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 衰草枯楊的武昌府

瓊林宴一結束,朱由檢便立即向負責傳遞捷報提前進京的錦衣衛千戶沈璉詢問了整個全殲左軍的具體過程。

左良玉部被全殲,而且是在清軍南下之前全殲,這讓朱由檢的心情不可謂不激動。

至少,在這個時代,因爲自己的介入,歷史已經悄然發生了改變,左軍最終沒有成功投降清軍,成爲清軍佔據華夏九州的一大助力。

這不得不令朱由檢感到欣慰。

此時已經夜深露起。

皎潔的明月懸於朱窗前,朱由檢仰着頭看着外面隨月而移動的雲,再一回頭卻見陳圓圓已在自己塌前打着瞌睡。

朱由檢不由得微微一笑,走將過來抱起了陳圓圓,一觸她那溫軟的肌膚,陳圓圓才從恍然中驚醒,忙起身斂衣:“陛下恕罪!”

“不妨事!”朱由檢說了一句,就又看見兵部尚書馬士英與錦衣衛千戶沈璉此時也還沒離去,便揮手道:“你們也先下去吧,具體事宜明日再議!”

“微臣告退!”

馬士英等一走,朱由檢就直接抱住了陳圓圓,然後往榻上一趟,就沉沉地睡了過去。

連續熬了幾夜的朱由檢這一次算是睡足了覺,一覺醒來,便立即命人召集大元帥府與各大戰區總督總兵進京議事。

當然,湖廣總督堵胤錫應忙於招撫闖軍,河南總督兼總兵官呂大器正於前線對戰清軍多鐸部,也就沒在應召之列。

朱由檢召集整個軍隊體系的實權人物,自然是因爲如今全殲左良玉部以後關於應對清軍南下的大事。

畢竟如今左良玉部一被全殲,再等招撫闖軍的事一畢,大明將會直接面對與清軍南下大軍的決戰。

正好,黃得功與袁繼鹹會進京奏捷,也可以順便參與此次議會,到時候估計也只是朱由檢最後一次在與清軍決戰前與各地總督總兵議事。

至於如何抗擊清軍,朱由檢還沒有一個具體對策。

雖然他已經知道清軍的南下依舊如同原本的歷史一樣,讓阿濟格與多鐸各領一路南下。

但朱由檢並不知道阿濟格與多鐸兩路清軍在這個時代會打到哪裡,會何時發動下一波攻擊。

在湖廣與淮揚這兩個點以及長江這一條線和江南這一片區上,朝廷該如何部署防禦。

眼下黃得功與袁繼鹹還未進京,雖左軍被全殲,但清軍因等糧草儲運且在剛剛經歷與闖軍大戰後的休整期,因而目前最值得朱由檢關心的事就只有堵胤錫招撫闖軍的事。

雖說,招撫事由堵胤錫全權負責,但大的決議自然還是要朱由檢來拍板。

錦衣衛指揮使吳孟明此時已充當朱由檢的眼睛,動用錦衣衛將主要精力放在了招撫之事上,並儘量做到招撫的進展情況與朱由檢的意見能在武昌府與南京之間的傳輸達到最快。

堵胤錫自領旨後便馬不停蹄地在錦衣衛南鎮撫使王鵬親自護送下朝武昌趕來。

此時的武昌自然不是昔日的武昌城,作爲地方性中心城市且是長江中游最富庶地區的武昌此時不過是一片衰草枯楊。

當年左良玉以不留一人一物給闖賊的名義屠殺武昌城,使得如今的新任湖廣總督堵胤錫進入武昌府內後便猶如進入了無人區。

“崇禎十六年,我爲武、黃兵備道使時,此地尚還留有幾個萬戶大縣,流賊雖惡,卻也不過是劫掠大族人家,而如今纔不過兩年,眼下你我行進了一天一夜,卻不見一兩戶人家,左賊之禍,不可謂不深啊!”

堵胤錫說着不由得感嘆了一句,俄然見前面野狗成羣,便不由得停了下來。

“制臺小心!”鎮撫使王鵬喊了一句,便同其他錦衣衛一起拔出刀來,堵胤錫也會些武藝,自然也不畏懼眼前的野狗,但他內心卻感觸頗深,畢竟這在以前已經算是人煙阜盛之地,昔日哪裡會有如此多的野狗出沒。

因爲錦衣衛人多,野狗羣倒也沒有來攻,只是跟在他們後面。

堵胤錫此時沒有再注意身後的野狗,他此時注意到的則是眼前倒斃在地的人的屍骸,有些屍體還未完全腐爛正在被野狗撕咬着。

作爲湖廣總督的堵胤錫自然是內心十分難受的,同時也感到身上的壓力十分得重,因爲湖廣這個天下糧倉在未來不但不會因爲左軍的離開而開始恢復寧靜,相反還會因爲清軍的南下再次迎來下一場兵禍。

堵胤錫作爲湖廣總督在不得不想辦法恢復湖廣民政的同時還得想辦法抵禦清軍南下,爲本已滿目瘡痍的湖廣北部護得一絲安寧。

左良玉被近衛軍青年軍官們刺得千瘡百孔,最後還得落個屍無頭顱,其結果不可謂不罪有應得,至少對於堵胤錫眼前這遍地的湖廣百姓屍骸而言,是對他們最大的慰藉。

在堵胤錫抵達武昌府前,還得與應闖軍之請,奉朱由檢之旨意出任招撫副使的近衛軍第三軍總兵官劉芳亮匯合。

劉芳亮乃昔日的闖軍悍將,當年李自成進北京,兵分兩路,一路由李自成和權將軍劉宗敏領一軍由山西進京,一路由劉芳亮獨領一軍由河南進京。

能在闖軍中獨領一軍擔當攻取京城的主要任務,也足以證明劉芳亮在闖軍中的地位並不遜色於劉宗敏以及如今暫掌闖軍領軍之位的李巖。

自然這也是朱由檢重用劉芳亮的原因,能在闖軍中脫穎而出,獨自領軍一方,其能力自然不能小視。

劉芳亮如今雖說已經頗受朱由檢器重的大將,但對於自己的闖軍弟兄自然還是有感情的,如今得到要招撫闖軍的旨意,他更是欣喜異常,畢竟這樣的話,他以後也不用再與昔日的闖軍弟兄爲敵,而是能一起爲朝廷辦事,共誅韃虜。

“懋中(陳子龍的字),你從軍以前便是才子,能言善辯,這次招撫具體的事宜,就由你代表我和堵總督一起商量着辦,本總兵得趁着這次機會和昔日的弟兄們好好喝一番!”

劉芳亮說着就便見錦衣衛千戶蘭官偉縱馬而來:“爺,堵制臺已在前面等你,邀你前去!”

蘭官偉雖已是錦衣衛體系的人,但對劉芳亮的稱呼還是未改,依舊是以前在劉芳亮身邊做養子時的口吻。

第三百八十五章 合圍 一第四百零六章 殺死吳三桂與活捉洪承疇第六百三十一章 機炮營出動第二百一十八章 殺虜第六十五章 新的稅賦政策第三百二十七章 收復東番島 二 又收三艘戰船第二百六十八章 鄭氏這個走私武裝集團第四百三十一章 跟着起事的文官更要嚴懲第五十六章 鐵血統治開始第五百三十二章 濟爾哈朗怒斥范文程第一百二十七章 興風作浪第三百七十四章 錢還夠不夠用第一百四十三章 朱慈烺需要壓力第四百零五章 大決戰第六百六十七章 阻斷英國發展進程第四百六十七章 李定國偷襲銅仁失敗第五百四十三章 帝臨通州第六百五十三章 衰落的大明鄉村第五百一十八章 摧毀清東陵第二百五十九章 崇禎十八年的滿清統治區第四百六十五章 名將交鋒 三第六百零九章 有屠殺自南洋來第三百六十六章 洪承疇的心思第五百九十八章 將三位皇子打入詔獄第五百二十六章 得知兒子被抓後的祖大壽第三百零四章 新的松江知府第四百六十一章 李定國第二百六十七章 處決尚可喜第四百二十章 大臣試探帝王心第六百二十七章 第一輛蒸汽機車第一百八十四章 十萬石糧在武昌第四百二十一章 藩王的土地如何處理第一百二十九章 只要陛下和本官還在,江山社稷就在第一百二十一章 給鹽商吃定心丸第六百六十一章 官僚集團與資本集團的明爭暗鬥第二百七十七章 貪官們的應變之策第四百三十一章 跟着起事的文官更要嚴懲第六章 大丈夫相時而動第六百七十二章 牛頓和他的表妹第六百七十五章 收回澳門與一億五千萬債款 新第五百二十二章 在朝獲得軍事基地第一百九十三章 大嘴巴的官員們第一百八十八章 御前軍事會議第二百八十七章 賜名鄭成功第二百二十五章 大明野戰炮發威第五百零二章 北伐進擊之橫掃千軍第六百一十三章 加農炮、臼炮大顯神威第六百零二章 以功臣自居的朝鮮使臣第六十八章 稅政改革開始第六百三十三章 步炮協同作戰第五百七十四章 皇后返京第兩百零一章 朕還要留五日第五百四十五章 大明需要朝氣和狂妄第二百四十五章 怒批柳如是第三百三十三章 西南戰事第二百一十四章 殲滅準塔部五千鐵騎第三百五十一章 無恥文官與收軍心第一百七十九章 站在歷史的轉折點第五百七十五章 送禮第二百七十七章 貪官們的應變之策第三百六十四章 秦良玉掛帥第三百六十五章 明清百姓對於戰爭的不同感受第五百五十六章 處決多爾袞第五百零五章 剿殺旗人惡奴第兩百三十二章 當鼓勵鹽商轉型第八章 斬殺光時亨與魏藻德第六章 大丈夫相時而動第五百二十九章 收復山海關第五十四章 大加封賞第三十章 對付劉澤清第六百七十五章 收回澳門與一億五千萬債款 新第二百四十二章 天下不只是士大夫之天下第二十四章 十五萬大軍第一百八十二章 衰草枯楊的武昌府第二百四十章 還有大明皇上嗎第五百八十章 帝王發怒第四百二十六章 藩王被坑第三百零四章 新的松江知府第三百四十一章 怒踹史可法第四百四十五章 宋應星反對議和第五百三十六章 八大晉商的沒路第六百三十四章 圖謀大明在朝鮮的租界區第四十章 曲阜孔門第六百零七章 敢侮辱我大明,給我打!第四十一章 內心崩潰的文官們第五百一十章 要辮子還是要命的兩種選擇第六百六十六章 帝國政體基本穩固下來第三百六十三章 帝王權術第五百九十四章 他朱慈烺離死不遠第四百五十四章 大明已經變了第五百四十二章 收復天津衛第一百八十八章 御前軍事會議第五十八章 打擊大鄉紳第二百零四章 堅壁清野第三百零三章 士紳集團的反彈第八十章 李巖懊喪與孫可望生妒意第三百二十七章 收復東番島 二 又收三艘戰船第一百五十三章 九江防禦戰 四第十八章 閣老下跪
第三百八十五章 合圍 一第四百零六章 殺死吳三桂與活捉洪承疇第六百三十一章 機炮營出動第二百一十八章 殺虜第六十五章 新的稅賦政策第三百二十七章 收復東番島 二 又收三艘戰船第二百六十八章 鄭氏這個走私武裝集團第四百三十一章 跟着起事的文官更要嚴懲第五十六章 鐵血統治開始第五百三十二章 濟爾哈朗怒斥范文程第一百二十七章 興風作浪第三百七十四章 錢還夠不夠用第一百四十三章 朱慈烺需要壓力第四百零五章 大決戰第六百六十七章 阻斷英國發展進程第四百六十七章 李定國偷襲銅仁失敗第五百四十三章 帝臨通州第六百五十三章 衰落的大明鄉村第五百一十八章 摧毀清東陵第二百五十九章 崇禎十八年的滿清統治區第四百六十五章 名將交鋒 三第六百零九章 有屠殺自南洋來第三百六十六章 洪承疇的心思第五百九十八章 將三位皇子打入詔獄第五百二十六章 得知兒子被抓後的祖大壽第三百零四章 新的松江知府第四百六十一章 李定國第二百六十七章 處決尚可喜第四百二十章 大臣試探帝王心第六百二十七章 第一輛蒸汽機車第一百八十四章 十萬石糧在武昌第四百二十一章 藩王的土地如何處理第一百二十九章 只要陛下和本官還在,江山社稷就在第一百二十一章 給鹽商吃定心丸第六百六十一章 官僚集團與資本集團的明爭暗鬥第二百七十七章 貪官們的應變之策第四百三十一章 跟着起事的文官更要嚴懲第六章 大丈夫相時而動第六百七十二章 牛頓和他的表妹第六百七十五章 收回澳門與一億五千萬債款 新第五百二十二章 在朝獲得軍事基地第一百九十三章 大嘴巴的官員們第一百八十八章 御前軍事會議第二百八十七章 賜名鄭成功第二百二十五章 大明野戰炮發威第五百零二章 北伐進擊之橫掃千軍第六百一十三章 加農炮、臼炮大顯神威第六百零二章 以功臣自居的朝鮮使臣第六十八章 稅政改革開始第六百三十三章 步炮協同作戰第五百七十四章 皇后返京第兩百零一章 朕還要留五日第五百四十五章 大明需要朝氣和狂妄第二百四十五章 怒批柳如是第三百三十三章 西南戰事第二百一十四章 殲滅準塔部五千鐵騎第三百五十一章 無恥文官與收軍心第一百七十九章 站在歷史的轉折點第五百七十五章 送禮第二百七十七章 貪官們的應變之策第三百六十四章 秦良玉掛帥第三百六十五章 明清百姓對於戰爭的不同感受第五百五十六章 處決多爾袞第五百零五章 剿殺旗人惡奴第兩百三十二章 當鼓勵鹽商轉型第八章 斬殺光時亨與魏藻德第六章 大丈夫相時而動第五百二十九章 收復山海關第五十四章 大加封賞第三十章 對付劉澤清第六百七十五章 收回澳門與一億五千萬債款 新第二百四十二章 天下不只是士大夫之天下第二十四章 十五萬大軍第一百八十二章 衰草枯楊的武昌府第二百四十章 還有大明皇上嗎第五百八十章 帝王發怒第四百二十六章 藩王被坑第三百零四章 新的松江知府第三百四十一章 怒踹史可法第四百四十五章 宋應星反對議和第五百三十六章 八大晉商的沒路第六百三十四章 圖謀大明在朝鮮的租界區第四十章 曲阜孔門第六百零七章 敢侮辱我大明,給我打!第四十一章 內心崩潰的文官們第五百一十章 要辮子還是要命的兩種選擇第六百六十六章 帝國政體基本穩固下來第三百六十三章 帝王權術第五百九十四章 他朱慈烺離死不遠第四百五十四章 大明已經變了第五百四十二章 收復天津衛第一百八十八章 御前軍事會議第五十八章 打擊大鄉紳第二百零四章 堅壁清野第三百零三章 士紳集團的反彈第八十章 李巖懊喪與孫可望生妒意第三百二十七章 收復東番島 二 又收三艘戰船第一百五十三章 九江防禦戰 四第十八章 閣老下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