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猛虎掏心

且說龐從決定忠武軍留守歙州,然後尋機撤回許州,滿足忠武兵將厭戰歸鄉的心願。樑纘反對龐從的這個做法,堅持要忠武軍隨張璘大軍行動,進攻大齊軍駐守的睦州,二將均手按劍柄,怒目而視。雙方兵將也情緒激動,紛紛操起兵器,內鬥一觸即發。

張璘走到龐從、樑纘中間,喝道:“你倆今天怎麼了?拿了大唐的傣祿,就這樣爲大唐服務?你們今天如果相鬥,那就先殺了張璘!”

龐從、樑纘聽了張璘之言,不敢違拗,都招呼手下兵將保持克制,唐營似乎恢復了平靜。

張璘說道:“我理解龐從將軍的心情,理解忠武將士的心情。根據大唐律法,戍守兵將均有外出期限。忠武兵將離家日久,回鄉心切,到了服役期限,應該回原籍與家人團聚。當年龐勳兵變,就是因爲朝廷違反律法,才導致了那場禍亂。我決定讓龐從將軍帶領忠武軍回許州,讓忠武兵將與家人團聚。圍剿黃巢賊寇,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奏效,這事就這樣定了!”

唐營兵將聽了張璘的話,感到主將心胸寬廣,能體恤士卒。龐從向張璘深施一禮,熱淚直涌:“張將軍,忠武將士感謝您的大恩大德,你今日之恩,龐從當來日再報!青山不改,綠水長流,我倆後會有期!”說完,龐從帶着一萬多忠武軍,離開了唐營,徑往許州去了。

張璘、樑纘、張守一回到中軍帳,坐定後,樑纘說道:“張將軍,高都統撥給你五萬人馬出征,前面幾場戰役,折損了萬把人,龐從又帶走了萬把人,我軍現在只有二萬餘人,這仗怎麼打下去?”

“高都統上次分兵拒賊,大營兵馬只有約一半了,還得調兵防守緊要去處。這次出動十萬人馬攻打衢州,重點是拿下徐唐莒賊寇的千里崗大寨。拿下此寨,則全盤皆活。我這路兵馬,已經沒有退路,必須奮勇向前,攻取睦州,再南下與高都統會師。軍情緊急,明日一早,就從歙州開拔!”張璘說道。

樑纘嘆了口氣:“看來這次只有和徐唐莒賊寇拼死一戰了,張將軍,我支持你的決定!”

張守一附和道:“我相信張璘將軍神勇無敵,一定能戰勝徐唐莒賊寇,攻佔浙西。”

根據徐唐莒的部署,大齊第五寨將士迅速完成了兵力調整。蓋洪、葉翔一軍勝利到達千里崗,加固防禦工事;朱直管、王知新一軍進入睦州、婺州駐防;徐唐莒、費傳古、劉鶯、常宏、王玫帶領三萬精兵,從紫溪出發,隱蔽東進,直奔杭州而來。

董昌接到高駢的手令後,大喜過望,急聚衆文武商議。

“諸位,高駢這次發三路兵圍剿徐唐莒部,約我從東路進兵,收復婺州,真是天大的好事!我決定出兵討賊!”董昌一臉得意,粗聲說道。

浙東觀察使崔璆開口了:“上次八都軍與黃巢交手,慘敗而歸,如今士氣低落,兵力不足,我看還是少趟這次渾水爲好!”

錢鏐、阮結、杜稜等人附和崔璆的意見。

董昌一聽,可犯難了。崔璆是朝廷委派的地方大員,論行政職務,在他之上。崔璆不諳軍事,所以浙東軍事方面,一向由董昌指揮調度。崔璆喜*詩作畫,不喜歡行軍打仗,所以很少過問軍務。但今天崔璆站出來說話了,當着衆文武的面,董昌表面上不得不表示尊重。

“崔大人說得有道理,八都軍戰力大損是事實,可作爲一名軍人,帶兵征戰疆場是本分。我上次輸給黃巢,實在不甘心,發誓要報仇雪恨。如今黃巢主力遠征閩南,徐唐莒困守浙西,高駢率大軍圍剿浙西賊寇,給了我們浙東八都軍一次雪恥良機,我不想錯過這個天賜良機。決心提一旅之師,與裴璩合攻婺州,縱然馬革裹屍,亦無怨無悔!”董昌一番話,慷慨激昂,頗有風蕭蕭兮易水寒之情懷。

崔璆嘆了口氣:”董將軍非要出戰不可,那就出戰吧!如果戰事不利,就早點撤回來!”

“多謝崔大人理解支持!”董昌說了一句奉承話。

董昌下令了:“我、湯臼、袁邠,崔溫,徐珣領兵二萬,直掏賊寇婺州巢穴,黃碣、李暢之、徐淑駐守杭州;錢鏐、阮結、杜稜駐守越州;蔣瑰、成及駐守台州。其它各州將領,要做好清理逃竄賊寇工作,這次要一舉擊敗徐唐莒!”

第二天,董昌點了二萬精兵,離開杭州,氣勢洶洶地向婺州撲來。由於徐唐莒的兵馬白天在山丘密林裡宿營,晚上悄悄行軍,與董昌的兵馬並未相遇。就這樣,齊唐二路大軍,各自朝着自己的攻擊目標前進了。

徐唐莒率軍抵達杭州後,在一個月黑之夜,下令攻城。義軍迅速架起飛橋,使用鉤援、雲梯等接城工具,向唐軍發起了突然襲擊。

黃碣接到唐兵報告時,杭州外城已經被徐唐莒大軍突破,大齊第五寨將士奮勇前進,開始攻打杭州內城。黃碣大驚,急召李暢之、徐淑商議對策。

黃碣說道:“我做夢也沒有想到徐唐莒竟敢採取猛虎掏心的戰術,直取杭州。董昌這個混蛋,把大部分精兵用來出征婺州,只留下數千人馬讓我們駐守杭州。現在崔璆大人也在內城,你們說怎麼辦?”

李暢之此時也是心急如焚,提了自己的建議:“黃將軍,這次杭州肯定保不住了,眼下只有捨命突圍,才能保全咱們的性命!我看熬到天黑,就集中力量,帶着崔璆大人突圍吧!”

徐淑說道:“黃將軍,我建議從東門突圍,先撤到明州再說!”

“好吧,今晚子時就行動,保全性命要緊,這事就這樣定了!”黃碣拍板了。

崔璆一向文雅,這時也大罵董昌:“董昌,你這個混蛋!只知道爭搶地盤,現在好了,老巢也讓徐唐莒端了,*八輩子祖宗!”

當晚子時,黃碣、李暢之、徐淑保護着崔璆,帶領三千精兵,打開東門,向外衝殺。東門外是劉鶯的營盤,劉鶯指揮兵將與唐軍激戰,唐軍死傷大半,黃碣一軍終於突破包圍圈,帶着崔璆逃到明州去了。

天亮後,徐唐莒、費傳古、劉鶯、常宏、王玫率領大齊第五寨將士猛攻杭州內城,很快攻了進去,義軍佔領了杭州,得到了大量軍需物資,府庫錢糧,不計其數。

徐唐莒下令出榜安民、開倉放糧,軍民大悅,很快穩定了杭州局勢,窮苦百姓子女紛紛從軍,杭州義軍力量迅速壯大,擴充到了五萬多人。

不久,徐唐莒命令常宏、王玫駐守杭州,自已率領三萬精兵進攻越州。錢鏐分析軍情,知道自己萬餘兵馬不是徐唐莒大軍的對手,就主動撤離越州,退到台州,與蔣瑰、成及的兵馬會合,準備反攻義軍,妄圖東山再起。

第九章 勢如破竹第三章 東征颶風(3)第三十一章 此去故國已成空(3)第七章 東征沂州第十五章 奸雄設謀第二章 智取長垣第七章 柳州涌怒潮第八章 臨危受命第二十七章 丹心碧血映青史第十三章 出奇制勝第二十二章 公判鬥雞臺第二十五章 黑色樑田陂(4)第十二章 平叛立功第三十八章 痛殲王牌軍(2)卷首語第三十章 生死大戰第二十六章 除奸行動第三十四章 依依離別情第十五章 彥璋遇難第十四章 危機四伏(2)第三十八章 火燒驛館(1)第十九章 沙陀兵南下(1)第三十二章 此去故國已成空(4)第二十二章 遠征播威名第十七章 巧殺回馬槍第十章 取汝州第四章 浙東風雲第三十六章 絕其必返第三十六章 疾風暴雨第二十五章 臨危不懼第二十九章 此去故國已成空(1)第三十七章 痛殲王牌軍(1)第二十三章 蜀地舉義旗(1)第二十三章 蜀地舉義旗(1)第三章 東征颶風(3)第二十三章 黑色樑田陂(2)第三章 兵貴神速第十七章 唐僖宗出逃第二十六章 血染黃梅第二十二章 公判鬥雞臺第二十六章 黑色樑田陂(5)第十章 取汝州第六章 擊球定三川第三十三章 朱溫獻計第七章 摧樑折柱第三十章 剪羽孤勢第一章 長垣風雲起第十三章 知兵非好戰第十八章 傳檄攻大齊第十四章 威震齊魯第三十八章 結義太浮山卷首語第二十五章 臨危不懼第三十二章 外線出擊(3)第四十章 荊門喋血第九章 勢如破竹第三十二章 湘陰縱敵第四十章 痛殲王牌軍(4)第十三章 兵不血刃第二十六章 黑色樑田陂(5)第二十章 黃王五行陣(1)第三十九章 痛殲王牌軍(3)第二十五章 黑色樑田陂(4)第十二章 攻守易勢(4)第十五章 天地再造第二十二章 遠征播威名第十八章 忍痛撤圍第二十一章 將星殞落第一章 秋菊凌寒第三十三章 圍陳州(1)第二十四章 隱真示假第三十二章 計中計第二十七章 丹心碧血映青史第二十六章 愛民如子第五章 鐵血征途第十六章 和戰變幻第二章 謀定而後動第八章 失於察兵第六章 擊球定三川第六章 生死博弈第三十九章 揮師北伐第三十六章 奪連州第六章 妙手回春第二十二章 遠征播威名第三十四章 外線出擊(5)第三章 叛齊降唐(1)卷首語第三十四章 圍陳州(2)第三十九章 揮師北伐第二十四章 蜀地舉義旗(2)第三十八章 結義太浮山第二十三章 飛兵越仙霞(2)第十八章 忍痛撤圍第四章 叛齊降唐(2)第三章 叛齊降唐(1)第二十五章 蜀地舉義旗(3)第十五章 天地再造第十七章 唐僖宗出逃第二十一章 黃王五行陣(2)卷首語
第九章 勢如破竹第三章 東征颶風(3)第三十一章 此去故國已成空(3)第七章 東征沂州第十五章 奸雄設謀第二章 智取長垣第七章 柳州涌怒潮第八章 臨危受命第二十七章 丹心碧血映青史第十三章 出奇制勝第二十二章 公判鬥雞臺第二十五章 黑色樑田陂(4)第十二章 平叛立功第三十八章 痛殲王牌軍(2)卷首語第三十章 生死大戰第二十六章 除奸行動第三十四章 依依離別情第十五章 彥璋遇難第十四章 危機四伏(2)第三十八章 火燒驛館(1)第十九章 沙陀兵南下(1)第三十二章 此去故國已成空(4)第二十二章 遠征播威名第十七章 巧殺回馬槍第十章 取汝州第四章 浙東風雲第三十六章 絕其必返第三十六章 疾風暴雨第二十五章 臨危不懼第二十九章 此去故國已成空(1)第三十七章 痛殲王牌軍(1)第二十三章 蜀地舉義旗(1)第二十三章 蜀地舉義旗(1)第三章 東征颶風(3)第二十三章 黑色樑田陂(2)第三章 兵貴神速第十七章 唐僖宗出逃第二十六章 血染黃梅第二十二章 公判鬥雞臺第二十六章 黑色樑田陂(5)第十章 取汝州第六章 擊球定三川第三十三章 朱溫獻計第七章 摧樑折柱第三十章 剪羽孤勢第一章 長垣風雲起第十三章 知兵非好戰第十八章 傳檄攻大齊第十四章 威震齊魯第三十八章 結義太浮山卷首語第二十五章 臨危不懼第三十二章 外線出擊(3)第四十章 荊門喋血第九章 勢如破竹第三十二章 湘陰縱敵第四十章 痛殲王牌軍(4)第十三章 兵不血刃第二十六章 黑色樑田陂(5)第二十章 黃王五行陣(1)第三十九章 痛殲王牌軍(3)第二十五章 黑色樑田陂(4)第十二章 攻守易勢(4)第十五章 天地再造第二十二章 遠征播威名第十八章 忍痛撤圍第二十一章 將星殞落第一章 秋菊凌寒第三十三章 圍陳州(1)第二十四章 隱真示假第三十二章 計中計第二十七章 丹心碧血映青史第二十六章 愛民如子第五章 鐵血征途第十六章 和戰變幻第二章 謀定而後動第八章 失於察兵第六章 擊球定三川第六章 生死博弈第三十九章 揮師北伐第三十六章 奪連州第六章 妙手回春第二十二章 遠征播威名第三十四章 外線出擊(5)第三章 叛齊降唐(1)卷首語第三十四章 圍陳州(2)第三十九章 揮師北伐第二十四章 蜀地舉義旗(2)第三十八章 結義太浮山第二十三章 飛兵越仙霞(2)第十八章 忍痛撤圍第四章 叛齊降唐(2)第三章 叛齊降唐(1)第二十五章 蜀地舉義旗(3)第十五章 天地再造第十七章 唐僖宗出逃第二十一章 黃王五行陣(2)卷首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