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秋菊凌寒

孫梅設計誅殺曹全晸、曹翊父子後,長舒了一口氣。不久,黃巢派太尉趙璋爲使,到孫梅處犒賞三軍,趙璋帶着數百名精兵押送着勞軍物資來到了尼丘山。

趙璋一行受到了孫梅的熱情款待,席間,趙璋說道:“夫人,你這次採取果斷行動,殲滅了曹全晸父子的精銳兵馬,爲大齊立下了蓋世奇功,真是可喜可賀啊!”

孫梅聽了,默然不語,眼角的淚花不知不覺掉了下來。

趙璋十分詫異,問道:“夫人,打了大勝仗,爲何傷心啊?!”

魯齊接過話頭:“趙太尉有所不知,這次徹底消滅了曹全晸、曹翊的李唐王牌軍,爲大齊除去了心腹大患。可在圍殲曹全晸的戰鬥中,義母的親兒子王鷹被曹全晸的鑌鐵鞭給活活打死了!進攻曹翊,大齊折了李承佑、張思泰二位將軍。二場戰役,大齊折損了三萬多名將士,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趙璋聽了,眼眶溼潤,一時間不知說什麼話爲好。

坐在孫梅旁邊的王雁“嗚嗚嗚”地哭了起來。

聞瑛連忙走到孫梅、王雁身邊,反覆規勸。

沈雲翔語聲顫抖:“大將軍是位了不起的女中豪傑,雲翔此生,最佩服的女英雄就是大將軍了!大將軍爲了大齊的事業,失去了愛侶、愛子,這切膚之痛,常人是難以理解的!”

“是啊,夫人的形象光照千秋,真是一門忠烈!這次陛下託我到齊魯,就是要了解一下實情。我回去後,一定會轉告陛下,曉諭大齊各地軍民,一定要向大將軍學習!向大將軍的部下學習!”趙璋緊攥拳頭,慷慨激昂。

“謝謝趙璋兄弟!請陛下和各地大齊將士放心,孫梅能承受失子之痛!我一定要率領大齊將士早日平定齊魯,爲大齊建功立業。縱然血灑疆場,馬革裹屍,亦無怨無悔!”孫梅神色堅定,聲音在大廳裡迴盪。

“夫人及各位將軍多加保重,如今各地戰事吃緊。二京糧草告急,我要及早回去,和陛下一起共商國是,趙璋就此告辭了!”

趙璋說完,拱了拱手,起身離座。

孫梅和衆將連忙離座,爲趙璋送行。

孫梅說道:“趙璋兄弟,你現在是大齊的太尉了,工作十分辛勞,一定要注意身體啊!對了,柴存兄弟現在的身體怎麼樣了?”

趙璋囁嚅着:“柴存兄弟他,他——”

“他怎麼了?你快說呀!”孫梅催促道。

趙璋只得硬着頭皮:“回稟夫人,柴存兄弟目前還在自己府中調治,病情暫時沒有好轉。不過陛下在物色新的御醫,研究最佳的醫治方案,請夫人放心好了!”

孫梅知道趙璋這樣說,是在寬慰她。孫梅嘆了一口氣,盯着趙璋:“趙璋兄弟,如果長安方面軍情緊急,陛下有危險的話,你一定要以最快速度通知我,我好提兵前去護駕!”

“趙璋謹記夫人之言!”趙璋答道。

“對了,趙璋兄弟,你這次帶了不少勞軍物資,三軍將士甭提多高興了。你現在要走了,我這兒地瘠民窮,也沒有什麼好東西送給你,就送你一些齊魯大餅吧!你在路上餓時啃幾口,這齊魯大餅吃起來好香,你可要多吃幾口啊,呵呵!”孫梅莞爾一笑,越發英氣逼人。

趙璋微微一笑:“多謝夫人贈餅!趙璋走了,夫人多保重!大家多保重!”

送走了趙璋一行,孫梅和衆將回到山寨大廳,紛紛落座後,孫梅說道:“殲滅曹氏王牌軍,我軍精銳也折損了不少,急需補充。請大家回到自己的作戰區域進行發展,明天就動身吧!”

魯齊一臉困惑:“義母,我們都走了,你怎麼辦?這次圍殲曹氏王牌軍,你的部隊損失最大,我和聞瑛一定要留下來保護你!”

“傻孩子,盡說傻話!放心吧,媽很安全,我這兒有王雁在左右,我的子午鴛鴦劍不是吃素的!這尼丘山易守難攻,我在這裡發展大齊力量,絕對沒問題!我擔心的倒是其它地區的大齊軍!諸位將領,立即執行我的命令!”孫梅大聲說道。

孫梅這樣一說,衆將只得離開大廳,去整頓自己的軍馬,準備奔赴各自的作戰區域。

魯齊、聞瑛走到山寨大廳門口時,孫梅在虎皮椅上喊道:“小魯、小瑛,停一下,媽有話說!”

魯齊、聞瑛連忙轉身,來到孫梅面前,孫梅伸出二手,分別拉住魯齊、聞瑛的手,看了又看。

過了好久,孫梅方說道:“小魯,這次你去齊地發展大齊力量,任重道遠,我在魯南不放心啊!媽送你一件兵器,讓你在緊急時作爲防身兵器使用。”

孫梅說完,從腰裡解下劍鞘,遞給魯齊。

魯齊接過劍鞘,輕輕將劍拔了出來,定眼一瞧,不禁呆了。

原來此劍乃王鷹遺物,天下名劍純鈞劍。

魯齊收劍入鞘,雙膝跪下,二手捧着劍鞘,遞給孫梅:“義母,這劍乃鷹弟遺物,小魯不能領受!放在你的身上,你用來防身,這樣我和瑛姐才放心!”

聞瑛說道:“義母,小魯說得是,你還是自己用來防身吧!”

孫梅聽了,嗔怪道:“看你們夫妻倆,一唱一和的。我將此劍送給小魯,自然有我的道理。小魯善使雙錘,在萬軍叢中如入無人之境,這媽知道。但媽認爲小魯現在還年輕,是大齊事業的接班人,所以不能有絲毫的閃失!我將鷹兒的寶劍送給小魯,就是將小魯當成我的親生兒子,放在小魯身上,媽才放心!如果小魯不拿,那媽就不認你這個兒子了!”

“媽,小魯聽你的話,佩上此劍,兒要提劍斬盡世上的貪官惡霸,打出一個太平乾坤來!”魯齊眼含淚花,以劍指心。

“嗯,這纔像我孫梅的孩子!鷹兒泉下有知,一定會高興的!”孫梅邊說邊掉淚。

魯齊拿着純鈞劍,一步一回頭地走出了山寨大廳,聞瑛緊跟着魯齊,離開了尼丘山,到齊地發展大齊力量去了。

趙璋回到長安後,馬上入宮面見大齊皇帝黃巢,細述了齊魯之行。

黃巢聽了趙璋的講述後,方知王鷹陣亡的消息,黃巢十分悲痛,清淚直淌。

良久,黃巢低沉地說:“趙璋兄弟,你出使齊魯,一路鞍馬勞頓,回府歇息去吧!明天在含元殿召開大齊軍事會議,你一定要來參加!”

趙璋點點頭:“陛下,那兄弟就回府休息去了!”

趙璋走後,簡霞走到黃巢身邊,見黃巢神情憂鬱,簡霞不敢發問,就輕輕地退了出去。

但黃巢聽到了那熟悉的腳步聲,回頭一看,簡霞已經退到了門口,黃巢用手招了招:“愛妃,爲何要走啊?”

簡霞連忙止步:“陛下,臣妾見陛下心事重重,不敢發問,故悄悄退出,望陛下恕罪!”

黃巢輕嘆一聲:“愛妃心細如髮,聰慧過人,孤甚欣賞。愛妃說得不錯,最近孤因國事繁多,心氣鬱結,纔有這等神色,愛妃切勿誤解!”

簡霞走到黃巢身邊,輕輕靠在黃巢肩膀上,鶯聲嚦語:“陛下乃華夏不世出的大英雄,臣妾幸遇陛下,蒙陛下垂愛,此生之願足矣!臣妾看到陛下日夜爲國事操勞,日見消瘦,臣妾心焦,恨才力不逮,不能爲陛下分憂!”

簡霞說完,珠淚迸濺,愈見嬌美。

黃巢輕輕撫摸着簡霞的秀髮:“愛妃深察孤心,孤寬慰了不少。老是悶在宮中,好沒樂趣。孤一向愛菊,如今秋菊盛開,愛妃何不陪孤一起到郊外賞菊?”

“臣妾惟陛下之命是從,陛下喜歡什麼,臣妾也就努力去學習什麼。陛下愛菊,那妾臣也就愛菊!”簡霞撲閃着美麗的雙眼。

“愛妃善解人意,孤真高興啊!對了愛妃,今天到郊外賞菊,孤只帶幾個親兵,微服出宮,感受一下大自然的天然野趣!”黃巢笑道。

“這樣無拘無束,最開心了!”簡霞一臉興奮。

黃巢說做就做,當即換下了龍袍,改穿商人服裝,喊了幾個親兵,和簡霞一起策馬離宮,到長安東郊去了。

黃巢、簡霞一行來到長安東郊,黃巢舉目遠眺,但見灞水波光粼粼,水草豐茂,魚羣隱約可見。灞水岸邊林木蔥蘢,秀美異常。一陣秋風吹來,黃巢衣衫飄動,感到神清氣爽。

黃巢在灞水邊打馬揚鞭,黃膘馬似通人性,翻掌亮蹄,歡快地跑了起來。黃巢仔細搜尋着岸邊的奇花異草,邊看邊嘖嘖稱讚。

忽然,黃巢勒住馬繮繩,翻身下馬,站在一處花叢邊,細細端詳起來。

簡霞和親兵們紛紛下馬,簇擁在黃巢周圍。

“愛妃請看,我找到菊花了!這裡菊花真多啊!太好看了!”黃巢難抑興奮之情。

簡霞臉泛紅光,展開鳳目,沿着黃巢手指的方向,仔細一看,嘿,還真看到了一大片菊花!那菊花在這荒郊野外,開放得燦爛奪目,奇美無比!

菊花在瑟瑟秋風中,傲然怒放,頻頻搖動,似乎在歡迎遠道而來的貴客!

黃巢喃喃自語:“一到秋天,天氣一日冷似一日,此時百花潛蹤,惟有菊花、梅花等少數花卉,不懼寒冷,凌寒獨放。它們蔑視大自然對百花的摧殘,充滿了大無畏的鬥爭精神。秋菊凌寒,就像大齊英雄們藐視反動勢力的迫害!爲了人間的和平美好,大齊將士們應該學習秋菊的這種鬥爭精神!”

簡霞出身於將門之家,自幼修文習武。因父親被奸臣所害,流落民間。後被唐僖宗派遣的選美官吏看中,簡霞被強行搶入宮中。幸虧黃巢領兵進了長安,簡霞在一次除奸行動中表現出色,黃巢將簡霞破格提拔爲貴妃。

簡霞這樣的身世,自然是個不尋常的女子,加之她天生聰慧異常,所以善解人意,往往見解獨到。簡霞聽了黃巢的一番讚美秋菊之語後,馬上笑道:“陛下這樣讚美秋菊,臣妾斗膽猜測,陛下在醞釀讚美秋菊的詩句吧,呵呵呵!”

衆人聽了,稱道不已:“陛下說得真好啊!簡貴妃猜得有道理!”

黃巢哈哈大笑:“愛妃聰慧,孤確有吟詠秋菊之意!”

簡霞抿嘴一笑:“陛下詩才,不在李杜之下,只是因爲忙於軍政,吟詩時間太少了,所以留下的詩作只有幾十首。這幾十首詩啊,我一直精心保存着呢!陛下,今日在灞水邊,面對着這絕佳景緻,這大片的秋菊,你肯定能吟誦出千古絕唱的!”

親兵們催促黃巢吟誦出秋菊詩來。

黃巢聽了,豪氣勃發:“既然愛妃鼓勵,弟兄們助威,孤就面對這灞水邊的秋菊,吟一吟吧!只是無酒不成詩,把我的酒葫蘆拿來!我邊喝邊吟!”

很快,一名親兵把酒葫蘆遞到黃巢的手裡。

黃巢揚起脖子,“咕咚咕咚”喝了幾口,沉思半晌,脫口而出:“秋光映美酒,今日灞上游。大齊笑秦漢,英雄不言愁。秋菊獨凌寒,花國無敵手。夕餐上疆場,彎弓報冤仇!”

第六章 二雄合兵第二十八章 控扼藍田第二十三章 計險厄遠近第二十九章 霹靂手段(3)第四章 迷霧重重第三章 戰濮州第三十三章 內憂外患第十二章 平叛立功第十九章 酒不醉人人自醉第五章 波詭雲譎第十七章 巧殺回馬槍第三十五章 圍陳州(3)第二十九章 霹靂手段(3)第二十六章 引蛇出洞第三十八章 結義太浮山第三十八章 痛殲王牌軍(2)第三十四章 外線出擊(5)第十六章 和戰變幻第二十八章 萬衆一心第十九章 猿驚鶴怨第一章 河東亂象第十八章 傳檄攻大齊第二十七章 良將奇謀第二十一章 黃王五行陣(2)第十二章 平叛立功第十九章 沙陀兵南下(1)第三十一章 汴河巧設伏第十八章 江南大戰略第三十章 外線出擊(1)第三十二章 湘陰縱敵第二十七章 盤馬彎弓雄師出第二十一章 雲州兵變第三十九章 痛殲王牌軍(3)《大齊英雄》序暨簽約感言第十二章 聖命不可違第二章 破解危局第五章 金色蛤蟆爭努眼第三十七章 轉戰千里第四章 叛齊降唐(2)第二十六章 愛民如子第三十七章 沖天劍(1)第三十九章 訪賢赤山島第二十九章 此去故國已成空(1)第二十六章 血染黃梅第三章 敲山震虎第二十四章 申州大戰第六章 擊球定三川第十六章 義師集結第二十四章 蜀地舉義旗(2)第二章 破解危局第三章 叛齊降唐(1)第二十三章 飛兵越仙霞(2)第三章 叛齊降唐(1)第三十五章 分進合擊第三十一章 輕敵冒進第十五章 小將鬧齊魯第十二章 平叛立功第十七章 華州平叛第八章 臨危受命第四章 浙東風雲第三十二章 此去故國已成空(4)第三十五章 通了敵情第三十章 此去故國已成空(2)第三十六章 圍陳州(4)第三十六章 疾風暴雨第二十九章 分險相拒第二十三章 黑色樑田陂(2)第二十三章 黑色樑田陂(2)第二十章 山重水複疑無路第二十七章 霹靂手段(1)第八章 李唐新政第十四章 大戰碴砑山第二十二章 黑色樑田陂(1)第三十三章 圍陳州(1)第十一章 亂自上作第三十四章 外線出擊(5)第十七章 巧殺回馬槍第四十章 荊門喋血第二十八章 霹靂手段(2)第十三章 危機四伏(1)第三十八章 火燒驛館(1)第三章 東征颶風(3)第八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六章 妙手回春第三十一章 輕敵冒進第三十一章 外線出擊(2)第三十五章 圍陳州(3)第二十三章 計險厄遠近第二十四章 蜀地舉義旗(2)第一章 東征颶風(1)第二十八章 控扼藍田第八章 李唐新政第二十章 沙陀兵南下(2)第十章 取汝州第三十九章 訪賢赤山島第三十六章 絕其必返第三十三章 朱溫獻計第二十一章 雲州兵變第七章 摧樑折柱第十三章 危機四伏(1)
第六章 二雄合兵第二十八章 控扼藍田第二十三章 計險厄遠近第二十九章 霹靂手段(3)第四章 迷霧重重第三章 戰濮州第三十三章 內憂外患第十二章 平叛立功第十九章 酒不醉人人自醉第五章 波詭雲譎第十七章 巧殺回馬槍第三十五章 圍陳州(3)第二十九章 霹靂手段(3)第二十六章 引蛇出洞第三十八章 結義太浮山第三十八章 痛殲王牌軍(2)第三十四章 外線出擊(5)第十六章 和戰變幻第二十八章 萬衆一心第十九章 猿驚鶴怨第一章 河東亂象第十八章 傳檄攻大齊第二十七章 良將奇謀第二十一章 黃王五行陣(2)第十二章 平叛立功第十九章 沙陀兵南下(1)第三十一章 汴河巧設伏第十八章 江南大戰略第三十章 外線出擊(1)第三十二章 湘陰縱敵第二十七章 盤馬彎弓雄師出第二十一章 雲州兵變第三十九章 痛殲王牌軍(3)《大齊英雄》序暨簽約感言第十二章 聖命不可違第二章 破解危局第五章 金色蛤蟆爭努眼第三十七章 轉戰千里第四章 叛齊降唐(2)第二十六章 愛民如子第三十七章 沖天劍(1)第三十九章 訪賢赤山島第二十九章 此去故國已成空(1)第二十六章 血染黃梅第三章 敲山震虎第二十四章 申州大戰第六章 擊球定三川第十六章 義師集結第二十四章 蜀地舉義旗(2)第二章 破解危局第三章 叛齊降唐(1)第二十三章 飛兵越仙霞(2)第三章 叛齊降唐(1)第三十五章 分進合擊第三十一章 輕敵冒進第十五章 小將鬧齊魯第十二章 平叛立功第十七章 華州平叛第八章 臨危受命第四章 浙東風雲第三十二章 此去故國已成空(4)第三十五章 通了敵情第三十章 此去故國已成空(2)第三十六章 圍陳州(4)第三十六章 疾風暴雨第二十九章 分險相拒第二十三章 黑色樑田陂(2)第二十三章 黑色樑田陂(2)第二十章 山重水複疑無路第二十七章 霹靂手段(1)第八章 李唐新政第十四章 大戰碴砑山第二十二章 黑色樑田陂(1)第三十三章 圍陳州(1)第十一章 亂自上作第三十四章 外線出擊(5)第十七章 巧殺回馬槍第四十章 荊門喋血第二十八章 霹靂手段(2)第十三章 危機四伏(1)第三十八章 火燒驛館(1)第三章 東征颶風(3)第八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六章 妙手回春第三十一章 輕敵冒進第三十一章 外線出擊(2)第三十五章 圍陳州(3)第二十三章 計險厄遠近第二十四章 蜀地舉義旗(2)第一章 東征颶風(1)第二十八章 控扼藍田第八章 李唐新政第二十章 沙陀兵南下(2)第十章 取汝州第三十九章 訪賢赤山島第三十六章 絕其必返第三十三章 朱溫獻計第二十一章 雲州兵變第七章 摧樑折柱第十三章 危機四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