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沙陀兵南下(2)

李克用與沙陀諸將在“助齊”與“助唐”問題上爭執不休,一時難以決斷。在這關鍵時刻,李國昌來到代州府衙,老頭子開口說話了,一下子就破解了這道難題。

李國昌擡起佈滿皺紋的國字臉,一字一頓:“人生之道,名分最重。何爲名分?就是公、侯、卿、大夫等官爵。這名分是誰賞賜的?就是君王!各位好好用腦子想一想,李唐立國多少年了?近三百年了!沙陀存在多少年了?沙陀人在世人眼裡,不過是北方的一支遊牧部落,成天像叫花子一樣生活,所以華夏正統人士一向認爲沙陀人是野蠻人。如今李唐久戰大齊不下,請我們出兵相助,這給了我們崛起的機會,可以說是千載難逢!我們朱邪氏世代是李唐管轄的一個部落,如果助齊,那就變成了叛逆部落。沙陀一旦被定性爲叛逆部落,將永無出頭之日!”

朱邪沙剌說道:“國昌哥說得有道理,正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我認爲沙陀應該助唐!”

李國昌點點頭:“沙剌兄弟的分析正合我意,大家再想一想,就個人來說,李儇厲害還是黃巢厲害?”

李克用脫口而出:“這還用問,當然是黃巢厲害了!黃巢文武全才,是中華罕見的大英雄,黃巢僅用了八年時間,就組建出了一支百萬雄師;而李儇,只是一個敗家子,只知遊樂,在軍政能力方面還不如我呢!”

李國昌聽了,輕輕拍了拍李克用的肩膀:“克用啊,爹爲有你這樣的兒子而驕傲!不錯,沙陀和李唐是有不少過節,但這是小事。沙陀要生存,將來要立國,就必須幫助李唐平滅大齊。如果我們幫助大齊,黃巢一旦統一華夏,沙陀肯定立不了國,到時只能乖乖地成爲大齊的一個部落。你們要沙陀獨立建國還是要受大齊的管轄呀?”

“我們要獨立!”

“沙陀要立國!”

“沙陀拋棄小怨,必須助唐!”

“我們聽族長的!”

……

諸將紛紛發言,支持李國昌的“助唐”主張。

李國昌“騰”地起立,聲如洪鐘:“大家既然都同意助唐攻齊了,那就趕快行動吧。兵貴神速,我軍經過改編休整,如今兵勢強盛。而大齊軍因連年征戰,糧草不濟,其戰力呈不斷下降之勢。現在出兵助唐攻齊,乃千載難逢之良機。我在代北負責大軍的後勤給養,克用率沙陀精銳之師迅速南進,沿路須向李唐各方鎮索要軍餉,要儘量多要一些。在與大齊軍作戰時,要儘量讓唐軍先打,沙陀軍做預備隊,理由麼,就是我們兵少,如果打敗了,就沒有沙陀人肯當兵幫助李唐打仗了,都明白了嗎?”

諸將齊呼:“明白了!”

李國昌盯着李克用,吩咐道:“克用啊,你現在立即做這二件事,一是斬了那個渾進通,逐回大齊使者;二是將沙陀軍精銳集中起來,我撥給你四萬精兵,你可以自由挑選。我們沙陀兵數量不多,你帶着這四萬將士南下,北歸時要把倖存的將士帶回來,缺胳膊斷腿的也要帶回來!負了重傷,不能當兵打仗的,還可以繁衍後代嘛!爲了沙陀的生存、立國,朱邪赤心拜託諸位了!”

且說大齊使者攜帶了很多奇珍異寶,在渾進通的引見下,與李克用見了幾次。李克用遲遲不表態與大齊共同對抗李唐,只是好酒好肉招待大齊使者,大齊使者只得在代州館驛焦急等待。

渾進通的日子比大齊使者更糟,終日在李克用府中坐臥不寧,因爲心細如髮的渾進通發現,李克用府上的人員對他的態度一日冷似一日。

一天傍晚,渾進通剛剛從大齊使者居住的驛館回來,正在街上行走呢,突然,前面來了一個車隊,當頭一員大將,胯下銀合馬,手綽熟銅棍,威風凜凜,旁若無人。

渾進通仔細一瞧,終於認出了這個將軍,乃是李克用麾下大將康君立。

康君立一聲斷喝:“對面的可是渾進通?”

渾進通連忙跪下叩頭:“小人就是渾進通,不小心擋了康將軍的路,還望恕罪!”

康君立冷笑一聲:“渾進通,你剛纔又到大齊使者那兒去了吧,是幫助大齊使者說服李將軍與黃巢合作的事吧?!你這個吃裡扒外的傢伙!”

渾進通大吃一驚:“康將軍,我勸李將軍與大齊合作,那是一片誠心哪,我是沙陀人,永遠是朱邪家族的僕人!”

“別花言巧語了,來人呀,將渾進通給我綁起來!”康君立擡頭望着天上一團團翻滾的烏雲,一臉不屑之色。

“康將軍,你聽我解釋呀!我是忠於朱邪家族的,你今天無故命令軍士捆綁我,是沒有理由的!”渾進通因爲害怕和氣憤,身子不停地抽搐着。

康君立眼露殺機:“渾進通,你給我聽着!今天不是康某要你的命,是李將軍下達的命令,康某不得不執行!我說給你聽吧,好讓你死得明白點,李將軍已經決定和大唐合作了,共同對付大齊!”

“那爲什麼要殺我啊?!我實在想不通!”渾進通絕望地叫着。

康君立答道:“因爲你投降了大齊,就是沙陀的罪人了!但李將軍念你以前對朱邪家族的服侍之功,給你留個全屍,不株連你的家人。你的家產,也只沒收一部分,算是仁至義盡了!”

渾進通還想爭辯,康君立將手一揮,幾個沙陀兵如狼似虎地撲向渾進通,將渾進通摁在地上,五花大綁,嘴裡塞上了布條。

康君立看着像糉子一樣的渾進通在地上極力掙扎,輕嘆一聲:“弟兄們,將渾進通架到野外,直接埋在地下吧!”

“遵命!”

沙陀兵高聲回答。

數日後,大齊使者被李克用逐回長安,大齊與沙陀的議和進程徹底中斷。

李克用親率四萬沙陀騎兵南下河中,幫助李唐王重榮部攻擊大齊軍。

於路無話,沙陀兵很快到了桑泉,李克用喚來李克修,吩咐道:“克修,我撥給你五千人馬,渡過黃河後向大齊軍展開試探性攻擊!”

第二十七章 血淚傖悲歌第二十九章 分險相拒第二章 破解危局第三十七章 轉戰千里第三十三章 裡應外合第三十章 討李唐檄第二十六章 黑色樑田陂(5)第二十七章 盤馬彎弓雄師出第十七章 巧殺回馬槍第二十五章 臨危不懼第三十二章 計中計第三十五章 分進合擊第九章 攻守易勢(1)第十二章 江淮雷霆第八章 鏖戰魯西南第三章 兵貴神速第二章 破解危局第十二章 攻守易勢(4)第十三章 兵不血刃第十三章 出奇制勝第三十二章 外線出擊(3)第八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六章 二雄合兵第三十五章 分進合擊第二十一章 精忠報國第七章 柳州涌怒潮第三十七章 豔紅的晚霞第五章 叛齊降唐(3)第十三章 知兵非好戰第四章 迷霧重重第二十五章 黑色樑田陂(4)第七章 同仇敵愾第二十七章 盤馬彎弓雄師出第三十七章 痛殲王牌軍(1)第三十九章 痛殲王牌軍(3)第十二章 平叛立功第十章 取汝州第二十九章 分險相拒第二十一章 精忠報國第十六章 劍指南疆第三十八章 沖天劍(2)第十一章 圍獵淮南(2)第五章 鐵血征途第三十三章 圍陳州(1)第二章 破解危局第八章 臨危受命第三章 戰濮州第十章 圍獵淮南(1)第三十章 此去故國已成空(2)第四章 浙東風雲第二章 智取長垣第四十章 抗旨不遵第二十五章 臨危不懼第二十四章 蜀地舉義旗(2)第二十四章 蜀地舉義旗(2)第十七章 戰神出道第二十三章 蜀地舉義旗(1)第十四章 威震齊魯第三十四章 外線出擊(5)第七章 東征沂州第十章 攻守易勢(2)第三十三章 內憂外患第二十三章 蜀地舉義旗(1)第二十四章 蜀地舉義旗(2)第三十二章 湘陰縱敵第十四章 威震齊魯第十八章 忍痛撤圍第三十三章 朱溫獻計第四十章 天縱奇才第二十三章 奇襲江陵第三十九章 訪賢赤山島第六章 生死博弈第二十四章 血戰松溪(1)第三十章 此去故國已成空(2)第十章 攻守易勢(2)第二十六章 愛民如子第七章 東征沂州第十八章 佔毫州第二十六章 除奸行動第四章 鐵壁合圍第十七章 唐僖宗出逃第十三章 兵不血刃第十五章 彥璋遇難第二十八章 躍進千里崗第二十八章 控扼藍田第九章 泣淚藥兒嶺第十三章 戰旗漫卷第二十九章 此去故國已成空(1)第四章 浙東風雲第十二章 江淮雷霆第五章 叛齊降唐(3)第十七章 寺名話英雄第二十七章 血淚傖悲歌第九章 攻守易勢(1)第二十章 山重水複疑無路第三章 東征颶風(3)第二十九章 議取譚州第三十一章 汴河巧設伏第十八章 佔毫州
第二十七章 血淚傖悲歌第二十九章 分險相拒第二章 破解危局第三十七章 轉戰千里第三十三章 裡應外合第三十章 討李唐檄第二十六章 黑色樑田陂(5)第二十七章 盤馬彎弓雄師出第十七章 巧殺回馬槍第二十五章 臨危不懼第三十二章 計中計第三十五章 分進合擊第九章 攻守易勢(1)第十二章 江淮雷霆第八章 鏖戰魯西南第三章 兵貴神速第二章 破解危局第十二章 攻守易勢(4)第十三章 兵不血刃第十三章 出奇制勝第三十二章 外線出擊(3)第八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六章 二雄合兵第三十五章 分進合擊第二十一章 精忠報國第七章 柳州涌怒潮第三十七章 豔紅的晚霞第五章 叛齊降唐(3)第十三章 知兵非好戰第四章 迷霧重重第二十五章 黑色樑田陂(4)第七章 同仇敵愾第二十七章 盤馬彎弓雄師出第三十七章 痛殲王牌軍(1)第三十九章 痛殲王牌軍(3)第十二章 平叛立功第十章 取汝州第二十九章 分險相拒第二十一章 精忠報國第十六章 劍指南疆第三十八章 沖天劍(2)第十一章 圍獵淮南(2)第五章 鐵血征途第三十三章 圍陳州(1)第二章 破解危局第八章 臨危受命第三章 戰濮州第十章 圍獵淮南(1)第三十章 此去故國已成空(2)第四章 浙東風雲第二章 智取長垣第四十章 抗旨不遵第二十五章 臨危不懼第二十四章 蜀地舉義旗(2)第二十四章 蜀地舉義旗(2)第十七章 戰神出道第二十三章 蜀地舉義旗(1)第十四章 威震齊魯第三十四章 外線出擊(5)第七章 東征沂州第十章 攻守易勢(2)第三十三章 內憂外患第二十三章 蜀地舉義旗(1)第二十四章 蜀地舉義旗(2)第三十二章 湘陰縱敵第十四章 威震齊魯第十八章 忍痛撤圍第三十三章 朱溫獻計第四十章 天縱奇才第二十三章 奇襲江陵第三十九章 訪賢赤山島第六章 生死博弈第二十四章 血戰松溪(1)第三十章 此去故國已成空(2)第十章 攻守易勢(2)第二十六章 愛民如子第七章 東征沂州第十八章 佔毫州第二十六章 除奸行動第四章 鐵壁合圍第十七章 唐僖宗出逃第十三章 兵不血刃第十五章 彥璋遇難第二十八章 躍進千里崗第二十八章 控扼藍田第九章 泣淚藥兒嶺第十三章 戰旗漫卷第二十九章 此去故國已成空(1)第四章 浙東風雲第十二章 江淮雷霆第五章 叛齊降唐(3)第十七章 寺名話英雄第二十七章 血淚傖悲歌第九章 攻守易勢(1)第二十章 山重水複疑無路第三章 東征颶風(3)第二十九章 議取譚州第三十一章 汴河巧設伏第十八章 佔毫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