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謀定而後動

顧彥朗在玉笥山一帶被王重隱殺得大敗,狼狽地逃到嶽州城下,誰知嶽州已經被費傳古率領的朗州人馬所佔領。這是怎麼回事?嶽州不是由吳彥宏、高周彝駐守的嗎?原來吳彥宏老謀深算,他見胡真、顧彥朗率兵離城後遲遲沒有消息,就知道這二路兵馬肯定都打了敗仗,因爲事先約定好,如果戰事不利,可自行突圍。吳彥洪連忙和高周彝集合嶽州留守人馬,七拼八湊了*千人馬,準備突圍。

高周彝對吳彥宏說:“吳兄,現在二路兵還沒有消息反饋過來,現在就開城突圍,是不是爲時過早?”

吳彥宏說道:“現在是嶽州守軍最佳的突圍時機,如果再遲半日,我料王重隱、徐唐莒必然要合圍嶽州,到那時再想突圍,損失就大了。胡真、蒲輝、顧彥朗肯定攻擊受挫,我相信胡真的戰場應變能力,會選擇好突圍方向。我們這次採取的就是多路突圍,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保存好我們的軍力。現在這年代,有兵就有地盤,就有話語權。沒兵沒將,就是砧板上的肉,任人宰割!我在攻取嶽州後,早就作了安排,在嶽州東北的陸家莊,緊靠長江,我派了五百人前去駐守,並將附近村莊船隻全部收集到那裡。現在我已經打探情楚了,這次指揮洞庭湖賊寇斷我糧道、謀取嶽州的,就是赤山島的那個費傳古!此人神機妙算,奇才蓋世。被徐唐莒、王玫請到太浮山落草,跑到朗州訓練賊兵,這次費傳古安排賊兵分幾路東進,就是要一舉解決我們。我估計費傳古已經派兵向嶽州方向殺來,如果我們現在不撤,不出一日,我們就會被賊寇團團圍住,嶽州斷糧,那就是死路一條!”

高周彝聽了吳彥宏的一席話,恍然大悟,焦急地說道:“吳兄,幸虧你深通兵法,《孫子兵法》沒有白讀,大唐像你這樣智勇雙全的名將太少了。事不宜遲,我們現在就打開北城突圍。”

吳彥宏點點頭:“嗯,如果城北遇到賊寇,不必害怕,肯定是費傳古安排的小股賊兵,衝殺過去就是了。憑你手裡的這把合扇板門刀,還怕這些毛賊不成?”

吳彥宏、高周彝連夜帶領人馬從嶽州北門撤了出來,向陸家莊前進,沒走多遠,被常宏、王玫率領的五千義兵截住,黑夜裡,雙方一場混戰,吳彥宏揮舞着金剛花翎刀,騎着大青刀,和常宏殺在一起。高周彝也提兵上來助戰,唐兵鼓譟而進。常宏、王玫攔阻不住,只好眼睜睜地看着大隊唐兵衝殺了過去。

吳彥宏、高周彝率兵衝殺出去後,直奔陸家莊,和那裡的五百名駐軍一起,將渡船全部拉到北面不遠的長江裡。此時已經晨光熹微,吳彥宏指揮人馬分批渡江,過江後清點人馬,尚有六七千人,吳彥宏率軍抵達監利,再沿着夏水一路到了江陵。江陵守將申健、龐虎見是自家人馬,就開城迎接吳彥宏一軍,安排吃住。

且說顧彥朗看到費傳古站在嶽州城頭,大吃一驚。費傳古命令守城義兵開弓放箭,箭如雨下,唐兵人仰馬翻,抱頭鼠竄。顧彥朗正慌亂間,王重隱的人馬趕了過來,對着顧彥朗的人馬又是一頓胖揍。顧彥朗率部左衝右突,不能脫圍,就在此時,胡真率部趕到,立即投入戰鬥。胡真揮舞八寶駝龍陰風槍截住王重隱廝殺,掩護顧彥朗向南突圍。

雙方一番鏖戰,胡真、顧彥朗終於殺出重圍,直奔玉笥山,向譚州方向逃去。進入譚州邊界後,顧彥朗看看後面沒有了追兵,已進入了安全地帶,就對胡真說道:“槽內無食豬拱豬,分贓不均狗咬狗。嶽州缺糧,吳彥宏讓我們做替罪羔羊,到前線打頭陣,自己帶着心腹高周彝呆在嶽州,然後北渡長江,溜之大吉。下次被我遇到,我非宰了他不可!”胡真勸解了顧彥朗幾句,二人一合計,投奔譚州州長崔瑾去了。

反攻嶽州,義軍大捷,王重隱、費傳古、徐唐莒、劉鶯、常宏、王玫等將領在嶽州城下勝利會師,“大齊”旌旗飄揚,義軍歡聲如雷。

王重隱開懷大笑:“痛快!真痛快!這回吳彥宏這小子該知道咱們厲害了吧,費先生真是神機妙算,孫武再世啊!有費先生幫助咱們,咱們還愁什麼?跟着黃巢大將軍,早晚會把中原蕩平,一統天下!”

費傳古微微一笑,對着衆將說道:“諸位將軍,眼下唐軍在洞庭湖一帶受挫,但整個中原形勢依然是敵強我弱。唐軍在中原十幾個重鎮有兵力三四十萬,中原之外的方鎮有一二百萬作戰部隊。因爲唐軍各方鎮之間的不夠團結,才造成了我軍不斷地發展壯大。但隨着唐軍實力的一步步削弱,李唐朝肯定會調兵遣將,千方百計尋找義師主力作戰。一旦義師主力遭受重大損失,想重振雄風就需要不少時間。所以我們現在絕對不能掉以輕心,麻痹大意,我現在最擔心的是中原北線戰事,不知黃巢大將軍在汴州、宋州一帶的情況如何?我看派出一些偵察小分隊,深入到江北瞭解一下情況,和黃巢大將軍的義軍取得聯繫,方是上策。”

徐唐莒說道:“費先生高瞻遠矚,所言極是。我們現在一方面要在嶽州、朗州一帶招兵買馬,訓練士卒;另一方面要和黃巢大將軍取得聯繫,策應江北義軍的行動。”

衆將紛紛贊成費傳古、徐唐莒的部署,王重隱爽朗地一笑:“好,就按費先生、唐莒的方案行動!不過,與此同時,我們在嶽州該喝一下唐莒和劉鶯的喜酒了,弟兄們說是不是?”

衆將一聽,紛紛贊成,圍着徐唐莒、劉鶯,討吃喜酒。

劉鶯望着徐唐莒,抿嘴一笑,含羞地低下了頭。

過了幾天,徐唐莒、劉鶯在嶽州喜結良緣。嶽州城裡,張燈結綵,喜氣洋洋,男女老少,都來到大街上,要一睹這對英雄夫妻的風采。徐唐莒胸前佩戴着大紅花,策馬前行,只見他頭戴烏金盔,身穿紫金甲,提着方天畫戟,和劉鶯並轡而行。劉鶯披一件大紅戰袍,身穿柳葉鳳翅甲,背插青萍劍,手執繡鸞刀,胸前也戴着大紅花,對着街道二旁的軍民頻頻揮手,點頭微笑。英雄兒女,虎將龍女,真是天作地合的一對。

軍民欣喜異常,與徐唐莒、劉鶯一起分享勝利的快樂、婚姻的幸福。王重隱、費傳古、常宏、王玫等義軍將士在嶽州府衙開懷暢飲,慶賀他倆的百年之喜。王重隱帶頭鬧了洞房,歡聲笑語,直至二更天方纔停息。徐唐莒、劉鶯這對新婚佳人,兩情繾綣,恩愛甜蜜,就不細說了。

且說黃巢自從離開冤句,兵進中原,一路風餐露宿,說不盡的千辛萬苦,大軍抵達汴州,在城北約十里處安營紮寨。黃巢佈置好外圍警戒線,回到中軍帳,剛剛落座,柴存走了進來。黃巢示意柴存坐下,問道:“柴存兄弟,派出去的三路人馬情況怎樣了?”

柴存說道:“孟楷的第一寨人馬,目前已經進入碴砑山區,和趙璋勝利會師了,這樣,張自勉已經不太可能攻取碴砑山了,鄭州、洛陽依然在我軍的威脅之下;曹敏的第二寨人馬,也已經到達許州附近,牽制住了崔安潛的主力行動;黃思鄴的第三寨人馬,也已經根據黃大哥的部署攻打衛南,目前仍在激戰中,估計不出十日,思鄴定能拿下衛南,這樣,就使得滑州之敵不敢南下汴州增援。所以,現在正是我軍攻打汴州的最佳時機,這次該拿唐宣武節度使穆仁裕開刀了。”

黃巢右拳用力捶在帥案上,只聽“喀嚓”一聲,帥案的一角竟然生生折斷,黃巢目光如炬,對着柴存說道:“柴存兄弟,戰機難得。我決定明日一早,對汴州發起攻擊!務必要在張自勉大軍到達前拿下汴州,要在李唐中原腹心地帶捅上一刀,讓李儇這小子坐立不安!”

第二天,黃巢親臨前線,指揮義軍攻城,義軍的拋石機、投石機、巨弩車、井闌等裝備不久的武器大顯神威,打得汴州唐兵哭爹叫娘,到處閃躲。義軍在護城河上搶搭浮橋,架起雲梯,敢死隊員個個手執刀槍,向城頭爬去。

穆仁裕不愧是李唐名將,指揮步兵往城下猛扔乾柴等引火之物,命令弓弩手施放火箭,壓制義軍攻城器械。汴州城下,燃起了熊熊烈火,義軍許多攻城器械,被燒得焦黑一片。義軍的連續三輪進攻均以失利而告終,黃巢無奈地搖了搖頭,對柴存說:“汴州城防堅固,我軍久攻不下。穆仁裕死心塌地爲李唐效力,柴存兄弟,這卻如何是好?”

柴存一直在觀察攻城的情況,聽了黃巢的話,也是眉頭緊鎖,苦思良策。過了一會,柴存才說道:“黃大哥,我軍遠道而來,又屯于堅城之下,我估計張自勉的大軍不出五日,就會趕到汴州一帶。如果到那時還沒有拿下汴州,我軍勢必腹背受敵,那就十分危險了。我看不如留少數人馬在汴州城外屯紮,監視汴州唐軍動向,主力急赴宋州,打一打宋州,就算打不下,也會起到敲山震虎的作用,吸引張自勉主力東進,我們是苦一點,但更有利於其它三路人馬的戰略展開,你看如何?”

黃巢想了想,說道:“柴存兄弟此論甚妙,這樣可以擺脫攻打汴州的被動局面。就依軍師之言,主力轉攻宋州。事不宜遲,我們今夜拔寨而起,直奔宋州。”

柴存點點頭:“現在就命令撤軍回營,吃頓飽飯,到半夜時分大軍開拔。”

黃巢採納了柴存之計,當晚就率領義師中軍主力向宋州進發。

穆仁裕偵知黃巢已經退兵,不知去向,不禁大喜,當即傳令犒賞汴州守軍,派親兵騎快馬到鄭州,向張自勉彙報汴州戰況。

張自勉看了穆仁裕的親筆書信,知道汴州守住了,心裡的一塊石頭落了地。就在這時,雷殷符從外面走了進來,張自勉招呼雷殷符坐下。雷殷符說道:“張將軍,我剛剛收到前線戰報,賊寇黃思鄴部正在猛攻衛南,義成節度使杜慆要求我們速派援軍北上增援;賊寇孟楷部已經進入碴砑山區,和趙璋會合,齊克讓、秦宗權在那裡連打了幾次敗仗,也要求我們派兵增援。你看該如何部署?”

張自勉呷了口茶,用手指輕輕敲打着帥案,二眼注視着雷殷符,說道:“雷將軍,這次中原北線會戰,我們是作了充分準備的,朝廷特意撥給我們三千沙陀騎兵,鄭畋大人讓關中名將李昌言統領,加入中原北線戰場,有了這支生力軍,何愁黃巢賊寇不滅?”

雷殷符呵呵一笑:“張將軍智勇雙全,這次定能大破賊寇,末將一直忠心報國,希望張將軍撥給我一支精兵,我要突襲黃巢大營,打賊寇一個措手不及!”

張自勉拍了拍雷殷符的肩膀,高興地說:“雷將軍武藝超羣,令賊寇膽寒,這次中原北線會戰,我自然會把最艱苦的任務分配給你。我看這樣,你通知一下鄭州諸將,今晚到我家裡來,我設宴招待你們,我們邊喝酒邊討論軍情,籌劃剿滅中原北線賊寇大計!”

雷殷符十分興奮,臉也漲得通紅,說道:“好,我現在就去通知!”說完,轉身走出了府衙。

張自勉望着雷殷符漸漸遠去的身影,喟嘆道:“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色彩黑紅謂之殷,調兵憑證謂之符,殷——符!”

第十六章 劍指南疆第九章 泣淚藥兒嶺第二十六章 愛民如子第三十二章 湘陰縱敵第三十三章 圍陳州(1)第十八章 挺進浙西第六章 二雄合兵第二十二章 遠征播威名第三十四章 迂回奔襲第三十六章 大反擊第三十一章 外線出擊(2)第六章 妙手回春第九章 故布疑兵第二十六章 黑色樑田陂(5)第十七章 華州平叛第四章 浙東風雲第三十七章 豔紅的晚霞第十章 黑雲壓城第四十章 天縱奇才第十五章 天地再造第十五章 休言女子無英物第四章 叛齊降唐(2)第十九章 義薄雲天第四章 叛齊降唐(2)第十章 拱衛洛陽第二十五章 火攻唐兵第十八章 挺進浙西第三十八章 席捲江南第十九章 沖天香陣透長安第十二章 攻守易勢(4)第三十八章 席捲江南第二十章 山重水複疑無路第三十一章 禍起蕭牆第三十五章 昏君議兵第四章 浙東風雲第五章 巨瀾怒龍嘯九天第三十五章 通了敵情第一章 反攻嶽州第十四章 扼潼關者得天下第四十章 抗旨不遵第二十章 山重水複疑無路第二十章 山重水複疑無路第三十二章 美人計第十八章 佔毫州第四章 天補平均大將軍第十三章 兵不血刃第十四章 扼潼關者得天下第三十九章 揮師北伐第三十九章 荒唐聖斷第六章 生死博弈第七章 雷霆出擊第二十三章 黑色樑田陂(2)第四章 迷霧重重第十二章 平叛立功第一章 河東亂象第十六章 造孽多端第二十五章 臨危不懼第二十二章 黑色樑田陂(1)第二十四章 血戰松溪(1)第一章 長垣風雲起第三十五章 圍陳州(3)第十六章 和戰變幻第十章 圍獵淮南(1)第三十八章 席捲江南第十章 取汝州第三十三章 圍陳州(1)第十三章 出奇制勝第五章 波詭雲譎第二十章 山重水複疑無路第六章 擊球定三川第六章 擊球定三川第三十七章 痛殲王牌軍(1)第二十七章 良將奇謀第二十七章 盤馬彎弓雄師出第三十三章 裡應外合第十七章 華州平叛第七章 柳州涌怒潮第十九章 酒不醉人人自醉第十六章 和戰變幻第三十三章 朱溫獻計第三十九章 揮師北伐第三章 叛齊降唐(1)第三十四章 圍陳州(2)第十七章 寺名話英雄《大齊英雄》序暨簽約感言第三十八章 沖天劍(2)第十八章 挺進浙西第二十三章 蜀地舉義旗(1)第二章 東征颶風(2)第三十六章 絕其必返第四十章 抗旨不遵第二章 破解危局第四十章 抗旨不遵第三十八章 火燒驛館(1)第二章 破解危局第十二章 攻守易勢(4)第九章 勢如破竹第三十五章 分進合擊第十一章 圍獵淮南(2)
第十六章 劍指南疆第九章 泣淚藥兒嶺第二十六章 愛民如子第三十二章 湘陰縱敵第三十三章 圍陳州(1)第十八章 挺進浙西第六章 二雄合兵第二十二章 遠征播威名第三十四章 迂回奔襲第三十六章 大反擊第三十一章 外線出擊(2)第六章 妙手回春第九章 故布疑兵第二十六章 黑色樑田陂(5)第十七章 華州平叛第四章 浙東風雲第三十七章 豔紅的晚霞第十章 黑雲壓城第四十章 天縱奇才第十五章 天地再造第十五章 休言女子無英物第四章 叛齊降唐(2)第十九章 義薄雲天第四章 叛齊降唐(2)第十章 拱衛洛陽第二十五章 火攻唐兵第十八章 挺進浙西第三十八章 席捲江南第十九章 沖天香陣透長安第十二章 攻守易勢(4)第三十八章 席捲江南第二十章 山重水複疑無路第三十一章 禍起蕭牆第三十五章 昏君議兵第四章 浙東風雲第五章 巨瀾怒龍嘯九天第三十五章 通了敵情第一章 反攻嶽州第十四章 扼潼關者得天下第四十章 抗旨不遵第二十章 山重水複疑無路第二十章 山重水複疑無路第三十二章 美人計第十八章 佔毫州第四章 天補平均大將軍第十三章 兵不血刃第十四章 扼潼關者得天下第三十九章 揮師北伐第三十九章 荒唐聖斷第六章 生死博弈第七章 雷霆出擊第二十三章 黑色樑田陂(2)第四章 迷霧重重第十二章 平叛立功第一章 河東亂象第十六章 造孽多端第二十五章 臨危不懼第二十二章 黑色樑田陂(1)第二十四章 血戰松溪(1)第一章 長垣風雲起第三十五章 圍陳州(3)第十六章 和戰變幻第十章 圍獵淮南(1)第三十八章 席捲江南第十章 取汝州第三十三章 圍陳州(1)第十三章 出奇制勝第五章 波詭雲譎第二十章 山重水複疑無路第六章 擊球定三川第六章 擊球定三川第三十七章 痛殲王牌軍(1)第二十七章 良將奇謀第二十七章 盤馬彎弓雄師出第三十三章 裡應外合第十七章 華州平叛第七章 柳州涌怒潮第十九章 酒不醉人人自醉第十六章 和戰變幻第三十三章 朱溫獻計第三十九章 揮師北伐第三章 叛齊降唐(1)第三十四章 圍陳州(2)第十七章 寺名話英雄《大齊英雄》序暨簽約感言第三十八章 沖天劍(2)第十八章 挺進浙西第二十三章 蜀地舉義旗(1)第二章 東征颶風(2)第三十六章 絕其必返第四十章 抗旨不遵第二章 破解危局第四十章 抗旨不遵第三十八章 火燒驛館(1)第二章 破解危局第十二章 攻守易勢(4)第九章 勢如破竹第三十五章 分進合擊第十一章 圍獵淮南(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