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李唐新政

且說王鐸自告奮勇,到江陵指揮唐軍征剿黃巢起義軍,誰知被義軍殺得大敗,王鐸敗退到襄州。不久,王鐸灰溜溜地回到長安,被李儇痛罵一頓,免去了王鐸的宰相一職,改任太子賓客,到東都洛陽辦公。

盧攜見王鐸被貶,狂喜不止,趁機寫了奏本,談了自己對征剿大齊、沙陀等反對勢力的看法,認爲應該剿撫並用,以撫爲主。

李儇看了盧攜的奏章,認爲在理,就降詔提出了與大齊進行議和談判的政策,李唐羣臣希望通過和大齊的議和,騰出兵力先消滅李國昌、李克用父子的沙陀兵。

詔書首先表示了對民變問題的嚴重關切,然後滿懷信心地斷言所有“盜匪”將肯定被迅速鎮壓下去。由於詔書繼續爲投降的“盜匪”提出了有利的條件和官職,這種對必然勝利的自信心在當時就有所降低。詔書指出了當時的騷亂是何等的普遍:“江西、淮南、宋、亳、曹、潁,或攻劫郡縣,抗拒官軍;或窘厄商徒,俘掠進奉。出彼入此,鳥逝風驅”。詔書反覆強調,對於犯罪分子來說,失敗是不可避免的;表達了皇帝對臣民慈父般的關懷:“恨不均其衣食,各致*”。然而對於那些繼續進行破壞的人,皇帝發誓“用兵無悔”。

李唐政府提出寬宏大量的投誠條件,民變首領們將破格被授予官職、爵位和賞賜。當然,這僅僅是指形式上的官階和有名無實的官職,近一個世紀來朝廷即以此等職銜授予不能直接任命的藩鎮官員,用以維持名義上的聯繫。投降的“盜匪”首領將“於大藩鎮內,量材與職額衣糧”。一般“盜匪”將遣回田園安置。

詔書指示地方官員應如何處理拒絕投降的“盜匪”團伙。他們應選擇勇猛的將領和士兵,採用靈活的戰術去對付敵人。能夠俘獲一個“盜匪”首領和他的五百徒衆的將領,允許超授將軍,並以千緡爲賞。襲擊並殺死盜匪,奪回資產、武器或蒐集情報者,將按他們的功績授予官職和獎賞。政府完全知道它的將領們不肯努力作戰,詔書中也包括嚴厲的警告:任何人逃避戰鬥,將令“本州道勘尋,準軍法處分”。這隻能意味着處以死刑。

這份詔書的最後一節也許是意味深長的,它指示城鄉當局尋求能夠率領農民抗擊“盜匪”的勇敢之人,他們也將得到官職和獎賞。

李儇下決心剿滅黃巢起義軍,因此開始勤政,李唐朝廷有了一絲生氣。李唐政府的復甦使它能建立從黃河地區開始的針對義軍的有效防禦。洛陽曾因義軍的接近而陷入恐慌之中,但這時龐大的防禦工事已準備好了,十幾萬唐軍在洛陽周圍進行佈防。這些準備使黃巢襲擊洛陽的想法很難實現。

黃巢收到李唐詔書後,輕蔑一笑,對大齊衆文武說道:“呵呵,李儇這小子,和我玩起了議和遊戲,好專心對付沙陀兵。這次我就滿足李儇的心願,因爲洛陽防守非常嚴密,我軍乾脆改弦更張,主力不向洛陽一帶集結,而是到江淮,盡全力消滅高駢的主力!”

大齊主力東指後,因遠離京師,李唐君臣額手稱慶,認爲黃巢的威脅似乎正在消失,開始討論來自北方的強大的擴張主義者沙陀突厥的威脅。

就在李唐實施新政策有眉目時,盧攜突然中風,一病不起,不能行走,請假在家養病。盧攜在內挾恃着宦官田令孜的勢力,在外倚靠高駢的軍事力量,加上唐僖宗對他極爲寵信,所以專制朝政,政事無論高下都出自他的主意。現在病倒了,精神不好,政事由他的親吏楊溫、李修裁決,賄賂公然而行。宰相豆盧瑑沒有什麼才能,一直附會盧攜。另一宰相崔沆對政事時常有一些建議,常爲盧攜所阻遏。

不久,蔚朔等州總指揮官李琢奏告朝廷,稱有二千沙陀兵來降。李琢當時統率十幾萬兵馬駐屯代州,與盧龍節度使李可舉、吐谷渾都督赫連鐸共同討伐沙陀軍。李克用派遣大將高文集據守朔州,自己率軍到雄武抵禦李可舉。赫連鐸派人遊說高文集歸附李唐,高文集逮捕李克用部將傅文達,與沙陀酋長李友金、薩葛都督米海萬、安慶都督史敬存等人均投降於李琢,開城門迎接李唐官軍。

李克用聞報大驚,哀嘆道:“這次李唐和大齊議和,將其主力北移,對付沙陀。看來,沙陀和李唐勢必有一場大戰,如果沙陀戰勝,則可以保住代北;如果戰敗,則前功盡棄,我等死無葬身之地矣!”

第十四章 大戰碴砑山第三十五章 分進合擊第三十八章 席捲江南第二十九章 議取譚州第十七章 華州平叛第三十二章 外線出擊(3)第一章 河東亂象第三十九章 荒唐聖斷第二十二章 公判鬥雞臺第十章 拱衛洛陽第十八章 挺進浙西第一章 東征颶風(1)第七章 東征沂州第三十三章 外線出擊(4)第七章 東征沂州第三十五章 圍陳州(3)第二十五章 臨危不懼第十四章 扼潼關者得天下第二十八章 控扼藍田第十六章 劍指南疆第二十五章 血戰松溪(2)第三十八章 痛殲王牌軍(2)第三十一章 禍起蕭牆第三章 戰濮州第二十章 沙陀兵南下(2)第二十八章 萬衆一心第十三章 戰旗漫卷第二十四章 黑色樑田陂(3)第三十章 外線出擊(1)第十四章 威震齊魯第二十七章 血淚傖悲歌第三十二章 湘陰縱敵第二十六章 除奸行動第五章 叛齊降唐(3)第六章 二雄合兵第一章 反攻嶽州第三十六章 奪連州第三十七章 痛殲王牌軍(1)第二十七章 血淚傖悲歌第八章 鏖戰魯西南第十二章 聖命不可違第九章 朝堂風雲第十五章 彥璋遇難第三十五章 通了敵情第二十三章 蜀地舉義旗(1)第三十三章 裡應外合第九章 朝堂風雲第二十七章 盤馬彎弓雄師出第十九章 酒不醉人人自醉第一章 反攻嶽州第二十七章 血淚傖悲歌第二十五章 火攻唐兵第三十七章 痛殲王牌軍(1)第二十七章 血淚傖悲歌第九章 朝堂風雲第四章 天補平均大將軍第五章 金色蛤蟆爭努眼第十二章 攻守易勢(4)第十七章 戰神出道第二十一章 黃王五行陣(2)第十七章 華州平叛第二章 破解危局第三十九章 訪賢赤山島第三十三章 裡應外合第十八章 佔毫州第三十九章 揮師北伐第三十九章 訪賢赤山島第三十四章 依依離別情第十七章 華州平叛第一章 秋菊凌寒第三十七章 沖天劍(1)第二十二章 飛兵越仙霞(1)第十九章 沖天香陣透長安第十四章 危機四伏(2)第十四章 意外打擊第十二章 江淮雷霆第三十一章 外線出擊(2)第六章 妙手回春第三十三章 外線出擊(4)第七章 摧樑折柱第三十四章 嶺南烽火第二章 代北狼煙起第二章 東征颶風(2)第七章 柳州涌怒潮第十五章 彥璋遇難第九章 攻守易勢(1)第十五章 奸雄設謀第三十七章 沖天劍(1)第九章 攻守易勢(1)第三十七章 豔紅的晚霞第二十章 深入敵後第三十五章 通了敵情第八章 鏖戰魯西南第三十三章 外線出擊(4)第三十一章 汴河巧設伏第二十三章 蜀地舉義旗(1)第十九章 猿驚鶴怨第三十五章 圍陳州(3)第三十九章 火燒驛館(2)第三十五章 分進合擊
第十四章 大戰碴砑山第三十五章 分進合擊第三十八章 席捲江南第二十九章 議取譚州第十七章 華州平叛第三十二章 外線出擊(3)第一章 河東亂象第三十九章 荒唐聖斷第二十二章 公判鬥雞臺第十章 拱衛洛陽第十八章 挺進浙西第一章 東征颶風(1)第七章 東征沂州第三十三章 外線出擊(4)第七章 東征沂州第三十五章 圍陳州(3)第二十五章 臨危不懼第十四章 扼潼關者得天下第二十八章 控扼藍田第十六章 劍指南疆第二十五章 血戰松溪(2)第三十八章 痛殲王牌軍(2)第三十一章 禍起蕭牆第三章 戰濮州第二十章 沙陀兵南下(2)第二十八章 萬衆一心第十三章 戰旗漫卷第二十四章 黑色樑田陂(3)第三十章 外線出擊(1)第十四章 威震齊魯第二十七章 血淚傖悲歌第三十二章 湘陰縱敵第二十六章 除奸行動第五章 叛齊降唐(3)第六章 二雄合兵第一章 反攻嶽州第三十六章 奪連州第三十七章 痛殲王牌軍(1)第二十七章 血淚傖悲歌第八章 鏖戰魯西南第十二章 聖命不可違第九章 朝堂風雲第十五章 彥璋遇難第三十五章 通了敵情第二十三章 蜀地舉義旗(1)第三十三章 裡應外合第九章 朝堂風雲第二十七章 盤馬彎弓雄師出第十九章 酒不醉人人自醉第一章 反攻嶽州第二十七章 血淚傖悲歌第二十五章 火攻唐兵第三十七章 痛殲王牌軍(1)第二十七章 血淚傖悲歌第九章 朝堂風雲第四章 天補平均大將軍第五章 金色蛤蟆爭努眼第十二章 攻守易勢(4)第十七章 戰神出道第二十一章 黃王五行陣(2)第十七章 華州平叛第二章 破解危局第三十九章 訪賢赤山島第三十三章 裡應外合第十八章 佔毫州第三十九章 揮師北伐第三十九章 訪賢赤山島第三十四章 依依離別情第十七章 華州平叛第一章 秋菊凌寒第三十七章 沖天劍(1)第二十二章 飛兵越仙霞(1)第十九章 沖天香陣透長安第十四章 危機四伏(2)第十四章 意外打擊第十二章 江淮雷霆第三十一章 外線出擊(2)第六章 妙手回春第三十三章 外線出擊(4)第七章 摧樑折柱第三十四章 嶺南烽火第二章 代北狼煙起第二章 東征颶風(2)第七章 柳州涌怒潮第十五章 彥璋遇難第九章 攻守易勢(1)第十五章 奸雄設謀第三十七章 沖天劍(1)第九章 攻守易勢(1)第三十七章 豔紅的晚霞第二十章 深入敵後第三十五章 通了敵情第八章 鏖戰魯西南第三十三章 外線出擊(4)第三十一章 汴河巧設伏第二十三章 蜀地舉義旗(1)第十九章 猿驚鶴怨第三十五章 圍陳州(3)第三十九章 火燒驛館(2)第三十五章 分進合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