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禮部

崇禎五年正月二十九,蘇天成到達了大明帝國的首都,北京。

他想不到,會走這麼長的時間,正月十六出發,本以爲頂多十天就到了,誰知道根本不是這樣的情況。

到了太原府城,蘇天浩早已經到京城去了,國子監正月十六就要開始上課。

拜見學政大人,到布政使司衙門的禮科辦理相關手續,用去兩天時間,着急也沒有用。

之後,在家裡逗留了一天。

正月二十二,從太原府出發,快馬加鞭,趕往北京。

這次到北京,跟隨蘇天成的,有蘇二童、蘇俊、王大治、羅昌。

北京是大明朝的首都,繁華是不必說的,見慣了高樓大廈的蘇天成,到了北京之後,看見了熙熙攘攘的人羣,樓鋪林立,也是感慨萬千,這種繁華和幾百年之後的繁華,是有着完全不同滋味的,顯得更加人文一些,若是要他選擇,寧可要如今的熱鬧,也比幾百年後那樣的高樓和冷冰冰的人際關係要好一些的。

北京的消費水平,和平陽府城就完全不一樣了。

就說這住客棧,平陽府城一錢銀子,可以住到上房,可在北京,普通的房間都難以找到,會試和殿試期間,不少的客棧老闆,都是適當優惠的,加之舉人已經是老爺的身份。

蘇俊知道自家少爺的習慣,找到了一家條件很好的客棧,名字叫做高升客棧。

高升客棧,一間上房每天五錢銀子,普通房間三錢銀子,三個房間,每天的住宿費用,就是一兩多銀子了。

至於說吃飯,更加的誇張,若是想着追求檔次,一頓飯,可以花費十兩以上銀子。

蘇天成不想過於的奢侈,吃飯定在了高升客棧,距離會試的時間,已經不遠了,他還有不少的事情要辦。

蘇天成是山西鄉試解元,,但到了北京,就不算什麼了。

他沒有多少的熟人,到北京來了,必須要去拜訪徐爾一和翁同章,這兩人都是自己的恩師。兩人的身份,都不是很顯赫,拜訪不會有很大的難題。

此外還要到禮部去,辦理相關的手續,等同於報到。

到北京來參加會試的,一共有全國1015名舉人,會試錄取名額是375人,也就是說,有三分之二的舉人是要被淘汰的。

至於說會試之後,能夠參加殿試的,原則上是會試過關的貢生,殿試之前的複試,目的是看看,有沒有濫竽充數的,免得在殿試的時候出醜了。

蘇天成到京城的當天,就見到了蘇天浩。

蘇天浩帶來了一些消息,會試的主考官有兩人,分別是太子少保、武英殿大學士、內閣首輔周延儒,太子太保、東閣大學士、內閣次輔溫體仁。

同考官十八人,分別爲翰林院侍讀學士、侍講學士、侍讀、侍講、修撰,包括國子監的五經博士等。

這個規格就不一般了,主考官是內閣的首輔和次輔。

按說舉人知道這樣的消息,都是要非常高興的,但蘇天成的認識,完全不一樣。

他熟知歷史,崇禎五年,也是周延儒和溫體仁之間,博弈最爲厲害的時候,當然,這不是公開的博弈,而是溫體仁爲了能夠做內閣的首輔,多周延儒發動了一系列的攻擊。

隱隱的,他記得,好像在這次的會試和殿試中間,溫體仁就彈劾了周延儒。

當然,這個時候,周延儒的位置,還是很鞏固的,一直到崇禎六年六月,因爲諸多問題積累起來,周延儒才黯然辭官。

歷史上,正史對周延儒和溫體仁的評價,都不好。

但穿越的蘇天成,絕不會相信教科書的,他要憑着自己的認識,來看待兩人。

可有一件事情是真的,那就是周延儒和溫體仁之間,矛盾重重。

內閣首輔和次輔之間的矛盾,可不能夠小看,這是嚴重影響到朝政的運轉的,做臣子的,每天想到的就是站隊,就是選擇投靠的目標,怎麼可能安心理政。

官員之間,爲了爭權奪利,出現了諸多的矛盾,這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特別是在封建王朝的時代,皇上也是知道這些事情的,甚至慫恿這樣的事情發生。

這裡面,有着特定的歷史原因。

皇帝位了維護自身的統治,必然要想辦法,控制下面的大臣,最好的控制辦法,就是站在裁判官的位置,左右大臣的爭鬥,以至於把握他們的命運。

熟知政治的蘇天成,知道皇帝不是萬能的。

不錯,皇帝有着至高無上的權力,說出來的話就是法律,罷黜官員,取人性命,很簡單的事情。可這權力來自於什麼地方,不可能從天上掉下來。

皇帝需要大臣,需要忠心耿耿的大臣,來維護自己的江山,只有一幫惟命是從、精明強幹的大臣,才能給維持皇帝的權威,才能給幫助皇帝,守護好江山。

可惜,這樣的皇帝和大臣,都不是很多。

說得不客氣一些,蘇天成剛剛到達京城,儘管還沒有參加會試,就面臨着至關重要的選擇。

步入官場。沒有任何的關係,沒有依靠,以爲憑着一己之力,就可以改變一切,想做什麼都可以做到,那是意淫,官場有自身的規矩,千百年來都是一樣的。

參加殿試,成爲進士,面臨着吏部授官,就需要面對諸多的關係了,你也可以選擇,不加入任何的一個派系中間,潔身自好,最終的結果,可能是鬱郁不得志,一輩子無所作爲。

蘇天成有自己的辦法,當然,他內心裡面,還是有些忐忑的。

翌日,蘇天成做好準備,到禮部去勘驗身份。

會試是禮部主持的,統一在北京內城東南方向的貢院舉行。

所有參加會試的舉人,都手持有相應的證明,直接到禮部去報到。

禮部存有一份材料,是關於每一個舉人的相關身份證明。

舉人上交的材料,和禮部備存的材料對上了,才能給明確舉人身份。

六部都在紫禁城裡面辦公,可不是尋常人能給進去的。

從午門進入紫禁城,從右邊的會極門進入,文華殿就在這裡,內閣以及六部,都在這裡面辦公。

當然,舉人到禮部去勘驗身份,肯定是不能夠直接從午門進去的,只能從右側的東華門進去。這意思就是說,舉人還沒有資格從午門進入紫禁城。

過了金水橋,午門有左中右三道大門,中間的大門,只有皇帝才能夠行走,大朝的時候,文官從左邊大門進入紫禁城,武官從右邊大門進入紫禁城。平常的時間,三品以上的文武官員,從這裡進入紫禁城辦公。三品以下的官員,從東華門和西華門進入紫禁城辦公。

紫禁城內辦公房屋,全部都是土木結構,門窗都很大,而且經過每一扇門的時候,都有着高高的門檻,需要注意,不然就被絆倒了,很是不方便。

禮部的吏員,帶着蘇天成,直接去禮部儀制清吏司,辦理相關手續。

蘇天成注意看了,小木格子的窗戶上面,還糊着篾薄紙。

正月的天氣,還是很冷的。

蘇天成很小心的跟在吏員的後面。

要說他到京城晚了一些,絕大部分的考生,已經報名了,這報名可是大事情,正月末到禮部來報名的考生,也是鳳毛麟角了。

吏員在一間房屋的前面停下了,裡面有兩個頭戴烏紗帽、身穿團領衫、腰間束帶的官員,他們的衣服顏色是青色的,仔細看,兩人胸前的補子是鸂鶒,這說明兩人都是七品的官員。

吏員稟報,說是有舉人前來勘驗身份。

兩個人都沒有站起來,不過神色都是有些奇怪的,他們看了看蘇天成,其中一人開口說話了。

“真是奇怪了,怎麼這個時間纔來辦理啊,進來吧。”

蘇天成連忙給兩人彎腰抱拳行禮,大概是他過於的年輕,臉上還有一絲的稚嫩氣息,兩個官員甚至都沒有回禮。

“在下蘇天成,山西平陽府人氏,今日來辦理手續。”

一個官員拿過材料,仔細看了看,另外一個官員,從案桌上翻到了一份材料。

“嗯,你是山西鄉試解元,今年十九歲,不簡單啊。”

兩名官員很快看完材料,臉上出現了一絲的笑容。

他們站起來,走到了蘇天成的身邊,抱拳還禮。

蘇天成的態度很是低調,從進入東華門的時候開始,他就是如此。要知道,這裡是紫禁城,大明朝最高的權力機構。

兩名官員態度的變化,起身也很簡單,鄉試解元,真正有本事的人,會試不會有問題,說不定殿試的時候,進入頭甲,那就是炙手可熱的人物了。

報名手續的辦理,其實也是很簡單的,官員審覈了材料之後,發現沒有什麼問題,就收起來所有的材料,接着給考生開出來一張證明,說清楚相關的時間,什麼時候到禮部來領取號牌,什麼時候到貢院去考試,發號牌的時候,禮部認證明材料不認人的。

會試的規矩很很嚴格,閉卷考試,名字是糊住的,閱卷人看不見,與鄉試的情況差不多。但你要是認爲,會試也是完全清白的,那就大錯特錯了,這裡面,一樣是有蹊蹺的。

看完了材料,其中一名官員徑直開出來了證明,遞給蘇天成的時候,嘴裡說話了。

“大部分的考生都已經報名了,本官就一併給你辦理了。”

第580章 天降神兵(2)第655章 最後的佈置第545章 核心所在第769章 認識的轉變第516章 機會還是陷井(2)第404章 不能遺忘的事情(3)第354章 初見洪承疇第1101章 帝心第1275章 遼東的穩定第388章 敲定人選第603章 血戰夔州府城(7)第241章 文人集 團第215章 明確的態度第678章 這不是小事第1032章 多鐸的末路第1256章 悲愴第326章 功敗垂成(2)第865章 遼東的怪局第796章 曾經的一怒爲紅顏(2)第533章 暗流涌動第102章 授官風波(1)第1031章 面授機宜第130章 基本情況第1238章 變故第891章 渠清澤的緊張第141章 心狠手辣做大事(1)第122章 眉姑娘第1180章 巧妙的部署第386章 家庭計劃第669章 心結第112章 善後第263章 保定之行第643章 犬牙交錯第108章 恩榮宴第735章 青州第666章 重要解釋第946章 盧象升的分析第194章 促銷的作用第491章 臨時調整第340章 血色殘陽(5)第957章 草原之殤3第992章 未雨綢繆的準備第987章 朝廷的動態第999章 分析局勢(2)第253章 關乎未來發展的辯論(3)第1156章 埋下禍根第115章 在路上(2)第187章 糧食是根本第234章 慘烈一戰(3)第734章 銀子的來歷和用途第269章 格殺勿論(1)第477章 特權巡撫第1151章 歷史性的轉變(2)第35章 蠢笨如豬第938章 發現端倪第715章 心有些涼第279章 借銀子第183章 朝會上的動搖第838章 激烈的爭論2第170章 朱審馨的心思第816章 需要堅持的原則第263章 保定之行第535章 棋逢對手(1)第1053章 張鳳翼的選擇第737章 真正的心服第1198章 利益鏈條第457章 巨大的震撼第922章 臺灣的變故第881章 對決(3)第65章 現實第422章 炮兵營的威力(1)第993章 整合(1)第850章 黑山之殤第635章 部署落定第378章 喜得貴子第57章 下狠手(2)第1042章 新的情況第498章 內訌(3)第612章 平定流寇(1)第988章 當機立斷第301章 盧天明的認識第519章 突然出現的變故第662章 皇太極的身體第47章 知府大人召見(2)第669章 心結第436章 誠懇的建議第1096章 口服心服(2)第25章 原來如此第996章 決戰前的猜忌第412章 獨當一面第400章 弘農衛的異動第331章 暗線的利用第626章 薊遼督師府第1157章 算計第1074章 決戰遼東(16)第119章 秦淮河(3)第1219章 滄州血戰(13)第373章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第539章 孫承宗的智慧第751章 意外的收穫
第580章 天降神兵(2)第655章 最後的佈置第545章 核心所在第769章 認識的轉變第516章 機會還是陷井(2)第404章 不能遺忘的事情(3)第354章 初見洪承疇第1101章 帝心第1275章 遼東的穩定第388章 敲定人選第603章 血戰夔州府城(7)第241章 文人集 團第215章 明確的態度第678章 這不是小事第1032章 多鐸的末路第1256章 悲愴第326章 功敗垂成(2)第865章 遼東的怪局第796章 曾經的一怒爲紅顏(2)第533章 暗流涌動第102章 授官風波(1)第1031章 面授機宜第130章 基本情況第1238章 變故第891章 渠清澤的緊張第141章 心狠手辣做大事(1)第122章 眉姑娘第1180章 巧妙的部署第386章 家庭計劃第669章 心結第112章 善後第263章 保定之行第643章 犬牙交錯第108章 恩榮宴第735章 青州第666章 重要解釋第946章 盧象升的分析第194章 促銷的作用第491章 臨時調整第340章 血色殘陽(5)第957章 草原之殤3第992章 未雨綢繆的準備第987章 朝廷的動態第999章 分析局勢(2)第253章 關乎未來發展的辯論(3)第1156章 埋下禍根第115章 在路上(2)第187章 糧食是根本第234章 慘烈一戰(3)第734章 銀子的來歷和用途第269章 格殺勿論(1)第477章 特權巡撫第1151章 歷史性的轉變(2)第35章 蠢笨如豬第938章 發現端倪第715章 心有些涼第279章 借銀子第183章 朝會上的動搖第838章 激烈的爭論2第170章 朱審馨的心思第816章 需要堅持的原則第263章 保定之行第535章 棋逢對手(1)第1053章 張鳳翼的選擇第737章 真正的心服第1198章 利益鏈條第457章 巨大的震撼第922章 臺灣的變故第881章 對決(3)第65章 現實第422章 炮兵營的威力(1)第993章 整合(1)第850章 黑山之殤第635章 部署落定第378章 喜得貴子第57章 下狠手(2)第1042章 新的情況第498章 內訌(3)第612章 平定流寇(1)第988章 當機立斷第301章 盧天明的認識第519章 突然出現的變故第662章 皇太極的身體第47章 知府大人召見(2)第669章 心結第436章 誠懇的建議第1096章 口服心服(2)第25章 原來如此第996章 決戰前的猜忌第412章 獨當一面第400章 弘農衛的異動第331章 暗線的利用第626章 薊遼督師府第1157章 算計第1074章 決戰遼東(16)第119章 秦淮河(3)第1219章 滄州血戰(13)第373章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第539章 孫承宗的智慧第751章 意外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