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新的征途

終於到了南京了。

遠遠看見巍峨的南京城的城牆和城門,蘇天成有着很多的感慨。

不容易啊,穿越快兩年時間了,參加了鄉試、會試和殿試,一步步走上來,終於踏入官宦隊伍中間,開始掌握權力了。

南京曾經是大明的京城,如今是陪都,繁華程度,甚至超過了京城。

城外有一個望風亭,以前是參加會試和殿試的舉人蔘拜的地方,拜一拜菩薩,懇請菩薩保佑,能夠高中的。

如今這裡已經成爲新任官員參拜的地方了,乞求仕途順暢。

蘇天成本不想這樣做的,禱告有什麼用啊,重點還是看自身能力如何,可熊子健和王大治,已經在前面安排了,設好了香案,擺上了魚鴨肉等祭品。

望風亭的四周,依舊能夠看出來禱告的跡象,香爐裡面,插着燃燒的差不多的香,貢品當然不可能看見了,早被拿走了。

蘇天成慢慢朝着望風亭走去。

祭拜的過程也不復雜,點燃了香,對着北方京城的方向,拜一拜就可以了。

當然了,也有虔誠的官員,還要沐浴素食,在城外面的客棧住上兩三日。

身後出現了驚呼聲,蘇天成扭頭,發現王芙蓉居然也跟着過來了。

按說王芙蓉的身份是丫鬟,不能夠和蘇天成一切祭拜的,除非是蘇天成的原配夫人,或者是侍妾。

驚呼聲是護院中間的一部分人,沒有控制住,發出來的。

王芙蓉的眼神裡面,帶着期盼的神情,她早將少爺看做了自己的男人,一輩子都會跟着少爺了,看見少爺到望風亭祭拜,不知道爲什麼,沒有能夠控制住,不自覺的走出來了。

護院發出了驚呼,她才發現,自己莽撞了。

蘇天成對着王芙蓉笑了笑,很自然的拉起了王芙蓉的手。

王芙蓉的身體顫抖一下,想不到蘇天成捏的更緊了。

王大治看見了這一切,隊伍裡面,王大治的母親,也看見了這一切。

進入望風亭,蘇天成和王芙蓉的手裡,都拿着香,王大治舉着火摺子,顫抖着幫助兩人點燃了香之後,迅速退出瞭望風亭。

蘇天成和王芙蓉舉着香,對着北方跪下了。

看見跪在身邊的王芙蓉,蘇天成忽然覺得,這是不是小夫妻兩在舉行什麼儀式啊。

祭拜儀式剛剛結束,不遠處,幾人騎着駿馬,飛奔過來了。

幾個下馬之後,走到了蘇天成的面前,很快拜下去了。

“叔叔快起來,孫將軍、劉將軍、羅將軍,蘇俊,馬華彪,你們都起來。”

蘇平陽很是激動,雖然說一路上很辛苦,到了購買好的府邸之後,他忙前忙後,安排好了一切,同時沒有忘記,每天都到城門來觀察一番,看看少爺是不是到了。

先期到的護院,還在忙碌,蘇俊買下了兩百畝的土地,專門用來建房的,這是蘇天成安排的,其實有些建立軍營的味道,畢竟三千多的護院,府邸裡面,不可能容納的。

“少爺,一切都安排好了。”

蘇天成點點頭,他暫時不能夠回到府邸裡面。

今天是五月初六,還有四天時間,他纔會到江寧縣上任的,吏部規定的時間,不能夠提前,也不能夠遲到,規定是很死的。

之所以不能夠回到府邸去,也是蘇天成很小心的。

明朝的言官太厲害了,丁點的小事情,就是一大通的彈劾,自己到江寧縣來上任,當然要以大事爲重,最好是在官驛裡面等候的。

當然了,等候期間,你可以做很多的事情,甚至到樂籍去瀟灑,也就是官府的妓院,也不會有誰說的,因爲你已經擺出來姿態了,總不可能每天都在房間裡面傻坐的。

南京因爲是陪都,也設有六部和都察院,和京城的設置是一樣的,只不過這個六部,沒有多大的權力,屬於安慰性的安排,京城一些官員,年紀大了,或者是遭遇排擠了,就安排到這裡來了,有品級,有俸祿,閒來無事的時候,發發牢騷,六部某些官員的實際權力,還不如南京周邊的京畿知縣,當然,話說回來,知縣還是不敢得罪南京六部裡面的尚書侍郎的,概因爲人家的品級在那裡了,也是一步步混到那個位置上面去的。

這裡面還有一些蹊蹺,六部表面上,能夠直接管到下面的官吏,可官員的任命,權力在京城的內閣。

南京六部尚書,真正有權力的是兵部尚書,兵部尚書兼任浙直總督,參贊軍務,是南直隸真正意義上的一把手。輔佐兵部尚書的,有鎮守太監,守備勳臣,這三人構架成爲了南直隸最高權力機構。

接下來就是應天巡撫了,南直隸的機構設置,雖然和京城的是一模一樣的,但充其量也就是一個直轄市的地位,應天巡撫是地方上最高的負責人,管理一切的軍政民政。

應天巡撫以下,應天府府尹是一個特殊的存在,府尹是正三品的大員,負責南京城的一

切民政,其餘的十五個府,知府都是正四品,兩個直隸州的知州是從五品。

南京城內,有兩個直轄的縣,分別是上元縣和江寧縣,兩個縣的知縣,都是正六品,和幾百年之後的市轄區差不多的,不過如今的江寧縣,面積要大很多的,包括南京城的一部分,還有周圍的一些鄉鎮。

南京作爲陪都,情況和其他地方有些不同,沒有設三司部門,名義上是六部負責,管轄十五個府,兩個直隸州,當然,真正負責所有工作和官員升遷的,還是京城的六部。

這也是明朝奇怪的一個地方。

蘇天成是江寧縣知縣,他的工作,直接對應天府衙負責,也就是說,直接的上級是應天府府尹,正三品的朝廷高官。

所以說,蘇天成真正的上級,除開應天府尹,還有應天巡撫,基於江寧縣位置的特殊,南京兵部尚書,都時不時會過問情況的。

這沒有辦法,地方特殊了,他的上級就多一些了,這和那些普通的省府州縣是有所不同的,也是他必須要適應的地方。

南直隸最爲重要的人物,有兵部尚書、鎮守太監、應天巡撫和應天府府尹,對蘇天成影響最大的,就是兵部尚書了,兵部尚書兼任浙直總督,參贊軍務,表面上看是管理軍事的,實際上一樣管着民政,若是得到了兵部尚書的支持,一切的工作都好做了。

南京還有一個特殊的地方。

這裡設有京營,稱爲南京京營。

南京京營下轄35衛,其中17衛,設立在南直隸十五個府和兩個直隸州,其餘18衛,在南京郊區的東京大營和西京大營。

管理這些軍隊的,就是兵部尚書和鎮守太監了。

明朝的軍隊,將軍與士兵分離,兵部尚書和鎮守太監,想要調動這些軍隊,同樣需要聖旨,但因爲有南京京營的存在,這幾年的時間,南直隸還算是平靜的。

這種平靜,兩年多以後,就被打破了。

雖然有着南京京營的稱號,可惜這一支曾經驍勇無比的軍隊,已經從根子上面爛了,沒有多大的戰鬥力了,號稱二十萬的軍隊,因爲譁變、逃亡,留下的軍士,不足三分之一,拖欠軍餉的時候,也時常發生。

說到江寧縣,也有特殊的地方,南京城,分爲內城和外城。

內城包括兩個縣,就是上元縣和江寧縣,至於外城,範圍就很廣了,應天府下轄十四個縣,都算是外城了。

應天府府衙,設在上元縣,包括六部、都察院,皇城等等,都在上元縣,所以說,內城也有一定的區別,上元縣的位置,比江寧縣重要。

可江寧縣,遠比其他京畿縣的位置重要。

江寧縣的轄區,比上元縣大很多,在應天府所轄的縣裡面,面積是最大的,包括南京城的一部分,還有郊區的很多部分,東京大營和西京大營都在江寧縣管轄的範圍內。

到這樣的地方,擔任知縣,不是蘇天成願意的,可以說,施展的空間,小了很多,若是在山高皇帝遠的地方,任由自己發揮,那才爽快的。

可惜蘇天成也不是很瞭解歷史,明朝的藩王很多,幾乎每個省都有,唯一沒有的,就是北直隸和南直隸,這些藩王,大量的兼併土地,令當地的官員很是惱火,也沒有辦法,江寧縣是不會遇到這樣的情況的。

至於說掣肘很多的問題,他也不用過於擔心,這個問題,很快就能夠得到解決的,當然,那是後話了。

蘇平陽、熊子健、孫元坤、劉實亮、羅昌和馬華彪等人,帶着大部隊,直接朝着府邸方向去了,蘇二童、蘇俊、王大治,以及十個最爲精幹的護院跟隨蘇天成,到客棧去居住。

王芙蓉本來還想,跟在蘇天成身邊的,不過,她的母親出面說了,少爺是要去上任的,一切的事情,都要等到上任之後,再說的。

當然,蘇天成的身邊,還有一個人,那就是劉仲基。

劉仲基的身份是很特殊的,算是蘇天成的同窗,也算是朋友和下屬。

第1220章 滄州血戰(14)第577章 白桿兵的慘敗(5)第815章 登州的佈置第833章 不同的態度第470章 朝廷的旨意第445章 亂作一團第438章 加快步伐第585章 朱慈烺的要求第362章 最終決定第1261章 祭天祭地儀式(1)第542章 處理軍官的藝術第803章 內閣的爭論(2)第843章 慘敗(1)第381章 嚴格的檢查第646章 夜襲(1)第303章 閆子章 和藍橋正第97章 會試恩師(1)第163章 不爲所動第1229章 天津決戰(8)第1165章 苦嶺關第318章 大比武(3)第860章 壓力驟增第321章 聖旨下第661章 不得不服第292章 蘇天成的安排第711章 握手言和?第149章 分析和運籌第681章 佔領蓬萊第888章 濟爾哈朗的選擇(3)第31章 我相信事實第466章 死裡逃生第1100章 調整背後第689章 不能夠過於悲觀第781章 迅雷行動(6)第113章 離去第1256章 悲愴第1167章 迅雷(2)第868章 遼東的調整(2)第335章 中都鳳陽第628章 當務之急第36章 如願以償第1249章 遲來的部署(1)第22章 青樓第1235章 奇怪的情況第220章 一諾千金第568章 秦良玉的埋怨第1177章 內訌的代價(3)第1102章 好壞參半第1171章 漂亮的圍殲第1270章 預料之中(1)第395章 畢懋康第429章 應對大饑荒第933章 厲害的分析(2)第1138章 滅你九族第700章 提醒第84章 小試牛刀(1)第298章 秦三德的暗示(1)第31章 我相信事實第202章 商議第806章 差別所在第524章 千鈞一髮(3)第14章 清晰的計劃第837章 激烈的爭論1第899章 絕非末日第1022章 什麼是醒悟第111章 舌戰孫傳庭第1197章 化敵爲友?第1083章 廷辯(1)第1207章 滄州血戰(1)第515章 機會還是陷井(1)第987章 朝廷的動態第789章 大儒的心態第57章 下狠手(2)第802章 內閣的爭論(1)第343章 冰火兩重天(2)第726章 記住承諾第709章 孫承宗的努力(3)第367章 微服私訪第751章 意外的收穫第212章 再遇吳三桂第520章 詳細規劃第1013章 誤判?(2)第345章 必須冷靜第722章 穩定局勢第1164章 徐徐拉開的大幕第52章 奇怪的思維第1076章 應對辦法(2)第1100章 調整背後第252章 關乎未來發展的辯論(2)第281章 訓練開始第149章 分析和運籌第700章 提醒第405章 募捐(1)第1057章 一鍋夾生飯第1067章 決戰遼東(9)第575章 白桿兵的慘敗(3)第136章 大調整第306章 尚未了結的承諾第341章 血色殘陽(6)
第1220章 滄州血戰(14)第577章 白桿兵的慘敗(5)第815章 登州的佈置第833章 不同的態度第470章 朝廷的旨意第445章 亂作一團第438章 加快步伐第585章 朱慈烺的要求第362章 最終決定第1261章 祭天祭地儀式(1)第542章 處理軍官的藝術第803章 內閣的爭論(2)第843章 慘敗(1)第381章 嚴格的檢查第646章 夜襲(1)第303章 閆子章 和藍橋正第97章 會試恩師(1)第163章 不爲所動第1229章 天津決戰(8)第1165章 苦嶺關第318章 大比武(3)第860章 壓力驟增第321章 聖旨下第661章 不得不服第292章 蘇天成的安排第711章 握手言和?第149章 分析和運籌第681章 佔領蓬萊第888章 濟爾哈朗的選擇(3)第31章 我相信事實第466章 死裡逃生第1100章 調整背後第689章 不能夠過於悲觀第781章 迅雷行動(6)第113章 離去第1256章 悲愴第1167章 迅雷(2)第868章 遼東的調整(2)第335章 中都鳳陽第628章 當務之急第36章 如願以償第1249章 遲來的部署(1)第22章 青樓第1235章 奇怪的情況第220章 一諾千金第568章 秦良玉的埋怨第1177章 內訌的代價(3)第1102章 好壞參半第1171章 漂亮的圍殲第1270章 預料之中(1)第395章 畢懋康第429章 應對大饑荒第933章 厲害的分析(2)第1138章 滅你九族第700章 提醒第84章 小試牛刀(1)第298章 秦三德的暗示(1)第31章 我相信事實第202章 商議第806章 差別所在第524章 千鈞一髮(3)第14章 清晰的計劃第837章 激烈的爭論1第899章 絕非末日第1022章 什麼是醒悟第111章 舌戰孫傳庭第1197章 化敵爲友?第1083章 廷辯(1)第1207章 滄州血戰(1)第515章 機會還是陷井(1)第987章 朝廷的動態第789章 大儒的心態第57章 下狠手(2)第802章 內閣的爭論(1)第343章 冰火兩重天(2)第726章 記住承諾第709章 孫承宗的努力(3)第367章 微服私訪第751章 意外的收穫第212章 再遇吳三桂第520章 詳細規劃第1013章 誤判?(2)第345章 必須冷靜第722章 穩定局勢第1164章 徐徐拉開的大幕第52章 奇怪的思維第1076章 應對辦法(2)第1100章 調整背後第252章 關乎未來發展的辯論(2)第281章 訓練開始第149章 分析和運籌第700章 提醒第405章 募捐(1)第1057章 一鍋夾生飯第1067章 決戰遼東(9)第575章 白桿兵的慘敗(3)第136章 大調整第306章 尚未了結的承諾第341章 血色殘陽(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