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大反擊

曹師雄發兵攻打洪州,必須先取建昌。義軍的拋石機、攻城車等源源不斷輸送到建昌城下,拋石機打得北城牆梆梆作響,義軍一撥又一撥地沿着雲梯,向城樓爬去。建昌唐軍守將劉秉仁,指揮唐軍拼死反擊,戰鬥十分激烈。曹師雄組織義軍連續攻打了二次,均不能突破牆垣。

曹師雄大怒,脫下戰袍,對蓋洪說:“你指揮弓弩手向唐軍密集處射擊,我親自帶着一千名敢死隊員攻城!”說完,曹師雄腰纏流星錘,手提熟銅棍,帶着一千名整裝待發的敢死隊員吶喊着爬上雲梯向城樓殺去。蓋洪來不及阻攔,曹師雄已經離去。

蓋洪命令弓弩手向城樓密集射擊,義軍的伏遠弩、擘張弩、角弓弩的箭矢飛瀉而出,一時間壓得唐軍的弓弩手擡不起頭來。曹師雄身先士卒,吶喊着向城樓撲去。劉秉仁連忙命令唐兵用石塊向攻城的義軍狠狠砸去,曹師雄左手用熟銅棍撥開石塊,右手揮舞流星錘,一錘打得劉秉仁腦漿迸裂,一頭栽下城牆,死於非命。

唐軍失去主將,頓時亂成一團,義軍奮勇直上,一舉登上城樓,曹師雄的那根熟銅棍,耍得呼呼生風,一掃一大片,打得唐軍丟盔棄甲,狼狽逃竄,義軍終於攻克了建昌城,拔下了通往洪州的這顆釘子。

安民完畢,曹師雄帶着三軍將士,列隊集中。曹師雄雙手捧着劉秉仁的人頭,雙膝下跪,含淚遙望江州方向,哽咽着說:“彥璋兄弟,今天師雄爲您報仇雪恨了,劉秉仁的人頭在我手中,千刀萬剮,也不能泄我心頭之恨!彥璋兄弟,您安息吧!”說完,曹師雄拔出佩刀,一刀將劉秉仁的腦袋剁成二半,義兵一擁而上,頃刻間將劉秉仁的這二半腦袋砍成肉泥。

義軍攻佔建昌,誅殺劉秉仁,洪州觀察使高湘得報後,不禁大驚失色,他癱坐在楠木椅上喃喃自語:“這下完了,全完了!劉秉仁久歷戰陣,也不是曹師雄的對手,我們這些不會打仗的人,可怎麼辦啊!”一個幕僚進言道:“高大人,賊勢浩大,爲今之計,只有避其鋒芒。我看這樣,爲了確保大人的安全,您先帶親兵離開洪州,到湖口去避一避,待過了風頭,再回洪州。”

高湘點點頭:“也只有如此了,我們肯定不是曹師雄的對手,你去通知諸將,洪州危急,爲了保存實力,主力部隊馬上撤往湖口,只留一些老弱殘兵象徵性地抵擋一陣。否則一點不打,朝廷那邊交待不過去。記往,這次撤退動作一定要快,把值錢的東西都給我搬到湖口去。凡在撤退過程中私自掠奪官財的,一律就地處決!”

幕僚答應一聲,按高湘的命令去催辦了。

洪州諸將接到高湘的這個命令,有的贊成,有的反對,因爲意見不統一,所以在撤退過程中爭吵不斷,整個洪州城,人喊馬嘶,亂成一團。有的唐兵,趁火打劫,搶奪官財,*良家婦女,然後竄入山野爲盜。

義軍未到洪州,唐軍內亂,已經不可收拾。高湘帶着家眷,在親兵保護下,搬運了大量金銀財寶,坐上大船,直往湖口去了。

曹師雄、蓋洪兵臨洪州,洪州守軍懾於義師兵威,又痛恨高湘臨陣脫逃,沒有抵抗,大開城門,放義軍入城。曹師雄命令義兵挨家挨戶慰問百姓,沒收富戶糧食發放給貧民百姓,很快安定了人心,很多青年紛紛報名參軍,義軍駐軍洪州,在很短時間裡就增加了一萬多名新兵。

曾元裕在江陵聽聞曹師雄連下建昌、洪州,高湘逃往湖口,不禁勃然大怒。他馬上下令,唐軍迅速出動,向江州殺來。段彥謨、朱敬玫率兵三萬,從鄂州出兵,攻擊江州。李福、劉巨容率兵三萬,從襄州出兵,接應段彥謨。曾元裕自領中軍五萬,和楊復光從江陵坐船出發,順流東下,直取江州。

段彥謨驅兵疾進,一路上遇到幾股義軍阻擊,被唐軍一陣殺散。段彥謨麾兵急進,沿江命令地方官吏徵集船隻,強令船伕駕船搶渡長江,被抓的船伕敢怒不敢言,只好駕着大小船隻爲唐軍服務。

只見大江之上,煙波浩淼,一眼望不到邊。一陣陣江風吹來,段彥謨感到分外涼爽,不禁在船頭大發豪情:“想當年曹孟德南征荊襄,大江之上橫槊賦詩,留下千古名篇,成就一段佳話。今兒個我段彥謨就模仿孟德的《短歌行》,也說它幾句。左右,拿酒來!我要飲酒賦詩!”

親兵一聽,連忙拿起酒杯,從酒罈裡倒酒,遞給段彥謨。朱敬玫擠到段彥謨身邊,奉承道:“段將軍,咱們恭聽您的大江之作,肯定勝過曹孟德,壯我大唐軍威!”

親兵們頓時歡騰起來,都催着段彥謨快點賦詩。

段彥謨得意地捋了捋*的短鬚,望着天上的一輪紅日,搖頭晃腦地吟道:“飲酒放歌,飛渡百舸;剿賊安民,奔波江湖。此情此景,深深銘刻;紅日燦爛,光芒四射。天地茫茫,大唐恩澤;橫刀立馬,立功盡責。天兵揚威,不可阻遏;蕩平四海,一心向佛!”

段彥謨的確有點文才,一口氣吟了這些詩句,衆人聽了,嘖嘖稱讚起來,朱敬玫更是吹捧得肉麻有加:“段將軍此詩作,大氣磅礴,穿越古今,自堯舜以來,這樣的佳作也很少見,贊一個!”

突然,唐軍船隊北側一陣騷動,十幾只小船箭似地向段彥謨的大船駛來,小船上唐兵一迭聲喊道:“段將軍,大事不好!賊寇水軍襲擊我軍船隻,已經有好幾百名軍卒落水了!”

段彥謨聞報大驚,他知道,在大江之上作戰,絕對不能慌亂,一旦軍心浮動,則會一敗塗地,不可能翻盤勝利。段彥謨急忙傳下軍令:“速速通知各部,千萬要沉着冷靜,不要怕賊寇小股船隊的襲擊,保持陣形,堅決反擊!如有畏敵退縮者,殺無赦!”

此時長江北面蘆葦蕩裡,駛出無數義軍船隻,在葉翔指揮下,向唐軍北側船隻發起了猛烈進攻。葉翔手持鋼叉,率領一二千熟諳水性的義兵駕船迅速靠近唐軍船隻,只見一陣拼殺,唐兵紛紛落水。

很多義兵跳下水去,手持鐵鑿和錘子,在唐軍大船之下叮叮噹噹敲了起來,唬得唐兵唐將六神無主,亂成一團。不少船伕見唐兵慌亂,趁亂跳水泅到對岸去了,唐軍很多船隻在江心滴溜溜打轉。

段彥謨喝止不住,只得領着親兵向外衝殺。就在這時,只聽得南岸鼓聲大作,很多義軍大船劈波斬浪,向唐軍船隻殺來,中間一隻大船上,只見義軍水師將領段猛赤膊上身,手提鋼刀,靠近唐軍船隻時,指揮義兵跳上亂砍。

唐軍大船船底漏水,在江面上顛簸不止,很多唐兵來自北方,不懂水性,在船上尚站立不穩,更甭說手持刀槍廝殺了。唐兵像下餃子似地掉下水去,撲騰了一會就不見了人影,餘下的只得跪下哀求義兵饒命。

段彥謨見三軍已亂,船形被打散,知道硬撐下去,必定全軍覆滅,連忙下令死命向北衝殺,終於衝殺開一條水道,逃到北岸,狂奔三四十里,才停下駐紮,清點人馬,折損大半,只剩下六七千人。段彥謨不禁大慟:“我多年心血,積攢的這些精銳,今日爲之一空!蒼天啊,你爲何對段某這樣不公啊!”

朱敬玫此時也哭喪着臉,低頭不語。出征前他向楊復光誇下海口,說攻入江州後,就獻上江州特產銀魚,請特級廚師加工,讓楊復光第一個品嚐。如今銀魚一尾沒有見到,反而成了落湯雞,鬧了個天大的笑話。

李福、劉巨容這一路推進也很不順利,唐軍行進到應城一帶時,突然遭到義軍第四寨孫梅部的襲擊,損失慘重。嶽靈飛一馬當先,挺槍大叫:“嶽靈飛在此,誰敢前來應戰!”

李福一聽是嶽靈飛帶兵攔截,嚇得魂飛魄散,聲音也走了樣,顫慄着對劉巨容說:“我聞賊寇嶽靈飛有萬夫不當之勇,你我肯定不是敵手,還是避一避吧!”

劉巨容答道:“三軍至此,如果遽然後撤,必然全軍潰散,不如拼死向前,尚有生路。”說完,劉巨容猛抽雪花駒,揮舞齊鳳朝陽刀,直取嶽靈飛,嶽靈飛催動青驄馬,施開渾鐵點鋼槍,和劉巨容殺在一起。二將抖擻精神,大戰四五十合,劉巨容刀法散亂,氣力不加,撥馬望本陣就走。

孫梅鞭梢一指,義軍向唐軍卷殺過去,量李福三萬唐軍,長途跋涉,哪是義軍第四寨百戰雄師的對手,被殺得三停去了二停。劉巨容和李福指揮唐軍捨命衝殺,方殺開一條血路,向鄂州方向而去。進入鄂州後,緊閉城門,再也不敢出戰。

就在段彥謨、李福連吃敗仗之時,曾元裕和楊復光率領着五萬唐軍,從江陵出發,乘坐大小戰船數百艘,溯江東上,只見舟楫相連,旌旗獵獵作響,浩浩蕩蕩地殺向江州而來。大軍還未到達鄂州,李福已經派遣信使坐快船將告急文書送到了曾元裕的帥案上。

曾元裕坐在船艙裡,看着告急文書,方知已經連輸二陣,氣得他一把將告急文書撕得粉碎。怒氣填胸,聲震屋宇:“段彥謨、李福,無能之輩,都是大草包!他們陸上這一敗,打亂了我軍的作戰部署,好好的一鍋湯,全被他媽的攪黃了!我要追究他們的失利責任!”

“追究責任?嘿嘿,要追究責任,我看先要從你頭上算起吧。”楊復光像一個幽靈,突然鑽進船艙,出現在曾元裕面前。曾元裕一見楊復光,剛纔的一肚子氣一下子泄了,沒轍了。楊復光是田令孜的親信,監軍宦官,得罪不得。他無奈地楊復光說:“楊監軍,現在陸上二路人馬已經告敗,我們這一路如果冒進,強攻江州,曹師雄很可能就在防守江州同時,攻擊我軍後方補給線。我軍的補給線一旦被賊寇控制,那我們就全完了!”

楊復光鼓起魚眼,尖聲說道:“曾將軍,你考慮得不無道理,現在我軍孤懸江面,完全可能遭遇像段彥謨這樣的下場,江陵、襄州等重鎮一旦落入賊手,你我將全部葬身在這大江之上。兵士們餓着肚子總不能行軍打仗吧,我看還是趁早撤回江陵吧,免得夜長夢多。剿賊剿賊,小心自己也被剿沒了!”

就在這時,一名親兵急匆匆地走進船艙,向曾元裕稟報:“曾將軍,大事不好,嶽州守將譚兵、蔣飛派信使前來求見,說岳州遇到賊寇王重隱、徐唐莒部猛烈攻擊,危在旦夕!”

曾元裕大吃一驚,喃喃自語:“曹師雄啊,你好厲害啊,竟然敢長途奔襲我軍後方重鎮嶽州。”說完,曾元裕感到心力交瘁,一屁股跌坐在船艙裡,耳聞外面呼嘯的江風,痛苦地閉上了雙眼。

第八章 李唐新政第三十二章 外線出擊(3)第二十三章 計險厄遠近第五章 金色蛤蟆爭努眼第十五章 奸雄設謀第二十五章 血戰松溪(2)第三十一章 外線出擊(2)第十八章 忍痛撤圍第十三章 兵不血刃第三十五章 圍陳州(3)第九章 朝堂風雲第一章 反攻嶽州第三十七章 轉戰千里第十三章 出奇制勝第二十九章 議取譚州第三十九章 火燒驛館(2)第十章 攻守易勢(2)第三十一章 汴河巧設伏第三十五章 昏君議兵第十五章 彥璋遇難第三十四章 圍陳州(2)第五章 波詭雲譎第三十章 此去故國已成空(2)第三十六章 圍陳州(4)第二十四章 申州大戰第三十一章 此去故國已成空(3)第十七章 巧殺回馬槍第六章 毒如蛇蠍第十五章 奸雄設謀第二十七章 丹心碧血映青史第二十五章 蜀地舉義旗(3)第六章 擊球定三川第二十九章 灑淚酹千杯第十二章 聖命不可違第十九章 沙陀兵南下(1)第二十五章 臨危不懼第十六章 造孽多端第二十四章 申州大戰第二十二章 公判鬥雞臺第八章 李唐新政第一章 河東亂象第六章 生死博弈第二十二章 飛兵越仙霞(1)第五章 叛齊降唐(3)第二章 代北狼煙起第二十六章 黑色樑田陂(5)第三十三章 圍陳州(1)第二十一章 用兵如神第十四章 威震齊魯第十三章 兵不血刃第十五章 休言女子無英物第三十六章 疾風暴雨第二十九章 分險相拒第三十五章 冤家路窄第十二章 平叛立功第三十三章 內憂外患第三十八章 痛殲王牌軍(2)第二十二章 黑色樑田陂(1)第九章 朝堂風雲第六章 生死博弈第八章 臨危受命第四十章 荊門喋血第七章 摧樑折柱第十七章 華州平叛第十八章 挺進浙西第十二章 聖命不可違第三十四章 迂回奔襲第十四章 意外打擊第三十九章 揮師北伐第二十三章 蜀地舉義旗(1)第三十九章 揮師北伐第二十二章 黑色樑田陂(1)第二十五章 血戰松溪(2)第三章 戰濮州第四章 浙東風雲第十四章 扼潼關者得天下第三十章 此去故國已成空(2)第十八章 忍痛撤圍第五章 叛齊降唐(3)第十九章 沙陀兵南下(1)第二十八章 猛虎掏心第二十九章 分險相拒第四章 浙東風雲第九章 攻守易勢(1)第十八章 傳檄攻大齊第二十九章 灑淚酹千杯第二十四章 黑色樑田陂(3)第三十八章 席捲江南第二十章 沙陀兵南下(2)第三十九章 訪賢赤山島第二十二章 飛兵越仙霞(1)第三十八章 席捲江南第二章 代北狼煙起第三章 叛齊降唐(1)第十二章 聖命不可違第十五章 小將鬧齊魯第十六章 義師集結第二十二章 飛兵越仙霞(1)
第八章 李唐新政第三十二章 外線出擊(3)第二十三章 計險厄遠近第五章 金色蛤蟆爭努眼第十五章 奸雄設謀第二十五章 血戰松溪(2)第三十一章 外線出擊(2)第十八章 忍痛撤圍第十三章 兵不血刃第三十五章 圍陳州(3)第九章 朝堂風雲第一章 反攻嶽州第三十七章 轉戰千里第十三章 出奇制勝第二十九章 議取譚州第三十九章 火燒驛館(2)第十章 攻守易勢(2)第三十一章 汴河巧設伏第三十五章 昏君議兵第十五章 彥璋遇難第三十四章 圍陳州(2)第五章 波詭雲譎第三十章 此去故國已成空(2)第三十六章 圍陳州(4)第二十四章 申州大戰第三十一章 此去故國已成空(3)第十七章 巧殺回馬槍第六章 毒如蛇蠍第十五章 奸雄設謀第二十七章 丹心碧血映青史第二十五章 蜀地舉義旗(3)第六章 擊球定三川第二十九章 灑淚酹千杯第十二章 聖命不可違第十九章 沙陀兵南下(1)第二十五章 臨危不懼第十六章 造孽多端第二十四章 申州大戰第二十二章 公判鬥雞臺第八章 李唐新政第一章 河東亂象第六章 生死博弈第二十二章 飛兵越仙霞(1)第五章 叛齊降唐(3)第二章 代北狼煙起第二十六章 黑色樑田陂(5)第三十三章 圍陳州(1)第二十一章 用兵如神第十四章 威震齊魯第十三章 兵不血刃第十五章 休言女子無英物第三十六章 疾風暴雨第二十九章 分險相拒第三十五章 冤家路窄第十二章 平叛立功第三十三章 內憂外患第三十八章 痛殲王牌軍(2)第二十二章 黑色樑田陂(1)第九章 朝堂風雲第六章 生死博弈第八章 臨危受命第四十章 荊門喋血第七章 摧樑折柱第十七章 華州平叛第十八章 挺進浙西第十二章 聖命不可違第三十四章 迂回奔襲第十四章 意外打擊第三十九章 揮師北伐第二十三章 蜀地舉義旗(1)第三十九章 揮師北伐第二十二章 黑色樑田陂(1)第二十五章 血戰松溪(2)第三章 戰濮州第四章 浙東風雲第十四章 扼潼關者得天下第三十章 此去故國已成空(2)第十八章 忍痛撤圍第五章 叛齊降唐(3)第十九章 沙陀兵南下(1)第二十八章 猛虎掏心第二十九章 分險相拒第四章 浙東風雲第九章 攻守易勢(1)第十八章 傳檄攻大齊第二十九章 灑淚酹千杯第二十四章 黑色樑田陂(3)第三十八章 席捲江南第二十章 沙陀兵南下(2)第三十九章 訪賢赤山島第二十二章 飛兵越仙霞(1)第三十八章 席捲江南第二章 代北狼煙起第三章 叛齊降唐(1)第十二章 聖命不可違第十五章 小將鬧齊魯第十六章 義師集結第二十二章 飛兵越仙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