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高產糧食

李深、韓可兩人聽說陸老爺有辦法讓自己可以參加今年的大比考試,心中不由大喜。要知道在那個時代,士農工商是等級分明,有一個功名在身,那可比什麼都強,三年一次的大比卻是真正的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十年前兩人被革去功名,才一憤之下遠航出海,要是當年有現在這樣的機遇,他們兩人才不會這麼犯傻。

李深、韓可兩人連忙作揖道:“不敢請耳,固所願也。請陸老爺爲我們疇謀一二。”

我故作遲疑道:“此事大有可爲,我和朝中各位大臣有一定的交往,可以讓相爺韓忠彥和吏部尚書張商英兩人聯名給你們推薦,後面的就看當今聖上答不答應了。”

李深、韓可一聽,還有這麼複雜,不過也是聊勝於無,他們兩人在種府時曾聽說過京師陸老爺是怎麼爲沈家出力的,知道這個陸老爺在京中的能量很大,說不定能夠玉成自己兩人的事,就算不成,也可以有當朝宰相和吏部尚書的推薦,說出去也是一種光榮,說不定有時可以比功名在身還有用呢。

劉光世忙向他們兩人打眼色,李深韓可會意,忙跪下道:“陸老爺請千萬爲我們兩人玉成此事,我們在此先行謝過了。”

“好,過兩天你們等本老爺的消息吧。”兩人聽了我這麼說,忙千謝萬謝的站起來。

劉光世和沈揭兩人知道李深和韓可這次是走了什麼狗屎運,皇上現在作爲陸老爺當然不敢打保票,但是他們兩人蔘加此次科考絕對是成了定局。

盧俊義同門幾人還在說着他們以前一起在學藝時的事情,我卻向韓打聽以前他們出海的奇聞異事,剛纔盧俊義告訴我他們曾經到過極北和極東的地方,極北我知道,不過是北冰洋一帶的地方,極東,難不成他們到過美洲大陸。

韓可本身是一個健談的人,說起在極北和極東地方的經歷,不由口沫並飛,“我們從極北的地方往東南走了差不多五個月,到達了另一片陸地,那裡氣溫和我們這裡的差異並不大,只是有野人在那裡居住,當地的土著居民對我們很不友好。”

土著居民,我聽了韓可的描述,從極北的地方往東南走,那就是從北冰洋白令海峽一帶進入了美洲大陸,不知這傢伙見過什麼東西。

“他們那邊有一種珍珠米,一苞一苞結果的,一粒比我們的稻米大四五倍,吃起來極其爽口,據當地的土著人說,一畝可以產大約有二石的珍珠米(石,宋時的單位,一石大約等於現在的兩百斤。),而且這種珍珠米可以在任何地方種植,旱澇保收。”

我聽了韓可的描述,這種珍珠米應該是玉米,玉米,亦稱“玉蜀黍”、“包穀”、“包蘆”、“珍珠米”等。據考證,玉米原產於南美洲。7000年前美洲的印第安人就已經開始種植玉米。由於玉米適合旱地種植,因此西歐殖民者侵入美洲後將玉米種子帶回歐洲,之後在亞洲和歐洲被廣泛種植。大約在十六世紀中期,中國開始引進玉米,十八世紀又傳到印度。到目前爲止,世界各大洲均有玉米種植,其中北美洲和中美洲的玉米種植面積最大。

要是現在可以把這種在什麼地方都可以種植的高產糧食提前四百年把它引進到中國來,那我還就少擔心一點農民起義了,畢竟在古代,農民起義的根本目的無非是讓自己生活好過一點,要不是把他們逼得沒有田種,沒有飯吃,他們是不會鏗而走險的,造反是要殺頭的,是株連九族的大罪,誰敢擔這個罪名?誰願擔這個罪名呢?

要是有這種糧食出現,就算沒有好的土地,好可以在其它地方把糧食種出來,那就大大降低了起義的可能性,何樂而不爲呢。

我假裝向韓可問道:“哦,還有這種好東西,不知你們可曾把它帶一些回來給大家見識見識呢?”

韓可以爲我不相信,稍微提高聲音道:“陸老爺可是不相信韓某所說的話?幸好我回來時在那邊各帶了一點東西回來,有機會大家可以到韓某家去瞧瞧。”

這倒是一個好消息,韓可竟然把它從美洲大陸帶了回來,不過他沒有悟到這種東西給農民帶來的好處,只是把它作爲一種觀賞性的東西來眩耀。

我看看韓可有點氣憤的樣子,知道他誤會了我的意思,笑了笑向他說:“韓可,不是本老爺不相信你,而是不知你想過沒有?假如你把你所說的珍珠米帶回來的話,如果把它留種,讓大宋的其它子民都可以種上它們,那豈不是利國利民的大功一件嗎,到時別說是恢復你們的功名,就是賞你個爵位,恐怕皇上也會允許。”

這時李俊在那邊聽到這裡說得這麼熱烈,插一句話過來:“什麼東西值得皇上用一個爵位去換啊?”

而這邊的幾個人卻沉浸在陸老爺剛纔說的那一番話之中,劉光世與沈揭是知道皇上身份的,見皇上說出此話,知道這種東西絕對是非同小可,無論從皇上的角度考慮還是從民衆的角度考慮,都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

李深是知道這些東西的,他和韓可當初的意思也是把它們拿回來作一種眩耀的資本,經陸老爺一說,嘿,敢情這東西甚至比功名還要有實惠得多,心中大喜,見堂兄插話過來,忙把剛纔陸老爺說的話向他們轉述了一遍。

韓可“啊”了一聲,想不到陸老爺對珍珠米還有如此的看法,看來畢竟是京師中的富貴中人,連看問題都比自己略高了一籌,只是,自己就算把他留種,又怎麼能推廣呢?自己是個什麼人,不過是一個科場落魄的海客而已。

我瞧着韓可的神情,知道他在擔心什麼,向他笑了笑道:“韓可你儘管放心,憑本老爺在京師中的人緣,要把它們貢上給皇上那是小事一樁,只是你們現在又想參加這次科考,不知什麼時候可以把它們送到京師中來?”

第十七章 樞密風雲第五十八章 小蝶心事第一百零二章 運籌帷幄第一百零三章 呂氏瘋子第八十六章 東海餘孽第十四章 山雨欲來第十三章 種帥言兵第一百章 改變觀念第八十七章 沈府地陷第七十九章 城牆之戰第四十章 都察兩院第八十五章 高產糧食第九十章 未雨綢繆第十三章 種帥言兵第十九章 整軍待旦第五十四章 捉弄種帥第九章 鬼谷傳人第八十三章 賞罰分明第十六章 雷霆萬鈞第八十一章 西北捷報第七十五章 首戰鐵山第十六章 雷霆萬鈞第九十四章 犬牙交錯第七十一章 宣武換將第七十五章 首戰鐵山第七十二章 華山逆徒第三十六章 沈家有女第九十八章 開張大吉第四十章 都察兩院第四十三章 所見略同第四十四章 種帥心思第六十一章 姐妹重逢第九章 鬼谷傳人第九十章 未雨綢繆第三十三章 借題發揮第十六章 雷霆萬鈞第一百零九章 三光政策第一百零一章 一個圈套第十五章 調兵遣將第三十四章 怡心亭中第七十六章 牽制守軍第一百零五章 殺俘藉口第十九章 整軍待旦第十七章 樞密風雲第三十八章 賢王后人第四十四章 種帥心思第七十三章 會聚秦州第四十九章 分兵入陝第九十六章 除惡務盡第二十五章 王府風波第四十章 都察兩院第九十四章 犬牙交錯第六十二章 吐露心聲第五十一章 以任代罰第十二章 謀劃北國第十三章 種帥言兵第九十九章 河北軍報第三十九章 大理寺卿第六十六章 錯有錯招第四十五章 人才輩出第七十章 陳留軍營第九十七章 駐軍互市第七十二章 華山逆徒第七十一章 宣武換將第三十七章 西北大員第三十一章 商戰告捷第四十五章 人才輩出第六十八章 逆首脫逃第二章 借屍還魂第六十一章 姐妹重逢第七十九章 城牆之戰第五十章 戰爭實質第七十五章 首戰鐵山第三十六章 沈家有女第九十八章 開張大吉第二十八章 西北局勢第八十三章 賞罰分明第四十八章 漏洞修復第九十章 未雨綢繆第八十九章 河東舊事第三十六章 沈家有女第一百零四章 主動出擊第五十一章 以任代罰第八十七章 沈府地陷第五十三章 鄆城宋江第二十九章 種浩之計第十五章 調兵遣將第四十二章 鄭氏賢妃第三十六章 沈家有女第四十章 都察兩院第五十六章 火器缺陷第三十四章 怡心亭中第八十四章 大宋海客第八十二章 德州回軍第九十三章 楊家耳目第四章 童貫之論第八十二章 德州回軍第六十五章 身兼三職第一百零四章 主動出擊第七十七章 戰事初期
第十七章 樞密風雲第五十八章 小蝶心事第一百零二章 運籌帷幄第一百零三章 呂氏瘋子第八十六章 東海餘孽第十四章 山雨欲來第十三章 種帥言兵第一百章 改變觀念第八十七章 沈府地陷第七十九章 城牆之戰第四十章 都察兩院第八十五章 高產糧食第九十章 未雨綢繆第十三章 種帥言兵第十九章 整軍待旦第五十四章 捉弄種帥第九章 鬼谷傳人第八十三章 賞罰分明第十六章 雷霆萬鈞第八十一章 西北捷報第七十五章 首戰鐵山第十六章 雷霆萬鈞第九十四章 犬牙交錯第七十一章 宣武換將第七十五章 首戰鐵山第七十二章 華山逆徒第三十六章 沈家有女第九十八章 開張大吉第四十章 都察兩院第四十三章 所見略同第四十四章 種帥心思第六十一章 姐妹重逢第九章 鬼谷傳人第九十章 未雨綢繆第三十三章 借題發揮第十六章 雷霆萬鈞第一百零九章 三光政策第一百零一章 一個圈套第十五章 調兵遣將第三十四章 怡心亭中第七十六章 牽制守軍第一百零五章 殺俘藉口第十九章 整軍待旦第十七章 樞密風雲第三十八章 賢王后人第四十四章 種帥心思第七十三章 會聚秦州第四十九章 分兵入陝第九十六章 除惡務盡第二十五章 王府風波第四十章 都察兩院第九十四章 犬牙交錯第六十二章 吐露心聲第五十一章 以任代罰第十二章 謀劃北國第十三章 種帥言兵第九十九章 河北軍報第三十九章 大理寺卿第六十六章 錯有錯招第四十五章 人才輩出第七十章 陳留軍營第九十七章 駐軍互市第七十二章 華山逆徒第七十一章 宣武換將第三十七章 西北大員第三十一章 商戰告捷第四十五章 人才輩出第六十八章 逆首脫逃第二章 借屍還魂第六十一章 姐妹重逢第七十九章 城牆之戰第五十章 戰爭實質第七十五章 首戰鐵山第三十六章 沈家有女第九十八章 開張大吉第二十八章 西北局勢第八十三章 賞罰分明第四十八章 漏洞修復第九十章 未雨綢繆第八十九章 河東舊事第三十六章 沈家有女第一百零四章 主動出擊第五十一章 以任代罰第八十七章 沈府地陷第五十三章 鄆城宋江第二十九章 種浩之計第十五章 調兵遣將第四十二章 鄭氏賢妃第三十六章 沈家有女第四十章 都察兩院第五十六章 火器缺陷第三十四章 怡心亭中第八十四章 大宋海客第八十二章 德州回軍第九十三章 楊家耳目第四章 童貫之論第八十二章 德州回軍第六十五章 身兼三職第一百零四章 主動出擊第七十七章 戰事初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