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李巖懊喪與孫可望生妒意

李巖不愧是李自成麾下難得一見的睿智謀士。

對於天下局勢的轉變把握得比牛金星等只貪圖一時從龍之功的目光短淺之輩要敏銳得多。

“陛下,建奴乃關外異族,如今與一些我漢家敗類沆瀣一氣,狼狽爲奸,名爲剿賊平天下,實則是先打較強之我大順,再滅較弱之南方大明,意圖竊據我漢家江山。”

“如今,我們當摒棄前嫌,可派人與大明重修於好,即便不結成聯盟,也不可再兵戎相見,我們接下來可由漢中入巴蜀,張獻忠剛剛立足四川未穩,若我們趁機奪取之,便可輕鬆圖據四川自立!以cd之富庶,養精蓄銳,待他日再兵出秦嶺,圖謀天下,未爲不可!”

李巖的計劃不失爲明智之舉,畢竟四川易守難攻,有萬重高山爲屏障,而盆地內的cd府卻又是極爲富庶的天府之國。

無疑是最適合割據自立,休養生息之地。

而且,這樣也可以將對抗建奴的壓力轉移給大明。

這樣一來,李自成便可以學三國蜀漢。

既可以與大明聯合攻建奴,又可以和建奴聯合攻大明,左右逢源,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但李自成卻擺了擺手,輕蔑一笑:

“以朱由檢之能,也配與朕結盟,稱兄道弟?

更何況,朕已經毀他祖墳,殺了無數大明官員,他朱由檢和大明那羣財主們能接受我們,又怎不知他們會不會聯合建奴合謀害朕?”

“以朕看,不如趁着建奴未南下之際,先下湖廣,再圖江南,以殘明之兵力或可三月可佔南京,到時候我們獨據江南,與建奴劃江而治,比去那什麼鳥四川做個山大王強,更何況張鷂子那幾個義子也不好惹,尤其是叫李定國的!”

“陛下,張獻忠雖不可小覷,但南方之大明也不可小覷啊,據微臣所知,朱由檢抵擋南京後頗有善政,即便是左良玉部就有百萬大軍,還有黃得功、高傑等部,皆是有一戰之力的,還請陛下三思!”

李巖一時情急之下,一不小心提到了讓李自成戴過綠帽的高傑。

李自成當場就發怒了:“別給朕提高傑!這混蛋,朕恨不得宰了他!大軍就地打糧三日,然後下湖廣,朕意已決,不必再勸!”

李巖只得黯然退後,心中頗爲懊喪。

一時到了深夜,李巖與其妻子紅娘子同眠時,紅娘子也忍不住問道:“陛下已經明顯同意了牛丞相所言,夫君爲何還苦苦相爭,惹得陛下不快!”

“唉,你哪裡知道爲夫的心,陛下如今大勢已去,若去四川或有一線生機,去湖廣只怕難以活過今年啊!”

紅娘子聽此忙捂住了李巖的嘴:“夫君此言不可再說,小心隔牆有耳,賤妾知道夫君是飽學之士,有志輔佐明君立不世偉業,可陛下於你我有知遇之恩,紅娘子雖是一女子但也知道忠義二字,夫君還是不要遺棄陛下才好。”

“這個我也自然是知道的,睡覺吧”,李巖說着就閉上了眼。

……

李自成不願意與張獻忠爭四川,卻妄圖南下湖廣,從朱由檢手裡奪得江南做南方霸主。

這同多爾袞一樣,都還未把南撤的朱由檢當成真正的大敵。

或許在他們眼裡,大明不過是將死之人,不足爲慮。

而事實上,李自成所不在意的四川,張獻忠卻在這裡玩得很好。

也許是原本的歷史有誤,也或許是清修明史的故意篡改,也或許是這一世的張獻忠改了秉性。

總之,張獻忠自崇禎十七年正月攻克夔州,並於八月初九日攻克cd後,並沒有展開大規模的屠殺。

相反,有意要在四川長待的張獻忠還特地召見了當地的鄉紳,還發布了安民告示,甚至一改其昔日的流寇形象,明令各軍禁止劫掠蜀地百姓。

被他處置的也就一蜀王而已。

大明的藩王們禍害地方的居多,因爲他們不能做好事,一做好事就會被文官參劾成收攬民心。

此事不提。

值得一提的是,張獻忠也在十一月初一提前登基稱帝,建國號大西。

在蜀王府登基的張獻忠很享受在四川割據自立的感覺。

他的四個義子孫可望、李定國、艾能奇、劉文秀也都被封官進爵。

張獻忠倒不是李自成,素來狡詐的他,也知道天下局勢尚未定鼎。

因而,在一登基稱帝后,他便讓自己的四個義子分赴四川各府州縣募兵,且他還開始準備開科取士,大有要在四川自立小王朝的意思。

“眼下大順與滿清鬥戰正酣,南方之大明苟延殘喘,孩兒們認爲我們該當如何應對當前局勢?”

張獻忠善於培養義子是出了名的。

他現在這四個義子都是當今世上難得的將才,即便是李自成也深爲豔羨,因而張獻忠也常常問策於自己的四個義子。

老大孫可望先站出來,稟道:“啓稟父皇,李自成兵敗山西,而南方之大明不過是奄奄一息,依兒臣看,當下將奪得天下者該是滿清,我們或可奉滿清爲主,自立四川,這樣可保周全,待他日兵精糧足圖謀天下也不遲。”

此時的孫可望還不知道建奴在攻破李自成後並未放過他大西,因而素來懂得順勢就勢的他想到的主意是依附強者。

老二李定國則沉默了一會兒,才道:“父皇,以兒臣看,無論是誰坐天下,都不會坐視我們割據四川自立,豈不聞臥榻之側其容他人酣睡,又有得隴望蜀之說,只要這天下還亂着,就無人顧及我四川的大西,所以兒臣以爲結盟強者不如結盟弱者如大明或李自成部,這樣誰也不會奪了這天下,我大西便可安然無恙!”

老三劉文秀擅理民政,見張獻忠問策,也說道:“眼下最重要的是屯田自養,蓄積力量,因而兒臣認爲,不妨都結好,但都不歸附,這樣就可以都不得罪。”

老四艾能奇雖然作戰最爲勇猛,但謀略則稍微木訥一點,因而只是傻笑:“兒臣聽父皇的,父皇要兒臣怎麼做,兒臣就怎麼做。”

張獻忠聽了不由得大喜:“都是朕的好兒子,比李自成那什麼牛金星強多了,真不知道他用一羣酸文人幹嘛,有哪一個及我這四個孩兒,不過,在朕看來,還是老二說得對,不能讓外面安生,幫強不如幫弱。”

孫可望聽自己父皇最終採納的是李定國的建議,再加上李定國素來在軍功上就遠高於他孫可望,因而孫可望內心裡未免妒火叢生。

唯獨艾能奇傻乎乎地附和着張獻忠:“兒臣也覺得二哥說得對,二哥素來就比我們聰明。”

艾能奇這句無心之語讓孫可望聽了心裡更爲不喜。

他在張獻忠的四個義子排行老大,因而在他看來,這大西以後的帝位是要他來繼承的,但現在這李定國卻是處處壓自己一頭,連帶四弟都和他一條心,所以孫可望是越想越不高興。

第六百六十七章 阻斷英國發展進程第一百五十七章 李巖臨危受命第六百三十七章 處決外番貴族第二百九十六章 明年軍事形勢預估第六百三十五章 南北並進滅朝鮮第五百三十四章 抄沒賣國晉商之臨汾亢氏第二百四十章 還有大明皇上嗎第四百三十七章 多爾袞見周則第二百零九章 蒙城大捷,山河共歡第五百零八章 兵臨遼東金州衛第一百第一十一章 大明第一兵工廠第五百章 清洗士紳國賊第六百二十三章 大破荷蘭方陣第二百一十八章 殺虜第二百一十八章 殺虜第三百六十章 刺殺清廷大學士第二百二十五章 孔有德敗退和全軍出擊第三百五十七章 朕不能輸第五百三十三章 近衛軍經略山西第五百二十七章 祖大壽想做遼地王第二百六十二章 新稅制開始正式徵收第六百二十三章 大破荷蘭方陣第五百七十章 大明帝國體制下的二等公民第六百七十章 顧炎武去英國提親第一百三十三章 控制輿論第三百章 洪承疇的心思第二百四十章 還有大明皇上嗎第六百六十八章 大明電學的發展第四百一十四章 爆炸第六百三十四章 圖謀大明在朝鮮的租界區第一百五十九章 大明還有希望第一百二十一章 給鹽商吃定心丸第三百七十六章 朱慈炯到山東第二百四十八章 震懾降清漢臣第五百三十五章 抄沒晉商之介休範氏第二百五十九章 崇禎十八年的滿清統治區第兩百零二章 離開開封第一百零九章 關於火炮與火藥第二百九十八章 秦良玉進京第一百四十四章 清剿應天衛叛軍第三十五章 未雨綢繆 一第五百五十章 砍了這棵歪脖子樹第二百五十四章 反攻清軍阿濟格部第六百二十二章 大戰荷蘭陸軍第五百七十八章 不想離開紫禁城第四百七十六章 帝臨蜀地第六百一十八章 大明帝國亮劍西洋第五百二十九章 收復山海關第二百二十一章 步兵對騎兵第六百五十三章 複雜的大明社會結構第五百三十一章 絕望的滿清貴族們第十一章 南撤第四百四十七章 多爾袞見周則第三百四十六章 一切求穩第二百五十三章 關門拒守,殊死一搏第二百六十五章 行政學院裡的君臣之議第一百三十七章 請陛下乾綱獨斷第一百零二章 去把畢懋康接來第六十四章 針鋒相對第四百七十六章 帝臨蜀地第三百六十九章 崇禎二十年的大明工業現狀第一百九十四章 朕現在還不能走第五百九十五章 怒扇徐昭華第五百七十五章 送禮第一百一十八章 還鄉與帝臨揚州第二百七十六章 應天巡撫與東廠抓人第三百七十二章 大明軍工基地第二百零九章 蒙城大捷,山河共歡第二百一十二章 俘虜滿清王爺第一百三十五章 召開最高級別軍事會議第五百二十四章 祖大壽爲滿清守遼西第六百五十二章 莫愁湖上的君臣之對第十六章 萬方有罪,罪在朕躬第五百章 清洗士紳國賊第八十六章 聯寇平虜第六百五十九章 朝野震動第四百五十一章 大鬧戶部、禮部衙門第三十三章 誅殺劉澤清第一百一十三章 新帝國的萌芽第五百六十五章 當用新的戰爭方式第六百五十五章 關於取締農業稅與管控地方官府第二百五十七章 行進式射擊第二十九章 有本事衝朕來第一百三十七章 請陛下乾綱獨斷第六百四十七章 日不落帝國時代的大明第二十九章 有本事衝朕來第二百七十八章 抓了,砍了第六百一十章 帝王暴怒第七十四章 假幣風波第四百四十八章 民意沸騰第二百一十二章 俘虜滿清王爺第六百三十七章 處決外番貴族第六百二十章 進軍荷蘭第八十六章 聯寇平虜第一百五十章 對峙第二百四十一章 明清統治下的黃河兩岸第二百八十六章 參觀大明船政局第四百六十二章 北伐前夕的西南戰局第十三章 通州城第六百四十六章 懲罰識仁天皇與德川家綱
第六百六十七章 阻斷英國發展進程第一百五十七章 李巖臨危受命第六百三十七章 處決外番貴族第二百九十六章 明年軍事形勢預估第六百三十五章 南北並進滅朝鮮第五百三十四章 抄沒賣國晉商之臨汾亢氏第二百四十章 還有大明皇上嗎第四百三十七章 多爾袞見周則第二百零九章 蒙城大捷,山河共歡第五百零八章 兵臨遼東金州衛第一百第一十一章 大明第一兵工廠第五百章 清洗士紳國賊第六百二十三章 大破荷蘭方陣第二百一十八章 殺虜第二百一十八章 殺虜第三百六十章 刺殺清廷大學士第二百二十五章 孔有德敗退和全軍出擊第三百五十七章 朕不能輸第五百三十三章 近衛軍經略山西第五百二十七章 祖大壽想做遼地王第二百六十二章 新稅制開始正式徵收第六百二十三章 大破荷蘭方陣第五百七十章 大明帝國體制下的二等公民第六百七十章 顧炎武去英國提親第一百三十三章 控制輿論第三百章 洪承疇的心思第二百四十章 還有大明皇上嗎第六百六十八章 大明電學的發展第四百一十四章 爆炸第六百三十四章 圖謀大明在朝鮮的租界區第一百五十九章 大明還有希望第一百二十一章 給鹽商吃定心丸第三百七十六章 朱慈炯到山東第二百四十八章 震懾降清漢臣第五百三十五章 抄沒晉商之介休範氏第二百五十九章 崇禎十八年的滿清統治區第兩百零二章 離開開封第一百零九章 關於火炮與火藥第二百九十八章 秦良玉進京第一百四十四章 清剿應天衛叛軍第三十五章 未雨綢繆 一第五百五十章 砍了這棵歪脖子樹第二百五十四章 反攻清軍阿濟格部第六百二十二章 大戰荷蘭陸軍第五百七十八章 不想離開紫禁城第四百七十六章 帝臨蜀地第六百一十八章 大明帝國亮劍西洋第五百二十九章 收復山海關第二百二十一章 步兵對騎兵第六百五十三章 複雜的大明社會結構第五百三十一章 絕望的滿清貴族們第十一章 南撤第四百四十七章 多爾袞見周則第三百四十六章 一切求穩第二百五十三章 關門拒守,殊死一搏第二百六十五章 行政學院裡的君臣之議第一百三十七章 請陛下乾綱獨斷第一百零二章 去把畢懋康接來第六十四章 針鋒相對第四百七十六章 帝臨蜀地第三百六十九章 崇禎二十年的大明工業現狀第一百九十四章 朕現在還不能走第五百九十五章 怒扇徐昭華第五百七十五章 送禮第一百一十八章 還鄉與帝臨揚州第二百七十六章 應天巡撫與東廠抓人第三百七十二章 大明軍工基地第二百零九章 蒙城大捷,山河共歡第二百一十二章 俘虜滿清王爺第一百三十五章 召開最高級別軍事會議第五百二十四章 祖大壽爲滿清守遼西第六百五十二章 莫愁湖上的君臣之對第十六章 萬方有罪,罪在朕躬第五百章 清洗士紳國賊第八十六章 聯寇平虜第六百五十九章 朝野震動第四百五十一章 大鬧戶部、禮部衙門第三十三章 誅殺劉澤清第一百一十三章 新帝國的萌芽第五百六十五章 當用新的戰爭方式第六百五十五章 關於取締農業稅與管控地方官府第二百五十七章 行進式射擊第二十九章 有本事衝朕來第一百三十七章 請陛下乾綱獨斷第六百四十七章 日不落帝國時代的大明第二十九章 有本事衝朕來第二百七十八章 抓了,砍了第六百一十章 帝王暴怒第七十四章 假幣風波第四百四十八章 民意沸騰第二百一十二章 俘虜滿清王爺第六百三十七章 處決外番貴族第六百二十章 進軍荷蘭第八十六章 聯寇平虜第一百五十章 對峙第二百四十一章 明清統治下的黃河兩岸第二百八十六章 參觀大明船政局第四百六十二章 北伐前夕的西南戰局第十三章 通州城第六百四十六章 懲罰識仁天皇與德川家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