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官田

錢謙益居然沒有在縣衙吃飯,託口有事情,起身告辭了。

蘇天成沒有刻意挽留。

他倒是注意了東林四公子,除開劉雲清,其餘三人,和錢謙益是一個鼻孔出氣的,對自己很是不滿意,告辭的時候,臉上沒有笑容,隨便抱拳之後,就離開了。

劉仲基還是很崇敬錢謙益的,畢竟錢謙益的名氣是很大的,在學術界,包括士林隊伍中,都是有着不小影響的。

錢謙益離開之後,他有些好奇,開口詢問了。

“大人,錢老先生學富五車,說的都是很有道理的,您好像沒有興趣啊。”

“劉典史,你要是以爲滿嘴仁義道德,一味清談,故作清高,就可以有飯吃,有衣服穿了,那你也沒有必要接觸實際了,儘管去慎獨,古人說得好,治大國如烹小鮮,署理政務,操心的就是具體的事情,柴米油鹽醬醋茶,一樣都不能少,老百姓是不是有飯吃,是不是穿的暖和,能不能娶媳婦,有什麼困苦,我們需要怎麼去解決,在這個過程中,若是還想着清高,還想着書本上的那些教導,照本宣科,那是害死人的。”

“可書本上的理論,也是必須的啊,比如說着慎獨,仁政,都是聖賢之語啊。”

“你這個腦袋,中毒太深,看來要到村裡去種地,體味一下困苦,理論來源於實踐,這麼簡單的道理,你難道不知道嗎。”

北京,紫禁城。

朱由檢坐在皇極殿,他在這裡聽政。

這段時間,他的日子還是比較愜意的,三邊總督洪承疇在慶陽西澳,大敗流寇,斬殺了流寇首領杜三、楊老柴,取得西澳大捷,兵部侍郎劉宇烈帥大軍,進攻山東登州,叛將孔有德驚懼,請求招撫,後金也安穩許多,沒有繼續騷擾。

這樣的日子是很少的。

當然,不滿意的事情,還是有的,朝廷內部的黨爭,愈演愈烈,他都有些糊塗了,內閣首輔周延儒和次輔溫體仁,相互攻訐,矛頭直接指向了會試和殿試,溫體仁上疏,認爲周延儒營私,殿試狀元陳於泰乃是周延儒的姻親,依靠關係,賄賂周延儒,才高中狀元,殿試探花吳偉業,帶着青樓女子參加會試,行爲有虧,同樣是賄賂了周延儒,掩蓋自身的行爲,矇蔽了皇上,得以高中探花。陳於泰和吳偉業,各自都上疏辯解,陳於泰更是直接將矛頭對準了溫體仁,說某些人攻擊別人,肯定是自身有着不可告人的劣跡,企圖誹謗他人自救。

朱由檢壓下了這些奏章,不偏袒任何一方。

周延儒和溫體仁,相互攻訐,不少的大臣都牽連進來了,可有一個關鍵人物,此刻卻是悠然自得,那就是殿試榜眼蘇天成。

朱由檢不會忘記他。

此刻想起來,蘇天成主動要求外放,難道是長了後眼睛不成,殿試狀元和探花,都遭遇彈劾了,唯獨這個榜眼,相安無事,遠離了京城,也遠離了是非之地。

當然,有關蘇天成的奏章,還是有的,上任不足一個月時間,錦衣衛上報的事情,已經有了好幾宗了。

最爲關鍵的,是蘇天成準備做的一件大事情,這是應天府通判馬家淦直接上奏的。

諸多大臣都退下了,朱由檢的身邊,剩下了王承恩。

“公公,蘇天成斬殺不沾泥,可謂有勇有謀,朕還以爲他不過是一時興起,想不到到了江寧縣,半個月的時間,就調整了大部分的官吏,沒有引發任何的波動,反而得到了擁護,就連應天府,都認爲做得很好,這等的謀略,外放是不是有些可惜啊。”

“這是皇上慧眼識才啊,想那蘇大人,身負皇恩,必定是盡心盡力的,若是在江寧縣做好了,皇上提拔,朝中大臣,也是無話可說的。”

“嗯,可這個蘇天成,也不省心啊,尚未到任,就流連秦淮河,這等煙花之地,身爲朝廷大臣,也是要注意的,這擅自擴充巡檢司軍士,引發非議啊,雖然馬家淦上疏了,爲他辯解,朕以爲,還是有些不妥的。”

王承恩低着頭,沒有回答。

朱由檢看了看,有些不高興了。

“公公,你和董愛卿,都是關注蘇天成的,有什麼話,儘管說出來,朕就是想着聽真話,不要拿假話來糊弄。”

“皇上恕罪,奴婢以爲,這兩件事情,根本就不算是什麼事情的。”

“說說理由。”

“到秦淮河,密奏上面說的很是清楚,蘇天成並未在秦淮河過夜,都是傍晚時分去了,不到子時就離開了,而且每次參與的人都不少,食色性也,奴婢到以爲,蘇天成能夠控制自身,很不錯了。再說這擴充巡檢司軍士的事情,顯然是想着維持江寧縣治安的,江寧縣乃是京畿之地,治安情況複雜,名義上是五城兵馬司負責,實際上是江寧縣衙役操勞,衙役自身素質太低,已經惹得天怒人怨,蘇天成到任之後,迅速改變這一局面,很不錯了,至於說南京戶部上奏,說是蘇天成心懷不軌,奴婢以爲,其心可誅。”

“哦,你爲什麼這麼看啊?”

“蘇天成是殿試榜眼,主動要求外放,一心想着做事情,避免清談,就是面對大儒錢謙益,也是毫不客氣,更沒有想着依附東林書院,奴婢以爲,蘇天成是一心效忠皇上的,擴充江寧縣巡檢司,居然被認爲是心懷不軌,奴婢就真的不明白了,難道說蘇天成到了江寧縣,什麼事情都不做,坐而論道,就附和他們的要求了。”

“哈哈,公公這是愛屋及烏啊,居然如此的爲蘇天成辯解。”

“奴婢失態了,皇上恕罪。”

“公公何罪之有,說真話是最好的,南京六部的官吏,朕看也是沒有什麼事情做了,盡說一些不着邊際的事情,不能夠提出來真知灼見,反而一再勸朕慎獨,當初劉宗周提出來這些,朕就煩不勝煩,朝廷裡面這麼多事情,不想着具體的解決辦法,盡說一些大話。”

似乎是抒發了心中的鬱悶,朱由檢站起來,在大殿裡面,走動了幾步。

“田地之事,非同小可,蘇天成和渠清澤商議,準備動官田,官田政策,乃是祖制,南京京營的官田,輕易是不好動的,朕不好下這個決心啊。”

“皇上,奴婢以爲,還是可以試一試的,蘇天成在平陽府的時候,佃戶租種耕地,獲得了大豐收,看樣子也是想着在江寧縣推行的。”

“朕知道,蘇天成甚至想到了,依靠着江寧縣的豐收,來解決北方的部分饑荒,這等的大想法,朕都有些吃驚了。”

王承恩不說話了,這樣的事情,需要皇上獨自決斷。

蘇天成的膽子也夠大的,居然想着動用一部分的官田,自行耕種,雖然說南京京營的官田,拋荒的情況,很是嚴重,可這是祖制啊,哪裡是說動就可以動的,再說了,這些官田,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南京京營的糧餉。

要動用這些官田,不是簡單的事情。

蘇天成已經被田地的事情,壓得踹不過氣來了。

帶來的諸多佃戶,其實就是來種地的,可看着江寧縣諸多的土地,他卻沒有任何的辦法。找到了渠清澤商議,這一次,渠清澤也不敢表態了。

江寧縣的耕地,縣衙的統計是四萬公頃,合計六十萬畝,其實遠不止這個數字,接近一個月的時間,他要求蘇平陽仔細統計了,查遍了所有資料,明初時候的記載,江寧縣的耕地,有一百四十萬畝。也就是說,到了崇禎年間,有八十萬畝耕地消失了。

這些耕地,肯定是好好的,只有一個解釋的理由,那就是被兼併了。

得到了這些數據,蘇天成牙齒都差點咬碎了,江寧縣的士紳富戶,簡直就是一羣吃人不吐骨頭的混蛋,一百四十萬畝耕地的田賦,依靠着六十萬畝的耕地來承擔,老百姓怎麼活下去,這樣的狀況不能夠改變,根本就不要想着穩定。

銀子的事情重要,土地的事情,更加的重要,畢竟是農業社會,絕大部分的人,都是依靠土地生存的,不能夠做到耕者有其田,不能夠減輕負擔,流民肯定就多了。

但直接動士紳大戶的耕地,肯定是不行的,既然這樣,就首先從官田上面做文章。

絕大部分的官田,都在南京京營的東京大營和西京大營。

兩個大營,佔據的耕地,居然有兩萬公頃,足足三十萬畝。

三十五衛的軍士,佔有兩萬公頃的耕地,確實不多,算起來還有些少,但官田的負擔,遠遠大於普通的民田,要種好這些耕地,不是簡單的事情。

何況兩大營,真正所有的軍士,還不知道有多少,以前聽說是五萬多人,這畢竟是聽說,當不得真的,可肯定不是滿營的,否則軍官撈不到空餉,沒有活路了。

蘇天成建議收回來一萬公頃的官田,由江寧縣組織耕種,可以給予兩大營一些補助,但絕對不能夠按照以前的政策來,如果自留三分之一,剩餘的上交給兩大營,他還不如不要這些耕地,辛辛苦苦忙下來,都是給別人做了嫁衣裳。

第906章 皇太極的誓言(1)第688章 異曲同工第1222章 天津決戰(1)第405章 募捐(1)第523章 千鈞一髮(2)第648章 夜襲(3)第870章 蘇天成的打算第102章 授官風波(1)第1283章 太子第1065章 決戰遼東(7)第405章 募捐(1)第538章 朝廷的建議第684章 都會算第277章 招兵的準備第1013章 誤判?(2)第225章 贖身第680章 突然襲擊第905章 新的護衛第267章 知己知彼第578章 白桿兵的慘敗(6)第867章 遼東的調整(1)第339章 血色殘陽(4)第237章 江寧營的建設第1063章 遼東決戰(5)第77章 郡主來了第349章 實話實說第1233章 遼東危局第888章 濟爾哈朗的選擇(3)第15章 用人的辦法第727章 老套的暗殺第103章 授官風波(2)第716章 范文程的精明(1)第568章 秦良玉的埋怨第408章 疏通黃河第708章 孫承宗的努力(2)第350章 治國之策第198章 巡檢司軍士的氣勢第1230章 善後事宜第365章 一團亂麻第309章 江寧營的情況第327章 功敗垂成(3)第775章 海戰(5)第858章 新的規劃第667章 家中的瑣事第1149章 法律的尊嚴第224章 朝廷的反應第488章 鬥智鬥勇第815章 登州的佈置第623章 行刺第1018章 皇上的招數第239章 故人來(1)第344章 冰火兩重天(3)第384章 說情團第700章 提醒第153章 吳三桂第711章 握手言和?第1006章 棋逢對手(1)第255章 預料之外第420章 頭疼第845章 慘敗(3)第867章 遼東的調整(1)第715章 心有些涼第312章 霸氣外露第1046章 陽謀和陰謀第1097章 口服心服(3)第575章 白桿兵的慘敗(3)第475章 攻堅之戰(2)第1123章 內心冰涼第930章 果斷決策第72章 刁鑽的女孩子第186章 不一般的安排第704章 隱患第251章 關乎未來發展的辯論(1)第545章 核心所在第994章 整合(2)第362章 最終決定第1028章 無力迴天(6)第391章 慘敗第234章 慘烈一戰(3)第686章 聖旨到了第1013章 誤判?(2)第1075章 應對辦法(1)第358章 各人去向第1111章 不能夠遺留問題第752章 大度第519章 突然出現的變故第1165章 苦嶺關第1147章 各懷心思第40章 壯漢與少女第452章 不過如此第803章 內閣的爭論(2)第413章 羣英會第49章 春耕時節第101章 歷史的重演第915章 朝貢第698章 大遷移第244章 專訪貧困戶第916章 皇太極的隱忍第666章 重要解釋第529章 反過來的教育
第906章 皇太極的誓言(1)第688章 異曲同工第1222章 天津決戰(1)第405章 募捐(1)第523章 千鈞一髮(2)第648章 夜襲(3)第870章 蘇天成的打算第102章 授官風波(1)第1283章 太子第1065章 決戰遼東(7)第405章 募捐(1)第538章 朝廷的建議第684章 都會算第277章 招兵的準備第1013章 誤判?(2)第225章 贖身第680章 突然襲擊第905章 新的護衛第267章 知己知彼第578章 白桿兵的慘敗(6)第867章 遼東的調整(1)第339章 血色殘陽(4)第237章 江寧營的建設第1063章 遼東決戰(5)第77章 郡主來了第349章 實話實說第1233章 遼東危局第888章 濟爾哈朗的選擇(3)第15章 用人的辦法第727章 老套的暗殺第103章 授官風波(2)第716章 范文程的精明(1)第568章 秦良玉的埋怨第408章 疏通黃河第708章 孫承宗的努力(2)第350章 治國之策第198章 巡檢司軍士的氣勢第1230章 善後事宜第365章 一團亂麻第309章 江寧營的情況第327章 功敗垂成(3)第775章 海戰(5)第858章 新的規劃第667章 家中的瑣事第1149章 法律的尊嚴第224章 朝廷的反應第488章 鬥智鬥勇第815章 登州的佈置第623章 行刺第1018章 皇上的招數第239章 故人來(1)第344章 冰火兩重天(3)第384章 說情團第700章 提醒第153章 吳三桂第711章 握手言和?第1006章 棋逢對手(1)第255章 預料之外第420章 頭疼第845章 慘敗(3)第867章 遼東的調整(1)第715章 心有些涼第312章 霸氣外露第1046章 陽謀和陰謀第1097章 口服心服(3)第575章 白桿兵的慘敗(3)第475章 攻堅之戰(2)第1123章 內心冰涼第930章 果斷決策第72章 刁鑽的女孩子第186章 不一般的安排第704章 隱患第251章 關乎未來發展的辯論(1)第545章 核心所在第994章 整合(2)第362章 最終決定第1028章 無力迴天(6)第391章 慘敗第234章 慘烈一戰(3)第686章 聖旨到了第1013章 誤判?(2)第1075章 應對辦法(1)第358章 各人去向第1111章 不能夠遺留問題第752章 大度第519章 突然出現的變故第1165章 苦嶺關第1147章 各懷心思第40章 壯漢與少女第452章 不過如此第803章 內閣的爭論(2)第413章 羣英會第49章 春耕時節第101章 歷史的重演第915章 朝貢第698章 大遷移第244章 專訪貧困戶第916章 皇太極的隱忍第666章 重要解釋第529章 反過來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