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傳臚大典

殿試結束之後,蘇天成就有了自己的想法了,他有些預感,自己不大可能成爲頭甲第一名,也就是大家所謂的狀元,自己的風頭太盛了,已經有些離譜了,必然要引起多方面的關注,人太出名了,不是什麼好事情,人怕出名豬怕壯,古往今來都是這樣的。

三日後舉行傳臚大典,所謂的傳臚大典,也就是皇上宣佈殿試名次的典禮。

崇禎五年三月十八日。

蘇天成來到了紫禁城外,這次不是半夜去的。

進入紫禁城的時候,已經是卯時了。

傳臚大典在太和殿舉行,這裡是朝廷舉行大典的地方,傳臚大典,其實就是朝廷一次不同尋常的大典。

京城五品以上的官員,全部都要參加傳臚大典。

當然,衆人是不能夠直接到太和殿的,必須在午門等候。

卯時的時候,鑾儀衛擺設了滷薄和法駕,在太和殿的前面,禮部安排的樂聲(樂隊)站在太和殿大殿外面的屋檐下,大典的樂器,擺放在太和門的兩旁。

這些東西全部擺好之後,禮部的官員,引領朝廷大臣和參加殿試的貢生,前往太和殿。

朝廷的官員,全部身穿朝服。

貢生身穿公服,戴着三枝九葉的頂冠。

這個時候,貢生已經知道了自身的名氣,他們跟隨禮部官員,前往太和殿的時候,狀元是走在最前面的,接着是榜眼、探花,後面是二甲的進士、三甲的同進士。

蘇天成排在了第二位,他的前面是陳於泰,後面是吳偉業。

到了太和殿,官員一律是按照品秩排列的,二品以上的官員,包括內閣大臣、六部尚書、都察院左右都御使,到丹陛上面,所謂丹陛,就是臺階上面的空地,在太和殿外面,其餘的文武百官,包括參加殿試的貢生,全部在丹墀內,也就是臺階的下面空地。

貢生在文武百官的後面。

丹陛中間,禮部鴻臚寺的官員,設有一個案臺,上面鋪着黃色的綢布。

這一切,蘇天成都是第一次見到,他感覺到了莊嚴肅穆,原來傳臚大典,如此的隆重,不愧是天下讀書人的至高榮耀。

卯時三刻,禮部的官員,到養心殿,請皇上到太和殿。

辰時,皇上的鑾駕,到了太和殿。

司禮監大太監曹化淳,站在太和殿太和門左首。

“皇上駕到,衆卿跪拜請安。。。”

“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蘇天成終於領教了三拜九叩的大禮,隨着禮部鴻臚寺官員的口號,他跟着前面的官員跪下,磕三個頭,站起來,接着跪下,磕三個頭,再次的站起來,再次的跪下,磕三個頭。每次的磕頭,都需要實實在在的,頭要觸到地面的。

“衆卿家平身。。。”

隨着三跪九叩禮節的開始,傳臚大典也正式開始了。

衆人平身之後,內閣首輔、武英殿大學士、太子太保周延儒,手捧着黃榜,走到了黃案之前,神情凝重的將黃榜放在了案子上面。

內閣次輔、東閣大學士、太子少保溫體仁,手持黃娟,開始宣《制》。

“崇禎五年三月十八日,皇上策試天下貢生,第一甲賜進士及第,第二甲賜進士出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蘇天成眨了眨眼睛,他以爲,皇上要開口了,肯定是親自宣佈三甲人員名單的。

可惜他想錯了,溫體仁宣《制》結束,站到了旁邊,一直都在黃案旁邊的周延儒,小心的拿起了黃榜,慢慢打開了。

“南直隸蘇州府無錫縣貢生陳於泰,欽點第一甲第一名,賜進士及第。”

“南直隸蘇州府無錫縣貢生陳於泰,欽點第一甲第一名,賜進士及第。”

“南直隸蘇州府無錫縣貢生陳於泰,欽點第一甲第一名,賜進士及第。”

周延儒一口氣唸了三遍。

早有禮部鴻臚寺的官員,引着陳於泰,走到了中間的御道,在御道前方的左首跪下了。

“山西平陽府生員蘇天成,欽點第一甲第二名,賜進士及第。”

“山西平陽府生員蘇天成,欽點第一甲第二名,賜進士及第。”

“山西平陽府生員蘇天成,欽點第一甲第二名,賜進士及第。”

蘇天成有些機械的跟着禮部鴻臚寺的官員,走出了隊伍,走到了御道的右首,在陳於泰稍後的地方,跪下了。

“南直隸蘇州府崑山縣貢生吳偉業,欽點第一甲第三名,賜進士及第。”

“南直隸蘇州府崑山縣貢生吳偉業,欽點第一甲第三名,賜進士及第。”

“南直隸蘇州府崑山縣貢生吳偉業,欽點第一甲第三名,賜進士及第。”

吳偉業在陳於泰的後面跪下了,他沒有忘記,看一眼蘇天成,卻沒有看前面的陳於泰。

接下來,周延儒開始宣讀二甲進士名單,包括三甲同進士的名單,這次只念一遍。

二甲進士和三甲的同進士,被唸到名字之後,原地跪下。

跪在地上的蘇天成,早就反應過來了,他有些不服氣,憑什麼啊,自己是榜眼,跪的時間,居然這樣的長啊,三甲的同進士,最爲舒服,跪的時間最短。

半個時辰過去,周延儒終於唸完了黃榜。

很快,禮部鴻臚寺的官員,高呼奏樂,丹陛大樂開始奏《慶平之章》。

蘇天成準備欣賞音樂的時候,卻迎來了再一次的三拜九叩,這一次是狀元陳於泰,帶着所有的三甲進士,拜謝皇恩。

到了這個時候,傳臚大典,終於接近尾聲了。

禮部的堂官,走到了周延儒的面前,行禮之後,雙手捧起了黃榜,放入了雲盤之內,接下來,在鴻臚寺官員的引導下,走到了黃傘的後面。

要知道,這黃傘,就是皇上的象徵。

此時,在太和殿之內的皇上,離開宮殿,衆人躬身目送皇上離開。

鑾儀衛手持黃傘,走在了最前面,禮部堂官,手持雲盤,緊隨其後,接下來就是欽點的頭甲、二甲和三甲了,其餘的大臣,跟在了後面。

這次走的線路,是蘇天成沒有想到的,黃傘走出了太和門,朝着午門的正門而去。

午門的正門,不要說王公大臣,就是皇后娘娘,也是大婚的時候,才能給走一次的,其餘的時間,正門是關閉的,只有皇上才能給走的。

從午門正門走出去的時候,蘇天成發現,其餘的大臣,依舊是從午門兩側的門走過的,也就是說,只有三甲進士,才能給從午門正門走過的。

黃傘離開了紫禁城,朝着東長安門外而去,所有的黃榜,都是在那裡張掛的,張掛三日之後,收起來,送到內閣存放。

這個過程,是三甲進士最爲榮耀的時候。

長安門外面,早就擠滿了看熱鬧的人,熙熙攘攘的,衆人都在品評三甲進士,特別是走在最前面的三人,這三人可是狀元、榜眼和探花。

陳於泰的年紀大一些,蘇天成和吳偉業,都是很年輕的,一個十九歲,一個二十三歲,又都是相貌堂堂的,很快成爲了衆人議論的焦點了。

張掛黃榜之後,就是跨馬遊街了。

這裡面也是有區別的,只有頭甲的三人,才能給騎馬,其餘二甲進士和三甲同進士,跟隨在後面,騎在馬上,在東長安街轉上一圈,的確是惹人注目的。

蘇天成是駕輕就熟的,自己上馬。

禮部挑選的馬匹,悉數是御馬,也就是阿拉伯馬,性格溫順的,個頭高大,走起來慢條斯理,好像是踩着舞步一樣,騎着這樣的馬,確實是一種享受。

騎馬遊街的盛況,出乎了蘇天成的預料,東長安大街上,居然出現了不少的姑娘,看上去都是大家閨秀,絕不是普通人家的姑娘。

很多的女孩子,頭上還有面紗遮着。

不久之後,蘇天成才知道,原來三甲進士跨馬遊街的過程之中,好多的大戶人家,都在這個時候挑選女婿。明初做的還要過分一些的,直接就有人搶女婿了,從午門出來以後,看平張掛黃榜,在東長安大街跨馬遊街的時候,,一些官宦人家,還有大戶人家,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將人搶到手再說,府裡早就準備好了,搶到人了,回家立馬拜堂成親,生米做成了熟飯,也不管你是不是已經定親了。

聽到了這樣的傳聞,蘇天成頭上冒出了冷汗,他還沒有成親,甚至還沒有定親,要真的被別人搶去了,生米做成熟飯,那就要乖乖的認賬了,這些官宦人家和大戶人家的姑娘,心眼小的很,你要是不願意,悔婚了,說不定就送掉了人家的性命。

好不容易要回到了客棧了。

蘇天成舒了一口氣,總算是真正見識到傳臚大典了。

不過最爲關鍵的,還是在兩日後,皇上在禮部賜下恩榮宴,也就是俗稱的瓊林宴。在恩榮宴之前,狀元要帶領所有的三甲進士,到太和殿拜謝皇上,獻上樂辭,也就是歌功頌德的文章,接下來,吏部授官,殿試頭甲的三人,會被直接授官,其餘的二甲進士和三甲同進士,進過考校之後,分別進入翰林院,授予庶吉士,或者是直接授官。

第1075章 應對辦法(1)第531章 變革的思想第134章 證據第894章 悲傷的皇太極第1186章 行動(3)第326章 功敗垂成(2)第947章 原形畢露第1083章 廷辯(1)第242章 必須堅持的底線第934章 倭寇的動向第1125章 泰然處之第1188章 行動(5)第336章 血色殘陽(1)第1219章 滄州血戰(13)第652章 恨鐵不成鋼(3)第865章 遼東的怪局第960章 草原之殤6第520章 詳細規劃第1054章 遼東第364章 基本情況第852章 祖大弼的決絕(1)第307章 元宵燈會第232章 慘烈一戰(1)第668章 大膽的推薦第622章 廟會戲班子第1189章 稱帝(1)第1098章 大軍的安排第914章 墜入深淵第795章 曾經的一怒爲紅顏(1)第37章 安排第763章 開埠的時間(3)第25章 原來如此第1092章 夾在中間第17章 窮則思變第1289章 尊嚴之戰(6)第48章 渠清澤來了第378章 喜得貴子第958章 草原之殤4第208章 出乎預料的戰果第1070章 決戰遼東(12)第805章 皇太極的重視第365章 一團亂麻第956章 草原之殤2第84章 小試牛刀(1)第30章 連環計第214章 大婚的事情第63章 神秘隊伍(2)第42章 人市第364章 基本情況第490章 近憂第81章 未雨綢繆第35章 蠢笨如豬第1104章 取捨之間第554章 豐收的喜悅第373章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第752章 大度第773章 海戰(3)第1067章 決戰遼東(9)第262章 真實的朱由檢第590章 不僅僅是巧合第1300章 尊嚴之戰(19)第703章 遠見第769章 認識的轉變第229章 不一般的情況第731章 威海港口第460章 來信的涵義第735章 青州第1085章 艱難決策第54章 遇險第652章 恨鐵不成鋼(3)第23章 些須情況第724章 調整軍官第343章 冰火兩重天(2)第169章 原來如此第260章 再次進京第79章 回家之後第1095章 口服心服(1)第500章 爲了陝西第605章 血戰夔州府城(9)第956章 草原之殤2第923章 轉向的準備第508章 艱難的起步第906章 皇太極的誓言(1)第121章 你們不配第85章 小試牛刀(2)第1200章 並非是小事情第6章 老乞丐第106章 禮儀第770章 防備水鬼第727章 老套的暗殺第199章 突如其來的考驗第214章 大婚的事情第348章 有關建議第1259章 緊迫的事情第751章 意外的收穫第410章 預料之中第841章 不同的要求(1)第895章 蘇天成的計謀第493章 宿命論(2)第99章 聖眷難測
第1075章 應對辦法(1)第531章 變革的思想第134章 證據第894章 悲傷的皇太極第1186章 行動(3)第326章 功敗垂成(2)第947章 原形畢露第1083章 廷辯(1)第242章 必須堅持的底線第934章 倭寇的動向第1125章 泰然處之第1188章 行動(5)第336章 血色殘陽(1)第1219章 滄州血戰(13)第652章 恨鐵不成鋼(3)第865章 遼東的怪局第960章 草原之殤6第520章 詳細規劃第1054章 遼東第364章 基本情況第852章 祖大弼的決絕(1)第307章 元宵燈會第232章 慘烈一戰(1)第668章 大膽的推薦第622章 廟會戲班子第1189章 稱帝(1)第1098章 大軍的安排第914章 墜入深淵第795章 曾經的一怒爲紅顏(1)第37章 安排第763章 開埠的時間(3)第25章 原來如此第1092章 夾在中間第17章 窮則思變第1289章 尊嚴之戰(6)第48章 渠清澤來了第378章 喜得貴子第958章 草原之殤4第208章 出乎預料的戰果第1070章 決戰遼東(12)第805章 皇太極的重視第365章 一團亂麻第956章 草原之殤2第84章 小試牛刀(1)第30章 連環計第214章 大婚的事情第63章 神秘隊伍(2)第42章 人市第364章 基本情況第490章 近憂第81章 未雨綢繆第35章 蠢笨如豬第1104章 取捨之間第554章 豐收的喜悅第373章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第752章 大度第773章 海戰(3)第1067章 決戰遼東(9)第262章 真實的朱由檢第590章 不僅僅是巧合第1300章 尊嚴之戰(19)第703章 遠見第769章 認識的轉變第229章 不一般的情況第731章 威海港口第460章 來信的涵義第735章 青州第1085章 艱難決策第54章 遇險第652章 恨鐵不成鋼(3)第23章 些須情況第724章 調整軍官第343章 冰火兩重天(2)第169章 原來如此第260章 再次進京第79章 回家之後第1095章 口服心服(1)第500章 爲了陝西第605章 血戰夔州府城(9)第956章 草原之殤2第923章 轉向的準備第508章 艱難的起步第906章 皇太極的誓言(1)第121章 你們不配第85章 小試牛刀(2)第1200章 並非是小事情第6章 老乞丐第106章 禮儀第770章 防備水鬼第727章 老套的暗殺第199章 突如其來的考驗第214章 大婚的事情第348章 有關建議第1259章 緊迫的事情第751章 意外的收穫第410章 預料之中第841章 不同的要求(1)第895章 蘇天成的計謀第493章 宿命論(2)第99章 聖眷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