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傳檄攻大齊

bookmark

且說田令孜在成都,在處理蜀軍和客軍問題上,賞罰不公,導致西川黃頭軍使郭琪強烈不滿。田令孜心狠手辣,竟逼迫郭琪當衆喝下毒酒,幸虧郭琪回家自救,才保住了一條性命。郭琪大怒,起兵造反,其部下殺了陳淑妃、高昭儀,一時間,成都大亂。

田令孜登上城樓,命令陳敬瑄、張承範等將領帶兵出城,攻擊郭琪所率領的軍隊。郭琪兵少,難以抵敵,只得且戰且退,退回營地。

陳敬瑄、張承範帶兵攻打郭琪營盤,激戰中,安金山陣亡,郭琪於夜晚突圍而出,逃奔廣都,隨從他的士兵大部潰散,只有其軍府廳吏一人跟從,奔逃到江邊。

郭琪對廳吏說:“你追隨我能始終如一,今天有一個辦法可以報答你。你可奉我的官印和利劍去向陳敬瑄報告,就說:‘郭琪渡江逃走,我用劍將他擊落於水中,屍體隨急流而下,繳得他的官印和劍,獻給陳將軍。’陳敬瑄必定會根據你所說的,將我的印和劍懸於成都坊市,張榜以安定衆心。你也必定能爲此獲得豐厚的獎賞。我前往廣陵,投奔淮南節度使高駢。”

郭琪說完,將印和劍解下授予廳吏,順流東逃。廳吏將官印和劍獻給陳敬瑄,賞賜到了不少錢物,還做上了超過原來級別的官。

陳敬瑄下令,將郭琪的家人全部殺害,並且誅殺了郭琪的親朋好友,多達數百人。陳敬瑄的暴行,激起了蜀中百姓的強烈憤慨。西川的民變接連不斷,陳敬瑄被搞得焦頭爛額,嚴令部下捕殺造反的百姓。

唐將諸葛爽率領代北行營的軍隊屯駐於櫟陽,朱溫率軍駐紮在東渭橋,黃巢讓朱溫遊說誘降諸葛爽,於是諸葛爽向黃巢投降。諸葛爽既降於黃巢,被黃巢任命爲河陽節度使,當諸葛爽回到河陽之時,羅元杲調集軍隊抗拒,但羅元杲部下士卒都拋棄兵器迎接諸葛爽,羅元杲無奈,只好逃奔成都。

大齊使者回到長安,進入含元殿,把鄭畋的信件交給黃巢。黃巢閱後大怒,對上朝的大齊衆文武說道:“鄭畋冥頑不靈,着實可恨!這封信裡,鄭畋代表李唐,向大齊王朝公開挑戰,我一定要調兵消滅鄭畋的人馬!”

徵西將軍黃思鄴說道:“伯伯勿憂,思鄴率領大齊第三軍兵馬前去鳳翔,會會那個鄭畋,量鄭畋一個腐儒,怎敵大齊雄師?我這次帶兵攻擊鳳翔,定要擒殺鄭畋!”

輔國將軍蓋洪奏道:“陛下,我作爲大齊中軍參謀長,要對大齊的安危負責。大齊第三軍固然兵強馬壯,但我們也不能低估唐軍的戰力。鄭畋雖然是個文官,但他在李唐朝廷中的聲望很高,不少李唐將領願意聽從他的號令,所以,鳳翔肯定成爲李唐反攻大齊的一個重要基地。爲了增加勝算,我認爲應該從中軍裡抽調一部分兵馬,和大齊第三軍一起,攻擊鳳翔!”

黃巢聽了,認爲蓋洪所言有理,遂說道:“蓋將軍所奏,很有道理。朕就派尚讓、林言、李讜、楊能帶領中軍三萬人,從後面策應大齊第三軍。”

尚讓、林言、李讜、楊能出班表示,堅決服從大齊皇帝黃巢的這個決定。

數日後,大齊第三軍八萬人馬在黃思鄴的帶領下,離開長安,浩浩蕩蕩地殺向鳳翔,大軍很快抵達銀州附近。

鄭畋接到銀州唐將的告急文書後,急聚衆文武商議。

宋文通說道:“鄭大人,現在出動主力救援銀州,無異於抱薪救火,末將認爲應該迅速派兵在龍尾陂一線設伏,出其不意地攻擊大齊黃思鄴部,挫敵銳氣!”

鄭畋點點頭,說道:“文通之策,實在高明。如果我軍困守鳳翔,時間一長,士氣肯定低落,那麼必敗無疑。鳳翔一失,大唐在陝地的各路兵馬將變成一盤散沙。大齊一旦戰領了陝地,大唐想翻盤獲勝,難度就相當大了,甚至只能偏居蜀地了。所以,這次龍尾陂設伏迎敵,只能勝,不能敗。”

孫儲說道:“鄭大人所言有理,這次大唐和大齊,不是魚死,就是網破,龍尾陂之戰,是關係着大唐能否在陝地長期抗擊大齊的關鍵一戰!”

鄭畋站起身來,大聲說:“爲了確保龍尾陂之戰的勝利,我決定和將士們一起出徵。竇玫、宋文通、高周彝、吳彥宏、鄭凝績聽令,你們五員戰將,各率一萬兵馬,前往龍尾陂設伏,我隨鄭凝績部行動。另外,我命令涇原節度使程宗楚、朔方節度使唐弘夫率其主力,火速向龍尾陂一帶集結,與鳳翔軍一起,阻擊大齊軍西犯!”

竇玫、宋文通、高周彝、吳彥宏、鄭凝績表示,服從鄭畋的命令,迎戰大齊黃思鄴部。

鄭畋最後說道:“陛下和我說過,凡奔赴國難,建立功勞的將士,不論是夷人還是漢人,我可以代表陛下,直接頒發人事任命狀!”

會後,鄭畋帶着竇玫、宋文通、高周彝、吳彥宏、鄭凝績五員大將,點了五萬人馬,直奔龍尾陂,選擇林木茂盛處設伏。鄭畋行前,把防守鳳翔的任務交給了孫儲。

黃思鄴統領大軍進攻銀州,很快破城而入,銀州的數千唐軍非死即降。黃思鄴笑道:“想不到李唐的陝軍如此不禁打!”

揚威將軍王璠說道:“思鄴將軍,切不可輕敵啊,現在離鳳翔還有不少的路。進攻鳳翔,勢必要經過岐山,那裡山巒起伏,地勢險要,如果鄭畋派兵在那裡設伏,那麼我軍勢必陷入被動局面!”

蕩寇將軍劉瑭進言道:“岐山是華夏的發祥地之一,是炎帝生息、周室肇基之地,這個地方就像王璠將軍說的那樣,山高林密,易守難攻,我們在行軍時要防止唐軍襲擊!”

黃思鄴哈哈大笑,說道:“鄭畋只有數萬殘兵敗將,敢伏擊大齊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你們怕這怕那,我不怕!我就做開路先鋒,在最前面行軍,一定要擒殺鄭畋,壯我大齊軍威!”

大齊第三軍前隊三萬人馬,由黃思鄴、張全統領;中隊三萬人馬,由王璠、彭攢統領;後隊二萬人馬,由劉塘、裴渥統領。大軍在戰鼓聲中徐徐前進,很快到達了龍尾陂一帶。

黃思鄴、張全率領的前隊人馬不按行軍隊列開進,行軍間距過密,一路之上,大齊將士談笑風生,十分自由散漫,很多將士沒有作戰的心理準備。

突然,大齊前隊的偵察騎兵發現了在前面一個拐了不少彎並且地勢較高的土坡上,有不少唐軍在龍尾陂的高岡上佈陣,陣形散亂,此路唐軍是鄭畋、鄭凝績的兵馬。竇玫、宋文通二路兵馬埋伏於龍尾陂左側,高周彝、吳彥宏二路兵馬埋伏於龍尾陂右側。程宗楚、唐弘夫的兵馬二萬餘人則用來誘使大齊第三軍進入唐軍伏擊圈。

大齊偵察騎兵馬*敵情報告了黃思鄴,黃思鄴笑道:“鄭畋不過是一個不懂軍事的知識分子,怪不得如此佈陣。他在高岡上列陣,我纔不怕呢,傳令前隊兵將,向高岡上衝殺,務必一戰擒殺鄭畋!”

大齊第三軍的前隊兵馬按照黃思鄴的命令,開始向鄭畋、鄭凝績的兵馬殺來,鄭畋、鄭凝績稍作抵抗,就假裝敗下陣來,唐兵紛紛向後退卻。

黃思鄴大喜,命令前隊兵馬繼續追殺唐軍,張全跟着黃思鄴,指揮大齊軍極力追殺唐軍。王璠、彭攢的中隊人馬,此時也跟着前隊人馬向前衝去,忽然,程宗楚、唐弘夫的兵馬殺了出來,截住王璠、彭攢的兵馬廝殺。

王璠對彭攢說道:“彭將軍,我部必須殺敗程宗楚、唐弘夫這路唐兵,才能和思鄴將軍的兵馬連在一起,否則思鄴的兵馬遇到伏擊,就可能全軍覆沒!”

彭攢點點頭,怒吼一聲,揮舞着藤杆鉤鐮刀殺入敵陣,王璠大叫:“大齊將士們,隨我向前衝殺,一定要和前隊的兵馬靠在一起!”

程宗楚、唐弘夫的兵馬和王璠、彭攢的兵馬絞殺在一起,龍尾陂一帶,殺聲震天。

黃思鄴、張全輕敵冒進,命令第三軍前隊兵馬拼命追殺鄭畋、鄭凝績的兵馬,被鄭畋、鄭凝績誘入唐軍設伏區域。只聽得龍尾陂二側幾聲炮響,箭如雨下,無數石塊向大齊將士砸來,黃思鄴、張全的前隊兵馬傷亡慘重。唐軍伏兵四起,竇玫、宋文通、高周彝、吳彥宏的兵馬從龍尾陂二側殺了過來,鄭畋、鄭凝績帶兵復回,五路唐兵對大齊軍構成了夾擊之勢。

黃思鄴大驚,急忙組織兵馬向後突圍,雙方兵將開始了殊死搏殺,大齊軍漸漸招架不住,紛紛後撤。激戰中,宋文通用禹王開山槊將張全剌殺於馬下,黃思鄴揮舞虎頭槍,率領殘兵左衝右突,卻難以殺出唐軍的包圍圈。

就在這危急時分,王璠、彭攢的兵馬殺退了程宗楚、唐弘夫的兵馬,與黃思鄴合兵一處,一起向東殺去,鄭畋命令唐軍緊追不捨。彭攢爲了掩護黃思鄴、王璠的兵馬脫險,帶了數千人馬斷後,殞命陣中。

幸虧劉塘、裴渥的二萬人馬前來接應黃思鄴、王璠的殘兵,才遏止了唐軍的進攻勢頭。

這一仗,大齊第三軍損失慘重,死傷了二萬多名將士,張全、彭攢二將陣亡。尚讓、林言、李讜、楊能帶領中軍三萬人馬趕到龍尾陂時,鄭畋早已帶領唐軍撤回了鳳翔。

黃思鄴垂頭喪氣地進了尚讓的中軍帳,尚讓聽了黃思鄴的彙報,責備道:“思鄴,你帶兵作戰多年,應知道驕兵必敗這個道理。打下了銀州,你就認爲唐軍不堪一擊,龍尾陂之戰說明唐軍的實力依然存在,不可小覷!”

“尚太尉說得對,思鄴輕敵,導致大齊二萬多名將士陣亡,我對不起伯伯,對不起大齊將士啊!”黃思鄴說完,淚流滿面。

“勝敗乃兵家常事,思鄴將軍不必過於自責,我們一定要攻下鳳翔,爲犧牲的大齊將士報仇!”林言說道。

尚讓擺了擺手,說道:“我軍新敗,銳氣已墮,攻打鳳翔,現在已經沒有把握了,就讓鄭畋在鳳翔多呆一陣吧!我軍先在銀州一帶鞏固發展。”

黃巢看了尚讓送來的戰報,知道了黃思鄴一軍在龍尾陂慘敗的經過,輕嘆一聲:“思鄴呀,你什麼時候能改掉急躁性子呢?”

就在黃巢爲大齊軍在龍尾陂之戰中的失利而煩惱時,親兵來報:“陛下,王重榮在河中叛變大齊,重新擁護李唐。”

“王重榮,你這個二面派,我一定要好好修理你!傳我將令,命令大齊第一軍孟楷部出擊河中,消滅王重榮的軍隊!”

孟楷接到命令後,撥給朱溫五萬兵馬,讓朱溫去攻打王重榮。

朱溫對手下將領說道:“大齊幾十萬大軍需要大量的軍需和生活用品,所以大齊必須對歸降的藩鎮征討軍糧、士兵和物質。河中王重榮以大齊過度徵發人力物力爲藉口,公開背叛大齊,重新歸順唐朝廷,我軍必須平定這一叛亂!打敗了王重榮,就是殺雞駭猴,我看其它投降大齊的李唐方鎮哪個敢動!”

朱溫以舟師自同州、華州出發,開始進攻河中。在這次戰役中,王重榮死守城池,朱溫久攻不下。剛好此時大齊的吏部尚書兼水陸轉運使張全義押運四十多船糧食兵仗增援,停在風陵渡。王重榮令士兵偷偷出城,化裝成大齊軍模樣,直奔張全義大營,張全義以爲是大齊軍到,沒加防範。唐兵殺死看守齊兵,趁勢截獲糧食兵仗,大齊軍大亂,自相殘殺,爲王重榮所敗,損失糧仗四十餘船。

王重榮乘勝攻擊朱溫部隊,朱溫軍隊給養不足,無心戀戰,大敗而走。王重榮乘勝與義武節度使王處存結盟,引兵屯於渭北。

二次戰役意外的失利,給剛剛建立起來的大齊政權帶來了極大的負面影響。

大齊軍攻鳳翔,遭重創損失兩萬餘人;攻河中,損失糧仗,使本來對大齊軍“畏怯不敢出兵”的藩鎮,重新看到了打敗大齊軍隊、扼殺大齊政權、復辟舊王朝的可能。

大齊政權的建立,基本上宣示了唐王朝的滅亡。而龍尾陂之戰和河中之戰的失利,使各懷鬼胎的李唐各藩鎮又重新拾起了信心,大齊軍隊並非不可戰勝。戰勝來犯的大齊軍隊,就有可能成爲一方霸主。

龍尾陂之戰和河中之戰的失利,特別是龍尾陂之戰後,鄭畋利用勝利的聲威,傳檄天下藩鎮,號召他們出兵叛齊,使大齊政權徵糧和軍需、生活物質更加困難。

唐奉天鎮使齊克讓派遣使者到鄭畋處要求投軍自效,以雪洗潼關外戰敗的恥辱。鄭畋大喜,立即命令齊克讓整頓軍馬,到鳳翔集中。

鄭畋向全國各藩鎮發佈檄文後,李唐各方藩鎮開始合兵攻討大齊軍。當時李儇逃奔蜀地,李唐各藩鎮由於消息不通,都傳言大唐王朝不能再復興振作,這時得到鄭畋的檄文,就開始合兵鎮壓黃巢起義軍,形勢對義軍十分不利。

不久,諸葛爽又叛齊歸唐。

李儇委派王鐸擔任諸道行營都統,崔安潛任副手,周岌、王重榮爲左右司馬,諸葛爽、康實爲左右先鋒,平師儒爲後軍,時溥督漕賦,王處存、李孝章、拓拔思恭爲京畿都統,西門思恭做王鐸的都監,楊復光監行營,中書舍人盧胤徵爲克復制置副使。

王鐸接到李儇的詔書後,狂喜不已,對隨從說道:“我就知道,陛下肯定會重用我的,像我這樣的人才不用,大唐肯定沒救,呵呵呵!”

隨從們都是馬屁精,就極力奉承了一番,王鐸大喜,拿出很多金銀,賞給隨從。

王鐸將山南、劍南的兵馬屯駐靈感祠,朱玫將岐、夏的兵馬屯駐興平,王重榮、王處存駐兵渭北,楊復光將壽、滄、荊南的兵馬與周岌的兵馬合駐在武功,李孝章與拓拔思恭合兵駐渭橋,程宗楚則駐兵京右。

鄭畋、王鐸指揮李唐二路大軍,乘龍尾陂大捷的餘威率軍猛進,逼近長安。

唐將瞿稹、李友金來到代州,十多天後,募得士兵三萬人,都是北方的雜胡,駐紮在崞縣之西,這些胡族士兵粗獷驃悍,暴虐兇橫,瞿稹和李友金都無法控制。

李友金於是遊說陳景恩:“今天雖然有兵衆好幾萬人,如果沒有威信卓著的將領統帥他們,最終是不能成功的。我的兄長司徒李國昌與他的兒子李克用,均有過人的勇力和智略,爲兵衆所推服;陳驃騎如果能上奏大唐天子赦免他們的罪,召回他們任爲統帥,就可以使代北諸胡士兵羣起響應,賊寇再猖狂也可以平定了!”

陳景恩聽後感到有道理,於是派遣使者到成都行宮向李儇奏請;李儇頒下詔書批准了陳景恩的請求。李友金於是懷着詔書到韃靼往迎李國昌、李克用父子,李克用奉詔後立即率領韃靼諸部兵萬餘人開進塞內赴援。

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章分解。

第三章 東征颶風(3)第二十五章 黑色樑田陂(4)第十七章 寺名話英雄第二十一章 雲州兵變第三十五章 圍陳州(3)第十一章 洞庭譜壯歌第十七章 巧殺回馬槍第十七章 寺名話英雄第四章 天補平均大將軍第二十一章 將星殞落第九章 故布疑兵第十一章 攻守易勢(3)第十九章 猿驚鶴怨第二章 謀定而後動卷首語第二章 智取長垣第三十四章 依依離別情第三章 兵貴神速第十二章 聖命不可違第二十六章 血染黃梅第三十二章 計中計第二十章 山重水複疑無路第十一章 攻守易勢(3)第一章 反攻嶽州第十三章 知兵非好戰第三十二章 美人計第十六章 義師集結第二十四章 隱真示假第十四章 威震齊魯卷首語第一章 秋菊凌寒第一章 長垣風雲起第十六章 劍指南疆第三十六章 疾風暴雨第三十八章 沖天劍(2)第十一章 雄師狂飆第二十六章 血染黃梅第十五章 小將鬧齊魯第十八章 佔毫州第十八章 忍痛撤圍第二十九章 議取譚州第八章 臨危受命第二十二章 飛兵越仙霞(1)第三十三章 內憂外患第七章 柳州涌怒潮第四章 鐵壁合圍第十二章 平叛立功第三十九章 荒唐聖斷第二十章 黃王五行陣(1)第十五章 天地再造第三十五章 昏君議兵第十八章 忍痛撤圍第二十章 沙陀兵南下(2)第三十四章 迂回奔襲第三十二章 湘陰縱敵第二十四章 申州大戰第六章 擊球定三川第九章 勢如破竹第三十八章 沖天劍(2)第二章 破解危局第十八章 傳檄攻大齊第十八章 忍痛撤圍第八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二十章 黃王五行陣(1)第二十章 痛擊八都軍第十四章 危機四伏(2)第十五章 小將鬧齊魯第三十二章 外線出擊(3)第九章 攻守易勢(1)第二十九章 議取譚州第十五章 天地再造第二十四章 血戰松溪(1)第十九章 沖天香陣透長安第三十六章 疾風暴雨第三十九章 揮師北伐第二十五章 臨危不懼第四十章 荊門喋血第八章 李唐新政第二十章 沙陀兵南下(2)第三十三章 外線出擊(4)第十一章 攻守易勢(3)第八章 臨危受命第十四章 意外打擊第六章 生死博弈第十八章 挺進浙西第二十八章 萬衆一心第十四章 危機四伏(2)第七章 同仇敵愾第二章 破解危局第五章 鐵血征途第二十章 山重水複疑無路第十二章 蘄州分兵第十七章 寺名話英雄第三十八章 火燒驛館(1)第十九章 沖天香陣透長安第十二章 攻守易勢(4)第三十章 此去故國已成空(2)第九章 攻守易勢(1)第七章 東征沂州第二章 破解危局
第三章 東征颶風(3)第二十五章 黑色樑田陂(4)第十七章 寺名話英雄第二十一章 雲州兵變第三十五章 圍陳州(3)第十一章 洞庭譜壯歌第十七章 巧殺回馬槍第十七章 寺名話英雄第四章 天補平均大將軍第二十一章 將星殞落第九章 故布疑兵第十一章 攻守易勢(3)第十九章 猿驚鶴怨第二章 謀定而後動卷首語第二章 智取長垣第三十四章 依依離別情第三章 兵貴神速第十二章 聖命不可違第二十六章 血染黃梅第三十二章 計中計第二十章 山重水複疑無路第十一章 攻守易勢(3)第一章 反攻嶽州第十三章 知兵非好戰第三十二章 美人計第十六章 義師集結第二十四章 隱真示假第十四章 威震齊魯卷首語第一章 秋菊凌寒第一章 長垣風雲起第十六章 劍指南疆第三十六章 疾風暴雨第三十八章 沖天劍(2)第十一章 雄師狂飆第二十六章 血染黃梅第十五章 小將鬧齊魯第十八章 佔毫州第十八章 忍痛撤圍第二十九章 議取譚州第八章 臨危受命第二十二章 飛兵越仙霞(1)第三十三章 內憂外患第七章 柳州涌怒潮第四章 鐵壁合圍第十二章 平叛立功第三十九章 荒唐聖斷第二十章 黃王五行陣(1)第十五章 天地再造第三十五章 昏君議兵第十八章 忍痛撤圍第二十章 沙陀兵南下(2)第三十四章 迂回奔襲第三十二章 湘陰縱敵第二十四章 申州大戰第六章 擊球定三川第九章 勢如破竹第三十八章 沖天劍(2)第二章 破解危局第十八章 傳檄攻大齊第十八章 忍痛撤圍第八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二十章 黃王五行陣(1)第二十章 痛擊八都軍第十四章 危機四伏(2)第十五章 小將鬧齊魯第三十二章 外線出擊(3)第九章 攻守易勢(1)第二十九章 議取譚州第十五章 天地再造第二十四章 血戰松溪(1)第十九章 沖天香陣透長安第三十六章 疾風暴雨第三十九章 揮師北伐第二十五章 臨危不懼第四十章 荊門喋血第八章 李唐新政第二十章 沙陀兵南下(2)第三十三章 外線出擊(4)第十一章 攻守易勢(3)第八章 臨危受命第十四章 意外打擊第六章 生死博弈第十八章 挺進浙西第二十八章 萬衆一心第十四章 危機四伏(2)第七章 同仇敵愾第二章 破解危局第五章 鐵血征途第二十章 山重水複疑無路第十二章 蘄州分兵第十七章 寺名話英雄第三十八章 火燒驛館(1)第十九章 沖天香陣透長安第十二章 攻守易勢(4)第三十章 此去故國已成空(2)第九章 攻守易勢(1)第七章 東征沂州第二章 破解危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