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金色蛤蟆爭努眼

公元875年6月的一天深夜,曹州冤句大黃莊。

在莊院一角的一間大屋裡,聚集了二三十條好漢,個個神情凝重,在聆聽中間一位彪形大漢的講話。大漢膀闊腰圓、棱角分明,此人名叫黃巢,販鹽世家,早年曾應過科舉,到過長安,親眼目睹了朝政的紊亂黑暗。平素好舞槍弄棒,武藝超羣,接濟貧民,俠聲遠播。

今晚,黃巢特邀莊上能力強的親朋好友召開一次重要的會議。月光透過窗櫺,灑在衆人的臉上。黃巢的聲音鏗鏘有力,充滿了磁性:“王仙芝在長垣起義,並攻克了濮州,己引起朝廷重視。我估計不久,朝廷會派大軍進行圍剿。揭竿而起,讓天下百姓過上好日子,我們也早有這個想法並且作了長時間的準備。但我一直認爲目前還不是起義的最佳時機,但王仙芝那邊己經行動,我們這兒也必須響應,和王仙芝部成犄角之勢,縱橫齊魯,挺進江淮,然後直掏洛陽,攻克長安!”

黃巢說完,其弟黃揆第一個表示贊成:“大哥說得對,現在的形勢逼着我們在冤句起義,迅速壯大我們的隊伍。”黃巢的義弟孟楷、侄兒黃思鄴、外甥林言等人也紛紛表態,一致同意起義。黃巢的妻子曹敏說道:“大家都同意這次起義,一定要注意做好保密工作,回家後認真檢查一下兵器馬匹,準備好糧食。”黃巢接着說:“大家聽好了,明天一早,各位通知附近參加起義的人員到左山龍興寺集中,不得有誤!”衆人齊聲回答:“是!”

第二天,左山龍興寺人歡馬叫,熱鬧非凡。黃巢拾級而上,孟楷、曹敏、黃揆、黃思鄴、林言等人緊隨其後,不一會來到了百神殿前,只見一位老僧和一些僧人站在殿前。黃巢一見老僧,納頭便拜:“師傅在上,徒兒黃巢叩見!”孟楷等人也紛紛拜伏於地。老僧不是別人,乃是少林高僧慧清禪師,修爲高深,武藝絕倫。教黃巢修經習武,所以黃巢成了一名少林俗家弟子,少林功夫十分了得。慧清上前攙起黃巢:“徒兒免禮,老衲有一言相告,隨我到禪房面談。”

黃巢起身,隨慧清進入大殿,左轉右拐,慧清打開一間密室,招呼黃巢坐下。慧清深情地望着黃巢,徐徐說道:“徒兒這次倡義兵,反李唐,爲師理解。爲師知道徒兒爲人正派,志向遠大,要造福天下蒼生。但天有不測風雲,徒兒起兵,兇險難測,爲師送四句謁語與你,切記!切記!本性圓明無定規,隱伏韜略望落暉。一朝掃盡天下雪,兜攜殘菊賞落梅。阿彌陀佛,善哉!善哉!”

黃巢連連點頭:“師傅,徒兒謹記偈語,要掃盡天下雪,爲民除害。”慧清滿意地點了點頭:“徒兒要帶兵走了,爲師就不遠送了,爲師有二個俗家弟子,一個叫喬鈐,一個叫牛鋒,就隨你征戰四方。我己經和他倆說好了,就在百神殿前等候。徒兒,去吧,外面山高水長,正是你大展宏圖的地方。爲師老了,每日誦經,普度衆生。”黃巢跪下,叩了三個響頭,眼含熱淚:“師傅,徒兒走了,您老要多保重!”慧清雙手合十,兩眼下垂,不再言語。黃巢戀戀不捨,退出密室。

黃巢來到百神殿前,喬鈐和牛鋒雙雙來到跟前:“謹遵師命,和大哥征戰沙場,爲民造福!”黃巢緊緊握住二人的手:“謝謝,我們一定要幹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黃巢命令:“上香!”衆將隨黃巢來到大殿,殿內清煙繚繞,香氣四溢。黃巢面對如來佛像,連拜了三拜,說道:“”佛祖在上,黃巢倡義兵,拯救黎民於水火之中,望護佑我們建立一個太平盛世。”接着衆將紛紛參拜。

黃巢和衆將回到百神殿前,望着殿下的五六千義軍將士,黃巢慷慨陳辭:“在很久很久以前,久旱不雨。爲了拯救蒼生百姓,左山等三位僧人將定光佛舍利送到中原,希望用佛法普度衆生。經長途跋涉,行至曹州境內,看到百姓們深受疾苦。這時,一羣強盜正在殺人放火,僧人出手相救,無奈寡不敵衆,舍利被壞人奪去!通過方丈指點,左山練就一身絕世武功,終於打敗壞人,將舍利奪回。僧人們爲了迎接舍利的的到來,以及爲死去的亡靈超度,進行了一場法會,將舍利安放於大塔之中,百姓從此安居樂業,過上了好日子,這個大塔就在龍興寺內。我們要學習左山爲了黎民百性這種大無畏的鬥爭精神!最近,大家聽到了一首童謠‘金色蛤蟆爭努眼,翻卻曹州天下反’,這是活下下去的百姓說的。最近幾年,關東大旱,莊稼絕收,但李唐王朝當官的一個比一個狠,賦稅越來越多,越來越重,還讓不讓老百姓活啊?!天子玩馬球,不理朝政。官場賄賂橫行,狗咬狗,一嘴毛,搞得烏煙瘴氣,失信於天下。大家看到了,現在到處是逃荒逃難的百姓,李唐得罪上天,今天黃巢在冤句起義,反抗暴虐的李唐,把天捅個大窟窿!跟我黃巢起義的,我黃巢有飯吃,就保證大家有飯吃!”

義軍高呼:“我們追隨黃將軍,和腐朽的李唐王朝鬥爭到底!”起義軍的誓言響徹雲霄,繞泰山,跨齊魯,飛向茫茫的中華大地……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黃巢大起義爆發了!

黃巢發佈作戰命令:“兵貴神速,我命令,各部迅速南進,佔領曹州!”孟楷等將領率領各自的兵馬像一把利劍,直插曹州。爲了更好地配合王仙芝義軍作戰,熟讀兵書戰策的黃巢深知,只有出奇兵,攻擊敵方的薄弱位置,才能取得最佳的戰鬥效應。與此同時,黃巢遣使向王仙芝通報冤句起兵的消息,要求王仙芝率兵堅決堵住向曹州增援的唐軍,待攻取曹州後,二軍選擇一地會師,商議軍情。

果不出黃巢所料,此時曹州兵力相當空虛,茅洪接到薛崇命令後,雖然一萬個不樂意,但還是點兵三千向長垣方向出發了,曹州只有一二千人馬守衛。他做夢也沒有想到,黃巢己經在冤句起兵,直奔他的老巢曹州而來。

黃巢率領的義軍早己經過長時間的組織準備,軍事素質相當過硬,義軍將士意氣風發,出師第一仗至關重要,所以人人奮勇,個個爭先。傍晚時分,義軍兵臨城下,黃巢親臨前線指揮,向曹州唐軍發起了猛烈進攻。

義軍弓箭手一陣急射,打得唐軍擡不起頭來,步兵架起雲梯,吶喊着殺上城樓,孟楷身先士卒,登上城樓,一把九環刀左劈右砍,轉眼間剁翻了五六個唐兵,義軍一擁而上,在城牆上和唐軍展開了激烈廝殺,很快佔了上風。孟楷指揮義軍打開城門,黃巢率大軍如潮涌入,唐兵無處可逃,主動向義軍投降。黃巢起義軍初戰告捷!大快人心!

黃巢命令取出府庫裡的輜重錢糧,一部分留作軍資,大部分分給了貧苦百姓,百姓們奔走相告:“黃王是我們的救命恩人,我們有飯吃了!”安民己畢,黃巢和衆將緊急商議,最後大家都同意黃巢的意見:和王仙芝合兵一處,接受王仙芝的領導,但保持自己的獨立性。這樣,可以不斷做大做強。

王仙芝擊敗薛崇後,派柳彥璋、曹師雄率一半兵力返回濮州,協助柴存守城,自己領着另一半人馬回到長垣,恰巧茅洪帶領的唐兵也來到長垣城下,雙方一場混戰,茅洪的三千唐兵被王仙芝的義軍殺得丟盔棄甲,潰不成軍,折損大半,茅洪本人,也喪命在孫梅的子午鴛鴦劍下。

敗殘唐兵逃到鄆州,向薛崇哭訴戰況,薛崇殘暴之極,竟然將逃回來的唐兵全部問斬,鄆州唐兵人人自危,都敢怒不敢言。

王仙芝看了黃巢使者送來的書信,又得知黃巢攻克了曹州,十分高興。他和孫梅、尚君長商議了一番,決定和黃巢合兵一處,繼續招兵買馬,整訓軍隊,迎接更大的戰鬥。他和黃巢約定好日期,二位起義領袖決定在曹州會面,商定合兵後的大計。

清晨,長安宣政殿內,唐朝文武大臣們肅立兩旁,己到了早朝時間,御座上的天子還沒有駕臨。己經好長時間沒有在宣政殿進行早朝了,唐僖宗李儇不理朝政,專心玩各種遊戲,軍政事務一概讓田令孜操辦。但今天他不得不來了,因爲最近各地告急文書不斷,田令孜感到,再不讓皇上知道,文武大臣們肯定饒不了他,畢竟這是國家存亡的大事,他一個太監也不敢擅自決斷。所以纔有了剛纔的一幕,天子要親臨早朝,處理“剿匪”事宜了。

就在文武大臣們個個站得腰痠背痛時,李儇一步一擺地出現了,他坐到御座上,揉着惺鬆的眼晴,慵懶地說道:“哪位愛卿有本要奏呀?”

朝班裡一位大臣走到御座前,雙膝跪下,聲音急促:“啓稟陛下,臣有本要奏,大事不好!”

第三十六章 圍陳州(4)第二十一章 將星殞落第三十一章 外線出擊(2)第二十八章 萬衆一心第一章 秋菊凌寒第三十八章 火燒驛館(1)第三十五章 冤家路窄第二十一章 精忠報國第三十九章 訪賢赤山島第十一章 圍獵淮南(2)第九章 朝堂風雲第七章 摧樑折柱第二十七章 血淚傖悲歌第十六章 鐵腕平亂第二章 代北狼煙起第二十三章 飛兵越仙霞(2)第二十八章 霹靂手段(2)第三十二章 湘陰縱敵第九章 攻守易勢(1)第十二章 江淮雷霆第四章 浙東風雲第一章 河東亂象第九章 故布疑兵第十五章 休言女子無英物第二十四章 血戰松溪(1)第二十五章 火攻唐兵第十六章 劍指南疆第二十一章 雲州兵變第四章 鐵壁合圍第三十六章 絕其必返第十七章 寺名話英雄第四章 叛齊降唐(2)第十六章 造孽多端第三十二章 外線出擊(3)第三十七章 轉戰千里第十三章 危機四伏(1)第二十八章 躍進千里崗第二十九章 分險相拒第三十三章 朱溫獻計第十一章 雄師狂飆第十章 攻守易勢(2)第三十一章 汴河巧設伏第二十八章 躍進千里崗第三十九章 火燒驛館(2)第十章 圍獵淮南(1)第三十八章 席捲江南第十四章 危機四伏(2)第三十章 生死大戰第二十八章 控扼藍田第二十六章 引蛇出洞第五章 鐵血征途第三十章 剪羽孤勢第五章 叛齊降唐(3)第五章 叛齊降唐(3)第四章 浙東風雲第三十二章 計中計第十八章 江南大戰略第二章 東征颶風(2)第四章 鐵壁合圍第三章 兵貴神速第三十六章 圍陳州(4)第二章 破解危局第十六章 和戰變幻第二十五章 火攻唐兵第五章 叛齊降唐(3)第三十六章 疾風暴雨第十三章 出奇制勝第十四章 威震齊魯第三十六章 圍陳州(4)第十六章 造孽多端第十二章 平叛立功第二十七章 盤馬彎弓雄師出第二十六章 愛民如子第二十章 山重水複疑無路第二十二章 公判鬥雞臺第三十二章 湘陰縱敵第十七章 唐僖宗出逃第十九章 猿驚鶴怨第二十一章 雲州兵變第十四章 意外打擊第二十九章 霹靂手段(3)第十五章 天地再造第七章 同仇敵愾第十三章 知兵非好戰第一章 河東亂象第三十六章 奪連州第二十二章 黑色樑田陂(1)第二十四章 申州大戰第二十章 黃王五行陣(1)第三十七章 民歸如流水第十五章 休言女子無英物第二十七章 良將奇謀第三十六章 疾風暴雨第四十章 痛殲王牌軍(4)第三十八章 結義太浮山第二十二章 公判鬥雞臺第六章 毒如蛇蠍第三十七章 轉戰千里第十四章 扼潼關者得天下
第三十六章 圍陳州(4)第二十一章 將星殞落第三十一章 外線出擊(2)第二十八章 萬衆一心第一章 秋菊凌寒第三十八章 火燒驛館(1)第三十五章 冤家路窄第二十一章 精忠報國第三十九章 訪賢赤山島第十一章 圍獵淮南(2)第九章 朝堂風雲第七章 摧樑折柱第二十七章 血淚傖悲歌第十六章 鐵腕平亂第二章 代北狼煙起第二十三章 飛兵越仙霞(2)第二十八章 霹靂手段(2)第三十二章 湘陰縱敵第九章 攻守易勢(1)第十二章 江淮雷霆第四章 浙東風雲第一章 河東亂象第九章 故布疑兵第十五章 休言女子無英物第二十四章 血戰松溪(1)第二十五章 火攻唐兵第十六章 劍指南疆第二十一章 雲州兵變第四章 鐵壁合圍第三十六章 絕其必返第十七章 寺名話英雄第四章 叛齊降唐(2)第十六章 造孽多端第三十二章 外線出擊(3)第三十七章 轉戰千里第十三章 危機四伏(1)第二十八章 躍進千里崗第二十九章 分險相拒第三十三章 朱溫獻計第十一章 雄師狂飆第十章 攻守易勢(2)第三十一章 汴河巧設伏第二十八章 躍進千里崗第三十九章 火燒驛館(2)第十章 圍獵淮南(1)第三十八章 席捲江南第十四章 危機四伏(2)第三十章 生死大戰第二十八章 控扼藍田第二十六章 引蛇出洞第五章 鐵血征途第三十章 剪羽孤勢第五章 叛齊降唐(3)第五章 叛齊降唐(3)第四章 浙東風雲第三十二章 計中計第十八章 江南大戰略第二章 東征颶風(2)第四章 鐵壁合圍第三章 兵貴神速第三十六章 圍陳州(4)第二章 破解危局第十六章 和戰變幻第二十五章 火攻唐兵第五章 叛齊降唐(3)第三十六章 疾風暴雨第十三章 出奇制勝第十四章 威震齊魯第三十六章 圍陳州(4)第十六章 造孽多端第十二章 平叛立功第二十七章 盤馬彎弓雄師出第二十六章 愛民如子第二十章 山重水複疑無路第二十二章 公判鬥雞臺第三十二章 湘陰縱敵第十七章 唐僖宗出逃第十九章 猿驚鶴怨第二十一章 雲州兵變第十四章 意外打擊第二十九章 霹靂手段(3)第十五章 天地再造第七章 同仇敵愾第十三章 知兵非好戰第一章 河東亂象第三十六章 奪連州第二十二章 黑色樑田陂(1)第二十四章 申州大戰第二十章 黃王五行陣(1)第三十七章 民歸如流水第十五章 休言女子無英物第二十七章 良將奇謀第三十六章 疾風暴雨第四十章 痛殲王牌軍(4)第三十八章 結義太浮山第二十二章 公判鬥雞臺第六章 毒如蛇蠍第三十七章 轉戰千里第十四章 扼潼關者得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