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章 帝王暴怒

高弘圖現在已經不是當初只知舞文弄墨的普通文官,跟隨李明睿在兩廣磨礪五年後,已成爲熟知海事的大明勳爵金洲侯。

金洲是蘇門答臘之古稱,而朱由檢給高弘圖賜予的金洲封地則具體是指巴達維亞即今天的雅加達對岸的一片沃野,因爲這片沃野據錦衣衛情報,這裡已經是漢民的聚居地。

所以,朱由檢纔將這片土地封於高弘圖,也便於高弘圖代替大明在這裡立足。

因爲朱由檢是直接封給高弘圖的,所以高弘圖在到達金洲後也很有建設的積極性,在當地對漢民與土著皆編戶爲民,且開牙建府,甚至設立一系列福利性機構,除此之外,還設立社學,實行裡甲制度,推行漢文化教育,意圖把金洲打造成一個自己理想的大明傳統社會。

畢竟在國內他已經沒辦法去實現這樣的政治社會構建。

但這明顯影響到了荷蘭人的利益,因爲荷蘭人已經把這一帶當成了他們的殖民地,但因爲高弘圖在南海艦隊幫助下組建了規模不小的海軍,因而荷蘭人也不敢明着和大明金洲侯挑起戰端。

但荷蘭人爲了不讓自己現在已實際控制的殖民地裡的漢民成爲以後大明進駐這些地方的理由,便開始大規模屠殺漢民,甚至挑唆土著暴亂和屠殺漢民。

漢民素來是最勤勞又最聰明的人,尤其是在這個時代,依舊代表着先進的生產文明,因而素來是被土著所嫉妒的,如今荷蘭人一挑唆和主動屠殺漢民,整個巴達維亞一帶的漢民便下陷入了空前的災難之中。

高弘圖站在戰艦上拿着手裡的望遠鏡眼睜睜地看着荷蘭人拿着刀將成批成批的漢民屠殺,甚至有的還只是不過兩三歲的小孩,更甚的是有漢家婦女被荷蘭人輪番奸銀直至死去,饒是高弘圖素來爲人脾氣溫和也氣得不行。

但巴達維亞是荷蘭勢力主要集中地,高弘圖即便是已經立足金洲,也只能自保,而不能拯救這些漢民,他只得寫奏疏進京,希望大明朝廷能採取措施阻止荷蘭人的暴行,同時他也給鄭家人寫了信。

但鄭氏集團或許是因爲對大明朝廷介入南海本就耿耿於懷,也或許是現在爲保存自身實力而不想再和荷蘭人交惡因而遲遲沒有迴應。

而且,讓高弘圖更無奈的是金洲的土著也在荷蘭人的挑唆下發動了暴亂,使得他更加無暇顧及巴達維亞的漢民。

……

“據臣之細作密報,有西洋番擄漢民數千於水池中任由池中巨鱷撕咬,而西洋番貴族則於岸上大笑如看戲一般,而鱷魚撕咬之後,倖存之漢民依舊被打死!”

“更有漢民少女被脫光從後穿入鐵架之上被活活烤死者,又被割耳取心碎其體喂鯊魚者,臣知這些雖非爲我大明之民,但亦是我漢家百姓,望陛下救他們於水火之中,不然此地數年之後,番夷之輩將不知畏漢,漢家之民將不知有明矣!”

朱由檢看完急遞奏疏後只坐在了龍椅上,一言不發,片刻之後忽然推倒了案臺,手拔長劍斬向了殿上朱柱:“混賬!”

司禮監秉筆姬宮涅忙跑了進來:“陛下,您這是?”

朱由檢只說了一句:“立即傳旨,着大元帥府二品以上在京將官立即進宮。”

“可是陛下,現在已經是子時三刻”,司禮監秉筆姬宮涅提醒了一句,畢竟現在已經是深夜,現在讓大臣們來宮殿議事未免不近人情,何況最近天下太平,也無什麼要緊大事。

“朕要你立刻馬上,沒聽見嗎,着李若璉帶錦衣衛親自去傳喚,誰要是不來,以抗旨不遵爲由格殺勿論!”

朱由檢似乎失去了理智,拿劍就指着司禮監秉筆姬宮涅大吼了起來。

司禮監秉筆姬宮涅見此嚇得忙跪下來:“微臣這就去,這就去,陛下請息怒!”

……

天下承平已有數年,帝國官員也沒有五六年前的緊迫感,雖說不至於眠花臥柳,但這個時候大多也已入睡,享受靜謐的夜晚。

但誰也沒想到錦衣衛會突然出現,甚至急促地敲門,強令着大元帥府系統的高官立即進宮。

樞密副使兼參謀總長李巖急急匆匆地跑了來。

隨之而來的還有樞密副使兼總政治處主任兼陸軍部總長周遇吉。

除此之外,王應熊、劉芳亮、李邦華等也都趕了來。

兵部尚書阮大鉞也被叫了來。

“陛下急着召我們進宮,甚至明言稍有遲疑者便格殺勿論,諸位可知是發生了什麼事,爲何要我們大元帥府的人都急着在這大半夜的進宮覲見?”

這時候,王應熊先問了一句。

而搞情報的錦衣衛都指揮使吳孟明也是一臉懵逼。

“漠南最近態勢還好,東北的朝鮮雖然一直增兵,但也還未有太大的威脅,南邊的鄭家現在與朝廷關聯太深,只要朝廷不取締他免稅特權,就不會鬧僵,西南方面也沒什麼土司要造反,老夫實在想不出會發生什麼大事。”

周遇吉說了一句就先進了乾清門,而其餘官員也跟了來。

坐在上面的朱由檢見到這些大臣陸續出現一開始沒有說什麼,只沉默地瞪着他們,幽暗的燭光映襯得他顯得那麼的殺氣凜然。

即便是大元帥府的許多將官都是在沙場上經歷過血雨腥風的,但在此刻,在這個午夜,在見到自己皇帝陛下那一雙噬人的眼眸時都不由得哆嗦了一下。

“陛下!”李巖先行了禮。

朱由檢捏緊了拳頭,用極度低沉卻又帶着寒意的語氣,完全沒有任何可以容許商量的口吻,說道:“李巖,撿起你腳底面前的那封奏疏,仔細看看,看完後傳給其他人看看,另外,所有看完後,參謀部要立即連夜擬定個作戰計劃草案,錦衣衛立即將關於南洋與西洋番的記錄簿拿出來,陸軍部與海軍部立即確定主帥人選,今晚大家就不要睡了,多耽誤一刻,便會多死一個漢民。”

第二百五十七章 行進式射擊第四百三十七章 多爾袞見周則第一百九十七章 朕現在還不能走第六百一十八章 大明帝國亮劍西洋第五十七章 東林黨和閹黨第四十四章 抵達江南 一第六十二章 帝王求言第五百五十三章 你不是我大明官員第五百七十六章 表白與暗下陰謀第二十三章 招撫第五百八十八章 朕給你撐着第二百三十六章 大幕悄然拉開第九十六章 近衛軍編制第一百三十六章 強敵衆多第二十八章 賣國求榮的代價第二百七十八章 抓了,砍了第二百七十六章 應天巡撫與東廠抓人第四百四十二章 刺刀拼殺與佔領九州島全境第二百二十七章 多鐸敗退第六百三十一章 機炮營出動第二百三十七章 展望未來的朱由檢和多爾袞第五百二十七章 圍攻祖大壽部清軍主力第六百六十章 官府與地方商民之爭第三百七十章 大明是世界上製造水平最先進的帝國第四百零七章 回師江南第三百四十六章 一切求穩第六百七十七章 佔領地中海直布羅陀第四十章 曲阜孔門第三百二十七章 收復東番島 二 又收三艘戰船第一百八十四章 十萬石糧在武昌第五百四十七章 收復京師!第二百四十一章 明清統治下的黃河兩岸第一百九十一章 去河南第五百九十一章 馬士英改革大明第三百一十九章 海戰 四 大勝 第三更!第三百五十五章 死諫第五十五章 對錢謙益的處決第四章 調兵入京第六百章 國力大增的盛世大明第一百九十六章 要麼戰死,要麼重生第四百七十七章 招撫李定國第五百三十四章 抄沒賣國晉商之臨汾亢氏第三百五十六章 廢黜太子第一百二十五章 閻應元的天賦與史可法的大度第七章 帶兵闖京城第四百二十三章 朕的行宮也在棲霞山第六百五十七章 帝國兩派之爭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明已準備重新開始第一百三十章 行動開始第四百四十七章 多爾袞見周則第二百八十六章 參觀大明船政局第三百七十六章 朱慈炯到山東第五百三十七章 處決祖大壽與範永鬥等第九十四章 第一批新兵訓練日常第五百二十九章 收復山海關第四百三十七章 多爾袞見周則第三百零九章 殺機四伏第二百二十七章 多鐸敗退第一百九十四章 朕現在還不能走第四百三十九章 滿清想議和第三百九十八章 襲擾第三百六十七章 諜戰第五百一十四章 漢家百姓第五百三十四章 抄沒八大晉商之臨汾亢氏第六百四十一章 近衛軍對戰日本武士第一百五十九章 大明還有希望第三百六十八章 戰前準備第二百五十六章 步兵營埋伏襲騎兵第六百七十四章 鐵甲艦第三百五十章 一個不留第三百六十八章 戰前準備第八十七章第六百三十章 步兵野戰榴彈炮第四百三十一章 跟着起事的文官更要嚴懲第四百零一章 總攻開始第八十九章 瘋狂的張慎言第一百八十一章 新科進士第三百四十一章 怒踹史可法第二百九十二章 不一樣的帝國治理方式第五百二十八章 活捉祖大壽第六百二十八章 大明與朝鮮的戰事第六百一十章 帝王暴怒第五百六十五章 當用新的戰爭方式第一百八十四章 十萬石糧在武昌第一百三十五章 召開最高級別軍事會議第三百四十七章 有如此王師在,何懼江南士紳第九十七章 崇禎十七年冬第一百二十二章 再訪丹徒聽說書第六十章 物議沸騰第五百七十五章 送禮第四十八章 倒打一耙第二百九十五章 大明的行政制度微調第六百一十九章 李明睿會見西洋諸國第九十三章 有辱斯文第六百一十章 帝王暴怒第六百零二章 以功臣自居的朝鮮使臣第五百九十九章 塵埃落定第一百九十六章 要麼戰死,要麼重生第三百七十九章 合圍開封第四百五十七章 蒸汽機
第二百五十七章 行進式射擊第四百三十七章 多爾袞見周則第一百九十七章 朕現在還不能走第六百一十八章 大明帝國亮劍西洋第五十七章 東林黨和閹黨第四十四章 抵達江南 一第六十二章 帝王求言第五百五十三章 你不是我大明官員第五百七十六章 表白與暗下陰謀第二十三章 招撫第五百八十八章 朕給你撐着第二百三十六章 大幕悄然拉開第九十六章 近衛軍編制第一百三十六章 強敵衆多第二十八章 賣國求榮的代價第二百七十八章 抓了,砍了第二百七十六章 應天巡撫與東廠抓人第四百四十二章 刺刀拼殺與佔領九州島全境第二百二十七章 多鐸敗退第六百三十一章 機炮營出動第二百三十七章 展望未來的朱由檢和多爾袞第五百二十七章 圍攻祖大壽部清軍主力第六百六十章 官府與地方商民之爭第三百七十章 大明是世界上製造水平最先進的帝國第四百零七章 回師江南第三百四十六章 一切求穩第六百七十七章 佔領地中海直布羅陀第四十章 曲阜孔門第三百二十七章 收復東番島 二 又收三艘戰船第一百八十四章 十萬石糧在武昌第五百四十七章 收復京師!第二百四十一章 明清統治下的黃河兩岸第一百九十一章 去河南第五百九十一章 馬士英改革大明第三百一十九章 海戰 四 大勝 第三更!第三百五十五章 死諫第五十五章 對錢謙益的處決第四章 調兵入京第六百章 國力大增的盛世大明第一百九十六章 要麼戰死,要麼重生第四百七十七章 招撫李定國第五百三十四章 抄沒賣國晉商之臨汾亢氏第三百五十六章 廢黜太子第一百二十五章 閻應元的天賦與史可法的大度第七章 帶兵闖京城第四百二十三章 朕的行宮也在棲霞山第六百五十七章 帝國兩派之爭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明已準備重新開始第一百三十章 行動開始第四百四十七章 多爾袞見周則第二百八十六章 參觀大明船政局第三百七十六章 朱慈炯到山東第五百三十七章 處決祖大壽與範永鬥等第九十四章 第一批新兵訓練日常第五百二十九章 收復山海關第四百三十七章 多爾袞見周則第三百零九章 殺機四伏第二百二十七章 多鐸敗退第一百九十四章 朕現在還不能走第四百三十九章 滿清想議和第三百九十八章 襲擾第三百六十七章 諜戰第五百一十四章 漢家百姓第五百三十四章 抄沒八大晉商之臨汾亢氏第六百四十一章 近衛軍對戰日本武士第一百五十九章 大明還有希望第三百六十八章 戰前準備第二百五十六章 步兵營埋伏襲騎兵第六百七十四章 鐵甲艦第三百五十章 一個不留第三百六十八章 戰前準備第八十七章第六百三十章 步兵野戰榴彈炮第四百三十一章 跟着起事的文官更要嚴懲第四百零一章 總攻開始第八十九章 瘋狂的張慎言第一百八十一章 新科進士第三百四十一章 怒踹史可法第二百九十二章 不一樣的帝國治理方式第五百二十八章 活捉祖大壽第六百二十八章 大明與朝鮮的戰事第六百一十章 帝王暴怒第五百六十五章 當用新的戰爭方式第一百八十四章 十萬石糧在武昌第一百三十五章 召開最高級別軍事會議第三百四十七章 有如此王師在,何懼江南士紳第九十七章 崇禎十七年冬第一百二十二章 再訪丹徒聽說書第六十章 物議沸騰第五百七十五章 送禮第四十八章 倒打一耙第二百九十五章 大明的行政制度微調第六百一十九章 李明睿會見西洋諸國第九十三章 有辱斯文第六百一十章 帝王暴怒第六百零二章 以功臣自居的朝鮮使臣第五百九十九章 塵埃落定第一百九十六章 要麼戰死,要麼重生第三百七十九章 合圍開封第四百五十七章 蒸汽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