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烽火重重

韓忠彥和六部尚書取消中侍御史和中書侍郎的封駁權,倒是大大的拍了皇上的一個馬屁,讓我倒有些飄飄然了。

“都察院院長和監察院院長二職不再向內閣負責,凡事直接向皇上稟報,由皇上親自主領。”

韓忠彥說完,衆臣工不由一陣目瞪口呆,他們剛纔只是粗略的看了一下奏本,想不到是如此改革,這一來,都察與監察兩院的院長可是一個灸手可熱的職務,就不知是花落誰家了。

在衆臣工還在胡思亂想的時候,御史大夫李清臣出列奏道:“臣附議韓相的奏議,自臣領御史大夫一職以來由於御下不嚴導致三院混亂,職責形同虛設,請陛下降罪。”

諸臣中除了韓忠彥和六部尚書之外,各人均用一種奇怪的目光打量着李清臣,包括四王在內的有些人甚至心中在想:你李清臣剛纔不是在徐海一案上表現得忠心耿耿嗎,怎麼這一轉眼,皇上和各位內閣大臣就把你這急先鋒給賣了。

還有大理寺卿正李格非,心中正奇怪,難道皇上是如此刻薄寡恩之輩嗎?就是狡兔死了,也不用馬上就烹走狗吧。作爲在官場中混跡多年的老手,李格非知道絕對不會是這樣的,相信改革了御史臺後李清臣仍會給皇上起用。

我和顏悅色地向李清臣道:“李卿家不必自責,御史臺的改革是必然的事,朕也不是怪罪你。”說着,我又轉頭向韓忠彥道:“韓相啊,既然你和六部是如此認爲,不知對改革後的都察院和監察院院長人選可有什麼提議?”

這一來,衆人不由豎起了耳朵,看看韓相和六部尚書對兩院院長的提議,要是一不小心給皇上看中,坐上兩個灸手可熱位置的其中一個,那在仕途上的飛黃騰達就指日可待了。

韓忠彥見衆臣一副如臨大敵的正經八百的樣兒,心中暗自發笑,於是朗聲道:“經微臣和六部尚書同議,星御史臺已經撤消,而原御史中丞李清臣熟悉其具體工作,又任過地方各路官職,建議由李清臣擔任監察院院長一職,而都察院由於要負責糾彈中央百官,並巡視糾察京城,建議由五城兵馬指揮使宗澤暫時兼任都察院院長一職。”

這一來,大家心中一陣驚奇,任用李清臣爲監察院院長倒還不怎麼樣,但是任用宗澤爲都察院院長卻是大失所料,不過傳聞皇上說過他是宗澤的有力後盾,看來此言非虛啊。

不待衆人反應過來,我一錘定音的道:“好,準韓相和六部尚書所奏,來人啊,傳宗澤。”

其實大家此時已經心知肚明,說什麼韓相和六部尚書的奏章,不過是託言而已,皇上怕是早和他們七人商量好了,只不過是在朝會時通知大家知道一聲罷。

“五城兵馬指揮使宗澤參見陛下,願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宗卿家平身。小林子,宣旨吧。”

宗澤站了起來,正好小林子展開聖旨道:“李清臣、宗澤聽旨。”連忙和李清想又跪了下去。

“經內閣六部同議,撤消御史臺,原御史臺中丞李清臣改任爲監察院院長,原五城兵馬指揮使宗澤賜正五品銜,兼領都察院院長一職。其餘原御史臺諸僚各依職責到兩院。”

李清臣與宗澤兩人三呼萬歲後退下,宗澤小心翼翼地自動退到最後面去。

“諸位卿家還有什麼奏本嗎?”

衆臣工一時鴉雀無聲,往日都是小林子高奏:有事上奏,無事退朝,怎麼會是這樣。不過大家看到小林子手中還有聖旨,知道皇上還要宣旨,便明白了是什麼回事了。

我見衆臣默不作聲,向小林子道:“小林子,宣旨吧。”

“宣呂惠卿、王恆上殿。”

“曾布、楊燕雲聽旨。”

“擢太子少保、京西北路安撫使曾布爲經略京西北路、河東路、河北西路、河北東路四路宣撫使,出任宋遼北方互市使一職。去開封府知府一職。”

“擢樞密院左直丞、馬軍司都指揮使楊燕雲兼任互市副使,並領河東路、河北西路、河北東路三路軍知事都指揮。”

曾布和楊燕雲兩人只是知道皇上是信任他們,讓他們出任互市使是可以讓北方三路的文武官員大力協助,卻不料是讓他們兩人同時主理三路的文武大權,可讓他們喜出望外了,連忙跪了下來向皇上謝恩,剛好呂惠卿和王恆也進來跪下。

“擢延安府知府呂惠卿爲經略陝西二路安撫使,擢王恆爲永興軍路副知軍。”

“謝皇上隆恩。”

衆臣工不由倒吸了一口冷氣,呂惠卿在西夏人眼中可是有一個天殺星的稱號,讓這個瘋子擔任經略陝西二路安撫使,說不定什麼時候會給大宋挑起一場意外的戰爭。

而對王恆這名國舅爺,朝中諸臣還是多少有人知道的,見皇上把他放在西北僅次於种師道的劉延慶手下,不過是想讓他在西北立一些軍功,以便以後可以大開方便之門。

一些有心的大臣卻在考慮,皇上如果是知道呂惠卿的簡歷,而把他放在西北任一把手的話,那就證明大宋最近幾年可能是有意西北,至少會是在西北放開手腳了。

由於西北大將种師道入主內閣,而皇上近期又大力扶持武將,看來是與西夏要有好戲了。

“張商英。”

“微臣在。”

“曾卿很快要前往北方赴任了,這開封府知府一職你們吏部要儘快在吏考中物色人選,然後和內閣各大臣商議,爭取在最快的時間內與曾卿交接。”

“微臣遵旨。”

“退朝。”

出了午門後,大家議論紛紛,猜想這三年一度的吏考皇上肯定會大刀闊斧的進行,瞧近來的一番人事變更,看出皇上是要勵精圖治,一振大宋百年來的頹廢氣勢。

但頗令文官們氣憤的是,皇上明明是在任用武將,但是他們卻很難反對,因爲皇上任用的總是文官出身的武將,無論种師道、宗澤還是呂惠卿,都有功名在身,沒有功名在身的諸如楊燕雲、高永年之類均是忠良後代,誰敢反對?現在朝中武官集團已經漸漸形成,而且隱隱和文官成了對峙,而文官又動不了他們,因爲他們的後面是皇上在爲他們撐腰。

而身爲文官集團首腦的宰相韓忠彥,其父韓琦本身都是一代名將,是標準的出將入相的人物,對武官也不是很厭惡。

文官們啊,現在可是有勁無處使了,鬱悶。

第四十八章 漏洞修復第八十二章 德州回軍第九十七章 駐軍互市第五十八章 小蝶心事第五十章 戰爭實質第一章 陸判說史第一百零一章 一個圈套第三十八章 賢王后人第四十三章 所見略同第四十一章 烽火重重第九章 鬼谷傳人第六十六章 錯有錯招第十四章 山雨欲來第五章 微服出遊第三十一章 商戰告捷第三十章 宮內宮外第五十八章 小蝶心事第二十三章 官商結合第一百零八章 再下一城第七十三章 會聚秦州第九十四章 犬牙交錯第三十三章 借題發揮第三十九章 大理寺卿第四十八章 漏洞修復第一百零二章 運籌帷幄第八十二章 德州回軍第九十章 未雨綢繆第一百零九章 三光政策第二十二章 戰雲初起第十一章 四方勢力第三十三章 借題發揮第九十四章 犬牙交錯第三十二章 內閣問案第七十一章 宣武換將第五章 微服出遊第二十二章 戰雲初起第一百章 改變觀念第三十五章 互市框架第六十三章 驚天一擊第四十七章 定計西北第十一章 四方勢力第四章 童貫之論第六十一章 姐妹重逢第九十九章 河北軍報第十六章 雷霆萬鈞第九十四章 犬牙交錯第十八章 六部尚書第十章 隱忍不發第十章 隱忍不發第四十一章 烽火重重第十三章 種帥言兵第九十八章 開張大吉第四十一章 烽火重重第二十九章 種浩之計第六十七章 皇城血腥第八十九章 河東舊事第二十九章 種浩之計第九十章 未雨綢繆第五十一章 以任代罰第二十八章 西北局勢第九十章 未雨綢繆第八十六章 東海餘孽第六十章 韓氏遺孀第七十四章 進擊蘭州第六十六章 錯有錯招第二章 借屍還魂第七十五章 首戰鐵山第十章 隱忍不發第四十七章 定計西北第八十一章 西北捷報第九十四章 犬牙交錯第九十六章 除惡務盡第七十九章 城牆之戰第三十一章 商戰告捷第七十一章 宣武換將第二十一章 名將出山第三章 初識朝政第七十三章 會聚秦州第四十二章 鄭氏賢妃第七十九章 城牆之戰第五十一章 以任代罰第六十五章 身兼三職第三十七章 西北大員第九十七章 駐軍互市第八十六章 東海餘孽第四十四章 種帥心思第七十九章 城牆之戰第十三章 種帥言兵第十八章 六部尚書第四十章 都察兩院第七十九章 城牆之戰第一百零一章 一個圈套第四十六章 各出心機第八十六章 東海餘孽第三十九章 大理寺卿第八十四章 大宋海客第二十七章 皇親國戚第六十章 韓氏遺孀第三十九章 大理寺卿第九十四章 犬牙交錯
第四十八章 漏洞修復第八十二章 德州回軍第九十七章 駐軍互市第五十八章 小蝶心事第五十章 戰爭實質第一章 陸判說史第一百零一章 一個圈套第三十八章 賢王后人第四十三章 所見略同第四十一章 烽火重重第九章 鬼谷傳人第六十六章 錯有錯招第十四章 山雨欲來第五章 微服出遊第三十一章 商戰告捷第三十章 宮內宮外第五十八章 小蝶心事第二十三章 官商結合第一百零八章 再下一城第七十三章 會聚秦州第九十四章 犬牙交錯第三十三章 借題發揮第三十九章 大理寺卿第四十八章 漏洞修復第一百零二章 運籌帷幄第八十二章 德州回軍第九十章 未雨綢繆第一百零九章 三光政策第二十二章 戰雲初起第十一章 四方勢力第三十三章 借題發揮第九十四章 犬牙交錯第三十二章 內閣問案第七十一章 宣武換將第五章 微服出遊第二十二章 戰雲初起第一百章 改變觀念第三十五章 互市框架第六十三章 驚天一擊第四十七章 定計西北第十一章 四方勢力第四章 童貫之論第六十一章 姐妹重逢第九十九章 河北軍報第十六章 雷霆萬鈞第九十四章 犬牙交錯第十八章 六部尚書第十章 隱忍不發第十章 隱忍不發第四十一章 烽火重重第十三章 種帥言兵第九十八章 開張大吉第四十一章 烽火重重第二十九章 種浩之計第六十七章 皇城血腥第八十九章 河東舊事第二十九章 種浩之計第九十章 未雨綢繆第五十一章 以任代罰第二十八章 西北局勢第九十章 未雨綢繆第八十六章 東海餘孽第六十章 韓氏遺孀第七十四章 進擊蘭州第六十六章 錯有錯招第二章 借屍還魂第七十五章 首戰鐵山第十章 隱忍不發第四十七章 定計西北第八十一章 西北捷報第九十四章 犬牙交錯第九十六章 除惡務盡第七十九章 城牆之戰第三十一章 商戰告捷第七十一章 宣武換將第二十一章 名將出山第三章 初識朝政第七十三章 會聚秦州第四十二章 鄭氏賢妃第七十九章 城牆之戰第五十一章 以任代罰第六十五章 身兼三職第三十七章 西北大員第九十七章 駐軍互市第八十六章 東海餘孽第四十四章 種帥心思第七十九章 城牆之戰第十三章 種帥言兵第十八章 六部尚書第四十章 都察兩院第七十九章 城牆之戰第一百零一章 一個圈套第四十六章 各出心機第八十六章 東海餘孽第三十九章 大理寺卿第八十四章 大宋海客第二十七章 皇親國戚第六十章 韓氏遺孀第三十九章 大理寺卿第九十四章 犬牙交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