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假幣風波

因大明中央銀行表示在頭三個月內兌換銀元可以獲得兌換一百兩銀多給一銀元的獎勵。

再加上官府已按照戶部公函發佈了明年稅賦徵收只認銀元的告示。

爲考慮到明年繳納稅賦需要,普通百姓也開始前來大明中央銀行兌換銀元。

不過,在最初的階段裡,普通百姓們還只能把銀元當成用銀兩購買的貨物一樣存在家中,並不拿去購物。

但隨着,朝廷這邊拍賣抄家所得的古董以及房屋產業要求也只收銀元。

連帶着在教坊司找姑娘都開始要求收銀元后,百姓們也開始信任銀元,接受以銀元進行交易。

一月以後,約到九月中旬。

第一批鑄造的銀元大部分已經在市場上流通起來。

隨着秋季到來,秋糧收購與販賣,而白銀黃金又以各種方式被大明中央銀行回收。

市面上流通的白銀急劇減少。

因而,這段時間,銀元的流通量也就更大了起來。

當王家勤將第二批銀元投放向市場後,所遇到的阻礙也比第一批發行時要快了許多。

大明中央銀行也因此賺取了數百萬銀元的利潤。

這樣一來,短期內且亟需撥付的軍餉和俸祿以及各處要地城池修葺,防禦體系建立的資金有了着落。

也就是說,朱由檢通過這次貨幣改革,不但沒有因爲各種國家開支而導致之前所得的近兩千萬兩黃金白銀減少分釐,反而憑空多賺了不少錢財。

因市面上開始流通,且朝廷明確承認銀元的地位,將銀元作爲軍餉和俸祿也開始被官兵們接受。

但朱由檢將除掉楊家和王家以及韓守敬所得少部分利潤以外的大明中央銀行大部分利潤撥給戶部右侍郎祁彪佳,命其調撥給兵部和吏部時。

戶部右侍郎祁彪佳這才意識到原來改革貨幣可以這麼賺錢。

兵部尚書馬士英也沒再提出反對意見,並也難以相信朝廷可以這麼玩錢。

本來也沒指望朝廷再發足俸祿的文武官員們也沒想到給他們的俸祿竟然是全額發放,還多了不少。

因兌換是一兩銀子兌換的一元,因而市面上一銀元的購買力則與一兩銀相當。

這個購買力已經很大,明顯不能滿足百姓們的日常生活的小額交易。

因而,大明中央銀行也開始按照規則發行配套的小額銀元。

即將原來的銀元按照同等比例縮小直徑,然後設定出一元、一錢、一分、一釐的面值。

普通百姓對於這種量化方便的小額銀元卻是情有獨鍾。

畢竟上面的數字標記明顯清楚,還配備了阿拉伯數字,雖然開始人們不懂,但久了因爲知道漢字,所以也開始清楚阿拉伯的數字了,市面流通速度很快。

朱由檢因此成功將簡易好記好寫的阿拉伯數字植入到了老百姓的生活之中,併爲以後的自然科學飛速發展打下文字基礎。

大明銀元的發行時間越久,使得大明中央銀行利潤越來越大。

漸漸的,官員們這才意識到原來陛下讓內廷搞的新錢法竟然可以在悄無聲息間將百姓們的銀子賺到自己手裡。

因朱由檢給他們的俸祿提成是跟銀行利潤掛鉤的。

所以對於內廷的貨幣改革,所有官員都保持了沉默,並也開始主動用起了銀元。

也有嗅覺敏銳的官僚開始準備開私人銀行。

其他商家也開始意識到開銀行比傳統錢莊和銀號更賺錢,並學着大明中央銀行發行貨幣。

一時間竟然使得市面上開始出現其他類似銀元的錢幣。

要麼是重量輕點,要麼是顏色不對,要麼是吹的時候聲音不對。

甚至有刻印的頭像乃至文字和裝飾都與大明銀元不一樣的。

尤其是晉商範氏作爲楊名深的老對手,也仗着他有不凡的財力,且也有不簡單的背景關係。

這晉商範氏也不再嘲笑楊名深改掉自己老字號銀號開銀行,而也開始聯合幾家勳戚官紳,開辦了一家大明銀行,也冠以大明二字。

朱由檢是人在深宮不曾知。

楊名深忙着推行貨幣和兌換銀幣也未察覺,而這晉商範氏竟也因此賺了不少利潤。

不過,這一天朱由檢準備微服來大明中央銀行巡察時,卻偶然發現一人正拿着一分的銀幣付飯錢。

當即,朱由檢便奪下了那銀幣,發現上面寫着‘大明銀行’四字,便神色嚴肅起來。

“將東廠提督王承恩給朕叫來!”

朱由檢突然冷聲對隨行的錦衣衛指揮使同知李若璉說了這麼一句。

李若璉有些驚訝,但當他看見那枚銀幣並非央行所出時,也知道此事不簡單,便立即領命派人去找王承恩。

而朱由檢此時則已然是感到很憤怒。

私人鑄錢本來就是犯禁的事。

如今竟然有人明目張膽地發行貨幣,公然違抗旨意,還冠以大明二字。

朱由檢不反對私人開銀行,但發行貨幣只能是自己控制的大明中央銀行!

所以,這種私自發行銀幣還以劣幣驅除良幣擾亂金融秩序的行爲,他是要嚴厲抵制的。

心情不好的朱由檢來到了大明中央銀行總部:

“戶部主事楊名深在哪兒?”

負責接待的大明央行總部掌櫃即楊家原老掌櫃一見此人直接喚他家老爺名諱,且氣度不凡,便也客氣地問道:

“我家老爺一大早就出去了,不知你們是?”

“錦衣衛!”

李若璉先將腰牌丟在了楊老掌櫃面前,嚇得楊老掌櫃坐在了地上。

“讓你們的人去找找,我們在這裡等你家老爺,告訴他,若晚來一個時辰,要了他腦袋!”

朱由檢聲色俱厲地說了一句。

……

此時的楊名深還不知道崇禎帝朱由檢已經駕臨大明央行總部。

他現在正在大明銀行正堂與範氏少當家範三拔理論。

“範三拔,本官勸你最好是立即將你這大明銀行關掉,停止兌換和發行銀幣,並收回已經流通出去的銀幣,否則本官將你的事捅到上面去,到時候你就吃不了兜着走!”

楊名深說後憤然地一甩衣袖。

若不是晉商範氏在朝中頗有勢力,他恨不得就將範氏販賣鐵器火器火藥於關外的事直接奏報御前。

但作爲一個商人的他,即便內心再厭惡對方,講究的還是做人留一線,凡事講個情面。

因而即便現在範氏威脅到皇家和他楊家利益時,他也沒有直接上報給朱由檢,而是來向範永鬥之子範三拔講道理。

“楊名深,你投靠司禮監韓公公做了個戶部主事的虛官,就敢在我面前稱起老爺來了,還真是狗長了尾巴尖,翹上天了,這大明銀行憑什麼你能開,我就不能開,你能發行錢幣,我就不能發行?”

範三拔摸了摸後腦勺說道。

第四百七十八章 北伐前夕之帝王還京第一百九十七章 朕現在還不能走第五百六十六章 朱由檢搞不懂大明官員們第五百七十一章 敵襲第四百五十五章 商團出現第一百五十五章 調近衛軍剿左良玉第三百六十五章 明清百姓對於戰爭的不同感受第二百七十二章 戶部左侍郎黨崇雅之膽第六百二十五章 大明帝國的殖民時代第一百七十二章 步兵對騎兵第一百四十章 三顆重磅炸彈第五百四十七章 收復京師!第四百三十二章 分封土地第一百零八章 造燧發槍第五百七十九章 關於蒸汽輪船製造引發的爭議第二十四章 十五萬大軍第六百五十四章 召開廷議第五百八十三章 新式教育改革第一百零五章 金雞納霜第一百四十一章 該收網了第二百六十五章 行政學院裡的君臣之議第一百三十九章 朕要先發制人第三百零二章 崇禎十九年與上海縣的經濟崛起第一百零三章 聖學第三百二十七章 收復東番島 二 又收三艘戰船第五百七十七章 此女對我們很重要第五百七十五章 送禮第四百五十二章 這纔是天下民意!第一百一十五章 朕即家國第五百四十七章 收復京師!第二百一十章 一萬清軍攻定遠第二百七十章 未來朕的皇家資本定會奪回自己的利益第四百六十四章 名將交鋒 二第五百五十六章 人設大變的多爾袞第六十六章 抄家所得第四百二十三章 朕的行宮也在棲霞山第兩百零一章 朕還要留五日第六百零三章 漕運被關,民怨甚大第四百七十八章 北伐前夕之帝王還京第四百八十九章 帝王戲新妃第四百九十九章 近衛軍第三軍炮轟衛輝府第五百八十章 帝王發怒第四百五十五章 商團出現第二十七章 陳圓圓第三百九十七章 陷阱第二百七十八章 抓了,砍了第四百二十章 大臣試探帝王心第七十五章 龍顏大怒第二百九十三章 江南士紳關於孔門自縊之事的想法第六百四十二章 刺刀拼殺與佔領九州島全境第五十二章 認罪第五百九十七章 朱慈烺謀反第六百一十九章 李明睿會見西洋諸國第五十章 進入南京城第五百四十七章 收復京師!第一百一十五章 朕即家國第六百三十六章 給老太監的恩賜第四百一十九章 吻我第一百七十九章 站在歷史的轉折點第五百六十一章 處決孫之獬與陳名夏第一百五十章 對峙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明已準備重新開始第二百零八章 淡定不住的朱由檢第四百二十六章 藩王被坑第三百七十八章 空心陣全殲清軍鐵騎第二百五十九章 崇禎十八年的滿清統治區第一百三十八章 請陛下乾綱獨斷第五百二十二章 收復廣寧城第五百九十七章 朱慈烺謀反第四百七十九章 北伐前夕之軍官生畢業典禮第八十七章第六百五十章 商人們要求皇帝重新掌權第二百零六章 讓清軍嚐嚐大明的火炮第二百二十八章 全殲清軍,明軍大勝!第六百六十九章 關於電磁感應第三百九十五章 改變計劃與襲擾第四百九十八章 北伐時期的大明金融市場第四十章 曲阜孔門第八十二章 君臨淮揚第三百三十四章 馬士英掛帥第三百四十三章 朝廷裡的明爭暗鬥第六百六十三章 大明中央內閣出面第四百三十四章 幫助朱元璋子孫全球化第四百七十三章 孫可望降清第二百二十八章 全殲清軍,明軍大勝!第一百零二章 去把畢懋康接來第六百七十一章 逼迫牛頓去大明第五百五十六章 處決多爾袞第三百九十六章 阻擊第四百零一章 總攻開始第二十五章 繼續南下第五百四十六章 我大清完了第二百八十一章 錢花不完?第二百五十六章 步兵營埋伏襲騎兵第二百九十四章 改革社學第五百三十一章 絕望的滿清貴族們第四百零七章 海軍襲擾與全殲譚泰部第二百一十四章 殲滅準塔部五千鐵騎第四百五十一章 大鬧戶部、禮部衙門第五百六十二章 再次變革政治制度
第四百七十八章 北伐前夕之帝王還京第一百九十七章 朕現在還不能走第五百六十六章 朱由檢搞不懂大明官員們第五百七十一章 敵襲第四百五十五章 商團出現第一百五十五章 調近衛軍剿左良玉第三百六十五章 明清百姓對於戰爭的不同感受第二百七十二章 戶部左侍郎黨崇雅之膽第六百二十五章 大明帝國的殖民時代第一百七十二章 步兵對騎兵第一百四十章 三顆重磅炸彈第五百四十七章 收復京師!第四百三十二章 分封土地第一百零八章 造燧發槍第五百七十九章 關於蒸汽輪船製造引發的爭議第二十四章 十五萬大軍第六百五十四章 召開廷議第五百八十三章 新式教育改革第一百零五章 金雞納霜第一百四十一章 該收網了第二百六十五章 行政學院裡的君臣之議第一百三十九章 朕要先發制人第三百零二章 崇禎十九年與上海縣的經濟崛起第一百零三章 聖學第三百二十七章 收復東番島 二 又收三艘戰船第五百七十七章 此女對我們很重要第五百七十五章 送禮第四百五十二章 這纔是天下民意!第一百一十五章 朕即家國第五百四十七章 收復京師!第二百一十章 一萬清軍攻定遠第二百七十章 未來朕的皇家資本定會奪回自己的利益第四百六十四章 名將交鋒 二第五百五十六章 人設大變的多爾袞第六十六章 抄家所得第四百二十三章 朕的行宮也在棲霞山第兩百零一章 朕還要留五日第六百零三章 漕運被關,民怨甚大第四百七十八章 北伐前夕之帝王還京第四百八十九章 帝王戲新妃第四百九十九章 近衛軍第三軍炮轟衛輝府第五百八十章 帝王發怒第四百五十五章 商團出現第二十七章 陳圓圓第三百九十七章 陷阱第二百七十八章 抓了,砍了第四百二十章 大臣試探帝王心第七十五章 龍顏大怒第二百九十三章 江南士紳關於孔門自縊之事的想法第六百四十二章 刺刀拼殺與佔領九州島全境第五十二章 認罪第五百九十七章 朱慈烺謀反第六百一十九章 李明睿會見西洋諸國第五十章 進入南京城第五百四十七章 收復京師!第一百一十五章 朕即家國第六百三十六章 給老太監的恩賜第四百一十九章 吻我第一百七十九章 站在歷史的轉折點第五百六十一章 處決孫之獬與陳名夏第一百五十章 對峙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明已準備重新開始第二百零八章 淡定不住的朱由檢第四百二十六章 藩王被坑第三百七十八章 空心陣全殲清軍鐵騎第二百五十九章 崇禎十八年的滿清統治區第一百三十八章 請陛下乾綱獨斷第五百二十二章 收復廣寧城第五百九十七章 朱慈烺謀反第四百七十九章 北伐前夕之軍官生畢業典禮第八十七章第六百五十章 商人們要求皇帝重新掌權第二百零六章 讓清軍嚐嚐大明的火炮第二百二十八章 全殲清軍,明軍大勝!第六百六十九章 關於電磁感應第三百九十五章 改變計劃與襲擾第四百九十八章 北伐時期的大明金融市場第四十章 曲阜孔門第八十二章 君臨淮揚第三百三十四章 馬士英掛帥第三百四十三章 朝廷裡的明爭暗鬥第六百六十三章 大明中央內閣出面第四百三十四章 幫助朱元璋子孫全球化第四百七十三章 孫可望降清第二百二十八章 全殲清軍,明軍大勝!第一百零二章 去把畢懋康接來第六百七十一章 逼迫牛頓去大明第五百五十六章 處決多爾袞第三百九十六章 阻擊第四百零一章 總攻開始第二十五章 繼續南下第五百四十六章 我大清完了第二百八十一章 錢花不完?第二百五十六章 步兵營埋伏襲騎兵第二百九十四章 改革社學第五百三十一章 絕望的滿清貴族們第四百零七章 海軍襲擾與全殲譚泰部第二百一十四章 殲滅準塔部五千鐵騎第四百五十一章 大鬧戶部、禮部衙門第五百六十二章 再次變革政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