寒心啊。”

孫承宗拿起奏摺,仔細看起來。

看着看着,他的臉色發白,想不到溫體仁暗地裡竟然和曹化淳勾結,這可不是一般的事情了,用大逆不道來形容,都是可以的。

太監本是完全忠心於皇上的,是皇上的奴才,最爲忌諱的就是勾結朝中大臣,溫體仁是內閣首輔,若是因爲朝中的事情,與曹化淳有着什麼聯繫,或者與大太監王承恩有着一些聯繫,這都是很正常的,只要這些聯繫,是能夠公開的。

但暗中勾結,對某個大臣不利,這樣的事情,皇上知道之後,是深惡痛絕的,雖說這等的事情,層出不窮。

“皇上,臣以爲,這等的事情,不是很可信的,溫大人身爲內閣首輔,已經有六年時間了,若是與中官有勾結,也不會等到現在的,據臣知道,這些年以來,溫大人從來沒有與中官有過多少的接觸,就是牽涉到朝中大事,也是內閣其餘的大人前去協調的,若說溫大人主動去接觸,臣不相信。”

“愛卿說的有道理啊,朕也是不相信的,不過這件事情,確實是真實的,朕沒有冤枉溫愛卿,至於說溫愛卿是不是主動去與曹化淳接觸,已經不是很重要了,朕覺得,這段時間,溫愛卿想的太多了,以至於做出來這些事情,也算是自作自受吧。”

“皇上,臣在這裡爲溫大人求情,懇請皇上看在溫大人多年爲朝廷做事情的份上,不要責罰溫大人。”

朱由檢的臉上,有着蕭索的神情。

“朕不會怎麼樣的,這件事情,令朕想到了很多啊,朝廷之內,這等的事情,不是第一次了,朕如此的信任溫愛卿,可得到的是什麼啊,有什麼事情,爲什麼就不能夠和朕開誠佈公的說出來啊,總是要在背後使用手段,殊不知這樣適得其反嗎。”

沉默了一會,朱由檢再次開口了。

“朝廷裡面不簡單啊,朕都知道,可朕要依靠諸位愛卿啊,此等時刻,愛卿莫要拋棄朕啊。”

孫承宗慌得連忙站起來,跪在了朱由檢的面前。

“皇上,臣萬死不敢有這等的想法,臣一定盡心竭力。”

“愛卿站起來說話吧。”

看着孫承宗站起來之後,朱由檢慢悠悠的開口了。

“愛卿力辭內閣首輔職位,不知道還有其他什麼想法啊。”

孫承宗稍微頓了頓。

“皇上,臣確實是有苦衷的,皇上殫精竭慮,想着天下太平,國富民強,臣看在眼裡,敢不盡心竭力,不過臣出任內閣次輔之後,所做的一切事情,都與祖制不是很相符,故而臣以爲,自己的形象,恐遭到朝中同僚的質疑,再說了,臣若是出任內閣首輔了,朝中同僚,一定會有些心慌的,以爲朝廷會有什麼很大的動作了,甚至會牽涉到他們了,臣以爲,我大明尚未完全剿滅流寇,後金亦是虎視眈眈,此等的情況下,朝局需要穩定啊,只是這些原因,臣不好直接說出來,故而以年紀爲由推辭。”

朱由檢愣了一會,好半天沒有說話。

一聲長嘆之後,朱由檢開口了。

“愛卿這番話語,出乎了朕的預料啊,愛卿在朝中多年了,以前遭遇了諸多的委屈,朕都是知曉的,可愛卿從未辯白,這次推辭,也是以年齡爲原因,寧願遭受朕的責備,愛卿的一片忠心,蒼天可鑑,請受朕一拜。”

朱由檢抱拳稽首的時候,孫承宗臉色煞白,身體也搖晃了一下,接受皇上的禮拜,這可不是一般的榮譽了。

孫承宗準備再次跪下的時候,被朱由檢拉住了。

“愛卿的一切想法,朕都知道了,朕當初登基,不過弱冠之年,驟然遭遇那麼多的事情,也是戰戰兢兢,這些年過去,朕想明白了,該來的總是要來的,既然如此,還不如早些迎接這些事情,愛卿就不要推辭了,若是陝西的情況,得以徹底的好轉,朕就要考慮,在我大明朝各地推行裁撤衛所軍隊事宜了,朕已經知道,這裁撤衛所軍隊,並非是簡單的裁撤,關乎到民生,需要方方面面的動作,故而這裁撤衛所軍隊,乃是契機啊。”

孫承宗的喉嚨動了一下,最終只是說出來一句話。

“皇上信任,臣唯有已死報效,臣雖然年歲大了,也要老當益壯,盡心盡力。”

“好,愛卿有這樣的決心,朕就放心了,朕想着,內閣也需要調整一下了,劉宗周、黃道周、唐世濟等人,都是可以進入內閣的,這些年過去,內閣一直都沒有什麼變化,如今要做不少的事情,這調整也是必須的。”(未完待續。。)

第420章 頭疼第939章 危險重重(1)第706章 大膽安排第1081章 暗戰(2)第1024章 無力迴天(2)第408章 疏通黃河第106章 禮儀第270章 格殺勿論(2)第1185章 行動(2)第327章 功敗垂成(3)第558章 目的終於明確第209章 是喜是憂第1226章 天津決戰(5)第1020章 致命的疏忽第742章 漢八旗的影響(2)第698章 大遷移第1220章 滄州血戰(14)第765章 煩躁的鄭芝龍第339章 血色殘陽(4)第184章 何爲金蟬脫殼第535章 棋逢對手(1)第1076章 應對辦法(2)第934章 倭寇的動向第914章 墜入深淵第998章 分析局勢(1)第220章 一諾千金第1273章 驚奇第468章 不能夠饒恕第243章 秋收的計劃第659章 城內廝殺第880章 對決(2)第1044章 不該有的決定第601章 血戰夔州府城(5)第920章 蘇天成的猶豫第605章 血戰夔州府城(9)第198章 巡檢司軍士的氣勢第989章 何等諷刺第510章 刺激(2)第275章 開誠佈公第902章 一瓢冷水第1230章 善後事宜第1150章 歷史性的轉變(1)第1229章 天津決戰(8)第374章 順理成章第1095章 口服心服(1)第775章 海戰(5)第820章 面對面第1219章 滄州血戰(13)第1019章 大幕徐徐拉開第1050章 張鳳翼的爲難第1049章 無所畏懼第721章 當斷則斷第405章 募捐(1)第721章 當斷則斷第171章 家裡的學問第475章 攻堅之戰(2)第758章 遼東的變化(2)第682章 屠城第1242章 可怕的黑死病第996章 決戰前的猜忌第1180章 巧妙的部署第908章 皇太極的誓言(3)第239章 故人來(1)第141章 心狠手辣做大事(1)第701章 皇太極的計謀第550章 來勢洶洶第781章 迅雷行動(6)第361章 準備事宜第710章 囑託第709章 孫承宗的努力(3)第576章 白桿兵的慘敗(4)第739章 漢八旗的成立(1)第1273章 驚奇第608章 盛況空前第1061章 遼東決戰(3)第1168章 盧象升的決斷第1034章 聖旨第806章 差別所在第760章 陳新甲的聰明第493章 宿命論(2)第725章 離開遼東第55章 真相第951章 不對等的碰撞第843章 慘敗(1)第1178章 錢謙益的糊塗第37章 安排第981章 收復臺灣(6)第728章 江湖第961章 草原之殤7第1153章 決戰部署(1)第1054章 遼東第519章 突然出現的變故第79章 回家之後第557章 穩定性之重要第753章 收穫的季節第1158章 慘烈的內訌(1)第888章 濟爾哈朗的選擇(3)第1231章 大廈將傾第233章 慘烈一戰(2)第482章 大禮
第420章 頭疼第939章 危險重重(1)第706章 大膽安排第1081章 暗戰(2)第1024章 無力迴天(2)第408章 疏通黃河第106章 禮儀第270章 格殺勿論(2)第1185章 行動(2)第327章 功敗垂成(3)第558章 目的終於明確第209章 是喜是憂第1226章 天津決戰(5)第1020章 致命的疏忽第742章 漢八旗的影響(2)第698章 大遷移第1220章 滄州血戰(14)第765章 煩躁的鄭芝龍第339章 血色殘陽(4)第184章 何爲金蟬脫殼第535章 棋逢對手(1)第1076章 應對辦法(2)第934章 倭寇的動向第914章 墜入深淵第998章 分析局勢(1)第220章 一諾千金第1273章 驚奇第468章 不能夠饒恕第243章 秋收的計劃第659章 城內廝殺第880章 對決(2)第1044章 不該有的決定第601章 血戰夔州府城(5)第920章 蘇天成的猶豫第605章 血戰夔州府城(9)第198章 巡檢司軍士的氣勢第989章 何等諷刺第510章 刺激(2)第275章 開誠佈公第902章 一瓢冷水第1230章 善後事宜第1150章 歷史性的轉變(1)第1229章 天津決戰(8)第374章 順理成章第1095章 口服心服(1)第775章 海戰(5)第820章 面對面第1219章 滄州血戰(13)第1019章 大幕徐徐拉開第1050章 張鳳翼的爲難第1049章 無所畏懼第721章 當斷則斷第405章 募捐(1)第721章 當斷則斷第171章 家裡的學問第475章 攻堅之戰(2)第758章 遼東的變化(2)第682章 屠城第1242章 可怕的黑死病第996章 決戰前的猜忌第1180章 巧妙的部署第908章 皇太極的誓言(3)第239章 故人來(1)第141章 心狠手辣做大事(1)第701章 皇太極的計謀第550章 來勢洶洶第781章 迅雷行動(6)第361章 準備事宜第710章 囑託第709章 孫承宗的努力(3)第576章 白桿兵的慘敗(4)第739章 漢八旗的成立(1)第1273章 驚奇第608章 盛況空前第1061章 遼東決戰(3)第1168章 盧象升的決斷第1034章 聖旨第806章 差別所在第760章 陳新甲的聰明第493章 宿命論(2)第725章 離開遼東第55章 真相第951章 不對等的碰撞第843章 慘敗(1)第1178章 錢謙益的糊塗第37章 安排第981章 收復臺灣(6)第728章 江湖第961章 草原之殤7第1153章 決戰部署(1)第1054章 遼東第519章 突然出現的變故第79章 回家之後第557章 穩定性之重要第753章 收穫的季節第1158章 慘烈的內訌(1)第888章 濟爾哈朗的選擇(3)第1231章 大廈將傾第233章 慘烈一戰(2)第482章 大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