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汴河巧設伏

鄭州府衙裡,曾元裕來回走動,侷促不安。

他剛剛接到考城守將歐陽明、高龍的告急文書,稱黃巢大軍已離開毫州,佔領了柘城、襄邑,正在向考城方向殺來,請剿賊總部速發援兵。剿滅王仙芝主力後,他認爲可以高枕無憂了,餘下賊寇各地節度使可以輕鬆解決,想不到賊勢囂張,不到一個月,黃巢就在毫州完成了隊伍的改編,而且迅速向中原剿賊總部叫板!如今各地剿賊兵馬已經返回各自防區,鄭州兵力才六七萬人,搞不清黃巢的主力位置,如果貿然增援,弄得不好會全軍覆沒。想到這裡,曾元裕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冷氣。

就在曾元裕傷神之際,楊復光從外面走了進來,一見曾元裕,楊復光就嚷了起來:“曾將軍,你知道黃巢賊寇攻城掠寨,在向考城開進嗎?”

“知道。”曾元裕微垂眼瞼,淡淡答道。

“既然知道,爲什麼不發援兵速去增援?”楊復光責問道。

曾元裕擡起頭來,反問一句:“楊監軍讀過《孫子兵法》吧,孫子云: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如今我們對黃巢賊寇的情況所知甚少,而賊寇對我們的動向掌握得很多,在這樣的情況下,貿然發兵增援,無異於飛蛾撲火,自取滅亡!”

“曾將軍,你可知抗旨不遵之罪?”楊復光陰陽怪氣地說道,“本官奉皇上旨意,前來督軍,對見死不救、畏縮不前、貽誤戰機者,有進言之責。我和你是平級的關係,這點請曾將軍想清楚!”

楊復光的話句句像鞭子一樣抽打着曾元裕,他知道楊復光是李儇親自指定的監軍宦官,田令孜的心腹,得罪不得。心裡暗罵道:真他媽的晦氣,老子被一個失去生育能力的人呼來喚去,讓人特別不爽。不懂軍事卻來瞎指揮!

曾元裕強壓住心頭的不快,命親兵傳令諸將到府衙裡出席軍事會議,部署增援考城事宜。不一會兒,鄭州唐將三三二二地來到了會議室,這些唐將有張自勉、段彥謨、雷殷符、卞軫、顧霸等,還有楊復光的副手,宦官朱敬玫。

諸將紛紛落座後,曾元裕望了望衆人,開言道:“諸位想必知道了,這次黃巢賊寇從毫州北竄,沿路攻城掠寨,正向考城方向運動。如今各路征剿兵馬都回原地駐防,鄭州就六七萬兵馬,就算和汴州的人馬加起來,也不過十萬方向。當然,這是中原剿賊的主力,戰鬥力比較強。剛纔我和楊監軍商量了,考城地處中原腹心,戰略地位十分重要,不能不救。這次增援考城,段彥謨、雷殷符、卞軫、顧霸率先頭部隊五萬,全速推進,我和楊監軍、張自勉聚集其它地區唐軍,隨後接應。楊監軍,這樣安排你看怎麼樣?”

楊復光鼻孔裡“哼”了一聲,慢條斯理地說:“我派朱敬玫監督先頭部隊增援情況,凡是作戰不力、貽誤戰機者,本官決不寬恕!”

諸將齊聲回答:“遵命!”

曾元裕強打精神,說道:“諸位辛苦了,咱們考城見,散會!”

楊復光一搖一擺地走出府衙,朱敬玫緊跟而上,附耳低語:“楊大人,這次您委派我前去考城,我有點害怕。”

“怕什麼?怕草寇?王仙芝兵敗自殺,如今中原賊寇已經沒有多少戰鬥力,這次派你去,就是給你一個立功的機會,我好提拔你,知道嗎?傻小子!”

朱敬玫哆哆嗦嗦地說:“我聽說黃巢相當厲害,比王仙芝還要兇狠,我怕遇到黃巢,很可能要到黃泉路上了。”

楊復光把眼一瞪,訓斥道:“以前我一直把你藏着掖着,長此下去不是辦法,你也該立立軍功了,放心地去吧!我和曾元裕會統領大軍前來接應的。量區區草寇,怎會是朝廷大軍的對手。”

朱敬玫聽楊復光這麼一說,知道這趟苦差事是做定了,只好去準備了。

張自勉看到諸將都離開府衙了,才站起身來,走到曾元裕身邊,說道:“李福這小子援救江陵,被朝廷嘉獎,擢升爲同平章事,而將楊知溫貶爲郴州司馬。這些都是楊復光搞的鬼!李福在楊復光身上花了金銀,楊復光就爲李福在皇上面前美言,我們這些武夫,只知帶兵打仗,剿滅王仙芝的首功卻被楊復光、李福他們奪去,黃牛腳印水牛踩——一個更比一個歪!他媽的老子出生入死,到頭來官居原職,這是何道理?”

曾元裕長長地嘆了口氣,說道:“自勉,咱倆從軍多年,官場上這一套,咱們實在玩不過人家。這次增援考城,我是硬着頭皮發佈了命令,楊復光這小子紙上談兵,貽誤三軍!實乃李唐罪人!”

張自勉苦笑一聲:“元裕兄,這次考城之戰如果失利,楊復光這小子肯定倒打一鈀,說我們增援不力,嫁禍於人!搞不好我們會被皇上降職處理。”

曾元裕望着西京長安的方向,喃喃自語:“我的陛下啊,你長在深宮,遊樂無度。如今盜賊蜂起,眼看國勢日危,大廈將傾,你還在睡夢中自我陶醉!聽說黃巢這次毫州誓師,讀了一篇《討李唐檄》,據說出自黃巢的手筆,很多亂民響應。長此以往,國將不國,大唐危矣!”

張自勉跺腳嘆道:“草寇像野草一樣,越剿越多,我被黃巢這幫草寇搞得快精神崩潰了!元裕兄,我去休息了。”說完,張自勉徑自走出府衙,到自己住所去了。

曾元裕依然像泥塑木雕一樣呆坐帥椅上,長久,自語道:“黃巢,看來這次你要佔上風了!”

且說黃巢起義軍離開毫州後,按照原先部署迅速展開,孫梅、尚讓、嶽靈飛率領六萬義軍一路斬關奪隘,逼近考城下寨,準備攻城器械,要一舉拿下考城。黃巢、柴存帶領中軍和第一、第二、第三寨人馬趕到柘城、襄邑一線,在汴河二岸佈防。黃巢命令孟楷、曹敏分別埋伏在汴河北岸密林、山丘裡,並在汴河北岸挖掘了大量的陷馬坑,專等唐軍入套。黃巢率領中軍和黃思鄴的第三寨人馬隱伏在汴河二岸,要圍殲渡過汴水增援考城的唐軍主力。

黃巢笑着對柴存說:“柴軍師,這次汴河圍殲唐軍,你看有多少勝算?”柴存拈鬚沉思了一會,說道:“曾元裕智勇過人,用兵有方,我估計他不會親自履險,而是派出一支先頭部隊先搶渡汴水,待他覺得安全後再提兵渡過汴水。”

黃巢又問:“如果曾元裕按你所說,不親自前來,那麼我軍是等他到來聚殲?還是先殲滅先頭部隊?”

柴存答道:“必須先殲滅唐軍先頭部隊,挫敵銳氣!據偵察,唐軍在鄭州不過六七萬人馬,加上汴州的雜牌軍,也不過十萬左右,這次先頭部隊,我估計大部人馬會出。因爲剛取得黃梅勝利,唐軍將悍兵驕,根本不把義師放在眼裡。曾元裕明知不可輕易與義師會戰,但也只能出戰。楊復光等人不可能讓曾元裕按兵不動的,所以此戰我軍必勝!殲滅敵先頭部隊後,曾元裕勢必要率軍前來與我們決戰,以雪前恥,這樣,我軍可引唐軍至考城附近,再進行圍殲,這第二仗肯定是硬仗,我軍要付出一定代價,堅決打垮、消滅曾元裕率領的中原唐軍主力,我軍將會在中原取得極大的機動作戰空間,估計東都洛陽很快就能拿下。加上雲州一帶的李克用沙陀軍的牽制,唐軍二線作戰,勢必倍加吃力,而我軍氣勢如虹,越戰越強!”

黃巢聽了,十分高興。他傳令三軍埋鍋造飯,準備好器械,特別是弓弩,反覆檢查,確保作戰時大量殺傷唐軍。義軍將士吃好飯,馬上進入指定位置,密切監視着汴河二岸的動靜。

段彥謨、雷殷符、卞軫、顧霸四將按曾元裕部署,領兵五萬,日夜兼程向考城開來,不幾日就到了桃陵一帶,但見山川縱橫,地形起伏,密林一眼望不到邊。段彥謨不禁躊躇起來,怕被黃巢大軍打埋伏。雷殷符縱馬向前,來到段彥謨身邊,說道:“段將軍,這裡山丘密林縱橫,就怕賊寇在這裡設下伏兵,那我們將無路可走!”

段彥謨皺了皺眉頭,應答道:“是啊,還是雷將軍想得周全,依你之見,如何行軍是好?誤了增援考城日期,你我都吃罪不起。”

雷殷符略一沉吟,說道:“我看先派卞軫、顧霸二將渡過汴水,並派輕騎速向曾將軍彙報這裡情況,要他們火速提兵前來接應,方保無虞。”

段彥謨點點頭:“雷將軍所言極是,傳我將令,卞軫、顧霸二將率兵一萬,先渡過汴水,觀察對岸情況,確保安全後大軍再搶渡汴水。”

卞軫、顧霸接到命令後,馬上組織唐兵搭建浮橋,半夜時分,搭成了三座浮橋,接着二將率領一萬唐軍順利通過浮橋,在汴水北岸駐紮,並且派兵在附近搜索了一番,沒有發現可疑情況,就向段彥謨報告了這一情況。

段彥謨得知卞軫、顧霸順利渡過汴水,開始得意忘形,仰天狂笑:“傳聞黃巢用兵如神,今日觀之,不過一庸才耳!”

雷殷符見狀,說道:“段將軍,切不可小視黃巢這幫草寇,他們飄忽不定,機動性相當強,我們要多加小心纔是。”

段彥謨一聽,冷笑一聲:“雷將軍多慮了吧,量區區草寇,怎能阻擋我們朝廷的正規軍!我們是中原主力部隊,這次一定要把黃巢賊軍聚殲於考城附近!”

“阿彌陀佛,但願如此。“雷殷符半真不假說了一句。

卞軫、顧霸渡過汴水後,直奔考城方向,但正值深夜,黑咕隆咚,人馬行進速度很慢,到天亮時分,大約離汴河有十里之地,唐兵發現前面有一個村莊,就向卞軫、顧霸彙報。卞軫、顧霸閃目望去,只見村莊旁邊田野裡,一些老農佝僂着身子,在挖野菜。卞軫命令唐兵去喊老農過來,二個老農被喊了過來,說道:“不知軍爺喚小人前來何事?”

卞軫皮笑肉不笑地問道:“此莊名叫什麼?我們餓了,你倆前面帶路,我們要進莊歇息一下。”二個老農連連點頭,說道:“此莊名叫斷魂莊,唉,兵荒馬亂的,百姓沒有啥吃,餓死了不少人哪!既然軍爺要小人帶你們進莊,我就帶你們去吧!”說完,二個老農一前一後向莊門走去,顧霸在後面喊道:“老東西,如果你倆戲耍我們,就取了你們的狗命!”

突然,二個老農拔足向莊內奔跑,邊跑邊喊:“官軍來啦,官軍來啦,鄉親們快跑啊!”卞軫、顧霸大怒,命令唐兵搶入莊內,見東西就搶,莊內頓時亂成一團。鬧了半天,半個人影也沒有看到,吃的東西也沒有找到。倒是聽到莊北一迭聲的喊叫聲:“天殺的李唐中原兵,專門欺負百姓,今天你們進了斷魂莊,就是你們的死期。”

卞軫、顧霸催動唐兵向莊北殺來,看到二個老農正在莊北不遠的小河邊上起勁地罵哩,二將氣得鼻子快歪了,命令唐兵放箭,老農和百姓早就一鬨而散,向北面密林裡奔逃。唐兵大隊人馬向密林沖去,快接近密林時,只聽得一陣響聲,不少重騎兵紛紛掉進密林前的陷馬坑裡,裡面都是鐵蒺藜、竹籤子之類,扎得唐兵死傷一片。

唐兵正慌亂之際,密林裡箭似飛蝗,向唐兵射來,唐兵嚇得四散奔逃,卞軫、顧霸喝止不住,只好撥馬跟着潰兵折回莊內,但此時村莊二邊殺來二彪人馬,東面一路,是義軍第一寨兵馬,在寨主孟楷的率領下,黃揆、朱存、朱溫各呈本領,率領部下卷殺過來,朱存一把撥風刀上下翻飛,如砍瓜切菜一般,殺得唐兵哭爹叫娘,狼狽逃竄;朱溫的盤龍槍,槍槍索命,轉眼間戳翻了許多唐兵唐將,緊跟朱溫的,一個是朱珍,使着一把大斫刀,勇猛過人,殺得唐兵膽戰心驚;一個是龐師古,提一根環子槍,逢人就剌。

卞珍、顧霸抵敵不住,只好倉惶後退。西面一路大軍,是義軍第二寨人馬,在副寨主林言指揮下,狂殺唐朝兵將,喬鈐、牛鋒緊隨其後,真的是如狼似虎。寨主曹敏在密林裡指揮弓弩手狙擊唐軍,唐軍三面受敵,全線崩潰。

卞軫、顧霸慌不擇路,正奔逃之間,恰好遇着喬鈐、牛鋒二將,只好硬着頭皮迎戰,卞軫揮舞着開山大斧,向喬鈐劈來,喬鈐的三尖二刃刀,刀刀不離卞軫要害部位,卞軫抵敵不住,撥馬就走,被喬鈐趕上一刀,腦後早着,死於非命。顧霸正掄着雙錘苦戰牛鋒,見卞軫落馬,心頭一慌,稍一分神,被牛鋒一鏜,倒撞於馬下,義兵蜂擁而上,轉瞬間砍成肉泥。

唐兵無路可逃,紛紛跪地求饒,朱敬玫是個人精,行軍時一直在後軍裡待着,發現前軍遇到襲擊,早就策馬狂奔,和少數唐兵奔逃到汴水北岸,從浮橋上逃到段彥謨那兒,朱敬玫哭訴道:“段將軍,卞顧二將在斷魂莊全軍覆沒,咱們快逃吧,黃巢早有準備了!”

段彥謨正準備率領四萬大軍從浮橋上過汴水,聞聽此訊,不覺大驚。雷殷符說道:“看來黃巢等賊寇早有準備,我看咱們還是速速南撤,否則也會被賊軍包圍,那就難逃了!”

段彥謨點點頭,剛要命令大軍南撤,只聽四下裡幾聲炮響,四周突然殺出無數義兵,弩箭如密雨一般向唐兵傾瀉過來,當頭一將,黑臉猿腰,胯下赭白馬,怒喝一聲:“段彥謨、雷殷符,汴水就是你們的葬身之地!”

第十八章 江南大戰略第三章 兵貴神速第二十一章 用兵如神第二十九章 議取譚州第十四章 扼潼關者得天下第十一章 雄師狂飆第十八章 傳檄攻大齊第一章 河東亂象第十七章 戰神出道第二十五章 黑色樑田陂(4)第二十章 山重水複疑無路第三十七章 痛殲王牌軍(1)第二十七章 霹靂手段(1)第十九章 沖天香陣透長安第二十三章 計險厄遠近第二十九章 分險相拒第三十六章 大反擊第十一章 攻守易勢(3)第六章 二雄合兵第二十一章 用兵如神第四章 天補平均大將軍第五章 鐵血征途第二十二章 黑色樑田陂(1)第二章 破解危局第三十一章 汴河巧設伏第九章 勢如破竹第三十五章 昏君議兵第七章 摧樑折柱第十一章 圍獵淮南(2)第三十二章 外線出擊(3)第三十九章 痛殲王牌軍(3)第二十九章 議取譚州第二十五章 血戰松溪(2)第二十六章 引蛇出洞第十二章 江淮雷霆第二十章 深入敵後第三十四章 嶺南烽火第三十四章 迂回奔襲第七章 同仇敵愾第十四章 大戰碴砑山第十一章 攻守易勢(3)第十七章 華州平叛第四章 鐵壁合圍第三十章 外線出擊(1)第二十章 深入敵後第十五章 小將鬧齊魯第二十四章 申州大戰第四章 叛齊降唐(2)第二十九章 議取譚州第二章 破解危局第二十一章 精忠報國第十九章 酒不醉人人自醉第十四章 扼潼關者得天下第三十四章 圍陳州(2)第十章 取汝州第二十九章 此去故國已成空(1)第十一章 洞庭譜壯歌第七章 同仇敵愾第二十七章 盤馬彎弓雄師出第三十一章 汴河巧設伏第十章 拱衛洛陽第十八章 忍痛撤圍第三十五章 冤家路窄第三十九章 火燒驛館(2)第十三章 出奇制勝第三十九章 火燒驛館(2)第十一章 圍獵淮南(2)第三十六章 圍陳州(4)第七章 摧樑折柱第八章 失於察兵第三十五章 冤家路窄第三十九章 荒唐聖斷第十七章 戰神出道第三十八章 席捲江南第三十八章 結義太浮山第二十九章 此去故國已成空(1)第十一章 圍獵淮南(2)第三十一章 禍起蕭牆第二十八章 控扼藍田第三十五章 昏君議兵第二章 東征颶風(2)第二十一章 精忠報國第三十一章 汴河巧設伏第三十章 討李唐檄第十九章 義薄雲天第二十五章 血戰松溪(2)第三章 叛齊降唐(1)第三十三章 外線出擊(4)第十二章 攻守易勢(4)第三十五章 昏君議兵第六章 擊球定三川第一章 秋菊凌寒第二十六章 愛民如子第三十五章 冤家路窄第十四章 大戰碴砑山第十章 黑雲壓城第十一章 攻守易勢(3)第三十九章 火燒驛館(2)第十章 拱衛洛陽第四章 鐵壁合圍
第十八章 江南大戰略第三章 兵貴神速第二十一章 用兵如神第二十九章 議取譚州第十四章 扼潼關者得天下第十一章 雄師狂飆第十八章 傳檄攻大齊第一章 河東亂象第十七章 戰神出道第二十五章 黑色樑田陂(4)第二十章 山重水複疑無路第三十七章 痛殲王牌軍(1)第二十七章 霹靂手段(1)第十九章 沖天香陣透長安第二十三章 計險厄遠近第二十九章 分險相拒第三十六章 大反擊第十一章 攻守易勢(3)第六章 二雄合兵第二十一章 用兵如神第四章 天補平均大將軍第五章 鐵血征途第二十二章 黑色樑田陂(1)第二章 破解危局第三十一章 汴河巧設伏第九章 勢如破竹第三十五章 昏君議兵第七章 摧樑折柱第十一章 圍獵淮南(2)第三十二章 外線出擊(3)第三十九章 痛殲王牌軍(3)第二十九章 議取譚州第二十五章 血戰松溪(2)第二十六章 引蛇出洞第十二章 江淮雷霆第二十章 深入敵後第三十四章 嶺南烽火第三十四章 迂回奔襲第七章 同仇敵愾第十四章 大戰碴砑山第十一章 攻守易勢(3)第十七章 華州平叛第四章 鐵壁合圍第三十章 外線出擊(1)第二十章 深入敵後第十五章 小將鬧齊魯第二十四章 申州大戰第四章 叛齊降唐(2)第二十九章 議取譚州第二章 破解危局第二十一章 精忠報國第十九章 酒不醉人人自醉第十四章 扼潼關者得天下第三十四章 圍陳州(2)第十章 取汝州第二十九章 此去故國已成空(1)第十一章 洞庭譜壯歌第七章 同仇敵愾第二十七章 盤馬彎弓雄師出第三十一章 汴河巧設伏第十章 拱衛洛陽第十八章 忍痛撤圍第三十五章 冤家路窄第三十九章 火燒驛館(2)第十三章 出奇制勝第三十九章 火燒驛館(2)第十一章 圍獵淮南(2)第三十六章 圍陳州(4)第七章 摧樑折柱第八章 失於察兵第三十五章 冤家路窄第三十九章 荒唐聖斷第十七章 戰神出道第三十八章 席捲江南第三十八章 結義太浮山第二十九章 此去故國已成空(1)第十一章 圍獵淮南(2)第三十一章 禍起蕭牆第二十八章 控扼藍田第三十五章 昏君議兵第二章 東征颶風(2)第二十一章 精忠報國第三十一章 汴河巧設伏第三十章 討李唐檄第十九章 義薄雲天第二十五章 血戰松溪(2)第三章 叛齊降唐(1)第三十三章 外線出擊(4)第十二章 攻守易勢(4)第三十五章 昏君議兵第六章 擊球定三川第一章 秋菊凌寒第二十六章 愛民如子第三十五章 冤家路窄第十四章 大戰碴砑山第十章 黑雲壓城第十一章 攻守易勢(3)第三十九章 火燒驛館(2)第十章 拱衛洛陽第四章 鐵壁合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