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猿驚鶴怨

且說高駢收到好幾個方鎮的告急文書,急聚衆文武商議,研究應對之策。

高駢開言道:“諸位,最近黃巢賊寇十分囂張,據各地軍報和探馬獲取的情報,賊寇有大舉北上中原的企圖。東都洛陽附近,滑州、魏州一帶,都出現了賊寇襲擾的消息。衡州、睦州防區,黃巢賊寇也在積極活動,諸位談談各自的見解吧!”

張璘說道:“高都統,黃巢搞模糊戰術,和我們玩捉迷藏,我們絕對不能上他的當!我認爲賊寇這次四處出擊的背後,有一個很大的戰略動作,我們大軍的一舉一動,都直接影響到後面的一系列戰役。我軍向哪個方向運動?如何找到黃巢主力?尋機決戰?必須冷靜思考,切不可魯莽行事,否則二十多萬征剿大軍將勞而無功!”

“張將軍所言極是!我同意張將軍的意見!”樑纘附和道。

楊復光輕咳一聲,尖聲叫道:“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本監軍認爲,目前我軍內部必須搞一個整訓,統一行動目標。不久前張自勉藐視軍令,擅自渡江北上鄭州,造成我軍極大的被動!我和高都統彈劾張自勉的奏章已經有了回覆,皇上驚聞張自勉如此託大,目無大唐律法,龍顏大怒,已下詔將其削職爲民!估計張自勉的這一路兵馬很快就歸高都統指揮了!”

“這樣一來,張自勉再也神氣不出啦!想鹹魚翻身,我看也不可能了!”呂用之奸笑着說。

高駢狂笑幾聲,說道:“楊監軍有這個把握,我對中原戰事也就放心了!命令胡真、顧彥朗、歸仁紹領兵二萬,急赴洛陽,協助劉景仁拒賊。曹全晸、曹翊、姚清領兵三萬,開赴滑州、魏州一帶,征剿那裡出現的賊寇。薛韜、樑璩、竇玫、宋文通率領大軍依然駐守鄭州,靜觀戰局變化,相機行事。張守一拿着我的手令,帶幾個隨從,速赴鄭州,進行傳達。”

“謹遵高都統之命!”張守一連連點頭。

“張自勉,你這個混蛋!和我高駢鬥,你還嫩了點!”高駢咬牙切齒地說道。

李儇收到高駢、楊復光的聯名奏章後,和田令孜、王鐸、盧攜、豆盧瑑等人研究後,決定罷免張自勉行營招討副使的職務,其所轄兵馬,全部由高駢指揮。詔書擬好後,李儇命令石野豬、盧胤徵攜詔書前往鄭州,向張自勉當面傳達。

張自勉帶兵折回鄭州後,一直按兵不動。隨着時間的推移,其部屬中不少兵將怨言四起,特別是曹全晸、薛韜、樑璩等將領,與張自勉的關係越來越僵,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張自勉雖然帶兵多年,爲人還算正直,但由於平日沒有刻意培植親信,對部下賞賜也不豐厚,所以依附近他的兵將並不多,勢力不大。在晚唐藩鎮割的大環境下,作爲一方大將,不培植自己親信,朝廷裡又沒有重臣幫襯,是很難在軍隊裡立足的。

石野豬、盧胤徵一行到了鄭州,張自勉不敢怠慢,連忙傳令諸將到府衙集中,聽石野豬宣讀聖旨。

諸將到齊後,石野豬手捧聖旨,高聲念道:“經覈實,行營招討副使張自勉居功自傲,違抗軍令,深負朕躬。今遣石野豬、盧胤徵前來,宣讀詔書,自即日起,將張自勉革職爲民,發放回原籍信州珠山,欽此!”

張自勉聽了,跪在地上的膝蓋不住地抖動,他不明白,爲什麼自己從軍多年,對大唐忠心耿耿,如今卻被皇上棄之如敝屐?!張自勉心裡滴血,呼喊着:陛下啊,你多麼年輕,多麼聰慧,卻被奸臣矇蔽,自毀忠臣良將!臣正值壯年,能繼續爲大唐建功,爲陛下分憂!自勉乃一介武夫,不諳權謀,但自勉有預感,陛下如此遊樂無度,忠奸不分,有朝一日,西京的宮殿上,將不再是大唐天子臨朝,而換成黃巢這幫揭竿而起的草莽之徒!再往後,戰亂蔓延,羣雄蜂起,皇宮的廢墟*長滿茂盛的青草。大唐勢必江河日下,一日不如一日!像鄭畋、曾元裕、董禹這樣的社稷忠臣都一個個被排擠出了朝廷,如崑崙山般中流砥柱相繼摧折了,還能有怎樣的結局?!可恨的是朝中那些如野狐般奸詐、兔子般膽怯的佞臣反而志得意滿弄權天下。難道陛下就這樣要斷送近三百年的大唐基業嗎?!天意高難問,人情老易悲。陛下,自勉走了,你自己保重吧!

“張自勉,你還愣在地上幹什麼?還不叩謝聖恩?!”盧胤徵喊道。

歸仁紹在一旁,輕輕搖頭嘆息。胡真、顧彥朗、竇玫、宋文通等將領,系鄭畋、張自勉的愛將,此時也是迴天無術,在皇權和私恩之間,他們選擇了屈服於皇權。

張自勉慢慢站起身來,拿起聖旨,一聲不吭,一步步向外走去,到住所收拾好行裝後,與家人一同向珠山走去,從此結束了軍旅生涯,開始了農耕生活,一代名將,就此埋沒。後人有詞嘆曰:富貴本無心,何事故鄉輕別。空使猿驚鶴怨,誤薜蘿風月。囊錐剛要出頭來,不道甚時節。欲駕巾車歸去,有豺狼當轍。

鄭畋在洛陽,驚聞張自勉遭貶,呆立良久,悽楚地喊道:“自勉乃忠臣良將,大唐中流砥柱。陛下誤信小人,隨意貶謫重臣,大唐休矣!”言畢,清淚直淌。

夜深了,鄭畋獨自一人,在院中漫步,他不時停下腳步,眺望着西京方向,脫口吟道:陛兵偏近羽林營,夜靜仍傳禁號聲。應笑執金雙闕下,近南猶隔兩重城。鄭畋多麼希望唐僖宗李儇能像高祖、太宗那樣,做一代明君,成千秋偉業。如此,則社稷幸甚,萬民幸甚。鄭畋作爲封建王朝的一代重臣,有此想法是正常的。正所謂在其位,謀其政。雖然鄭畋被貶爲太子賓客,但他畢竟和李儇相當熟悉,他相信有朝一日,皇上會重新起用他,來治國安邦,繼續操作大唐這艘鉅艦的。鄭畋愚忠,這是封建王朝忠臣的特點,也是忠臣的悲哀。

話休絮煩,數日後,張守一拿着高駢的手令來到了鄭州,胡真、曹全晸看了手令,馬上點兵。胡真、顧彥朗、歸仁紹領兵二萬奔赴洛陽,曹全晸、曹翊、姚清領兵三萬前往滑州、魏州一帶。薛韜、樑璩、竇玫、宋文通則駐軍鄭州,隨時聽候調遣。

張守一回到饒州覆命,高駢大喜,顧謂諸將道:“搬掉了張自勉這塊大石頭,我就可以隨意調動中原、江南軍馬了,從今往後,誰不服從我的軍令,張自勉就是榜樣!”

“高都統乃大唐名將,集忠勇於一身,怪不得皇上如此看重高都統,我發誓,惟高都統馬首是瞻!永遠跟着高都統走!”呂用之奉承道。

“我也永遠忠於高都統!”樑纘喊道。

衆文武紛紛表示,服從高駢軍令。

高駢捋了捋絡腮鬍子,得意地說道:“諸位,我們都是大唐的忠臣良將,爲了大唐的江山社稷,我們一定要精誠團結,共同對付黃巢賊寇。黃巢賊寇一日不滅,本都統就一日不卸甲,學習祖逖,枕戈待旦,在一年內徹底肅清黃巢匪患!”

張璘二手叉腰,大喊道:“高都統,別多說了,下令吧,讓我提一旅之師,做剿賊先鋒官吧!”

張璘開口了,誰還敢與他爭搶先鋒官位置?說起張璘,的確不同一般。此人乃江淮人氏,與師兄虛雲、師弟徐唐莒,均是少林武學宗師慧明禪師的嫡傳弟子,一杆五節連環槍,神勇無敵。藝成下山後,一直在高駢手下效力,從一個不起眼的小兵,提拔到了高駢麾下第一大將的位置。戎馬倥傯之際,張璘十分好學,古往今來的兵書戰策,只要能找到的,他都要認真研讀一番。故爾在高駢軍中,乃至在大唐軍中,張璘的將才數一數二。張璘自告奮勇,要充當征剿黃巢起義軍的急先鋒,將成爲義軍極難對付的一員唐將。

高駢見張璘主動請纓,不禁大喜,拈鬚說道:“張將軍智勇雙全,忠勇爲國,令老夫十分欽佩。我有張璘輔佐,何愁黃巢不滅?!張將軍,我撥給你五萬精兵,與樑纘、張守一、龐從一起,去解睦州之圍;楊監軍、景仙領兵五萬,去解衡州之圍;我與呂用之、糜江率領大軍繼續駐屯饒州,根據戰局變化進行調度。”

“請高都統放心,張璘此行,定斬攻打睦州賊將首級,獻於帳下!”張璘大聲喊道。

黃巢率領中軍、第一寨、第二寨、第三寨十幾萬兵馬隱蔽東進,到達了衢州西北石樑鎮的營盤山。魯景仁早已領命,率兵二萬先行到達營盤山,得知黃巢大軍來到,就下山迎接。

黃巢與柴存、孟楷、曹敏、黃思鄴等大齊將領在魯景仁的指引下,對營盤山一帶的地形進行了仔細觀察。但見營盤山山頂廣闊,環周皆爲懸崖,狀如城垣,僅一個隘口可以登頂。

黃巢說道:“營盤山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可以作爲義軍在浙西的駐軍營地,爲防止唐軍突然偷襲,就在大嶺背隘口上修築寨牆城垣和寨門,使大嶺與山體峭壁連成一體,讓營盤山成爲易守難攻的軍事人工建築。”

諸將紛紛贊成黃巢的這個建議。

柴存望着西北方向,興奮地說:“李儇聽信高駢、楊復光之言,竟然將張自勉削職爲民,李唐棄用良將,自亂陣腳,真乃天助大齊也!如今我軍扼守營盤山要隘,高駢縱有數十萬精兵,其奈大齊何?!”

第三十章 此去故國已成空(2)第二十四章 申州大戰第二十六章 除奸行動第三章 東征颶風(3)第十九章 沖天香陣透長安第三十三章 內憂外患第十五章 奸雄設謀第三十三章 圍陳州(1)第十一章 攻守易勢(3)第七章 柳州涌怒潮第十章 圍獵淮南(1)第三十三章 圍陳州(1)第二十六章 血染黃梅第二十四章 申州大戰第三十章 討李唐檄第十七章 戰神出道第二十四章 隱真示假第六章 二雄合兵第三十一章 此去故國已成空(3)第十八章 江南大戰略第四十章 抗旨不遵第二十七章 霹靂手段(1)第三十六章 絕其必返第三十三章 朱溫獻計第八章 李唐新政第三十章 討李唐檄第十九章 義薄雲天第二十八章 躍進千里崗第三十七章 轉戰千里第三十五章 分進合擊第二十七章 霹靂手段(1)第八章 鏖戰魯西南第五章 金色蛤蟆爭努眼第二十二章 飛兵越仙霞(1)第一章 東征颶風(1)第二十三章 奇襲江陵第三十五章 通了敵情第三十九章 痛殲王牌軍(3)第三十四章 依依離別情第三十九章 火燒驛館(2)第十八章 佔毫州第二章 智取長垣第一章 東征颶風(1)第十二章 攻守易勢(4)第十三章 危機四伏(1)第二十二章 黑色樑田陂(1)第四十章 抗旨不遵第四章 浙東風雲第二十八章 猛虎掏心第十二章 攻守易勢(4)第二章 智取長垣第二十九章 議取譚州第十三章 戰旗漫卷第十一章 攻守易勢(3)第三十六章 奪連州第二十九章 灑淚酹千杯第二十二章 遠征播威名第三十五章 分進合擊第三十六章 奪連州第三章 戰濮州第九章 勢如破竹第八章 臨危受命第二十八章 萬衆一心第十三章 兵不血刃第二十章 深入敵後第十章 取汝州第二十七章 霹靂手段(1)第二十三章 奇襲江陵第二十五章 黑色樑田陂(4)第三十章 剪羽孤勢第二十八章 躍進千里崗第三十章 外線出擊(1)第二十二章 黑色樑田陂(1)第十三章 出奇制勝第三十三章 外線出擊(4)第三十四章 依依離別情第三十章 討李唐檄第二十三章 計險厄遠近第二十三章 計險厄遠近第三十三章 內憂外患第八章 鏖戰魯西南第二十七章 霹靂手段(1)第二十六章 黑色樑田陂(5)第三十七章 沖天劍(1)第十六章 造孽多端第五章 金色蛤蟆爭努眼第八章 臨危受命第二十九章 分險相拒第二十二章 飛兵越仙霞(1)第三十五章 分進合擊第十六章 鐵腕平亂第六章 毒如蛇蠍第十一章 洞庭譜壯歌第二十八章 控扼藍田第三十章 外線出擊(1)第二十四章 蜀地舉義旗(2)第四章 浙東風雲第二十六章 血染黃梅第十八章 佔毫州第三十三章 圍陳州(1)
第三十章 此去故國已成空(2)第二十四章 申州大戰第二十六章 除奸行動第三章 東征颶風(3)第十九章 沖天香陣透長安第三十三章 內憂外患第十五章 奸雄設謀第三十三章 圍陳州(1)第十一章 攻守易勢(3)第七章 柳州涌怒潮第十章 圍獵淮南(1)第三十三章 圍陳州(1)第二十六章 血染黃梅第二十四章 申州大戰第三十章 討李唐檄第十七章 戰神出道第二十四章 隱真示假第六章 二雄合兵第三十一章 此去故國已成空(3)第十八章 江南大戰略第四十章 抗旨不遵第二十七章 霹靂手段(1)第三十六章 絕其必返第三十三章 朱溫獻計第八章 李唐新政第三十章 討李唐檄第十九章 義薄雲天第二十八章 躍進千里崗第三十七章 轉戰千里第三十五章 分進合擊第二十七章 霹靂手段(1)第八章 鏖戰魯西南第五章 金色蛤蟆爭努眼第二十二章 飛兵越仙霞(1)第一章 東征颶風(1)第二十三章 奇襲江陵第三十五章 通了敵情第三十九章 痛殲王牌軍(3)第三十四章 依依離別情第三十九章 火燒驛館(2)第十八章 佔毫州第二章 智取長垣第一章 東征颶風(1)第十二章 攻守易勢(4)第十三章 危機四伏(1)第二十二章 黑色樑田陂(1)第四十章 抗旨不遵第四章 浙東風雲第二十八章 猛虎掏心第十二章 攻守易勢(4)第二章 智取長垣第二十九章 議取譚州第十三章 戰旗漫卷第十一章 攻守易勢(3)第三十六章 奪連州第二十九章 灑淚酹千杯第二十二章 遠征播威名第三十五章 分進合擊第三十六章 奪連州第三章 戰濮州第九章 勢如破竹第八章 臨危受命第二十八章 萬衆一心第十三章 兵不血刃第二十章 深入敵後第十章 取汝州第二十七章 霹靂手段(1)第二十三章 奇襲江陵第二十五章 黑色樑田陂(4)第三十章 剪羽孤勢第二十八章 躍進千里崗第三十章 外線出擊(1)第二十二章 黑色樑田陂(1)第十三章 出奇制勝第三十三章 外線出擊(4)第三十四章 依依離別情第三十章 討李唐檄第二十三章 計險厄遠近第二十三章 計險厄遠近第三十三章 內憂外患第八章 鏖戰魯西南第二十七章 霹靂手段(1)第二十六章 黑色樑田陂(5)第三十七章 沖天劍(1)第十六章 造孽多端第五章 金色蛤蟆爭努眼第八章 臨危受命第二十九章 分險相拒第二十二章 飛兵越仙霞(1)第三十五章 分進合擊第十六章 鐵腕平亂第六章 毒如蛇蠍第十一章 洞庭譜壯歌第二十八章 控扼藍田第三十章 外線出擊(1)第二十四章 蜀地舉義旗(2)第四章 浙東風雲第二十六章 血染黃梅第十八章 佔毫州第三十三章 圍陳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