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失於察兵

杜慆不聽王處存勸阻,執意出兵追趕黃思鄴的人馬,在蒲城北面山谷裡被魯景仁打了伏擊,七千唐兵傷亡慘重,死傷大半。幸虧王處存率領三千後隊人馬及時救援,纔將命懸一線的杜慆搶奪回陣。王處存親自斷後,魯景仁見唐軍陣形整齊,王處存又勇猛異常,也就沒有追殺,命令義兵迅速打掃戰場,然後南下追趕黃思鄴的大軍。

王處存帶領敗殘唐軍撤回滑州後,杜慆因傷勢過重,不能理事,在家醫治。幾天後,杜慆突然感到胸悶氣漲,頭腦昏沉,他自知天命不再,急召王處存、李嶧等部下來他家裡,交待後事。

王處存帶着兒子王郜,急忙來到杜慆家裡,看到杜慆在病榻上氣如遊絲,臉色蒼白,李嶧等將領都表情嚴肅,心情沉重。王處存趕忙搶前一步,來到杜慆身邊,說道:“杜大人,處存帶着兒子王郜到了。”

杜慆用渾濁的眼神緊盯着王處存,吃力地說道:“處存,我這次不聽你的勸阻,一意孤行,追殺賊寇,中伏受傷,如今病情加劇,自知老命不保。我已年過五旬,死不足惜,遺憾的是沒有能夠剿滅黃巢賊寇。我遍觀滑州諸將,只有你和李嶧能力最強,智勇雙全,可託大事。你出身將門,見多識廣,知人善任,我死後,你要接下滑州這個攤子,李嶧做你副手。我曾在定州做過節度使,那個地方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北可以拒胡騎,南可以保中原,拱衛西京,復興大唐基業,定州是一個重要的戰略支點。我料黃巢賊寇他日肯定會得中原,攻洛陽、長安,所以我已經寫好章奏,向皇上舉薦你做義武節度使,坐鎮定州;李嶧做義成節度使,坐鎮滑州。你倆一南一北,一定要精誠團結,早日剿滅黃巢賊寇,保我大唐萬世基業!”

王處存、李嶧同時說道:“請杜大人放心,我們一定精誠團結,早日剿滅黃巢賊寇,保我大唐萬世基業!”

杜慆聽了,滿意地點了點頭,掃視了一下屋裡的諸將,當看到王郜時,他用手招了一下,王郜連忙走了過去。杜慆對王郜說道:“你年輕有爲,弓馬嫺熟,武藝高強,一定要和你爹爹奮勇殺賊,護衛大唐!”

王郜雖然只有二十出頭,但長得高大健壯,一表人材,他含着淚花應答道:“請杜大人放心,我一定會按您的話去做!杜大人教我斧法,我就用我的金雀開山斧誅殺賊寇,爲大唐立功!”

杜慆點點頭,掙扎着昂起頭顱,望着屋裡的家人和部屬說道:“諸位,杜慆該說的,都說了,你們也都聽到了。杜慆一生,忠君愛民,沒有餘財,勤習武藝,性情剛烈。我死後,不準大辦喪事,只備一副薄棺就行,將我葬在滑州城西郊,面對西京,我要在地下護佑大唐!殺賊護國!”

言訖,杜慆身子往下一沉,頭一歪,瞑目而逝。

杜慆的妻子兒女猛地撲到牀榻邊,哭成一團。王處存、李嶧等將領苦苦相勸,過了好一會兒,屋裡才停止了哭聲。杜妻二眼通紅,像雨打的梨花,淒涼無比,哽咽着對王處存說:“王將軍,你是老爺最倚重的大將,你一定要爲老爺報仇啊!”

王處存此時也泣不成聲,含淚說道:“請夫人放心,處存一定要按杜大人的話去做!眼下先將杜大人的後事操辦好,接着我和李嶧等將領演習兵馬,一旦朝廷聖旨下達,我們就奉旨出征,和賊寇血戰到底!”

杜妻聽了,滿意地點點頭:“王將軍,李將軍,諸位將領,我相信你們,我等着你們剿滅賊寇的那一天!”

杜慆出殯後的半個多月,朝廷的聖旨下來了,調王處存赴定州,擔任義武節度使,李嶧接替杜慆,坐鎮滑州,擔任義成節度使。王處存、李嶧互相道別,各自招兵買馬,訓練士卒,準備“剿賊”,就不細表了。

且說黃思鄴大軍一路南行,輕鬆地打下了陽翟,略作休整後,就向葉縣進發,葉縣守將乃是秦宗權派出的孫儒、馬殷、劉建鋒、許德勳四人,此四將均能征慣戰,武藝高強,率領二萬精兵,駐屯葉縣。

黃思鄴因爲接連取得了幾次勝利,產生了輕敵情緒,他命令大軍在葉縣北面紮下了幾十座大營,撥給王璠、畢師鐸一萬人馬,要他倆三日內拿下葉縣,大軍在原地駐紮,防止秦宗權派軍增援葉縣。王璠、畢師鐸得令後,點了一萬人馬,開始攻打葉縣,攻城第一天,義軍動用了攻城車、拋石機等器械,向葉縣發起了幾次衝鋒,均被唐軍擊退。殺至黃昏,王璠一看傷亡慘重,折損了二三千人,可葉縣依然巋然不動,唐軍在城頭上個個嚴陣以待。王璠只好下令撤兵回營,第二天準備再打。

夜幕降臨了,王璠、畢師鐸的大營裡,很多義兵因爲連日行軍,又攻打了葉縣一個白天,都相當疲倦,倚着營帳呼呼入睡,只有少數義兵睡眼朦朧地在外值勤。天交二鼓,孫儒、馬殷趁着夜色,親率五千唐兵,悄悄地向王璠、畢師鐸的大營摸來。離開大營二三百步時,孫儒一揮手,唐軍弓弩手開始射擊,值勤的義兵一下子死傷大半,一二百人還不知怎麼回事就赴了黃泉路。馬殷揮舞着冰魄寒光刀,大喊一聲:“弟兄們,給我殺!”

唐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殺向義軍大營,義兵從睡夢中驚醒,倉猝應戰,抵敵不住,潰不成軍。孫儒命令唐兵在義軍大營裡四處縱火,一時間,大營裡火光沖天,濃煙翻滾。王璠、畢師鐸正在熟睡,忽聽帳外喊聲大震,金鼓之聲大作,知道唐軍前來劫營,連忙披甲上馬,指揮義兵冒煙突圍。王璠掄起鳳頭斧,左劈右砍,帶領人馬向北衝殺;畢師鐸揮舞着狼牙棒,在親兵護衛下,殺開一條血路,直往黃思鄴的大營奔去。

孫儒、馬殷命令唐兵停止追殺,搶拾戰利品,然後迅速撤回城中。

黃思鄴、魯景仁聽到南邊義軍大營喊殺聲四起,料定唐軍夜襲,黃思鄴命魯景仁看守營寨,自己點了一萬人馬匆匆往南急行,走到半路,遇到了王璠、畢師鐸的敗殘人馬,黃思鄴將敗退義兵接回自己大營。到了大營,清點人馬,王璠、畢師鐸帶去的一萬人馬,已折兵大半,只剩下了二三千人。黃思鄴十分惱怒,責備王璠、畢師鐸,二人一聲不吭,退出帳外。

第二天,黃思鄴不顧魯景仁勸阻,點了三萬人馬,餘下人馬由魯景仁、王璠、畢師鐸駐守,親自攻打葉縣,孫儒等四將指揮唐軍反擊,殺得義軍積屍無數,義兵當日損兵折將六七千人,依然拿不下葉縣。

當晚,黃思鄴召集衆將,研究對策。魯景仁說道:“攻打葉縣二天,我軍損兵已達萬人,據偵察,駐守葉縣的孫儒、馬殷、劉建鋒、許德勳這四員唐將,都驍勇無比,極善用兵,唐軍一開始就有二萬之衆,葉縣城高池深,利於防守,所以久攻不下。再打下去,我看也是徒勞,唐軍洛陽、蔡州、許州方向援兵一到,我軍腹背受敵,損失將會更大。軍中糧草也已經不多,我看趁早拔寨而起,進入碴砑山區,和孟楷、趙璋部會合,休整一下。等黃巢大將軍大軍一到,就一起渡江南下。”

黃思鄴無奈地點點頭:“景仁說得是,因爲我的輕敵,造成了弟兄們這樣大的傷亡,我有責任。昨天我埋怨了王璠、師鐸,今天我向他倆道歉。我同意景仁的提議,明日一早,第三寨人馬全部向碴砑山區開拔。爲防止唐軍尾追偷襲,景仁和王璠辛苦一下,帶領一萬人馬斷後,掩護大軍南撤。”

衆將聽了,都無異議,這事就這樣定下來了。

義軍第三寨人馬離營南下,唐軍探馬飛報入城,孫儒一聽,就想派兵追殺。馬殷勸阻道:“孫將軍,杜慆出兵追殺黃思鄴這路賊寇,結果中了埋伏,幾乎全軍覆滅,幸虧王處存拼命相救,才得以返回滑州。杜慆回到滑州不久,因傷勢過重去世。這次賊寇攻打葉縣失利,損失的只是一小部分人馬,其精銳人馬還在。黃思鄴軍中,有一員將領,名叫魯景仁,此人智勇在你我之上。上次伏擊杜慆的,就是此人,我料這次黃思鄴依然會派他伏擊我們。見好就收吧,我們只要守住葉縣就行,不要貪功冒進,爲賊寇所乘!”

孫儒聽了,來回走了幾步,停下腳步,說道:“馬將軍所言極是,這次就便宜了這幫賊寇,我就不派兵追殺了。各位,咱們今晚要擺酒慶賀,喝個夠!”

馬殷、劉建鋒、許德勳等唐將聽了孫儒的話,狂笑起來。劉建鋒二手叉腰,粗聲說道:“別人怕黃巢賊寇,我劉建鋒不怕!賊寇敢來招惹我們,就殺他們一個人仰馬翻,哈哈哈!”

黃思鄴大軍繞開葉縣,一路南行,將要接近碴砑山區時,突然看見遠處出現了一彪人馬,黃思鄴猛吃一驚,對王璠說道:“莫非唐軍在此設伏?你率一枝人馬前去偵察一下,速速向我報告!”

第十六章 造孽多端第十二章 江淮雷霆第三十二章 此去故國已成空(4)第三十九章 訪賢赤山島第二十二章 遠征播威名第二十三章 蜀地舉義旗(1)第十六章 和戰變幻第二十三章 蜀地舉義旗(1)第三章 東征颶風(3)第三十一章 輕敵冒進第三十二章 美人計第二十三章 奇襲江陵第三十三章 圍陳州(1)第三十二章 計中計第十一章 圍獵淮南(2)第三十八章 席捲江南第十七章 華州平叛第五章 波詭雲譎第三十二章 外線出擊(3)第十四章 扼潼關者得天下第七章 同仇敵愾第二十二章 暗無天日第三十九章 荒唐聖斷第六章 擊球定三川第八章 臨危受命第三十五章 圍陳州(3)第八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十四章 扼潼關者得天下第三十三章 外線出擊(4)第十六章 鐵腕平亂第二十七章 盤馬彎弓雄師出第三十二章 計中計第二十五章 臨危不懼第三十五章 通了敵情第三十九章 痛殲王牌軍(3)第九章 故布疑兵第二十章 山重水複疑無路第三十一章 汴河巧設伏第七章 同仇敵愾第二十六章 除奸行動第十章 取汝州第三十三章 外線出擊(4)第十三章 出奇制勝第三十七章 民歸如流水第三十五章 昏君議兵第二章 東征颶風(2)《大齊英雄》序暨簽約感言第十三章 危機四伏(1)第二十四章 蜀地舉義旗(2)第十五章 天地再造第四章 天補平均大將軍第十三章 兵不血刃第十二章 蘄州分兵第三十八章 火燒驛館(1)第二十二章 暗無天日第十六章 義師集結第二十章 黃王五行陣(1)第三十五章 通了敵情第三章 叛齊降唐(1)第二十七章 丹心碧血映青史第二十六章 血染黃梅第九章 朝堂風雲第五章 波詭雲譎第三十九章 火燒驛館(2)第二章 代北狼煙起第八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三十九章 訪賢赤山島第三章 東征颶風(3)第二章 智取長垣第一章 東征颶風(1)第八章 鏖戰魯西南第三章 叛齊降唐(1)第二十七章 丹心碧血映青史第二十二章 飛兵越仙霞(1)第七章 東征沂州第二十章 山重水複疑無路第三十五章 冤家路窄第四十章 天縱奇才第三十九章 揮師北伐第二十章 沙陀兵南下(2)第三十五章 圍陳州(3)第三十三章 外線出擊(4)第三十三章 內憂外患第二十五章 黑色樑田陂(4)第三章 東征颶風(3)第三十五章 昏君議兵第二十一章 黃王五行陣(2)第二十四章 申州大戰第二十八章 霹靂手段(2)第二章 智取長垣第三十八章 席捲江南第十二章 蘄州分兵第二十三章 計險厄遠近第五章 波詭雲譎第二十二章 飛兵越仙霞(1)第二十一章 黃王五行陣(2)第三章 叛齊降唐(1)第二十六章 黑色樑田陂(5)第十三章 知兵非好戰第二十七章 盤馬彎弓雄師出
第十六章 造孽多端第十二章 江淮雷霆第三十二章 此去故國已成空(4)第三十九章 訪賢赤山島第二十二章 遠征播威名第二十三章 蜀地舉義旗(1)第十六章 和戰變幻第二十三章 蜀地舉義旗(1)第三章 東征颶風(3)第三十一章 輕敵冒進第三十二章 美人計第二十三章 奇襲江陵第三十三章 圍陳州(1)第三十二章 計中計第十一章 圍獵淮南(2)第三十八章 席捲江南第十七章 華州平叛第五章 波詭雲譎第三十二章 外線出擊(3)第十四章 扼潼關者得天下第七章 同仇敵愾第二十二章 暗無天日第三十九章 荒唐聖斷第六章 擊球定三川第八章 臨危受命第三十五章 圍陳州(3)第八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十四章 扼潼關者得天下第三十三章 外線出擊(4)第十六章 鐵腕平亂第二十七章 盤馬彎弓雄師出第三十二章 計中計第二十五章 臨危不懼第三十五章 通了敵情第三十九章 痛殲王牌軍(3)第九章 故布疑兵第二十章 山重水複疑無路第三十一章 汴河巧設伏第七章 同仇敵愾第二十六章 除奸行動第十章 取汝州第三十三章 外線出擊(4)第十三章 出奇制勝第三十七章 民歸如流水第三十五章 昏君議兵第二章 東征颶風(2)《大齊英雄》序暨簽約感言第十三章 危機四伏(1)第二十四章 蜀地舉義旗(2)第十五章 天地再造第四章 天補平均大將軍第十三章 兵不血刃第十二章 蘄州分兵第三十八章 火燒驛館(1)第二十二章 暗無天日第十六章 義師集結第二十章 黃王五行陣(1)第三十五章 通了敵情第三章 叛齊降唐(1)第二十七章 丹心碧血映青史第二十六章 血染黃梅第九章 朝堂風雲第五章 波詭雲譎第三十九章 火燒驛館(2)第二章 代北狼煙起第八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三十九章 訪賢赤山島第三章 東征颶風(3)第二章 智取長垣第一章 東征颶風(1)第八章 鏖戰魯西南第三章 叛齊降唐(1)第二十七章 丹心碧血映青史第二十二章 飛兵越仙霞(1)第七章 東征沂州第二十章 山重水複疑無路第三十五章 冤家路窄第四十章 天縱奇才第三十九章 揮師北伐第二十章 沙陀兵南下(2)第三十五章 圍陳州(3)第三十三章 外線出擊(4)第三十三章 內憂外患第二十五章 黑色樑田陂(4)第三章 東征颶風(3)第三十五章 昏君議兵第二十一章 黃王五行陣(2)第二十四章 申州大戰第二十八章 霹靂手段(2)第二章 智取長垣第三十八章 席捲江南第十二章 蘄州分兵第二十三章 計險厄遠近第五章 波詭雲譎第二十二章 飛兵越仙霞(1)第二十一章 黃王五行陣(2)第三章 叛齊降唐(1)第二十六章 黑色樑田陂(5)第十三章 知兵非好戰第二十七章 盤馬彎弓雄師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