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一)

會議剛結束不久,相對於關中省的本土商人尚且在猶豫觀望不同,豐州的豪商卻早先一步行動起來,以五大豪商爲首的豐州商界在壟斷了皮革、瓷器這兩大傳統優勢產業之外。徐興夏和耶律亞奇開始在關中的渭河平原新建大型紡織廠和製衣廠,利用關中平原種桑養蠶的條件製作絲綢等衣料或者從益州進貨來關中加工。徐興夏甚至開跑到民政部找岑天時拐彎抹角打聽下一步是不是要進軍益州,他好在益州提前佈置,讓岑天時哭笑不得的同時也開始意識到李玄清所說的新階層在政治上的反應。

而豐州另外三家,慕容家、宇文家和何家則分別進軍食品加工、西北製鹽和水泥的生產,甚至還開始合作開始打造印刷業和造紙業,這些和天策府軍政關係密切的行業也得到了各方的支持,西北地區道路修建、城市改造房屋建設等等需要天量的建材,水泥和鋼材開始緊俏,何家在皮革產業發展到極致之後開始將目標瞄準水泥產業,和後勤部的參與下,在關中邠州和坊州新建了兩家大型水泥廠,並且將前期後勤部在豐州的水泥廠買了下來,這樣以來後勤部原本的成熟的技術一下子在市場上推廣出來,不過鑑於目前水泥是天策府獨家生產的,所以何家的水泥廠後勤部代表天策府監督生產。但是目前天策府的幾個大型工程全部採用水泥,所以幾乎就在水泥廠剛剛興建的時候,交通廳一口氣訂購了五千萬斤,這幾乎是這個水泥廠一年的產量,以至於後來朱來臣跑過來的時候何文進只能無奈的表示自己馬上開工興建二期廠房。不過這個年頭水泥生產還是土法進行,先進的球磨機等設備還只是在李玄清的腦海裡,類似的技術因爲動力系統達不到要求而不得不放棄,不過在後勤部的技術團隊裡已經有人開始關注到這一塊了。

類似的鋼鐵廠也被宇文家高價買了下來,西北鍊鐵集團也正式成立,在後勤部前期的鍊鋼廠基礎上,宇文禮將新廠設在在了慶州,慶州地處目前已經被發現的鐵礦和煤礦距離都比較近,而且靠近黃河水源,也和後勤部設在寧州的武器製造集團很近,方便幾個地方的貨運輸送。裝備處的秦耀將軍工集團大本營放在了寧州,按照李玄清的規劃,寧州、慶州和邠州三地將打造一體化的鍊鋼產業羣。爲了加快三地的聯繫,後勤部在其他地方的道路尚未完工或者還沒有開工的時候,抽調建設兵團五萬多人在一個月的時間內將三地的驛道全線打通,保證鋼鐵企業優先發展。而且有了軍工這個大戶,宇文禮甚至都沒辦法估計民間的那些零散業務,在權衡之下決定,豐州的原廠進行開工,生產的鋼鐵供應民間建設需要,總廠生產出來的鋼鐵全部供應大宗客戶。

這幾個涉及到軍事領域的產業後勤部全部派人進入進行監督,甚至連玄影衛都秘密派人跟了進去。不過這些對於這些商人來說卻不是什麼事,軍工領域的產業全部都給了跟着天策軍起家的這些豐州豪商,他們是不會輕易背叛天策軍的。

在四省商人消化完後勤部拿出來的產業之後,工商廳開始頒佈李玄清制定的第二輪工業刺激計劃,開始設立天策府最高成就獎,這種類似於後世國家最高成就獎的獎勵旨在獎勵創新,鼓勵發明創造,並且慕容瀚海代表天策府鄭重承諾,普天之下,無論是誰,只要能夠有最新穎的發明,能夠帶給百姓生活帶來幫助的都可以申請,一旦通過天策大將軍將親臨頒獎,除了高額獎金,還有獲得天策府最高榮譽勳章,獲得天策府最高國士稱號,世代傳承。天策府最高成就獎每兩年頒獎一次,任何時間都可以向當地工商機構申請,非天策府統治區域也可以來長安申請。

這個獎項也第一次在政治層面上給了科技人才福音,讓他們的研究成果有了可以展現的機會,並且天策府民政部開始在教育廳下設了一個新的機構——科技司,專門管理此類事宜。

工業上紅紅火火的場面也讓持觀望態度的岑天時開始加大投入力度,並且配合李玄清實施第三部,開始在全區域內推行新的工業技術准入制度,制定各項統一標準,這場類似於後世標準化生產的模式開始提前近千年在華夏大地生根發芽,工商廳費時半年編制了工業機械設備標準名冊,開始從機械領域進行指導,並且在後勤部的努力下,第一代原始的機械母牀開始下線,在寧州軍工集團生產出來,這種可以加工小型機械設備和常用零配件的水力加工設施開始進入市場,在軍工集團發展出第二代之後,第一代設備和圖紙被打包賣給了慕容家。再配合前面的標準化生產之後,傳統的手工業開始打開機械加工的大門。

機械母牀面向市場之後,工商廳開始對廠礦公司進行排查,在審查安全生產之餘開始推廣新式採礦機器的使用,這種專門組建的帶有滑輪組的廠礦機器設備開始在西北大大小小上百家廠礦安家落戶,由於這些廠礦除了少量金銀礦是由後勤部負責開採之外,其他的全部賣給了各大商家,所以這些廠礦設備直接帶動了新建立的機械製造廠的發展。

這種政府推動、企業生產然後分銷的辦法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暫時在天策府的權威指導之下,第一波工業也算基本上發展起來了,但是後續的各類加工企業甚至是化學工業的開工纔是最重要的時刻。不過相對於沒有合適的人才所以在李玄清猶豫再三之後還是交給後勤部的化學工業外,其他的加工企業纔是讓民政部頭疼的事情。這些加工企業很多都是爲了建立而建立,除了李玄清自己估計沒人有辦法知道他們到底是什麼用途,比如說車輛製造廠,李玄清帶着徐天翔等人投資交給殷紅林弟弟管理的這家廠據說是生產鋼製馬車和貨車,根據宣傳,載貨量和牢固程度也達到普通木質馬車的三倍以上。而且因爲大老闆就是李玄清自己,在巧兮這個老闆娘的指點下,來自後世的宣傳手段層出不窮,不僅老闆娘親自上陣宣傳,還連帶着徐天翔這些軍中將領沒事的時候都在宣傳。這種名叫“寶馬”牌的馬車沒想到銷路還真的挺不錯,不管是那些城內的大家族紛紛訂購,就連建設兵團在親自試驗了新車的性能之後也一口氣訂購了五百輛貨車,而且隨着新型的銷售團隊的建立,很快這種車輛還跟隨商隊進入周邊其他各州,遠銷各地。

而且寶馬廠外表是鋼製馬車的生產基地,實際上卻是後勤部秘密試驗新式動力的實驗室。有了巧兮這個後世來者的參與,第一代蒸汽動力機的模型都被仿製出來了,相對於李玄清需要考慮到時代的因素和科技水平能不能達到,巧兮的目的卻很簡單,反過來做,先將產業革命最重要的動力設備造出來,以此來推動其他行業跟着一起出發。而且在李玄清拿不定主意的時候巧兮已經帶着後勤部秘密挑選的擅長機械的技工開始了製造過程。

在巧兮和李玄清說了寶馬廠的進展之後,李玄清索性也不再問這件事,反正對於自己和巧兮來說蒸汽機與其說仿製還不如說憑着印象指點工人造出來。不過隨着巧兮那邊的計劃順利推行李玄清開始真正考慮蒸汽機的運用所在。開始這時候如果真要啓動這個大殺器,豈不是讓其他行業一下子落後太多,而且自己培養的工商階層並沒有達到在社會經濟中達到主導地位,甚至連一半的佔比都沒有,自己這麼做真的合適嗎?

“大哥哥,巧兮覺得倒是沒什麼不好。至少有你我在就不會出現開倒車的情況,而且資產階級只要發展其實很快的,只要度過了最初的資本原始積累時期,後期就不需要我們扶持,他們自己就會主動去追逐利益,追逐政治地位的,頂多會出現反覆,但是總體的態勢卻不會變得。”巧兮見到李玄清沉吟不語,知道他在想什麼,頓時走過來安慰道。

李玄清苦笑一聲道:“我也知道這個道理,但是卻忍不住的害怕,如果說前面我們做的事情都可以用其他理由來解釋,那麼現在的這一步是真真切切的把歷史提前了一千多年。”李玄清幽幽的話語聲透着的卻是前所未有的迷茫和孤寂,讓一旁的巧兮一陣心疼,輕輕的靠在李玄清身上,道:“大哥哥,你放心,巧兮都會陪着你的。咱們本來就是一個奇蹟,所以也無所謂提前不提前了。大不了再穿越回去就是,只要有你在,巧兮都不怕的。”

看着身邊清晰的容顏,李玄清的心思也漸漸變得安定,也許巧兮說得對,自己本來就是個奇蹟,那麼提前不提前的也無所謂了。再說了只要農業基礎沒有變,就算是玩砸了也不會有其他影響。”

“巧兮,幫我想想關中的鐵路是怎麼規劃的來着?”李玄清攬過巧兮,撓了撓頭笑道:“我都忘了當年怎麼走的了?”

“我知道我知道,我當年學的比大哥哥好多了。”巧兮拍手歡呼道,接過李玄清手中的炭筆開始在地圖上仔細的畫了起來。

第一百七十六章 民族矛盾第四百章 突襲護密(上)第二百二十九章 德州角逐第三百零二章 西征準備第六百零一章 十萬勞工開運河(上)第二百一十四章 契丹東遷第四百五十五章 冤家路窄第三百九十七章 于闐國滅(四)第四百九十七章 工業擴張(上)第二百一十一章 真假薛洋第三百章 遠航船隊起航第三百六十九章 收拾民心(下)第三百二十七章 西出陽關無故人第四百二十八章 水源地之戰第四百八十九章 誘敵之計第二百零九章 釣餌戰術(上)第一百七十三章 草原混戰第十三章 三年學藝(中)第五百六十七章 權力交接第四百二十七章 突襲交河城(下)第二百七十四章 劉士政的寶藏第一百八十五章 撲朔迷離第八十八章 形勢急轉第二百九十三章 承前啓後(下)第三十七章 打出來的交情第二百五十二章 力壓東南(上)第九十八章 趁亂打劫(上)第四百二十五章 高昌攻略第三百三十五章 甘州回鶻第四百二十八章 水源地之戰第四百零六章 請君入甕(中)第三百三十七章 東西商路第六百二十三章 土地換和平第五十八章 跨州救援(下)第五百五十六章 思召城之戰第四十一章 豐州新政(上)第六百章 工業擴張第六百二十章 拜占庭之戰第三百九十七章 于闐國滅(四)第一百三十七章 幽並亂局第三百一十四章 整合國力(上)第一百四十八章 河中大戰(三)第四百零三章 護密慘案第二百八十章 兵臨廣州第四百二十章 技術代差第三百零六章 洱海平復第四百七十五章 勃達嶺大捷(下)第四百七十六章 遍地楚歌聲第五百三十五章 俘虜比勝仗更重要第三百二十三章 海外殖民地第二百四十一章 帝國會議第九十二章 城郊之戰(二)第三百七十章 諸教隱沒(上)第三百五十七章 大漠諜影第五百七十八章 新一代帝國公民第五百五十四章 思召城之戰(上)第四百五十七章 宿命對決第四百五十二章 護密會戰(下)第九十四章 城郊之戰(五)第四百四十九章 屯墾戌邊和人口遷徙計劃第七十四章 新式火鍋第三百七十三章 上下離心第三百五十三章 分庭抗禮第二百零三章 神策軍的最後(下)第二百九十八章 逼降曲承美(上)第三百一十章 追擊胡敬璋第四百七十三章 兵發疏勒第四章 鬼門弟子第四百零五章 請君入甕(上)第五十章 打出來的帶路黨第一百五十八章 滄州之戰(七)第一百一十九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二)第六百一十七章 大唐的動作第二百七十一章 圍點打援第四百一十二章 一波三折第六百一十七章 大唐的動作第四百二十三章 兵出鳳凰城(下)第三百七十五章 最後的葬禮(上)第一百八十七章 橡膠問世第五十章 打出來的帶路黨第一百章 關中發展(一)第二百三十七章 中原發展規劃第二百七十一章 圍點打援第十五章 點化山賊第三百九十八章 于闐滅國(五)第一百六十二章 幷州事了第二百三十二章 滿月宴第五百七十九章 東航探險第三百八十七章 佛國之殤(上)第四十二章 豐州新政(中)第五百九十五章 運河條約第二百章 要當父親了第一百一十四章 亂世清流(下)第五百一十七章 遏制天方教第五十章 打出來的帶路黨第二百四十一章 帝國會議第一百八十八章 刺殺敬翔第五百三十六章 以戰止和第二百四十四章 渡江作戰第三百六十章 清水河之戰(三)
第一百七十六章 民族矛盾第四百章 突襲護密(上)第二百二十九章 德州角逐第三百零二章 西征準備第六百零一章 十萬勞工開運河(上)第二百一十四章 契丹東遷第四百五十五章 冤家路窄第三百九十七章 于闐國滅(四)第四百九十七章 工業擴張(上)第二百一十一章 真假薛洋第三百章 遠航船隊起航第三百六十九章 收拾民心(下)第三百二十七章 西出陽關無故人第四百二十八章 水源地之戰第四百八十九章 誘敵之計第二百零九章 釣餌戰術(上)第一百七十三章 草原混戰第十三章 三年學藝(中)第五百六十七章 權力交接第四百二十七章 突襲交河城(下)第二百七十四章 劉士政的寶藏第一百八十五章 撲朔迷離第八十八章 形勢急轉第二百九十三章 承前啓後(下)第三十七章 打出來的交情第二百五十二章 力壓東南(上)第九十八章 趁亂打劫(上)第四百二十五章 高昌攻略第三百三十五章 甘州回鶻第四百二十八章 水源地之戰第四百零六章 請君入甕(中)第三百三十七章 東西商路第六百二十三章 土地換和平第五十八章 跨州救援(下)第五百五十六章 思召城之戰第四十一章 豐州新政(上)第六百章 工業擴張第六百二十章 拜占庭之戰第三百九十七章 于闐國滅(四)第一百三十七章 幽並亂局第三百一十四章 整合國力(上)第一百四十八章 河中大戰(三)第四百零三章 護密慘案第二百八十章 兵臨廣州第四百二十章 技術代差第三百零六章 洱海平復第四百七十五章 勃達嶺大捷(下)第四百七十六章 遍地楚歌聲第五百三十五章 俘虜比勝仗更重要第三百二十三章 海外殖民地第二百四十一章 帝國會議第九十二章 城郊之戰(二)第三百七十章 諸教隱沒(上)第三百五十七章 大漠諜影第五百七十八章 新一代帝國公民第五百五十四章 思召城之戰(上)第四百五十七章 宿命對決第四百五十二章 護密會戰(下)第九十四章 城郊之戰(五)第四百四十九章 屯墾戌邊和人口遷徙計劃第七十四章 新式火鍋第三百七十三章 上下離心第三百五十三章 分庭抗禮第二百零三章 神策軍的最後(下)第二百九十八章 逼降曲承美(上)第三百一十章 追擊胡敬璋第四百七十三章 兵發疏勒第四章 鬼門弟子第四百零五章 請君入甕(上)第五十章 打出來的帶路黨第一百五十八章 滄州之戰(七)第一百一十九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二)第六百一十七章 大唐的動作第二百七十一章 圍點打援第四百一十二章 一波三折第六百一十七章 大唐的動作第四百二十三章 兵出鳳凰城(下)第三百七十五章 最後的葬禮(上)第一百八十七章 橡膠問世第五十章 打出來的帶路黨第一百章 關中發展(一)第二百三十七章 中原發展規劃第二百七十一章 圍點打援第十五章 點化山賊第三百九十八章 于闐滅國(五)第一百六十二章 幷州事了第二百三十二章 滿月宴第五百七十九章 東航探險第三百八十七章 佛國之殤(上)第四十二章 豐州新政(中)第五百九十五章 運河條約第二百章 要當父親了第一百一十四章 亂世清流(下)第五百一十七章 遏制天方教第五十章 打出來的帶路黨第二百四十一章 帝國會議第一百八十八章 刺殺敬翔第五百三十六章 以戰止和第二百四十四章 渡江作戰第三百六十章 清水河之戰(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