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東征颶風(1)

且說李福身負重傷,在荊門官邸一命嗚呼,劉巨容、秦宗權、趙犨、崔鉉、曹全晸等李唐將帥傷感不已,特別是劉巨容,那真叫哭了個痛快.

良久,劉巨容方收淚起立,望着室中諸將,說道:“此番和黃巢賊寇在荊門鏖戰,我軍傷亡數量雖低於賊寇,但也元氣大傷.幸賴秦宗權、趙犨、崔鉉三位主帥提兵相救,黃巢才退兵到江陵.襄州暫時安全了,巨容請求諸位繼續屯兵荊門一帶,全力攔阻賊寇北上,確保襄州安全!”

曹全晸奮然道:“我看現在大家合兵南下,攻擊江陵,則黃巢賊寇在江北定然紮腳不住,大唐奪回了江陵,必能大挫賊寇兇焰!”

劉巨容擺了擺手,說道:“不然,朝廷常常說話不算數,有危急時就撫慰將士,不惜賞官予人,事情平定下來時就將我們拋棄於一邊,有的人甚至因功得罪;不如將賊寇保留下來,作爲我輩謀取富貴的資本。”衆人聽了,認爲劉巨容所言有理,就不再提攻擊江陵一事,只在荊門一帶安營紮寨,提防大齊軍北上攻取襄州.

黃巢率領中軍掩護第三寨兵馬撤回江陵後,馬上組織人員對作戰受傷將士進行治療,並派遣孟楷率領第一寨兵馬在江陵城北紮下營寨,密切監視荊門一帶唐軍,提防唐軍偷襲.

黃思鄴帶着第三寨主要將領來到中軍帳,都跪在地上.黃思鄴說道:“伯伯,思鄴輕敵冒進,中了李福、劉巨容一軍的埋伏,損失慘重.請伯伯根據軍法處置我們!”

黃巢責備道:“你從小就跟我習學兵法,豈不知敵情不明,就孤軍深入乃兵家之大豈.事情已經發生了,你一定吸取深刻教訓,遇事要多動動腦子,多聽聽諸將的意見.就是普通兵士,往往也有不少好點子,你也要好好地聽他們的反映,集思廣益,才能增加成功的比例!”

黃思鄴聽了,連打了自己好幾個巴掌,泣不成聲:“大齊第三寨的陣亡將士們,你們血灑荊門,黃思鄴是最大的罪人.我一定要爲你們報仇雪恥!”

王璠說道:“這次幸虧劉瑭、張全、彭攢全力相救,第三寨主要將領才得以撤回江陵.我們一定要牢記荊門之恥,擴軍整訓,擊敗襄州唐軍,揚我大齊之威!”

不久,黃巢傳令大齊中軍、第一寨、第三寨主要將領到江陵府衙議事廳集中,商議行動方案.衆將到齊後,黃巢說道:“兄弟姐妹們,根據探馬偵知的情報,目前荊門一帶,幾路唐軍蝟集,其意十分明顯,就是合力阻擋大齊主力北下攻打襄州.我經過仔細分析,認爲先前柴存兄弟提出的進兵方案相當高明.只可惜我當時被勝利衝昏了頭腦,沒有采納柴存兄弟的建議,現在想來,十分悔恨!”

柴存輕搖羽扇,平和地說:“黃大哥攻打襄州的計劃未必不好,關鍵是我軍輕敵冒進,中了唐軍埋伏,失去了攻擊襄州的大好戰機.現在只能採取東進方案了.”

“是的,柴存兄弟,這次大齊主力東進,就根據你的部署來操作.你就把你的東進計劃講給大家聽吧!”黃巢催促道.

衆將紛紛同意黃巢的意見,催促柴存把東進方案講出來.

柴存站起身來,大聲說道:“承蒙黃大哥和衆位兄弟姐妹們的信任,柴存就把大齊主力東進方案全部講出來,請大家務必要根據這個方案操作.我堅信一定能使大齊發展壯大,在長江二岸的廣大地區,插上大齊的軍旗!李唐主力將灰飛煙滅,大齊雄師直逼洛陽,起義風暴席捲神州大地!”

衆人屏息凝視,議事廳裡,出現了短暫的平靜.

柴存呷了一口茶,繼續說道:“此次大齊主力東征,要以秋風掃落葉之勢,進攻鄂州,轉而揮師攻奪饒州、信州、池州、宣州、歙州、杭州等地.要佔領這些城池周圍的廣大地區,擴大大齊的影響力,吸收優秀的貧苦人家子弟從軍,預計大齊此次東征,時間在半年左右,屆時總兵力要達到五六十萬的規模.東征期間,要消滅高駢、董昌的主力.東征勝利後,就轉兵西進,拿下襄州、汝州、孟州、汴州、許州等長江北面的軍事要地.再後面就是攻取洛陽、長安了!大家就可以到金鑾寶殿裡相會了,呵呵!”

黃巢笑道:“柴存兄弟神機妙算,堪稱大齊智囊第一人,這次大齊東征,就這樣定了。下面我宣佈具體的東征人選。大齊第一寨孟楷部主攻鄂州,第三寨兵馬負責鄂州外圍警戒,中軍負責攻擊增援鄂州之敵。急令孫梅、嶽靈飛部自洪州出兵,攻擊江州,配合大齊主力行動。兵貴神速,大家開始行動吧!”

數日後,大齊各路兵馬離開江陵,開始東征。於路無話,大軍抵達鄂州外圍後,黃巢下令按原計劃攻擊鄂州。

孟楷命令黃揆一軍攻打鄂州東城,朱溫一軍攻打南城,朱珍一軍攻打西城,龐師古一軍攻打北城,孟楷率一軍主攻內城,安排完畢,大齊第一寨兵馬向鄂州發起了猛烈進攻!

鄂州唐將段彥謨驚恐萬狀,對監軍宦官朱敬玫說道:“想不到黃巢賊寇這麼快就來到了鄂州,此次賊寇傾巢而出,看來非要取了鄂州不可,我軍肯定守不住了,還是殺出賊寇包圍圈,逃命吧!”

幕僚李燧說道:“我同意段將軍的意見,集中全城精銳兵馬,半夜時分殺出城外,撤向安州方向。”

段彥謨點點頭:“事不宜遲,現在就緊急準備,今晚半夜時分開始突圍!”

半夜時分,段彥謨、朱敬玫、李燧率領鄂州二萬精兵,打開北門,向外突圍,經過一場混戰,唐軍損失六七千人,其餘的萬餘兵馬被段彥謨、朱敬玫、李燧帶到了安州,和那裡的唐軍合兵一處,加固城防工事,抵禦大齊軍北攻安州。

第二天,孟楷命令第一寨兵馬向鄂州殘軍發起總攻,三個時辰不到,義軍佔領了鄂州!

打下鄂州後,義軍兵力迅速展開,橫掃鄂州周圍的廣大地區,唐軍聞風而逃,大齊軍威,傳遍鄂境。

但鄂州附近的一些民團武裝憑藉險峻的地形,拒絕投降義軍,負隅頑抗。特別是唐年的地主武裝廖忠、廖恕兩兄弟,糾集了近萬兵馬,竟然派兵襲擊義軍,造成了義軍很大傷亡。

廖氏兩兄弟氣焰十分囂張,在如今的崇陽臺山和通城鐵柱港附近設伏兵阻擊黃巢起義軍。義軍迎頭痛擊,打退了廖氏兄弟伏兵,並追擊到走馬嶺處大敗廖氏兄弟,李公迪陣斬廖恕,廖忠率殘部往麥市方向敗退。

廖忠領着殘兵,自走馬嶺退往麥市,恰逢風雨大作,人馬難行。廖忠行到中途便問此爲何處,部下說:“前不遠爲麥市,此地名落馬坡。”廖忠仰天長嘆:“我今兵敗至此,羽翼盡折,又會大雨,此天滅我也!”正待下馬逃遁,黃巢大隊人馬追到斬之。黃巢義軍從走馬嶺追至此處剛好七裡,後人爲紀其事,便改稱此地爲七裡山。

通城東南塘湖境內當時有另一地方豪紳張瑛,熟讀兵書,喜舞槍弄棍,招兵買馬建立民團,稱雄一方。塘湖有一天險槐寮寨,其東南北的崇陽高梘和江西修水三面都是陡巖峭壁,唯通城的西南面有一路可通,名仙人埂,從岩石鑿梯,可登峰巔。他據守在此,擁有十萬精兵,被人們稱爲張十萬。

張十萬聽聞廖氏兄弟死於大齊軍之手,打算趁黃巢分兵進軍和不熟悉情況之際,重創大齊軍。哪知,他不僅隊伍被大齊軍打敗,而且連據點天險槐寮寨也被大齊軍徹底搗毀,張十萬自刎而死。黃巢在消滅了地方武裝後,下令全軍休息三日,全體官兵脫洗戰袍晾曬于山巖之上,從此槐寮寨被改稱爲“黃袍山”。

通城西南的相思山,是湘鄂兩省的天然屏障。大齊軍進駐通城後,在此山消滅了據守在黃旗坳青龍碉卡處的唐軍,把義旗插在東面巨石上,至今留有碗大的插旗石孔。相思山的主峰眉毛尖,是黃巢義軍白衣兵駐營之地,因此又被百姓稱爲白衣坳。

義軍佔領了鄂州全境後,孫梅、嶽靈飛也率部攻下了江州,並趕到鄂州,和義軍主力勝利會師,大旗軍旗在鄂州城頭獵獵作響,大齊將士威武異常,秋毫無犯,深得百姓愛戴,百姓子弟踊躍參軍,義軍兵力像獅子滾雪球那樣,越來越多,今非昔比。

黃巢大喜,傳令在鄂州殺雞宰羊,犒賞三軍。席間,黃巢緊緊握住嶽靈飛的手,高興地說:“靈飛,你辛苦了。自從我軍主力進入南疆後,你和孫梅在江南獨撐危局,很不容易啊!今天我們會合了,大齊將一路東征,橫掃江淮唐軍,消滅高駢、董昌主力,解除北伐中原的後顧之憂!”

“是啊,這一年多來,是大齊由弱變強的轉折點,真的值得我們高興。”嶽靈飛笑道。

孫梅說道:“黃大哥,我對魯齊、聞瑛、黃浩他們不放心,還有仙芝和你的孩子,都出來反唐了,我得帶兵到齊魯去看看他們!”

黃巢點點頭:“夫人所言極是,我撥給你五萬人馬,星夜前往齊魯,和魯齊、聞瑛、黃浩的兵馬會合,配合義軍主力奪取江淮!”

第二天,孫梅帶領五萬人馬前往齊魯,很快就到了曹州,魯齊、聞瑛聞訊孫梅親自領兵到齊魯援助他們,十分高興,就帶了黃浩、黃雄、黃英、王鷹、王雁這些小將從鄆州出發,來到曹州,和孫梅見面。

孫梅在曹州校場,觀看義兵軍訓,看到魯齊、聞瑛一行打馬揚鞭而來,就三步並作二步,向魯齊、聞瑛一行走去。魯齊、聞瑛來到孫梅身邊,雙雙翻身下馬,齊刷刷跪在地上,叫道:“義母在上,請受孩兒一拜!”

孫梅上前扶起魯齊、聞瑛,又招呼着黃浩、黃雄、黃英、王鷹、王雁等人,王鷹、王雁撲到孫梅懷裡,叫道:“媽,我們想你啊!”

孫梅眼裡掛着淚花,激動地說:“好孩子,媽和你們一樣,也想你們啊!”

第二十七章 良將奇謀第二十六章 除奸行動第三十五章 昏君議兵第三章 敲山震虎第三十章 此去故國已成空(2)第三十五章 昏君議兵第二十二章 公判鬥雞臺第二十四章 蜀地舉義旗(2)第十三章 戰旗漫卷第二十九章 議取譚州第十五章 奸雄設謀第十六章 劍指南疆第四章 天補平均大將軍第三章 兵貴神速第四十章 天縱奇才第八章 臨危受命第十二章 攻守易勢(4)第二章 智取長垣第四章 叛齊降唐(2)第八章 失於察兵第二十一章 雲州兵變第三十六章 絕其必返第三十一章 此去故國已成空(3)第十一章 亂自上作第三十八章 痛殲王牌軍(2)第十章 圍獵淮南(1)第三十七章 沖天劍(1)第三十六章 絕其必返第三十七章 沖天劍(1)第九章 攻守易勢(1)第二十二章 飛兵越仙霞(1)第三十九章 荒唐聖斷第二十七章 丹心碧血映青史第二十五章 臨危不懼第三十九章 痛殲王牌軍(3)第二十六章 除奸行動《大齊英雄》序暨簽約感言第二十八章 控扼藍田第二十五章 黑色樑田陂(4)第二章 代北狼煙起第二十一章 雲州兵變第十章 攻守易勢(2)第九章 泣淚藥兒嶺第八章 失於察兵第二十章 黃王五行陣(1)第十四章 扼潼關者得天下第十八章 挺進浙西第九章 故布疑兵第十四章 危機四伏(2)第二十二章 公判鬥雞臺第二十章 山重水複疑無路第十三章 兵不血刃第十三章 兵不血刃第二十七章 盤馬彎弓雄師出第十七章 寺名話英雄第四章 叛齊降唐(2)第二十八章 霹靂手段(2)第二章 謀定而後動第十五章 休言女子無英物第三十四章 圍陳州(2)第三十三章 外線出擊(4)第二十四章 蜀地舉義旗(2)第二十章 痛擊八都軍第十二章 江淮雷霆第十九章 義薄雲天第二十一章 雲州兵變第十章 拱衛洛陽第二十一章 用兵如神第二章 謀定而後動第十六章 義師集結《大齊英雄》序暨簽約感言第十八章 傳檄攻大齊第三十六章 絕其必返第六章 妙手回春第十一章 圍獵淮南(2)第十八章 江南大戰略第四章 叛齊降唐(2)第四章 鐵壁合圍第二十八章 霹靂手段(2)第二十四章 申州大戰第十四章 意外打擊第三十八章 席捲江南第三十九章 火燒驛館(2)第三章 叛齊降唐(1)第三十五章 昏君議兵第一章 東征颶風(1)《大齊英雄》序暨簽約感言第三十章 生死大戰第三十六章 疾風暴雨第三十章 此去故國已成空(2)第三十一章 禍起蕭牆第九章 攻守易勢(1)第三十九章 荒唐聖斷第十二章 攻守易勢(4)第二章 智取長垣第三十八章 沖天劍(2)第二十五章 火攻唐兵第十九章 猿驚鶴怨第十一章 雄師狂飆第三十三章 內憂外患
第二十七章 良將奇謀第二十六章 除奸行動第三十五章 昏君議兵第三章 敲山震虎第三十章 此去故國已成空(2)第三十五章 昏君議兵第二十二章 公判鬥雞臺第二十四章 蜀地舉義旗(2)第十三章 戰旗漫卷第二十九章 議取譚州第十五章 奸雄設謀第十六章 劍指南疆第四章 天補平均大將軍第三章 兵貴神速第四十章 天縱奇才第八章 臨危受命第十二章 攻守易勢(4)第二章 智取長垣第四章 叛齊降唐(2)第八章 失於察兵第二十一章 雲州兵變第三十六章 絕其必返第三十一章 此去故國已成空(3)第十一章 亂自上作第三十八章 痛殲王牌軍(2)第十章 圍獵淮南(1)第三十七章 沖天劍(1)第三十六章 絕其必返第三十七章 沖天劍(1)第九章 攻守易勢(1)第二十二章 飛兵越仙霞(1)第三十九章 荒唐聖斷第二十七章 丹心碧血映青史第二十五章 臨危不懼第三十九章 痛殲王牌軍(3)第二十六章 除奸行動《大齊英雄》序暨簽約感言第二十八章 控扼藍田第二十五章 黑色樑田陂(4)第二章 代北狼煙起第二十一章 雲州兵變第十章 攻守易勢(2)第九章 泣淚藥兒嶺第八章 失於察兵第二十章 黃王五行陣(1)第十四章 扼潼關者得天下第十八章 挺進浙西第九章 故布疑兵第十四章 危機四伏(2)第二十二章 公判鬥雞臺第二十章 山重水複疑無路第十三章 兵不血刃第十三章 兵不血刃第二十七章 盤馬彎弓雄師出第十七章 寺名話英雄第四章 叛齊降唐(2)第二十八章 霹靂手段(2)第二章 謀定而後動第十五章 休言女子無英物第三十四章 圍陳州(2)第三十三章 外線出擊(4)第二十四章 蜀地舉義旗(2)第二十章 痛擊八都軍第十二章 江淮雷霆第十九章 義薄雲天第二十一章 雲州兵變第十章 拱衛洛陽第二十一章 用兵如神第二章 謀定而後動第十六章 義師集結《大齊英雄》序暨簽約感言第十八章 傳檄攻大齊第三十六章 絕其必返第六章 妙手回春第十一章 圍獵淮南(2)第十八章 江南大戰略第四章 叛齊降唐(2)第四章 鐵壁合圍第二十八章 霹靂手段(2)第二十四章 申州大戰第十四章 意外打擊第三十八章 席捲江南第三十九章 火燒驛館(2)第三章 叛齊降唐(1)第三十五章 昏君議兵第一章 東征颶風(1)《大齊英雄》序暨簽約感言第三十章 生死大戰第三十六章 疾風暴雨第三十章 此去故國已成空(2)第三十一章 禍起蕭牆第九章 攻守易勢(1)第三十九章 荒唐聖斷第十二章 攻守易勢(4)第二章 智取長垣第三十八章 沖天劍(2)第二十五章 火攻唐兵第十九章 猿驚鶴怨第十一章 雄師狂飆第三十三章 內憂外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