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青山這才拉了朱天昌和張貴找地方安坐下來,那些毀屍滅跡之事自然有小弟去做,在後世殺人放火犯法之事都有人頂樁,就連撞車也有,這就說明了達爾文的進化論是有誤的,至少在這方面有誤。
而且這方面上,小弟做得也要比他們老大做得好,至於張貴答應的蒙古牌頭的事,想必埋在土裡跟燒成灰灑在地上也沒多大區別,想必就算要徵求那個牌頭的意見,也不見得願意多燒這麼一回,雖說人死燈滅,老子不燒他這一回,還不是老子做善事,衆小弟是這樣安慰自己的。
劉青山自然要把事情的來龍去脈交代一番,藉助神聖的聲音,把偉大的、不屈不撓的、視死如歸的、忠義兩全的張貴的高大全形象強烈突出了一番,朱天昌奇怪的看着兩人,語氣充滿了不相信:“你們要到蒙古人的大營刺殺兩個胡人?”
張貴點點頭,咬牙切齒道:“這兩人事關重大,關於樊城的生死存亡,矮張雖孥,早已經將性命置之度外,就算是拼死也要爲保住樊城,保住我大宋美好河山獻出自己的青春與熱血。”
朱天昌忽視了張貴的豪言壯語,沉吟了片刻,才說道:“蒙古人的大營,不容易混進去。你們也看到了,今晚要是沒有你們的援手,我老朱也不容易逃脫。”
自蒙古軍圍困襄樊後,朱天昌往日殺殺蒙古人玩玩的好日子很快就沒有了,但朱天昌從高達身邊經營襄樊防線,對襄樊及周邊的每一根草木,每一個石頭都熟悉得不得了。要知道高達這個襄樊防線的總設計師知襄陽府前後達八年之久,在宋朝這個重文輕武的大環境下實在是少得不可再少,從這方面來說,老高可謂算得上獨立雞羣了。
在這期間,襄樊的防務工作雖然進行順利,蒙軍仍不時有突襲動作,如理宗寶佑二年蒙將史權(史天澤的侄兒)在樊城擊敗高達,到了寶佑五年才被收回,但同年蒙古宗王塔齊爾又率軍圍樊城,因大雨連月才退兵;但蕫文蔚率領另一支軍隊,則半夜造橋渡河,並奪得樊城外城,次年高達又將其收回。老高這人,對襄樊實在是太熟悉不過了,而且和蒙古人交戰已久,熟悉蒙古人的作戰,確實是守襄樊的最佳人選,只可惜開慶元年高達自恃有軍功,不甘對權臣賈似道趨炎附勢,出言不敬又無禮:高達在圍中,恃其勇武,殊易似道,每見其督戰,即戲之曰:巍巾者何能爲哉!
老高不但說說而已,更是上奏徹底得罪了賈似道,被罷職離開襄樊,此國防重鎮,才改由以呂文德兄弟爲主的軍事集團防守,可以說呂文煥能堅守襄樊五年多,實在是老高結下的良緣,可謂是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罷了。
高達被罷職之後,朱天昌也離開了軍營,但多年與蒙古人的爭鬥,在朱天昌心裡結下了不死不休的仇恨,朱天昌從此就走上了刺殺蒙古將領的復仇道路,早些年蒙古人的大營並不嚴密,蒙古士卒也遠遠不足,大營的漏洞頗多。朱天昌由於對地理的熟悉,使得他在大營可謂是來回自由,也抓住機會殺了不少蒙古將領。
然而剛剛投降蒙古並向忽必烈透露南宋政治和軍事弱點所在的大漢賊劉整,在忽必烈登上大位之前就投降蒙古的史天澤,這兩人是這次戰役中最著名的漢人將領,畏兀兒人阿里海牙也被證明是最成功的指揮官之一,阿術是參與圍城戰的主要蒙古將領及最高領導,亦思馬因和阿老瓦丁則是來自中東的穆斯林,他們設計的火炮對襄陽的最後攻擊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此外,高麗人和女真人建造的戰船也在圍城時派上了用場。可以說忽必烈瘋子,爲了困守襄樊滅亡南宋,將半個國家的精英和命運幾乎都壓在在小小的襄樊上。
“豪賭。”張貴自嘲:“絕對是賭徒,而且是賭紅了眼睛的賭徒。”
自從劉整和阿術在鹹淳六年4月再次請求增派七萬名士兵和五千艘船隻後,局勢變得更加艱難起來,這些從歐洲戰場凱旋而歸的不怕死的戰鬥經驗豐富的士兵,無論是紀律上還是戰爭觸角上都比劉整與阿里海牙率領的那些新附軍要強得多。忽必烈也向他的侄子,波斯的伊兒汗國可汗阿八哈汗求助,得到了兩名穆斯林造炮師。
這次朱天昌也是發現蒙古人從北方掠奪了不少漢人工匠,心裡覺得蹊蹺,才做了詳細的計劃準備混進去,但沒想到還沒進大營就被發現了,只好逃亡,要不是遇到張貴等人,能不能逃脫還是兩說呢。
“以朱大哥對鹿門山的熟悉,難道就沒有任何辦法混進大營?”張貴遲疑了片刻,問道:“據在下所知,鹿門山大營原是高大人一磚一瓦建造起來,朱大哥對鹿門山大營也應該非常熟悉。”
朱天昌搖了搖頭,道:“自去年八月,范文虎範大人從鹿門山救援襄樊失敗後,蒙古人對鹿門山的防線更加看緊,朱謀幾次夜探而不得入,往日容易疏忽的地方,蒙古人也修葺了堡壘。”
張貴不由緊張起來,他知道兩位穆斯林到達襄樊後就開始勘察戰場,修建巨炮,因爲巨炮實在太大了而不能移動,只能修建在固定的地方,炮彈重一百五十斤,大炮發射時,震天動地,所到之處,皆爲齏粉。現在已經是六月,如果沒有記錯的話,蒙古人將會在半年後便攻破樊城。
留給自己的時間不多,留給大宋的時間不多,留給漢人的時間不多。這是對民族自尊的救贖,這是對民族脊樑的修補。
“這應該是上天賜給我的職責吧?”張貴暗暗得意了一番,想不到自己也成了千萬穿越客中的一名,身負民族重任。
“文天祥。”張貴心裡默默的想着,這也是漢人的一條脊樑,很堅挺,或許日後,史書上也會寫着我的名字,與文天祥、張世傑、陸秀夫等齊名。
“在強敵入侵,國土淪陷,生靈塗炭的危急時刻,他變賣家產,組織義軍,舉兵抗敵。被俘後,他義正辭嚴,慷慨殉國。”自己的所作所爲不就正是這樣嗎?
當然,被俘後那是說的以前的張貴,不是現在,也不是我。
[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