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轉戰千里

bookmark

王重隱、徐唐莒率兵一萬,從江州出發,分多股隱蔽西進,十幾天後在嶽州南面的玉笥山勝利會師。按營紮寨完畢,王重隱馬上召集衆將召開軍事會議,王重隱說道:“這次我們攻打嶽州,一定要速戰速決,我決定採取夜襲方式,一舉破城!”

徐唐莒補充說道:“嶽州西南就是一望無邊的洞庭湖,適合水師作戰,我軍攻取嶽州後,要迅速擴充兵力,特別是訓練水軍,這樣,李唐大軍前來圍剿時,我們可以依託洞庭湖,進行長期作戰。”

衆將聽了,紛紛表示贊成這個方案。王重隱站了起來,宣佈作戰命令:“既然弟兄們同意這個方案,我就宣佈攻打嶽州的具體部署了。唐莒率兵二千,佯攻嶽州東門,我領兵八千,主攻南門,半夜時分發起攻擊,務必在天亮前拿下嶽州城!對放下武器的唐兵唐將,就接受改編他們,擴充我軍的實力。”

衆將齊聲回答:“堅決攻下嶽州城!”

王重隱雙眼熠熠生輝,用力一揮手,說道:“各部開始行動!”

兵貴神速,徐唐莒率領二千人馬,晝伏夜行,第二天深夜趕到了嶽州城東郊,徐唐莒命令部隊隱蔽起來,然後派出小分隊抵近東城觀察,選擇攻擊點。

偵察情報很快反饋到了徐唐莒那兒,他凝神思索了片刻,決定把帶來的十幾架雲梯分別架設在唐軍守備的薄弱區域。一個完整的戰鬥方案在他腦海裡逐漸形成:攻城第一梯隊的義兵每人執一把短刀,這樣便於行動。登上城樓後,一方面打開東門,放義軍騎兵入城戰鬥,另一方面迅速插向北門方向,猛打猛衝,打亂唐軍部署,配合王重隱大軍順利入城,佔領整個嶽州。謀算已定,徐唐莒派二名親兵速向王重隱報告準備情況,攻入東城後舉火爲號,王重隱就率大軍進攻南城。

鏖戰在即,此時的嶽州唐軍,完全不知道義軍已經到了他們眼皮底下,城牆上只有少數唐兵值勤,很多唐兵正在呼呼大睡,做着各種各樣的夢,唐軍主將譚兵、蔣飛在自己家裡摟着老婆睡得渾然不覺。徐唐莒帶着攻城敢死隊員,來到預定攻擊位置。

唐莒低聲命令:“弟兄們,上!”義兵個個敏捷似猿猴,悄悄地摸上了嶽州東城,慢慢靠近了守城的唐兵,徐唐莒打了一下攻擊的手勢,義兵們突然從蹲伏的角落裡閃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解決了東城牆上的幾十個唐兵,並打開了東門,在東城牆上燃起了幾堆大火。王重隱看到東城火起,知道徐唐莒已經得手,就掄起雙錘,大聲說道:“總攻開始!”八千義兵怒吼着殺向南城,很快就突破了唐軍南城防線,在嶽州外城和唐軍廝殺了起來。

譚兵、蔣飛這時也被驚醒了,推開窗戶,看到嶽州城四處濃煙翻滾,火光沖天,聽到了陣陣喊殺之聲,不禁暗暗叫苦。心裡懊悔不迭,因爲麻痹輕敵,疏於防範,才導致了現在的混亂局面。譚兵、蔣飛連忙組織唐兵進行反攻,並下令要死守內城。但此時抵抗,爲時已晚,唐軍早已被義軍殺散,難以組織有效的反擊,到天明時分,王重隱、徐唐莒的人馬已經控制了嶽州的外城,並開始組織向內城進攻。

嶽州城唐軍一共只有六七千人,經過半夜激戰,退守內城的只有二三千人。譚兵唉聲嘆氣,對蔣飛說道:“兄弟,這次我倆要大禍臨頭了,你看現在怎麼辦?是死守待援,?還是開城投降?”

蔣飛輕輕搖了搖頭,答道:“譚兄,你想想,一般的兵將可以投降,你我如果投降,肯定沒有好結果,就算王重隱他們放過咱倆,但是嶽州的百姓是不會放過咱倆的。你我平日縱容士卒隨意搶奪百姓的財物,嶽州人恨透了咱倆,如果現在投降,你我肯定沒有好果子吃的!”

譚兵聽了,點點頭:“兄弟說得是,看來也只有死戰這一條路了,我看這樣,你在這裡守備,我率五百軍士殺出內城,向北突圍,就駐紮在長江北岸,和你成犄角之勢,然後派信使向周圍方鎮求救,特別是向曾元裕求救。你只要堅守住半個月,我方援軍就會趕到,我們就有活路。”

蔣飛答應譚兵死守嶽州內城,譚兵點了五百唐兵,趁着夜色打開北門,向外衝殺,義軍此時還沒有完全對嶽州形成包圍圈,北邊兵力不足,譚兵才殺出嶽州,北渡長江,派信使向江北附近唐軍求救,曾元裕這才知道了嶽州的戰事。

曾元裕在鄂州西面的江面上傳令暫時停止向東前進,召集主要將領商議軍情,大將吳彥宏說:“大軍已經抵近鄂州,如果現在回師增援嶽州,正好中了曹師雄的調虎離山之計。我的建議,曾將軍繼續率大軍前進,我率一萬水軍西進,和譚兵及周圍唐軍會合,反攻嶽州。曾將軍在鄂州稍作停留,整頓好段彥謨、李福的兵馬後,按原定計劃繼續向江州進發,務必拿下江州,這樣才能反敗爲勝,化險爲夷。”

諸將大多附和吳彥宏的建議,曾元裕把臉轉向楊復光,問道:“楊監軍,你意如何呢?”

楊復光面無表情,不痛不癢應了一句:“曾將軍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剿滅這點兒毛賊,應該問題不大。本官祝曾將軍這次旗開得勝,凱旋而歸。”

曾元裕聽了楊復光的揶揄之語,甚是不悅,但楊復光和他是平級,他也奈何不得。沉吟片刻,曾元裕果斷地說道:“彥宏此計我看不錯,這次我們要和曹師雄拼個魚死網破!從目前戰場形勢看,東西千里戰線上,賊寇的主力集中在東邊江州、洪州一帶,嶽州雖然吃緊,但我估計十天八天應該能夠守住。如果嶽州失守,只要我軍能夠迅速奪回來,西邊的戰場主動權依然在我軍手中。這次戰役的關鍵在於能不能拿下江州,如果江州被我軍拿下,則可以切斷賊寇中原南北二軍的聯繫,使其首尾不能相顧。所以,傳我將令,嚴令張自勉調遣中原北路大軍,死死地纏住黃巢的主力,把黃巢主力拖在汴州、宋州一線,使其不能南顧。彥宏,就依你之言,我撥給你一萬水軍,迅速西進和譚兵會合,增援嶽州,一定要和王重隱、徐唐莒的主力進行決戰,嶽州附近的唐軍,我授權給你,你隨時可以調遣使用。我和楊監軍率大軍進駐鄂州,整飭兵馬,整頓軍紀,然後向江州發起進攻。”

吳彥宏大聲回答:“末將一定爲大唐建立新功,剿滅王重隱、徐唐莒部!”

譚兵衝出嶽州外城後,王重隱、徐唐莒馬上佈置好嶽州城四面警戒線,然後組織好攻打內城的人馬,向嶽州內城發起了猛烈的進攻。不到半日,義軍就撕開了一個突破口,大軍如潮水般涌進內城,唐軍兵敗如山倒,非死即降,內城防線土崩瓦解。蔣飛見大勢已去,無路可逃,對着北方譚兵突圍的方向,哭喊道:“譚兄,蔣飛無能,沒有能保護好你的家小,我們來生再見吧!”說完,拔劍自刎。

王重隱命令義兵搜查府庫,開倉放糧,然後決定乘勝攻打朗州。徐唐莒進言道:“嶽州剛剛攻克,人心未安,我認爲唐軍必然會迅速反撲過來。不如先經營好嶽州,再取朗州不遲。”

王重隱擺了擺手,大大咧咧地說:“唐莒,不必多慮。唐軍早成驚弓之鳥,不堪一擊。現在不趁勢攻取朗州,以後這樣的機會就少了。”徐唐莒堅持說道:“那你給我留下三千人馬,我來駐守嶽州,你去攻打朗州,一方遭到唐軍攻擊,形勢危急,另一方就迅速回援。”

王重隱呵呵一笑:“好吧,唐莒,你就是過分謹慎,太高看唐軍了。”

第二天,王重隱撥給徐唐莒三千人馬,讓他駐守嶽州,自己帶着主力向朗州方向進發了。

王重隱的主力離開嶽州沒幾天,吳彥宏就和譚兵合兵一處,並聚集了附近的唐軍,兵力達到一萬五千多人,氣勢洶洶地向嶽州撲來。徐唐莒正在組織百姓修復嶽州城牆,得到探馬飛報,大吃一驚。心想:我料唐軍必來反攻,想不到來得這麼快!

徐唐莒心急如焚,連忙命令義兵把守好嶽州四面城牆,他親自提着方天畫戟,騎馬巡城,並緊急動員百姓協助守城。還沒有佈置完畢,只見遠處塵頭大起,無數唐兵吶喊着向嶽州北城殺來,吳彥宏親自督陣,命令唐兵不間斷地發起進攻。唐軍的攻城器械十分厲害,什麼頭車、搭車、炮樓、餓鶻車、雲梯、攻城車、猛火油櫃等全部用上了,特別是猛火油櫃,點燃石脂水火攻城門,能對城門進行有效的攻擊。時間不長,嶽州北門燃起了熊熊大火,城門被燒得焦灼一片,只剩幾塊木條,吳彥宏揮舞金剛花翎刀,催動大青馬,命令唐軍殺入城中。

徐唐莒指揮軍民竭力抵抗,但唐兵戰鬥力相當強,不要命地往城裡衝殺,義兵漸漸支持不住。譚兵因爲急於知道家眷的下落,就挺着鐵槍帶頭衝進城裡,但和手下上百名唐兵找遍了自己的宅院,卻空無一人。急得譚兵綽槍上馬,帶着唐兵尋找自己認識的人,打探家小下落。真是冤家路窄,譚兵正在城中四處尋找之時,和徐唐莒帶領的一股人馬劈面相遇。譚兵仗着人多勢衆,喝問徐唐莒:“這位賊將,你們將我的家眷弄到哪兒去了?”

徐唐莒一聽,估摸着此人應該就是從嶽州內城突圍出去的譚兵,冷冷答道:“你的家眷?早就被我們處理好了!你在嶽州城橫行霸道,和你的家人幹盡了壞事,早就該得到報應了。上天命令義師懲罰惡人,你的家人經過公審,根據情節輕重,該殺的殺,該關的關,該放的放。具體你問執行的人員,不過我告訴你,你的父母妻兒已經被我們斬首了!”

譚兵一聽,眼前一黑,真是氣炸了連肝肺,挫碎了口中牙。他狂叫着向徐唐莒殺來,徐唐莒毫不畏懼,挺戟相迎,二將鬥不十合,徐唐莒賣個破綻,露出左胸位置。譚兵以爲徐唐莒武藝平平,就使出一招“穿梭幺中吐”,狠狠地向徐唐莒的左胸刺來,徐唐莒側身一閃,躲過了這要命的一槍,使出絕技“寒星追月”,戟尖疾如閃電,正中譚兵伸出的脖子,砸得譚兵半個腦袋垂了下來。唐兵見主將被殺,不禁大駭,往後撤退。徐唐莒整頓好隊伍,從容撤出岳陽城,打馬揚鞭,向朗州方向而去。

吳彥宏率領唐兵終於攻入嶽州,部將要他乘勝向朗州方向追殺,吳彥宏搖搖頭,說道:“人最苦於貪心不足,得隴望蜀。傳我將令,先安定嶽州人心,整頓好隊伍,準備好作戰器械,我自有破賊之法!”

第三十九章 訪賢赤山島第十三章 危機四伏(1)第二十七章 丹心碧血映青史第三十三章 外線出擊(4)第三十四章 嶺南烽火第二十二章 飛兵越仙霞(1)第十五章 奸雄設謀第三十九章 訪賢赤山島第三十五章 昏君議兵第二十六章 愛民如子第二十二章 黑色樑田陂(1)第十八章 傳檄攻大齊第十章 圍獵淮南(1)第三十八章 結義太浮山第三十一章 此去故國已成空(3)第三十二章 計中計第二十八章 猛虎掏心第三十六章 大反擊第十七章 寺名話英雄第三十一章 汴河巧設伏第十八章 挺進浙西第二十章 黃王五行陣(1)第三十九章 荒唐聖斷第二十七章 良將奇謀第二十四章 黑色樑田陂(3)第十六章 義師集結第二十一章 將星殞落第十九章 酒不醉人人自醉第八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十二章 攻守易勢(4)第二十五章 黑色樑田陂(4)第三十九章 揮師北伐第七章 柳州涌怒潮第二章 智取長垣第四章 浙東風雲第二十五章 黑色樑田陂(4)第十章 黑雲壓城第十三章 戰旗漫卷第二十章 山重水複疑無路第二章 謀定而後動第二十六章 黑色樑田陂(5)第二十二章 公判鬥雞臺第二十一章 用兵如神第三十九章 揮師北伐第四十章 痛殲王牌軍(4)第三十六章 奪連州第十三章 戰旗漫卷第二十三章 奇襲江陵第三十九章 荒唐聖斷第二十七章 盤馬彎弓雄師出第三十八章 痛殲王牌軍(2)第二十一章 雲州兵變第十章 取汝州第二章 代北狼煙起第三十二章 湘陰縱敵第三十三章 裡應外合第二十七章 丹心碧血映青史第二十九章 灑淚酹千杯第四十章 天縱奇才第三十二章 外線出擊(3)第十二章 平叛立功第二十六章 愛民如子第二十四章 蜀地舉義旗(2)第二十二章 飛兵越仙霞(1)第八章 李唐新政《大齊英雄》序暨簽約感言第三十一章 輕敵冒進第二十八章 控扼藍田第二章 謀定而後動第三十一章 禍起蕭牆第十一章 圍獵淮南(2)第三十八章 結義太浮山第三章 兵貴神速第十一章 洞庭譜壯歌第七章 東征沂州第十二章 攻守易勢(4)第十五章 彥璋遇難第五章 叛齊降唐(3)第十四章 危機四伏(2)第十六章 義師集結第三十八章 結義太浮山第三十二章 計中計第四十章 天縱奇才第二十五章 黑色樑田陂(4)第三十一章 汴河巧設伏第十一章 圍獵淮南(2)第二十七章 霹靂手段(1)第五章 叛齊降唐(3)第二十二章 暗無天日第五章 金色蛤蟆爭努眼第三章 敲山震虎第三十八章 結義太浮山第七章 摧樑折柱第二十四章 隱真示假第七章 柳州涌怒潮第二章 謀定而後動第二十四章 蜀地舉義旗(2)第二十七章 盤馬彎弓雄師出第十八章 傳檄攻大齊
第三十九章 訪賢赤山島第十三章 危機四伏(1)第二十七章 丹心碧血映青史第三十三章 外線出擊(4)第三十四章 嶺南烽火第二十二章 飛兵越仙霞(1)第十五章 奸雄設謀第三十九章 訪賢赤山島第三十五章 昏君議兵第二十六章 愛民如子第二十二章 黑色樑田陂(1)第十八章 傳檄攻大齊第十章 圍獵淮南(1)第三十八章 結義太浮山第三十一章 此去故國已成空(3)第三十二章 計中計第二十八章 猛虎掏心第三十六章 大反擊第十七章 寺名話英雄第三十一章 汴河巧設伏第十八章 挺進浙西第二十章 黃王五行陣(1)第三十九章 荒唐聖斷第二十七章 良將奇謀第二十四章 黑色樑田陂(3)第十六章 義師集結第二十一章 將星殞落第十九章 酒不醉人人自醉第八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十二章 攻守易勢(4)第二十五章 黑色樑田陂(4)第三十九章 揮師北伐第七章 柳州涌怒潮第二章 智取長垣第四章 浙東風雲第二十五章 黑色樑田陂(4)第十章 黑雲壓城第十三章 戰旗漫卷第二十章 山重水複疑無路第二章 謀定而後動第二十六章 黑色樑田陂(5)第二十二章 公判鬥雞臺第二十一章 用兵如神第三十九章 揮師北伐第四十章 痛殲王牌軍(4)第三十六章 奪連州第十三章 戰旗漫卷第二十三章 奇襲江陵第三十九章 荒唐聖斷第二十七章 盤馬彎弓雄師出第三十八章 痛殲王牌軍(2)第二十一章 雲州兵變第十章 取汝州第二章 代北狼煙起第三十二章 湘陰縱敵第三十三章 裡應外合第二十七章 丹心碧血映青史第二十九章 灑淚酹千杯第四十章 天縱奇才第三十二章 外線出擊(3)第十二章 平叛立功第二十六章 愛民如子第二十四章 蜀地舉義旗(2)第二十二章 飛兵越仙霞(1)第八章 李唐新政《大齊英雄》序暨簽約感言第三十一章 輕敵冒進第二十八章 控扼藍田第二章 謀定而後動第三十一章 禍起蕭牆第十一章 圍獵淮南(2)第三十八章 結義太浮山第三章 兵貴神速第十一章 洞庭譜壯歌第七章 東征沂州第十二章 攻守易勢(4)第十五章 彥璋遇難第五章 叛齊降唐(3)第十四章 危機四伏(2)第十六章 義師集結第三十八章 結義太浮山第三十二章 計中計第四十章 天縱奇才第二十五章 黑色樑田陂(4)第三十一章 汴河巧設伏第十一章 圍獵淮南(2)第二十七章 霹靂手段(1)第五章 叛齊降唐(3)第二十二章 暗無天日第五章 金色蛤蟆爭努眼第三章 敲山震虎第三十八章 結義太浮山第七章 摧樑折柱第二十四章 隱真示假第七章 柳州涌怒潮第二章 謀定而後動第二十四章 蜀地舉義旗(2)第二十七章 盤馬彎弓雄師出第十八章 傳檄攻大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