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通州城

朱由檢彷彿已經聽到了李自成大軍的馬蹄聲。【.aiyoushen】

似乎周圍的喊殺聲已經迫近了一般。

不但他是如此,其他的人也是如此,有人已經怕的雙腿打架,有人則直接哆嗦起來。

連帶一些馬匹也開始躁動不安起來,打着響鼻。

此時所有的人都看着他們的皇帝陛下朱由檢。

連帶着範景文這樣的內閣首輔和李邦華這樣的兵部尚書也都聚集在朱由檢身邊來,也顧不得這樣會暴露陛下朱由檢行蹤。

朱由檢長吁一口氣,只能強行壓制住內心裡的不安。

他知道自己現在只能表現得臨危不懼才行,不然整個南撤的隊伍只怕還沒見到闖賊大軍就已經被嚇死。

“陛下,這下該怎麼辦?”

幾位重臣似乎都沒了主意。

“慌什麼!你們不是內閣閣老就是六部尚書,平時的鎮定都哪兒去了,不過一羣蟊賊逼近而已,就把你們慌成這樣!當年於少保若是像你們如此,我大明早就亡了!”

朱由檢不由得喝叱了這幾位重臣幾句。

而兵部尚書李邦華素來是個急性子,聽了後不由得面紅耳赤:“微臣無能,不如於少保當年,但微臣之忠君之心不在於少保之下,今日微臣便以血肉之軀爲陛下護駕!”

李邦華說着就拔出長刀來。

其他官員也是如此都一時熱血上涌,說要爲朱由檢護駕。

但卻不料,一些官員連刀劍都舞不動,剛一拔刀就一不小心跌倒在地。

惹得一些士兵不由得笑了起來。

連帶着朱由檢也不由得訝然失笑:“一羣文弱書生怎麼護駕!”

說着,朱由檢就將一干文武重臣召集過來:“聽着,下面朕交待三點:

第一,傳令下去,原地休息半刻鐘,喝水吃點東西墊肚子,半刻鐘後立即跑步前進;

第二,立即傳朕旨意於通州,命太子和駙馬都尉鞏永固以及通州兵備道加強城防,準備接駕,告訴他們,朕已帶十萬大軍而來,說成是二十萬也行,誇大一點,以安住通州官民之心;

第三,除騎兵外,所有錦衣衛以及東廠番子下馬,體弱者以及隨行宮娥上馬,不會騎馬者上朕那輛大車。”

說着,朱由檢就也下了馬,且直接牽着馬走到後面來,將一宮女直接抱起,然後丟在馬車上。

那宮女嚇得忙要下來,朱由檢直接怒喝道:“這是朕的旨意,有敢違背者,格殺勿論!”

一時,所有人都不敢違背,紛紛下馬,讓弱者上馬。

“陛下,此舉只怕有悖禮節,不合尊卑”,已改任左都御史的倪元璐不由得勸道。

“非常之時當用非常之法,若倪愛卿再敢多言,朕不介意繼續拿你的腦袋立威!”

朱由檢直接將手中繡春刀指向了倪元璐,倪元璐只得遵從旨意。

周遇吉已經安排人去了通州傳達朱由檢旨意。

剛過了半刻鐘,朱由檢便立即大喝一聲:“跑!”

頓時,馬蹄聲腳步聲嘈嘈切切地在大地上響起。

約莫過了兩刻鐘,通州城總算出現衆人眼前。

氣喘吁吁的朱由檢看見通州城後不由得鬆了一口氣,但他沒有讓衆人停下來,依舊命令繼續跑,直到跑進通州城裡爲止。

不過,就在這時候,在朱由檢等人背後也傳來了轟隆隆若敲鼓一般的聲音。

“陛下,是闖賊大軍!”

有人大喊了一聲,朱由檢不由得回頭一看,果然發現密密麻麻一大羣戴着紅巾的闖賊大軍出現在身後五百步左右距離的陡坡之後。

“周遇吉,帶上一千騎,擋住他們!”

朱由檢想也沒想就下達了旨意。

周遇吉反應也快,當即掉轉馬頭:“甲字營的周家兒郎們,隨我殺敵護駕,殺啊!”

“殺!”

頓時,周遇吉便帶着他的一千家丁親騎捲起狂沙朝前方的闖賊大軍殺了過去。

而闖賊大軍倒也算是實戰經驗豐富的精兵,見有騎兵衝來,立即射弓箭阻擋。

不過,周遇吉這邊的騎兵倒也是速度極快,硬是不顧箭雨衝進了賊軍陣營,狂砍狂殺起來。

朱由檢這邊沒有管身後的喊殺聲而是喝令隊伍繼續跑。

這時候,通州城的城門也已經大開,吊橋也放了下來。

朱由檢等人陸陸續續進了城。

待所有人入城後,眼見通州城守軍要放下吊橋,關起城門,朱由檢便直接命道:

“先別關,周總兵乃悍勇之將,他麾下甲字營是其精銳家丁,應該能順利脫身回城,敲鼓,命其立即撤軍!”

頓時,鼓聲大起。

周遇吉聽此知道陛下已經安然入城忙留下一百騎兵斷後,而他則帶着其餘八百騎迅速進了城門。

城門立即關緊,吊橋也被收了起來。

而斷後的一百騎兵則也被闖賊大軍所吞沒。

等到闖賊大軍兵臨通州城時,通州城守軍因皇帝陛下朱由檢在此,再加上還有周遇吉帶來的寧武關官兵,倒也沒有直接投誠。

而闖賊的五萬大軍也只能眼睜睜的看着通州城大門被關閉。

……

而朱由檢此時已經駐蹕進倉場總督署。

且也換回了龍袍。

滿身帶血的周遇吉此時也出現在了朱由檢面前,朱由檢拍了拍周遇吉肩膀:“愛卿一身肝膽!”

不過,現在也不是朱由檢勉勵周遇吉的時候,因而朱由檢說了一句後就直接朝門外站列好的官員們喝問了一句。

“倉場總督、兵備道副使何在?”

有兩官員便站了出來。

“倉場總督薛德剛見過陛下!”

“兵備道副使張倫見過陛下!”

朱由檢見這兩人還能說得清楚話,身體也沒發抖,說明還是有些膽量,也感到些許欣慰,忙吩咐道:

“聽旨!着倉場總督薛德剛立即協助太子殿下朱慈烺和駙馬都尉鞏永固以及京營提督何新將通州存糧以及從京帶來的物資立即裝船啓運天0津衛!五日內完成。同時,着兵備道副使張倫與寧武伯周遇吉共守通州城!”

說畢後,朱由檢還決定在休息半日後,在倉場總督署緊急召開一次臨時朝會,以此確定接下來的南撤路線!

第一百零七章 三百葡兵第三十三章 誅殺劉澤清第二百七十二章 戶部左侍郎黨崇雅之膽第一百二十二章 再訪丹徒聽說書第二十九章 有本事衝朕來第五百三十四章 抄沒八大晉商之臨汾亢氏第一百七十章 炮擊左軍中軍大營第五十章 進入南京城第四百四十三章 崇禎二十一年冬的皇家生活第一百八十三章 左右爲難的湖廣總督第一百三十八章 請陛下乾綱獨斷第五百四十章 北伐進擊之殘陽煙火第六百四十章 明軍登陸長崎第三百九十八章 襲擾第二百五十九章 崇禎十八年的滿清統治區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明已準備重新開始第五百二十八章 活捉祖大壽第六十九章 醞釀貨幣改革第五十二章 認罪第六百一十三章 加農炮、臼炮大顯神威第三百三十一章 有戰事自西南來第六百六十四章 富商進京第六百三十八章 朝鮮國王求饒第五百六十七章 儒家理學是原罪第二百七十章 未來朕的皇家資本定會奪回自己的利益第三百六十二章 關於選妃的真實目的第二百六十四章 高官雲集南京城第一百八十七章 招撫完成第六百二十八章 大明與朝鮮的戰事第四百三十二章 處決造反的文官們第六百五十三章 衰落的大明鄉村第三百四十六章 一切求穩第三百五十章 一個不留第五百四十五章 大明需要朝氣和狂妄第五百五十章 砍了這棵歪脖子樹第四百三十七章 多爾袞見周則第四百一十三章 死守南京與大明軍械所的重要性第五百四十二章 收復天津衛第三百八十六章 合圍 二第二百六十三章 煙雨江南夜,多愁帝王心第六百四十九章 大明帝國工業的新變化第一百七十四章 攻入懷寧城第四百二十三章 朕的行宮也在棲霞山第五百八十章 帝王發怒第三百四十四章 貶黜史可法第一百六十五章 商議合圍全殲左軍事宜第三百六十二章 關於選妃的真實目的第三百二十章 帝國海軍掠東洋震津門第九十二章 秀才兵第四百六十五章 名將交鋒 三第兩百零二章 離開開封第六百四十九章 大明帝國工業的新變化第五百一十九章 征伐朝鮮第三百三十八章 抓捕顧林第二百九十八章 秦良玉進京第三百五十三章 陛下,饒命啊第二百七十二章 戶部左侍郎黨崇雅之膽第五百二十七章 祖大壽想做遼地王第三十七章 單純的文官第五百一十三章 盛京城的清軍守城兵力第一百第一十一章 大明第一兵工廠第二百零四章 堅壁清野第五百三十三章 近衛軍經略山西第五百零七章 近衛軍第二軍登陸旅順第三百八十一章 合圍開封第二百零八章 淡定不住的朱由檢第二百七十七章 貪官們的應變之策第十四章 三路南下第一百二十四章 左良玉要反第六百五十二章 莫愁湖上的君臣之對第三百五十九章 朕是最無情的人第一百五十章 九江防禦戰 一第五百三十四章 抄沒賣國晉商之臨汾亢氏第五百八十七章 送土地時有問過人家土著意見嗎第二章 百官各懷心思第二百七十九章 處決數十名勳貴高官第四百五十章 “仁孝”的好皇兒第一百七十九章 站在歷史的轉折點第三百三十五章 清軍即將再次南下又是一年初夏時第三百七十章 大明是世界上製造水平最先進的帝國第三百二十八章 收復東番島 三 炮擊東洋第一百七十一章 書生上陣第三百七十九章 清軍大敗第三百六十一章 燒燬東林書院第一百六十四章 準備對左軍決戰第五百四十三章 帝臨通州第五百三十六章 八大晉商的沒路第一百六十三章 堵胤錫赴武昌第六百章 國力大增的盛世大明第一百七十六章 走向末路的左良玉第一百九十八章 北虜煙塵籠開封第四百八十四章 處決順清士紳第四百八十九章 帝王戲新妃第三百八十九章 後勤第二百七十八章 抓了,砍了第二百八十六章 參觀大明船政局第二百七十六章 應天巡撫與東廠抓人第兩百三十八章 降清漢臣盼明亡第一百一十五章 朕即家國
第一百零七章 三百葡兵第三十三章 誅殺劉澤清第二百七十二章 戶部左侍郎黨崇雅之膽第一百二十二章 再訪丹徒聽說書第二十九章 有本事衝朕來第五百三十四章 抄沒八大晉商之臨汾亢氏第一百七十章 炮擊左軍中軍大營第五十章 進入南京城第四百四十三章 崇禎二十一年冬的皇家生活第一百八十三章 左右爲難的湖廣總督第一百三十八章 請陛下乾綱獨斷第五百四十章 北伐進擊之殘陽煙火第六百四十章 明軍登陸長崎第三百九十八章 襲擾第二百五十九章 崇禎十八年的滿清統治區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明已準備重新開始第五百二十八章 活捉祖大壽第六十九章 醞釀貨幣改革第五十二章 認罪第六百一十三章 加農炮、臼炮大顯神威第三百三十一章 有戰事自西南來第六百六十四章 富商進京第六百三十八章 朝鮮國王求饒第五百六十七章 儒家理學是原罪第二百七十章 未來朕的皇家資本定會奪回自己的利益第三百六十二章 關於選妃的真實目的第二百六十四章 高官雲集南京城第一百八十七章 招撫完成第六百二十八章 大明與朝鮮的戰事第四百三十二章 處決造反的文官們第六百五十三章 衰落的大明鄉村第三百四十六章 一切求穩第三百五十章 一個不留第五百四十五章 大明需要朝氣和狂妄第五百五十章 砍了這棵歪脖子樹第四百三十七章 多爾袞見周則第四百一十三章 死守南京與大明軍械所的重要性第五百四十二章 收復天津衛第三百八十六章 合圍 二第二百六十三章 煙雨江南夜,多愁帝王心第六百四十九章 大明帝國工業的新變化第一百七十四章 攻入懷寧城第四百二十三章 朕的行宮也在棲霞山第五百八十章 帝王發怒第三百四十四章 貶黜史可法第一百六十五章 商議合圍全殲左軍事宜第三百六十二章 關於選妃的真實目的第三百二十章 帝國海軍掠東洋震津門第九十二章 秀才兵第四百六十五章 名將交鋒 三第兩百零二章 離開開封第六百四十九章 大明帝國工業的新變化第五百一十九章 征伐朝鮮第三百三十八章 抓捕顧林第二百九十八章 秦良玉進京第三百五十三章 陛下,饒命啊第二百七十二章 戶部左侍郎黨崇雅之膽第五百二十七章 祖大壽想做遼地王第三十七章 單純的文官第五百一十三章 盛京城的清軍守城兵力第一百第一十一章 大明第一兵工廠第二百零四章 堅壁清野第五百三十三章 近衛軍經略山西第五百零七章 近衛軍第二軍登陸旅順第三百八十一章 合圍開封第二百零八章 淡定不住的朱由檢第二百七十七章 貪官們的應變之策第十四章 三路南下第一百二十四章 左良玉要反第六百五十二章 莫愁湖上的君臣之對第三百五十九章 朕是最無情的人第一百五十章 九江防禦戰 一第五百三十四章 抄沒賣國晉商之臨汾亢氏第五百八十七章 送土地時有問過人家土著意見嗎第二章 百官各懷心思第二百七十九章 處決數十名勳貴高官第四百五十章 “仁孝”的好皇兒第一百七十九章 站在歷史的轉折點第三百三十五章 清軍即將再次南下又是一年初夏時第三百七十章 大明是世界上製造水平最先進的帝國第三百二十八章 收復東番島 三 炮擊東洋第一百七十一章 書生上陣第三百七十九章 清軍大敗第三百六十一章 燒燬東林書院第一百六十四章 準備對左軍決戰第五百四十三章 帝臨通州第五百三十六章 八大晉商的沒路第一百六十三章 堵胤錫赴武昌第六百章 國力大增的盛世大明第一百七十六章 走向末路的左良玉第一百九十八章 北虜煙塵籠開封第四百八十四章 處決順清士紳第四百八十九章 帝王戲新妃第三百八十九章 後勤第二百七十八章 抓了,砍了第二百八十六章 參觀大明船政局第二百七十六章 應天巡撫與東廠抓人第兩百三十八章 降清漢臣盼明亡第一百一十五章 朕即家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