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京城變故

兩千五百萬兩白銀入庫,在朝廷裡面,引發了轟動,戶部尚書畢自嚴是最爲高興的,有了這麼多的黃金白銀,可以做很多的事情了,雖然說增加遼餉之後,收入增加了一些,但刨除掉各地的開支,真正能夠進入到國庫的銀子,不過幾百萬兩。而且徵收遼餉,他不知道捱了多少罵,甚至有人說他是豬狗不如。

需要開支的地方太多了,剿滅流寇需要銀子,賑災需要銀子,北邊防禦後金需要銀子,各地衛所需要銀子,畢自嚴忙的焦頭爛額,戶部也格外的熱鬧。

開支銀兩,需要得到內閣的批准,最終上奏皇上,可這個程序裡面,最爲關鍵的還是第一步,至少需要戶部提出來方案,若是方案中間都沒有,那肯定是得不到銀兩的。

早朝的時候,因爲銀兩開支的問題,內閣發生了爭吵,皇上很是惱火,想不到有銀子了,也出現這樣的狀況,大的開支方面已經定下來了,第一項開支是發放軍士的餉銀,各地因爲欠餉銀的事情,導致了不少衛所軍士的譁變,這是首先要穩定的,第二項開支是賑災,特別是河南孟津,因爲黃河決口的事情,損失慘重,急需得到救濟,第三項是剿滅流寇的開支,第四項是防禦後金需要的開支。

僅僅是這四項開支,用去白銀近千萬兩了。

還有一些小的開支,決定權在內閣和戶部的手裡。比如說部門缺辦公銀子等等,這些事情。皇上是不會過問的。

早朝爭論最多的,還是賑災的巡按御史人選。

周延儒和溫體仁都反對中官去賑災,這一次,他們難得統一了意見,可兩人提出來的人選,各不相同,周延儒傾向於都察院派出人選,這是慣例了。一方面賑災,一方面可以監督賑災銀子,是不是可以實打實的用到災民的頭上,溫體仁傾向於吏部派出人選,賑災的同時,考察下面的官員。

兩人都是想着派出去自身的心腹。

內閣首輔和次輔提出來了建議,其餘大臣。當然不會有新的建議了。

到山西、山東、陝西等地去的賑災大臣,已經確定下來了,可到重災區河南的賑災大臣,遲遲不能夠定下來。

可皇上一直都沒有開口,顯然是否定了兩人前往河南賑災大臣的人選提議。

救災如救火,耽誤不得。早朝之後,內閣大臣和六科給事中,悉數到皇極殿去了,看樣子,是要進一步統一思想。明確所有賑災的巡按御史了。

朱由檢的內心,是想着讓蘇天成擔任河南賑災巡按御史的。他相信蘇天成,至於說周延儒和溫體仁各自提出來的意見,明眼人都能夠明白,他們是推薦各自的心腹。

賑災是苦差事,也是誰都想爭取的差事。

身爲朝廷派出去的巡按御史,如果說工作認真,那就需要親自去了解情況,做出來決定,不要完全聽地方官員的擺佈,讓賑災的銀子,真正用到災民的頭上,如果說工作敷衍,完全可以依靠地方官員,完成賑災的工作,至於效果如何,天知道。

但不管怎麼說,賑災都是功勞,無疑是能夠得到獎勵的。

內閣首輔和次輔之間的矛盾,朱由檢心知肚明。

他本來是非常信任周延儒的,但會試和殿試發生的諸多事情,令他有些疑惑了。嚴格說,政治鬥爭是複雜的,誰也不敢保證,在這樣殘酷的鬥爭中,不受政敵的排擠。可事實擺在眼前的時候,他就不得不動搖以前的想法了。

吏部尚書閔洪學和左都御史陳於廷,兩人都遭受了彈劾。

其實這一次的彈劾,牽涉到了周延儒和溫體仁兩人的鬥爭,朱由檢是清楚的,可查到的事實,閔洪學和陳於廷確實是有問題的,他已經下定了決心,不偏袒任何的一方,兩人全部都罷免,這樣一來,周延儒和溫體仁就應該明白自己的用意了。

皇極殿,周延儒和溫體仁,依舊在爭論,爲了河南賑災巡按御史的事宜。

這大臣之間的爭論,已經成爲了一種習慣了。

小半個時辰過去了,爭論依舊沒有任何的結果。

朱由檢忍不住了,終於開口了。

“衆位愛卿不要繼續爭論了,朕看,這河南賑災一事,江寧縣知縣蘇天成負責。”

皇極殿裡面,頓時安靜了。

沒有人想到,蘇天成能夠成爲河南賑災的巡按御史。

周延儒提出來了反對意見。

“皇上,臣以爲不妥,河南是重災區,蘇天成擔任江寧縣知縣,不過兩月時間,對諸多的政務,尚不是特別熟悉,賑災事宜,牽涉到方方面面,需要臨機決斷,若是出現了意外,或者是耽誤時間了,會誤了大事,難以顯示皇上的良苦用心,臣還是舉薦都察院的監察御史下去賑災。”

溫體仁聰明很多,發現朱由檢的神色不對,馬上改口。

“臣附議,臣以爲,皇上派遣蘇天成爲賑災的巡按御史,體現了良苦用心,蘇天成到江寧縣不過兩月有餘,體現出來了不一般的能力,就說這次入庫的三千二百萬兩白銀,都是依賴於蘇天成的功勞,臣相信,蘇天成前往河南賑災,一定能夠做的很好。”

周延儒扭頭看着溫體仁,眼睛裡面,恨不得噴出火來。

賑災是大事情,哪裡能夠隨意派遣官員的,蘇天成過於的年輕,剛剛到江寧縣上任,沒有多少從政的經驗,更不用說辦好賑災這樣的大事了。

“臣不同意溫大人的意見,賑災是大事情,豈能兒戲,且不說蘇天成剛剛上任,就說需要處理的諸多事宜,蘇天成就不一定了解,還有協調地方,居中調度,沒有魄力和經驗,是做不好這些事情的,溫大人不知道是什麼居心。”

“周大人謬誤了,蘇天成在江寧縣,兩個月的時間,上繳國庫三千二百萬兩白銀,試問滿朝官員,誰做到了,再說了,蘇天成處理不沾泥的事情,已經表現出來了非同一般的能力,如此的智勇雙全,怎麼會處理不好賑災的事宜,下官以爲,有志不在年高,皇上提議蘇天成擔任巡按御史,處理賑災的事宜,是明智的提議。”

朱由檢的臉上,露出了微笑。

只要有內閣大臣同意他的意見,那就沒有多大的問題了。

隱隱的,他感覺到,周延儒有些過於的囂張了,依靠着自身的信任,越來越不能夠理解自己的苦衷,而溫體仁,則是更加的能夠明白自己的苦心。

“前往河南賑災的大臣,就是蘇天成了,此事不要再議了。”

蘇天成顯得比較悠閒,到了京城之後,見到了皇上,沒有其他的什麼事情了。

翰林院修撰陳於泰和編修吳偉業,都沒有在京城,他們都出去巡視了,說是巡視,其實主要是到下面去了解民情,爲將來署理政務,做好準備。兩人也是剛剛下去,在這之前,他們分別遭遇了彈劾。

蘇天浩抽出兩天的時間,兩兄弟團聚之後,場面也不是那麼的熱烈,似乎這一份濃濃的親情,總是有些喪失了原有的味道。

蘇天成信心滿滿,以爲自己很快就可以回到江寧縣去了。

他根本不會想到,自己居然成爲了賑災的巡按御史,而且是到重災區河南。

七月二十六日,蘇天成再次到了紫禁城。

這一次是在皇極殿。

跪在地上,聽了聖旨,蘇天成有些發矇,被派遣到河南去賑災,不是什麼好事情,賑災這樣的事情,看起來簡單,下去之後,威風凜凜的,地方官員都是要聽你的,巡按御史,多了不起啊。可真的要做好賑災的工作,沒有詳細的規劃,沒有後續的發展目標,僅僅是走馬觀花,以爲將銀子送下去,就完成任務了,那是大錯特錯。

自己有很多的事情要做,刑部的敕書已經發往江寧縣了,關於對匡思明家人的處置結果,也出來了,悉數發配到瓊州,這件事情,自己還要特意關注一下的,至少要求押送的人員,關照一下,不要苛刻匡思明的家人。

還有那些火器,最爲關鍵的是要留下全部的彈藥,這東西,自己暫時沒有能力生產,今後只能夠花費銀子購買。

官田的事情,也沒有能夠完全落實。

匡思明的府邸、耕地,這些都是需要處理的,那些佃戶人心惶惶,不知道下一步該怎麼辦,從渠清澤和蘇平陽的來信中,蘇天成已經知道,有些佃戶,主動將一半的糧食,上繳到縣衙來了,他們擔心,失去耕地,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土地。

還有巡檢司軍士家眷的安置問題。

可現在要到河南區賑災,這一去,估計又是一個月以上的時間了。

聖旨下了,他也沒有辦法,好在南京京營的驍騎營,跟隨他到河南賑災,安全是不需要懷疑的,

離開皇極殿的時候,周延儒和溫體仁的眼神,都是有些奇怪的,估計是沒有弄明白,年紀輕輕的蘇天成,爲什麼能夠成爲賑災的巡按御史,難道皇上如此的信任蘇天成。

第363章 不平凡的離開第866章 兩重天第929章 京城的消息第642章 各方準備第415章 無所適從(1)第148章 辯解第29章 從容應對第13章 惱火的現狀第111章 舌戰孫傳庭第307章 元宵燈會第717章 范文程的精明(2)第193章 何必當初第470章 朝廷的旨意第494章 宿命論(3)第517章 互市的警報(1)第231章 大婚第201章 軍心第1188章 行動(5)第406章 募捐(2)第974章 精心的準備第1083章 廷辯(1)第827章 命運的把握第864章 能夠鎮定第640章 黃在勝的渴望第174章 升堂的學問第806章 差別所在第161章 如何賑災第870章 蘇天成的打算第439章 河南府的發展第361章 準備事宜第167章 血戰(1)第574章 白桿兵的慘敗(2)第894章 悲傷的皇太極第1271章 預料之中(2)第761章 開埠的時間(1)第739章 漢八旗的成立(1)第65章 現實第490章 近憂第157章 遇匪第1308章 萬國來朝(3)第237章 江寧營的建設第658章 過於自信第660章 天意如此第681章 佔領蓬萊第1213章 滄州血戰(7)第767章 波動第766章 你自己找死第1299章 尊嚴之戰(18)第1125章 泰然處之第573章 白桿兵的慘敗(1)第428章 甕中捉鱉第1250章 遲來的部署(2)第1038章 表面的統一(3)第1188章 行動(5)第265章 必須考慮的問題第125章 女人心 海底針第155章 京城變故第374章 順理成章第1124章 最壞的決定第834章 無力阻止第816章 需要堅持的原則第76章 詩歌后遺症第350章 治國之策第167章 血戰(1)第315章 提拔的標準第454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500章 爲了陝西第964章 草原之殤10第931章 消息泄露第1060章 遼東決戰(2)第1171章 漂亮的圍殲第605章 血戰夔州府城(9)第632章 重大決定第696章 維護大局第1068章 決戰遼東(10)第1029章 救贖第690章 遠沒有結束第105章 傳臚大典第397章 開花彈第402章 不能遺忘的事情(1)第1267章 創辦銀行與發行紙幣(1)第342章 冰火兩重天(1)第1020章 致命的疏忽第660章 天意如此第1207章 滄州血戰(1)第1037章 表面的統一(2)第1090章 人才難得第587章 核心情報第456章 鐵血江寧營(2)第317章 大比武(2)第893章 多鐸的憤怒第1042章 新的情況第586章 真真假假第1303章 尊嚴之戰(22)第424章 屠殺第697章 土地等的問題第266章 改進的必要第775章 海戰(5)第756章 碼頭和基地第1145章 暫不稱帝
第363章 不平凡的離開第866章 兩重天第929章 京城的消息第642章 各方準備第415章 無所適從(1)第148章 辯解第29章 從容應對第13章 惱火的現狀第111章 舌戰孫傳庭第307章 元宵燈會第717章 范文程的精明(2)第193章 何必當初第470章 朝廷的旨意第494章 宿命論(3)第517章 互市的警報(1)第231章 大婚第201章 軍心第1188章 行動(5)第406章 募捐(2)第974章 精心的準備第1083章 廷辯(1)第827章 命運的把握第864章 能夠鎮定第640章 黃在勝的渴望第174章 升堂的學問第806章 差別所在第161章 如何賑災第870章 蘇天成的打算第439章 河南府的發展第361章 準備事宜第167章 血戰(1)第574章 白桿兵的慘敗(2)第894章 悲傷的皇太極第1271章 預料之中(2)第761章 開埠的時間(1)第739章 漢八旗的成立(1)第65章 現實第490章 近憂第157章 遇匪第1308章 萬國來朝(3)第237章 江寧營的建設第658章 過於自信第660章 天意如此第681章 佔領蓬萊第1213章 滄州血戰(7)第767章 波動第766章 你自己找死第1299章 尊嚴之戰(18)第1125章 泰然處之第573章 白桿兵的慘敗(1)第428章 甕中捉鱉第1250章 遲來的部署(2)第1038章 表面的統一(3)第1188章 行動(5)第265章 必須考慮的問題第125章 女人心 海底針第155章 京城變故第374章 順理成章第1124章 最壞的決定第834章 無力阻止第816章 需要堅持的原則第76章 詩歌后遺症第350章 治國之策第167章 血戰(1)第315章 提拔的標準第454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500章 爲了陝西第964章 草原之殤10第931章 消息泄露第1060章 遼東決戰(2)第1171章 漂亮的圍殲第605章 血戰夔州府城(9)第632章 重大決定第696章 維護大局第1068章 決戰遼東(10)第1029章 救贖第690章 遠沒有結束第105章 傳臚大典第397章 開花彈第402章 不能遺忘的事情(1)第1267章 創辦銀行與發行紙幣(1)第342章 冰火兩重天(1)第1020章 致命的疏忽第660章 天意如此第1207章 滄州血戰(1)第1037章 表面的統一(2)第1090章 人才難得第587章 核心情報第456章 鐵血江寧營(2)第317章 大比武(2)第893章 多鐸的憤怒第1042章 新的情況第586章 真真假假第1303章 尊嚴之戰(22)第424章 屠殺第697章 土地等的問題第266章 改進的必要第775章 海戰(5)第756章 碼頭和基地第1145章 暫不稱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