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三章 西南戰事

事實上,從崇禎十七年張獻忠佔據四川建立大西政權開始,大明與大西政權之間的戰鬥便沒有停止過。

張獻忠是在崇禎十七年八月攻佔的成都。

而在當時,朱由檢剛剛南遷到江南不久。

因崇禎帝朱由檢忙於整飭江南,練兵籌響,沒有任何兵力可救援四川,只能眼睜睜地看着四川被張獻忠佔據。

蜀王朱至澍、太平王朱至淥自殺。

四川巡撫龍文光、巡按御史劉之渤、按察副使張繼孟等被殺。

當然朱由檢也並非什麼都沒有做。

在當時,朱由檢也曾下旨任命樊一蘅爲兵部左侍郎兼右副都御史總督雲南、貴州、四川三省兵馬,組織義軍抵抗賊兵南下;

同時也起用已致仕的內閣大學士王應熊爲督師,督師雲南、貴州、四川、勳陽、廣西五省兵馬抵禦賊兵東進。

雖說一個總督,一個督師,似乎在職權上有所重複,其實是朱由檢爲方便讓兩者分別在川東與川南組織地方地主武裝抵抗而已。

樊一蘅是四川宜賓人,川南的大地主,自然負責川南。

王應熊是四川巴縣人,川東的大地主,自然負責川東。

朱由檢的目的其實就是想讓這些支持朝廷的地主們組織地主武裝抵抗張獻忠的攻勢。

樊一蘅與王應雄作爲本地大鄉宦,在四川具有很強的號召力與錢糧資源,且從本質上也是和張獻忠這樣的農民軍是對立的,或許在與清軍作戰時會投降,但在抵禦農民軍方面,朱由檢相信這些地主武裝會非常盡心竭力的。

不出朱由檢所料,從崇禎十七年八月份開始,以樊一蘅和王應熊爲代表的兩支地主武裝一直在川南與川東積極地組織地方武裝抵抗着張獻忠,甚至涌現出了楊展與曾英這兩名將。

在崇禎十八年,武進士出身的參將楊展於彭山收攬流民墾荒耕種,同時又招兵買馬,成爲川南的最強的地主武裝力量,並於這一年率先收復嘉定府全境,後又在樊一蘅、王應熊、馬應試、餘朝宗等的協作下,收復敘州府全境,幾乎一度收復川南全境。

不過,在此之前謀奪漢中之地的張獻忠主力在兵敗闖賊賀珍之手後便已於崇禎十八年下半年回師征伐川南,其中孫可望部又復佔敘州,再度逼得楊展退守遵義仁懷。

後來,楊展又與皮熊收復敘州府之永寧城,合兵八萬屯於魚腹關,偷渡合江城,再次回到嘉定,且於崇禎十九年擊敗張獻忠之劉文秀部,再次收復嘉州、眉州、雅州、邛州等地,後又在彭山擊潰張獻忠十萬主力,逼迫張獻忠逃回成都,且在漢州與張獻忠部對峙。

若是按照原有的歷史,張獻忠會因爲滿清豪格部的南下入川之戰而不得不調集主力北上,然後楊展會趁機收復成都,進軍保寧。

不過在這一世,因爲滿清沒有如期滅掉大明,且在淮揚與湖廣戰場折損十多萬人馬,也就沒有再在崇禎十九年南下攻四川張獻忠部。

使得張獻忠得以有機會在崇禎十九年調集艾能奇與李定國部回師救援,並逼得楊展退守嘉定。

而曾英則也是在崇禎十八年趁着張獻忠主力攻略川北而楊展又縱橫川南時,趁機收復了重慶府,甚至一度攻取遂寧和夔州奉節,擊潰劉文秀部。

也就是說,崇禎十八年的四川其實並非被張獻忠全部佔據。

大明地主武裝依舊控制有嘉定州、敘州、重慶等川南川東之地。

不過眼下,孫可望、李定國、艾能奇這三個最善戰的張獻忠義子從川北迴師後,楊展與曾英都相繼在李定國與孫可望手裡吃敗仗。

而曾影也不得不退守重慶。

如今更是連重慶綦江、乃至於遵義府也落入張獻忠之手。

崇禎十八年到崇禎十九年上半年,朱由檢還本以爲靠四川的地主武裝就足以可以收復四川,至少是可以抵擋住張獻忠南下雲貴的攻勢。

但如今看來,這些地主武裝也不能抵擋住張獻忠真正的主力。

曲靖府臨近雲南府府治昆明,也就是說一旦曲靖府也跟着失守,那麼雲南也就將失去北大門,整個雲南徹底淪落進張獻忠之手。

朱由檢不知道前方戰線到底如何,他如今唯一能希望的就是儘可能阻止住張獻忠南進的北伐,更重要的是要阻擋住張獻忠東進,至少在建奴再度南下時,不能讓張獻忠對大明後方形成威懾。

可以說,大明現在又要即將面臨兩面夾擊的命運。

一面是張獻忠部的大西軍,一面是滿清的清軍。

可以說,從崇禎帝朱由檢繼位以來,大明局勢的日益惡化和大明面臨農民軍與建奴兩面夾擊不無關係,使得整個大明朝廷疲於應付兩股敵人。

如今,朱由檢沒想到自己還不得不面對這樣的境地。

朱由檢也知道自己依舊不能掉以輕心,不能走錯一步棋,否則的話,他將依舊難以改變大明的命運。

“現在唯一可調的人馬還有一支,便是高傑部的近衛軍第五軍,共計十餘萬人馬,這支軍隊乃昔日闖賊舊部,戰鬥力還是不錯的,另外,還可以從廣西、廣東等地調集兵馬馳援雲貴,同時滅虜軍也需要戒備勳陽、施州、常州、寶慶、靖州等地,防止張獻忠大西兵東進威脅我大明湖廣腹地!”

這時候,兵部尚書馬士英說了一句。

朱由檢沉思了起來,在聽了大元帥府的官員們七嘴八舌的意見後,他也有了基本的打算。

首先要做的是明確最高統帥。

如今,從錦衣衛提供的消息和兵部呈報來看,最善戰的無疑是楊展與曾英,而如今曾英已經戰死,只有楊展一人可用。

對於其餘明軍將領諸如李佔春、王祥等人內鬥倒是很厲害,但在崇禎十八年以來就沒有什麼值得誇耀的戰績。

朱由檢決定首先調王祥、李佔春、袁韜等四川明軍將領駐守大理、楚雄、姚安等府,讓其防守雲南西陲,同時則以楊展爲雲南總兵官統轄曲靖、雲南、廣西、廣南等雲南州府以及貴州的軍務。

與此同時,朱由檢則決定任命高傑爲貴州總兵官,帶領近衛軍第五軍阻止張獻忠東進。

同時任命樊一蘅爲兩廣總督,調運廣東、廣西糧草馳援雲貴。

而王應熊則調回京城擔任南京兵部尚書兼大元帥府樞密副使參贊軍務。

第六百四十四章 幕府將軍與天皇第四百四十四章 內閣廷議第三百零五章 欲效武宗、熹宗舊事第三百七十三章 火藥局的爆炸第三百零九章 殺機四伏第四百四十九章 文官們的深謀遠慮第一百二十六章 雪夜離丹徒第六百四十六章 懲罰識仁天皇與德川家綱第二百三十六章 大幕悄然拉開第一百六十八章 決戰之日已定第六百五十一章 迷茫中的大明皇帝第六百一十二章 蒸汽與風帆雙動力戰艦第四百五十四章 大明已經變了第三百零一章 三足鼎立第六百四十章 明軍登陸長崎第一百三十六章 強敵衆多第三百一十九章 海戰 四 大勝 第三更!第四百二十四章 會賺錢的朱由檢第一百七十四章 攻入懷寧城第二百二十五章 大明野戰炮發威第四百九十二章 第13更 周則反清第兩百三十二章 當鼓勵鹽商轉型第七十四章 假幣風波第五百六十二章 再次變革政治制度第一百五十章 九江防禦戰 一第四百八十六章 大明官員在吳橋的新政第一百三十二章 告密第九章 加徵商稅第二百二十九章 春風送暖入香君第四百四十八章 我要扶你爲妻第三百八十八章 合圍 四第六百二十章 進軍荷蘭第二百零四章 堅壁清野第一百三十四章 間諜高弘圖第一百三十三章 控制輿論第二百六十六章 內閣首輔範景文表態第二百八十四章 召見鄭家兄弟第一百六十七章 金聲桓突然變卦第六百七十五章 收回澳門與一億五千萬債款 新第九十二章 秀才兵第五百五十六章 處決多爾袞第三百二十六章 收復東番島 一 誓師金門第一百三十二章 告密第二百五十章 清軍阿濟格部兵臨武昌府第三百五十六章 廢黜太子第一百一十三章 新帝國的萌芽第四百四十六章 造訪光華日報報社第六百六十一章 官僚集團與資本集團的明爭暗鬥第二百零五章 蒙城之戰前夕第二百二十一章 步兵對騎兵第三百七十八章 空心陣全殲清軍鐵騎第三百七十九章 清軍大敗第二百九十二章 不一樣的帝國治理方式第一百零七章 三百葡兵第八十七章第三百八十一章 朱仙鎮的朱皇上第六百五十九章 朝野震動第三章 文官集團的背離第六百七十五章 收回澳門與一億五千萬債款第三十二章 囂張至極第五百三十四章 抄沒八大晉商之臨汾亢氏第二百二十八章 全殲清軍,明軍大勝!第二百八十九章 大明經濟會議第一百三十六章 強敵衆多第三百六十二章 關於選妃的真實目的第三百九十四章 算計第一百九十七章 朕現在還不能走第二百二十二章 劉希堯擋阿拉善第二百九十七章 提高官員收入第四百零二章 變故第二百九十二章 不一樣的帝國治理方式第一百四十六章 民怨沸騰第二百一十四章 殲滅準塔部五千鐵騎第四百零一章 總攻開始第六十四章 針鋒相對第五百九十九章 塵埃落定第三百二十二章 鄭氏集團的實力第一百五十六章 李自成之死第五百四十一章 近衛軍騎兵突入天津衛第三百零七章 製造事端與海盜欲鬧松江第一百八十三章 左右爲難的湖廣總督第三百五十六章 廢黜太子第二百零三章 帝臨鳳陽第四百一十二章 我要等他回來第一百零四章 畢懋康的病第二十章 成爲皇親第八十八章第八十三章 即便是書生,亦當投筆從戎!第二百九十一章 召見工部官員第五百零一章 無恥士紳之嘴臉第一百零一章 鋼鐵工業第六十九章 醞釀貨幣改革第四百一十章 讓俘虜先接受勞動改造第四百四十七章 發動民衆第五百五十九章 處決寧完我第九十四章 第一批新兵訓練日常第一百九十七章 朕現在還不能走第三十七章 單純的文官第一百八十章 關於崇禎十八年的恩科會試第三百七十章 大明是世界上製造水平最先進的帝國
第六百四十四章 幕府將軍與天皇第四百四十四章 內閣廷議第三百零五章 欲效武宗、熹宗舊事第三百七十三章 火藥局的爆炸第三百零九章 殺機四伏第四百四十九章 文官們的深謀遠慮第一百二十六章 雪夜離丹徒第六百四十六章 懲罰識仁天皇與德川家綱第二百三十六章 大幕悄然拉開第一百六十八章 決戰之日已定第六百五十一章 迷茫中的大明皇帝第六百一十二章 蒸汽與風帆雙動力戰艦第四百五十四章 大明已經變了第三百零一章 三足鼎立第六百四十章 明軍登陸長崎第一百三十六章 強敵衆多第三百一十九章 海戰 四 大勝 第三更!第四百二十四章 會賺錢的朱由檢第一百七十四章 攻入懷寧城第二百二十五章 大明野戰炮發威第四百九十二章 第13更 周則反清第兩百三十二章 當鼓勵鹽商轉型第七十四章 假幣風波第五百六十二章 再次變革政治制度第一百五十章 九江防禦戰 一第四百八十六章 大明官員在吳橋的新政第一百三十二章 告密第九章 加徵商稅第二百二十九章 春風送暖入香君第四百四十八章 我要扶你爲妻第三百八十八章 合圍 四第六百二十章 進軍荷蘭第二百零四章 堅壁清野第一百三十四章 間諜高弘圖第一百三十三章 控制輿論第二百六十六章 內閣首輔範景文表態第二百八十四章 召見鄭家兄弟第一百六十七章 金聲桓突然變卦第六百七十五章 收回澳門與一億五千萬債款 新第九十二章 秀才兵第五百五十六章 處決多爾袞第三百二十六章 收復東番島 一 誓師金門第一百三十二章 告密第二百五十章 清軍阿濟格部兵臨武昌府第三百五十六章 廢黜太子第一百一十三章 新帝國的萌芽第四百四十六章 造訪光華日報報社第六百六十一章 官僚集團與資本集團的明爭暗鬥第二百零五章 蒙城之戰前夕第二百二十一章 步兵對騎兵第三百七十八章 空心陣全殲清軍鐵騎第三百七十九章 清軍大敗第二百九十二章 不一樣的帝國治理方式第一百零七章 三百葡兵第八十七章第三百八十一章 朱仙鎮的朱皇上第六百五十九章 朝野震動第三章 文官集團的背離第六百七十五章 收回澳門與一億五千萬債款第三十二章 囂張至極第五百三十四章 抄沒八大晉商之臨汾亢氏第二百二十八章 全殲清軍,明軍大勝!第二百八十九章 大明經濟會議第一百三十六章 強敵衆多第三百六十二章 關於選妃的真實目的第三百九十四章 算計第一百九十七章 朕現在還不能走第二百二十二章 劉希堯擋阿拉善第二百九十七章 提高官員收入第四百零二章 變故第二百九十二章 不一樣的帝國治理方式第一百四十六章 民怨沸騰第二百一十四章 殲滅準塔部五千鐵騎第四百零一章 總攻開始第六十四章 針鋒相對第五百九十九章 塵埃落定第三百二十二章 鄭氏集團的實力第一百五十六章 李自成之死第五百四十一章 近衛軍騎兵突入天津衛第三百零七章 製造事端與海盜欲鬧松江第一百八十三章 左右爲難的湖廣總督第三百五十六章 廢黜太子第二百零三章 帝臨鳳陽第四百一十二章 我要等他回來第一百零四章 畢懋康的病第二十章 成爲皇親第八十八章第八十三章 即便是書生,亦當投筆從戎!第二百九十一章 召見工部官員第五百零一章 無恥士紳之嘴臉第一百零一章 鋼鐵工業第六十九章 醞釀貨幣改革第四百一十章 讓俘虜先接受勞動改造第四百四十七章 發動民衆第五百五十九章 處決寧完我第九十四章 第一批新兵訓練日常第一百九十七章 朕現在還不能走第三十七章 單純的文官第一百八十章 關於崇禎十八年的恩科會試第三百七十章 大明是世界上製造水平最先進的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