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八章 大明多了一個縣

這是大明軍隊在時隔多年後第一次主動進入蒙古活動區域。

喀喇沁部不是一個很大的部落,但因臨近大明邊界,對大明也時常有侵擾之害。

不過,這一次大明主要針對的是科爾沁部。

因而,只要喀喇沁部不主動來挑釁大明軍隊,大明軍隊也不會對其怎麼樣。

近衛軍第二軍與李定國部在進入喀喇沁境內後,除了派出斥候警惕周邊敵情外,並未派出精幹斥候偵察喀喇沁部王庭所在。

但大明軍隊在從出古北口一直行進了五六十里,一直到一處名爲青松的廢城時,皆未遇到喀喇沁部的蒙古騎兵襲擾。

明軍便繼續前行,十萬兵馬猶如漫天濃雲一般覆蓋在無垠的草原上。

隨着春季的到來,草原上已是水草豐滿,餓了一個冬季的野狼也開始探出了半個腦袋,但如今明軍一出現,即便是野狼也要退避三舍。

從古北口一直到開平衛以前都是大明的領地,即便是現在的青松城也是當年徐達、藍玉等輩在追擊蒙古殘兵時於此修築的城堡,但如今早已被廢棄百年,城牆已風化成沙礫堆。

按照大元帥府現在的軍事戰略,這青松城一佔據便不會在廢棄。

因而在到達青松城後,兵團巡撫官張煌言便立即任命孟森爲青松縣知縣,在此重新築城移民。

在大軍出征之前,大明內閣便已下達鈞令於各省,着山東、江西、浙江、南直隸等人口密度比較大的州府號召商團和百姓墾殖關外。

原本歷史上的闖關東是在清末光緒以後,漢人才被清廷允許出關種田,但那時已經爲時晚矣,許多肥沃的土壤早已盡歸沙俄之手。

而如今大明足足提前了兩百多年!

按照內閣鈞令,只要願意隨大軍出關,商團和百姓個人便可以分配土地,且不限制土地面積,有多少分多少,其土地上的人口(主要指非漢人)、礦產、草木乃至牛羊等畜牲皆爲其私有。

初始雖然應召出關的商團和百姓不多,但也有幾個比較膽大想闖一闖的商團和一批帶着掘金精神的百姓向當地官府遞交了申請,一路隨大軍北上。

其中主要的商團還是皇莊。

皇莊如今算是大明最大的商團,麾下有土地無數,遍佈整個大明各省,皇莊掌控的佃農數量也遠遠多於其他官僚地主與庶民地主控制的佃農數量。

如今,皇莊又從四川、福建、江西、山東等地招募了一批有十餘萬的百姓隨着大軍出關墾殖,其規模遠遠大於其他商團。

孟森成爲青松縣知縣後便帶着這些商團頭子和百姓個人以及自己的屬吏官兵從青松縣北邊出發一直縱馬到了柳河邊才停了下來:

“以這裡爲半徑,周圍之地皆屬青松縣管轄,將石碑拉來,立在這裡!”

孟森一聲令下,其屬吏便立即帶着官兵拉着一車早已準備的石碑過來,在河岸邊挖了坑後,便將半丈長的石碑打了進去,壓實之後,官兵便開始以此爲起點拉鐵絲打木樁,沿着柳河邊一路打過去。

孟森則往回看了看,指着一片廣袤無垠的草原:“現在你們有馬的騎馬,沒馬的就跑,有弓箭的就射箭,按照預先你們所繳納出關第一筆地稅的多少分配的序號開始選擇你們自己的領地,同時時間也按照你們繳稅時辰等級爲限制!”

說畢,第一序號的皇莊代表余英時便穿着騎馬走了出來:“孟縣令,那餘某便開始跑了?”

“你跑便是,不過餘老兄,本官可把話說在前面,如今內閣規定關外之地暫按地域大小徵稅,所有草原地等於關內山地,也就是說,你自己選的地域如果是戈壁沙漠但只要有一百頃就得按照一百頃的山地徵稅,所以你自己到時候跑錯了方向就別怪孟某沒把話說明白。”

因皇莊是皇帝的產業,余英時算得上爲皇上做事的人,所以孟森也不得不先提醒他兩句。

“多謝孟縣尊提醒,餘某身上擔着皇差怎麼能不小心些,出關前已經把這一帶的地理風水記在腦子裡了”。

余英時說完就帶着青松縣戶房屬吏策馬揚鞭奔了出去。

待兩個時辰後便又從另一個方向跑了回來:“剛纔有馬蹄印的地域內皆是我皇莊的領地,還請孟縣尊立案。”

孟森沒有任何猶豫立即就把文書拿出來寫上地契蓋上公章交給了余英時。

緊接着,便是其他商團也相繼按照繳稅的多少開始自己圈選土地。

個人百姓是不用繳費的,會在商團圈選土地完畢後由他們來圈選屬於自己的土地,以一個時辰爲限,自己能跑多遠或者能走多遠就算自己的土地。

很快,從古北口到柳河邊的整個青松縣境內的草原便有了自己的新主人。

大明的商團百姓開始在這裡開發屬於他們的土地。

漢人向來是勤勞的,而非是靠劫掠去不勞而獲的羣體,諾大的江山也不過是一點點的耕耘擴展出來的,非是隻有屠刀才能擴張。

商團與百姓在青松縣分得自己的土地後便開始了自己的耕耘,有的商團在這裡開始建立自己的畜牧基地,準備供應軍隊與民間對馬匹乃至牛羊的需求;

也有的商團在這裡尋找到了煤礦與鐵礦,開始了自己煤礦與鐵礦基地建設。個人百姓大多數選擇在這裡開墾出農田,也會圈養家禽牛羊。

余英時作爲皇莊代表,受皇莊上層即朱由檢的指示,主動承擔一些公共事業,在青松縣建立了第一所新式學堂,命名爲青松學堂。

當然,要在地廣人稀的青松縣建立農業與工業基地,最需要的還是人口,周圍的牧民被強徵爲了各領主的佃農。

按照青松縣的規定,領地裡的一切都是屬於領主所有,某一領地裡的牧民及其他們的馬羊乃至帳篷也自然被領主沒收。

商團們會強迫他們放棄傳統的遊牧生活方式,將他們安排在領地內的固定棚屋居住,且編戶成冊,規定其工時與薪奉待遇,由自由的牧民變成爲商團的工人。

但草原上人口稀少,單單是青松縣內的牧民滿足不了商團的需求,一些商團開始組織武裝團隊去周邊擄掠牧民回青鬆縣強行逼迫其改牧爲民。

青松學堂是皇莊搞的福利性教育機構,關內的漢人自然是不願意也不需要來到這隻有幾間破瓦房的學堂讀書的,也只能把許多牧民的孩子抓來逼迫其學習漢字學習漢語。

雖在擄掠時發生一些衝突死幾個牧民,但大多數牧民在青松縣被編戶爲民後也沒再反抗。

對於他們而言,爲部落首領當農奴或許還沒有現在當青松縣的底層庶民強,至少只要老老實實幹活就可以獲得報酬,可以用報酬買到糧食與布匹還有鹽巴,不用擔心其他部落掠殺甚至被奴隸主迫害。

關鍵是自己的孩子還能同漢人的孩子一樣穿着布袍長衫彬彬有禮,而不再是髒兮兮在草地上爲部落首領擠羊奶。

但是,很快喀喇沁部落的上層貴族們發現不對勁了。

第一百一十三章 新帝國的萌芽第一百五十三章 九江防禦戰 四第六百六十六章 帝國政體基本穩固下來第四百九十五章 光復四川全境第六十九章 醞釀貨幣改革第六百七十五章 收回澳門與一億五千萬債款 新第一百四十九章 愚蠢的張獻忠第五十四章 大加封賞第二百四十七章 多鐸求饒與孔有德刑場吶喊第二百四十一章 明清統治下的黃河兩岸第二百八十三章 皇家資本與鄭氏資本第五百零三章 言官對於戰爭的觀點發生改變第一章 大明危在旦夕第六百五十三章 複雜的大明社會結構第五百八十六章 宣佈新任內閣首輔第一百一十九章 一同拿下第一百八十九章 死守江南與伺機反攻第一百四十二章 連殺三總兵第五百四十八章 朱由檢喝令多爾袞滾開第八十七章第五百三十六章 八大晉商的沒路第五百三十七章 處決祖大壽與範永鬥等第一百九十三章 大嘴巴的官員們第六百六十二章 南直隸衆議司駁回諮議司提案第五百八十章 帝王發怒第二百三十四章 埋下孕育自然科學的種子第五百三十章 讓漢賊感到害怕第四百一十一章 南京被圍第二百六十二章 新稅制開始正式徵收第五百八十二章 開創新式教育與設立新式學堂第三百章 洪承疇的心思第四百七十四章 劉文秀投奔李定國第三百三十三章 西南戰事第五十六章 鐵血統治開始第五百五十一章 迷之自信的陳名夏第九十八章 去軍器局第十六章 萬方有罪,罪在朕躬第二百八十六章 參觀大明船政局第六百二十五章 大明帝國的殖民時代第四百一十三章 我要等他回來第三百三十二章 如何應對張獻忠與滿清第五百七十二章 經略漠南第三百三十八章 抓捕顧林第四百六十八章 收復遵義第二百五十章 清軍阿濟格部兵臨武昌府第三百二十四章 荷蘭的風帆戰艦第一百三十九章 朕要先發制人第四百三十四章 幫助朱元璋子孫全球化第五百二十六章 得知兒子被抓後的祖大壽第六百三十六章 給老太監的恩賜第五百七十一章 敵襲第一百二十五章 閻應元的天賦與史可法的大度第五百一十八章 摧毀清東陵第四百零二章 變故第一百一十三章 新帝國的萌芽第四十一章 內心崩潰的文官們第一百三十七章 請陛下乾綱獨斷第六十九章 醞釀貨幣改革第五百五十六章 處決多爾袞第三百一十七章 海戰 二 巨炮發威第二百二十九章 春風送暖入香君第一百一十八章 還鄉與帝臨揚州第十九章 凌遲叛臣第二百三十七章 展望未來的朱由檢和多爾袞第四百二十八章 公開審判洪承疇第十三章 通州城第四百零六章 殺死吳三桂與活捉洪承疇第二百零七章 狂傲的八旗鐵騎第四百章 疑陣第一百八十八章 御前軍事會議第一百七十三章 城外左軍大亂第四百四十一章 內官第四百九十章 你是朕的女人第三百四十五章 藩王集團問題解決第六百七十四章 鐵甲艦第五百一十八章 摧毀清東陵第五百零六章 近衛軍海軍艦臨遼東第六百五十四章 召開廷議第一百零九章 關於火炮與火藥第二百八十六章 參觀大明船政局第五百零八章 兵臨遼東金州衛第六十六章 抄家所得第二百五十九章 崇禎十八年的滿清統治區第四百四十二章 朕的後宮第四十一章 內心崩潰的文官們第七十五章 龍顏大怒第四百二十章 大臣試探帝王心第兩百零一章 朕還要留五日第一百四十三章 朱慈烺需要壓力第一百七十章 炮擊左軍中軍大營第六百零五章 鎖拿朝鮮使團第四百九十二章 第13更 周則反清第十一章 南撤第八十六章 聯寇平虜第一百八十二章 衰草枯楊的武昌府第三百零七章 製造事端與海盜欲鬧松江第四百四十四章 內閣廷議第四百一十三章 我要等他回來第四百二十九章 處決滿洲多羅郡王阿巴泰第五章 言官唱反調
第一百一十三章 新帝國的萌芽第一百五十三章 九江防禦戰 四第六百六十六章 帝國政體基本穩固下來第四百九十五章 光復四川全境第六十九章 醞釀貨幣改革第六百七十五章 收回澳門與一億五千萬債款 新第一百四十九章 愚蠢的張獻忠第五十四章 大加封賞第二百四十七章 多鐸求饒與孔有德刑場吶喊第二百四十一章 明清統治下的黃河兩岸第二百八十三章 皇家資本與鄭氏資本第五百零三章 言官對於戰爭的觀點發生改變第一章 大明危在旦夕第六百五十三章 複雜的大明社會結構第五百八十六章 宣佈新任內閣首輔第一百一十九章 一同拿下第一百八十九章 死守江南與伺機反攻第一百四十二章 連殺三總兵第五百四十八章 朱由檢喝令多爾袞滾開第八十七章第五百三十六章 八大晉商的沒路第五百三十七章 處決祖大壽與範永鬥等第一百九十三章 大嘴巴的官員們第六百六十二章 南直隸衆議司駁回諮議司提案第五百八十章 帝王發怒第二百三十四章 埋下孕育自然科學的種子第五百三十章 讓漢賊感到害怕第四百一十一章 南京被圍第二百六十二章 新稅制開始正式徵收第五百八十二章 開創新式教育與設立新式學堂第三百章 洪承疇的心思第四百七十四章 劉文秀投奔李定國第三百三十三章 西南戰事第五十六章 鐵血統治開始第五百五十一章 迷之自信的陳名夏第九十八章 去軍器局第十六章 萬方有罪,罪在朕躬第二百八十六章 參觀大明船政局第六百二十五章 大明帝國的殖民時代第四百一十三章 我要等他回來第三百三十二章 如何應對張獻忠與滿清第五百七十二章 經略漠南第三百三十八章 抓捕顧林第四百六十八章 收復遵義第二百五十章 清軍阿濟格部兵臨武昌府第三百二十四章 荷蘭的風帆戰艦第一百三十九章 朕要先發制人第四百三十四章 幫助朱元璋子孫全球化第五百二十六章 得知兒子被抓後的祖大壽第六百三十六章 給老太監的恩賜第五百七十一章 敵襲第一百二十五章 閻應元的天賦與史可法的大度第五百一十八章 摧毀清東陵第四百零二章 變故第一百一十三章 新帝國的萌芽第四十一章 內心崩潰的文官們第一百三十七章 請陛下乾綱獨斷第六十九章 醞釀貨幣改革第五百五十六章 處決多爾袞第三百一十七章 海戰 二 巨炮發威第二百二十九章 春風送暖入香君第一百一十八章 還鄉與帝臨揚州第十九章 凌遲叛臣第二百三十七章 展望未來的朱由檢和多爾袞第四百二十八章 公開審判洪承疇第十三章 通州城第四百零六章 殺死吳三桂與活捉洪承疇第二百零七章 狂傲的八旗鐵騎第四百章 疑陣第一百八十八章 御前軍事會議第一百七十三章 城外左軍大亂第四百四十一章 內官第四百九十章 你是朕的女人第三百四十五章 藩王集團問題解決第六百七十四章 鐵甲艦第五百一十八章 摧毀清東陵第五百零六章 近衛軍海軍艦臨遼東第六百五十四章 召開廷議第一百零九章 關於火炮與火藥第二百八十六章 參觀大明船政局第五百零八章 兵臨遼東金州衛第六十六章 抄家所得第二百五十九章 崇禎十八年的滿清統治區第四百四十二章 朕的後宮第四十一章 內心崩潰的文官們第七十五章 龍顏大怒第四百二十章 大臣試探帝王心第兩百零一章 朕還要留五日第一百四十三章 朱慈烺需要壓力第一百七十章 炮擊左軍中軍大營第六百零五章 鎖拿朝鮮使團第四百九十二章 第13更 周則反清第十一章 南撤第八十六章 聯寇平虜第一百八十二章 衰草枯楊的武昌府第三百零七章 製造事端與海盜欲鬧松江第四百四十四章 內閣廷議第四百一十三章 我要等他回來第四百二十九章 處決滿洲多羅郡王阿巴泰第五章 言官唱反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