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七章 祖大壽想做遼地王

祖大壽現在也開始有些糾結起來,也很迷茫,因而聽張慎言說有法子可以救他兒子,他便忙向張慎言請教起來。

張慎言見祖大壽肯向自己請教,心裡也甚是得意,忙捻鬚說了起來:

“祖大帥在遼西根基深厚,無論是大清還是大明都得對你忌憚一兩分,所以下官如果料得沒錯的話,近衛軍在得了您的兒子後不會立即處死你兒子,倒是會把你兒子留作人質,以此威逼您重新歸附大明。”

聽張慎言這麼一說,祖大壽不由得覺得好笑起來:

“張大人以爲他朱明會招降老夫?怎麼可能!張大人不會不知道山東方向的近衛軍在北伐途中是怎麼對付我們這些投清的官紳的吧,那可是斬草除根抄家滅族啊!”

祖大壽也不是傻子,自然也瞧得出如今這天下局勢明顯是大明重新一統天下的機會比較大,心裡也不是完全沒有重新做回大明漢臣的念想,但是近衛軍對待北方官紳的行爲讓他對大明不敢抱有念想只能對大清更加忠誠。

“下官自然知道,不過下官想說的是,祖大帥您和別的北方官紳不一樣,首先你的地盤和勢力是在關外,他朱明雖有軍隊從關外來但到底還是圖的是關內之地;其次,你不是那些北方官紳,你手裡有自己的兵權,他大明自然不能把你與其他北方官紳一樣對待,您說呢?

而且下官不敢欺瞞大帥的是,下官已經得知如今在我們面前的明軍巡撫曾是下官的學生張煌言,下官已經着人書信一封於他,建議他以令公子爲人質來勸服祖大帥歸附大明,我這學生素來聰慧想必一定會照下官的意思辦。

到時候一旦他們明軍真的派人來勸降大帥,大帥儘管坐地喊價便是,想要繼續做這遼西一帶的主人只怕也不是沒有課能。”

張慎言的確給近衛軍第二軍第二兵團巡撫官張煌言寫了信,他知道自己要想歸附大明也不容易,便想着通過自己的學生張煌言取得一個成功幫助近衛軍招撫祖大壽的功績來求得大明皇帝朱由檢的原諒。

如今,祖大壽在聽了張慎言的話也明白了張慎言的言外之意,便忙拍了桌子:“怎麼,張大人看來不是我大清的什麼遼東巡撫,敢情是來給你的學生當說客來的。”

“大帥誤會了,張某不是這個意思,張某和祖大帥是一路人,都想着在這亂世有條活路而已,您說呢?”

張慎言這麼一說,倒也讓祖大壽深爲感觸:“你說得對,什麼君君臣臣跟我們沒關係,大明也好,大清也好,不過是一面旗一頂烏紗帽而已,既然如此,那老夫就在這裡等着,等你那學生來找老夫。”

張慎言笑了,他不由得覺得自己似乎已經是大明版的縱橫家,可以憑藉三寸不爛之舌左右天下局勢。

不過,張慎言不會想到的是,張煌言在收到張慎言的信件後只冷笑了笑:“這個張慎言依舊還把自己挺當回事,也把祖大壽挺當回事,我近衛軍如今還需要招撫他一個投清的漢賊嗎,真是天大的笑話。”

“陛下之前便有過指示,我們北伐的目的不僅僅是讓我大明重新一統天下,更深層的目的是要趁此機會剷除這些剝削北方黎庶的胡虜軍閥與豪強劣紳,也就是說這祖大壽之類的漢賊是能不招撫就不招撫,這個張慎言到現在也沒看透我們陛下的心思,難怪當年作爲東林黨魁首的他會敗給陛下。”

近衛軍第二軍第二兵團副帥焦璉這麼一說後,張煌言不由得冷笑了起來:

“他張慎言哪裡及得上吾皇陛下之萬一,從他當年投靠左良玉後又投靠建虜開始,我便與他斷絕了師生關係,如今他倒恬不知恥地來認我這個學生了,不過他這麼一弄倒也讓我想到了個好主意。”

焦璉不由得好奇起來:“什麼好主意,說來聽聽。”

“我們將來要想輕鬆攻克山海關最關鍵的是在於此時能不能把祖大壽的部分主力甚至包括祖大壽本人留在寧遠中右所到廣寧前屯衛一帶消滅,使其無法有機會龜縮進山海關城內,爲此,我們不妨來個將計就計,我回信給這張慎言,表示我們近衛軍有意招撫祖大壽甚至會立即派出使者前去寧遠中右所接洽,望祖大壽和張慎言等稍候消息,如此便會讓他們以爲真的有意招撫,到時候我大軍突然包圍寧遠中右所,他祖大壽必然在劫難逃!”

張煌言這麼一說,焦璉忙表態說是個好辦法。

於是,張煌言便忙給張慎言回了信。

……

“恩師在上,學生張煌言謹拜”,張慎言親自當着祖大壽的面讀了張煌言的信。

而祖大壽在聽見信裡的張煌言有意招撫自己且說已經奉自己兒子爲上賓後很是高興地露出了滿臉的笑意。

“現在祖大帥只需做好接受大明招撫的準備即可。”張慎言笑道。

“此事還真的感謝張大人從中斡旋,若非張大人幫忙,老夫現在還一籌莫展呢,實不相瞞,老夫竟然不知張大人在打探消息方面如此厲害,若早日得大人相助也不會到今日這地步。”

祖大壽這麼一說,張慎言也笑道:“現在也不晚,祖大帥不妨想想怎麼和大明談條件了,提前還是得有個準備,是要做遼西王呢還是做遼王呢?”

“王爵?”祖大壽有些驚訝。

“難道大帥就沒有過稱王的心思嗎,令外甥尚且都做過平西王,你歸附大明向朱由檢討要個王爵不爲過吧,反正都是爲他朱由檢鎮守遼地而已。”

張慎言這麼一說,祖大壽倒也有些意動起來:“張大人說得對,老夫是得好好想想,如今這亂世,他朱由檢既然要重振大明肯定是要急於早日平定天下,不是說他現在胸襟寬廣嗎,不至於連個王爵也捨不得吧。”

祖大壽說着又問張慎言:“至於軍餉與軍械,你說老夫要多少爲好,兩百萬兩白銀應該差不多吧,軍械或許得要個兩萬支火槍與三百門火炮才行,聽說他們明軍火槍與火炮皆很好,若老夫的軍隊得此裝備何愁遼地不平。”

第一百一十七章 放假第三百四十三章 朝廷裡的明爭暗鬥第六百二十五章 大明帝國的殖民時代第一百九十四章 朕現在還不能走第三百四十七章 有如此王師在,何懼江南士紳第三百五十七章 朕不能輸第四百二十七章 大明的混亂時代第五百零七章 近衛軍第二軍登陸旅順第五百六十八章 大明多了一個縣第四百一十八章 皇后,辛苦你了第三百四十七章 有如此王師在,何懼江南士紳第四百七十三章 孫可望降清第六百七十三章 發電機第一百四十章 三顆重磅炸彈第五百四十七章 收復京師!第四百章 疑陣第二百七十八章 抓了,砍了第一百零三章 聖學第六百七十五章 收回澳門與一億五千萬債款第四百六十九章 嫌隙人有心生嫌隙第五十一章 萬人空巷第二百六十六章 內閣首輔範景文表態第二百三十三章 引導權貴進軍機械製造業第三百九十九章 炮擊第四百章 疑陣第三章 文官集團的背離第二百六十七章 處決尚可喜第六十六章 抄家所得第五百四十二章 收復天津衛第三百八十一章 合圍開封第五百四十三章 帝臨通州第六百四十七章 日不落帝國時代的大明第一百二十六章 雪夜離丹徒第三百四十一章 怒踹史可法第四百六十八章 收復遵義第一百一十二章 崇禎十七年十二月冬第二百六十二章 新稅制開始正式徵收第六十九章 醞釀貨幣改革第四百六十五章 名將交鋒 三第一百二十二章 再訪丹徒聽說書請個假第六百二十七章 第一輛蒸汽機車第五百一十一章 北伐進擊之血肉橫飛第五百零五章 剿殺旗人惡奴第五百六十五章 當用新的戰爭方式第四百五十七章 蒸汽機第三百二十章 帝國海軍掠東洋震津門第四百一十六章 叛軍孤注一擲第五百八十九章 惠王見吏部尚書華允誠第三百零一章 三足鼎立第五百二十七章 圍攻祖大壽部清軍主力第十六章 萬方有罪,罪在朕躬第四十九章 真相大白第六百一十六章 槍殺紅毛番第三百零二章 崇禎十九年與上海縣的經濟崛起第一百七十四章 攻入懷寧城第四百七十三章 孫可望降清第六百六十五章 內閣否決兩院提案第二百二十章 成立戰時指揮部第一百五十六章 李自成之死第九十一章 劉芳亮的煩惱第三百三十九章 文官針對王承恩第一百五十二章 九江防禦戰 三第五百八十二章 開創新式教育與設立新式學堂第五十章 進入南京城第五百一十九章 征伐朝鮮第六百五十三章 衰落的大明鄉村第二十六章 無能文官第二十三章 招撫第四百五十六章 大明工業革命時代的到來第二百四十章 還有大明皇上嗎第五百二十九章 收復山海關第五百四十九章 入主乾清宮第四百四十六章 造訪光華日報報社第五百九十章 周後着急了第五百六十七章 儒家理學是原罪第四百二十五章 藩王進京第一百三十九章 朕要先發制人第七十九章 多爾袞與李自成第四百一十七章 陛下回來了第六百三十八章 朝鮮國王求饒第五百六十六章 朱由檢搞不懂大明官員們第一百二十二章 再訪丹徒聽說書第一百六十八章 決戰之日已定第五百三十八章 收復山西全境第五百二十二章 在朝獲得軍事基地第三十七章 單純的文官第三百七十章 大明是世界上製造水平最先進的帝國第四百二十九章 處決滿洲多羅郡王阿巴泰第二章 百官各懷心思第三百三十八章 抓捕顧林第八十六章 聯寇平虜第六百零四章 朕要嚴辦!第四百四十五章 宋應星反對議和第二百七十九章 處決數十名勳貴高官第一百零七章 三百葡兵第四百八十九章 帝王戲新妃第四百六十七章 李定國偷襲銅仁失敗第二百九十五章 大明的行政制度微調第二百三十三章 引導權貴進軍機械製造業
第一百一十七章 放假第三百四十三章 朝廷裡的明爭暗鬥第六百二十五章 大明帝國的殖民時代第一百九十四章 朕現在還不能走第三百四十七章 有如此王師在,何懼江南士紳第三百五十七章 朕不能輸第四百二十七章 大明的混亂時代第五百零七章 近衛軍第二軍登陸旅順第五百六十八章 大明多了一個縣第四百一十八章 皇后,辛苦你了第三百四十七章 有如此王師在,何懼江南士紳第四百七十三章 孫可望降清第六百七十三章 發電機第一百四十章 三顆重磅炸彈第五百四十七章 收復京師!第四百章 疑陣第二百七十八章 抓了,砍了第一百零三章 聖學第六百七十五章 收回澳門與一億五千萬債款第四百六十九章 嫌隙人有心生嫌隙第五十一章 萬人空巷第二百六十六章 內閣首輔範景文表態第二百三十三章 引導權貴進軍機械製造業第三百九十九章 炮擊第四百章 疑陣第三章 文官集團的背離第二百六十七章 處決尚可喜第六十六章 抄家所得第五百四十二章 收復天津衛第三百八十一章 合圍開封第五百四十三章 帝臨通州第六百四十七章 日不落帝國時代的大明第一百二十六章 雪夜離丹徒第三百四十一章 怒踹史可法第四百六十八章 收復遵義第一百一十二章 崇禎十七年十二月冬第二百六十二章 新稅制開始正式徵收第六十九章 醞釀貨幣改革第四百六十五章 名將交鋒 三第一百二十二章 再訪丹徒聽說書請個假第六百二十七章 第一輛蒸汽機車第五百一十一章 北伐進擊之血肉橫飛第五百零五章 剿殺旗人惡奴第五百六十五章 當用新的戰爭方式第四百五十七章 蒸汽機第三百二十章 帝國海軍掠東洋震津門第四百一十六章 叛軍孤注一擲第五百八十九章 惠王見吏部尚書華允誠第三百零一章 三足鼎立第五百二十七章 圍攻祖大壽部清軍主力第十六章 萬方有罪,罪在朕躬第四十九章 真相大白第六百一十六章 槍殺紅毛番第三百零二章 崇禎十九年與上海縣的經濟崛起第一百七十四章 攻入懷寧城第四百七十三章 孫可望降清第六百六十五章 內閣否決兩院提案第二百二十章 成立戰時指揮部第一百五十六章 李自成之死第九十一章 劉芳亮的煩惱第三百三十九章 文官針對王承恩第一百五十二章 九江防禦戰 三第五百八十二章 開創新式教育與設立新式學堂第五十章 進入南京城第五百一十九章 征伐朝鮮第六百五十三章 衰落的大明鄉村第二十六章 無能文官第二十三章 招撫第四百五十六章 大明工業革命時代的到來第二百四十章 還有大明皇上嗎第五百二十九章 收復山海關第五百四十九章 入主乾清宮第四百四十六章 造訪光華日報報社第五百九十章 周後着急了第五百六十七章 儒家理學是原罪第四百二十五章 藩王進京第一百三十九章 朕要先發制人第七十九章 多爾袞與李自成第四百一十七章 陛下回來了第六百三十八章 朝鮮國王求饒第五百六十六章 朱由檢搞不懂大明官員們第一百二十二章 再訪丹徒聽說書第一百六十八章 決戰之日已定第五百三十八章 收復山西全境第五百二十二章 在朝獲得軍事基地第三十七章 單純的文官第三百七十章 大明是世界上製造水平最先進的帝國第四百二十九章 處決滿洲多羅郡王阿巴泰第二章 百官各懷心思第三百三十八章 抓捕顧林第八十六章 聯寇平虜第六百零四章 朕要嚴辦!第四百四十五章 宋應星反對議和第二百七十九章 處決數十名勳貴高官第一百零七章 三百葡兵第四百八十九章 帝王戲新妃第四百六十七章 李定國偷襲銅仁失敗第二百九十五章 大明的行政制度微調第二百三十三章 引導權貴進軍機械製造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