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李茂貞的算計

“都帥,寧州已經被攻下,現在天策軍西面佔領隴州,向我鳳翔方向迂迴,東線佔領寧州之後似有南下邠州和涇州的打算。咱們現在怎麼辦?”鳳翔節度使帥府之中,李茂貞的部將劉知俊拿着剛剛斥候送來的情報匆匆找到李茂貞。

李茂貞根本就沒看劉知俊遞過來的情報,只是在屋子裡走來走去。對於他來說天策軍舉行的關西會戰可是要了命了,對方典型的就是想在自己的地盤上打仗,可是偏偏自己的軍隊就是打不過,就連涇州的胡敬璋都迭次派人前來求援。

“現在關西境內到底有多少天策軍,爲什麼我們七八萬人的神策軍一戰都打不贏呢?”李茂貞看了看身邊的劉知俊問道。

“十萬人以上。其中四萬人左右是騎兵軍團。天策軍收復党項人之後調集了兩個騎兵營過來了。”劉知俊也知道自己的這位老上司在想什麼,所以繼續道:“事到如今,都帥我們不得不替自己考慮了。楊守亮的軍隊至今仍然在山南西道磨磨蹭蹭就是不肯前來關中救援,光靠我們這點人馬根本就打不過天策軍。以目前天策軍的戰略意圖來看對方是鐵了心的要拿下關中。都帥你可要早作打算,不要爲他人做嫁衣。”

劉知俊的話讓李茂貞心頭愈發煩躁。他不是不知道劉知俊是什麼意思,但是脣亡齒寒,如果自己的關西之地沒有了,光靠長安那些魚腩部隊能擋得住天策軍一擊嗎?楊復恭到底在想些什麼?還有那個李克用呢?爲什麼派個連自己都不如的李存信去打豐州?而且還打敗了。好吧,敗了就敗了,勝負乃兵家常事,可是一拜之後爲什麼至今沒有動靜?李克用不是通報說自己已經到了代州了嗎?爲什麼不出兵北線牽制天策軍?

劉知俊見到李茂貞的眉頭仍然緊鎖,忽然漫不經心的來了一句道:“聽說王建最近的日子不好過啊,顧彥朗和陳敬暄兩股兵力相加幾乎是他的三倍,而且漢中地區也沒有辦法顧及,從利州和興元府出發路途遙遠,很不好走。”

說完之後拱手一禮之後退了出去。他已經點相了,剩下的就李茂貞自己的抉擇了。

劉知俊是走了,但是卻給李茂貞留下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眼界和希望。自己和王建如果共同舉兵攻打四川,自己只要拿下漢中就可以先王建一步進入西川,到時候幫助王建打敗顧彥朗,豈不是另有一步天地。

現在自己手上還有五萬大軍如果將涇州和邠州、武定等地的駐軍全部撤出來,那還有小十萬人馬。如果利用的好,完全可以出其不意之下拿下出川咽喉,到時候進可攻退可守。

可是如何在天策軍日漸明顯的包圍圈中撤出這幾萬軍隊呢?李茂貞對着地圖仔細琢磨,心頭也逐漸浮現出一股狠意,半晌忽然幽幽道:“既然你不仁那我只要不義了。咱們就看看誰走得快了。”說完直接出門,開始佈置。

李茂貞這邊因爲楊守亮救援遲遲不到而生出別樣的心思,天策軍關西會戰指揮部也在對目前的戰局進行下一步的部署。徐天翔已經帶着總參和民政部官員抵達寧州。在派員協助民政部進行戰後接收之後,馬上召集前線將領商討戰情。

拓跋思繼這時候已經率軍和楊天成匯合,不過他是頭一次參加天策軍內部的會議,所以進來之後坐在一個角落也沒有和其他將領交談。

徐天翔趕到的時候其他人都已經到齊了,見到他來了,所有人都一起站起身來行軍禮。天策軍內部的制度隨着時間的推移也在逐漸的嚴格,總參是李玄清欽定的天策軍最高指揮機構,所以作爲參謀總長的徐天翔出現就意味着除李玄清之外軍政的最高指揮者來了,所有軍官必須行軍禮。

徐天翔回禮之後忽然發現角落裡的拓跋思繼,頓時笑道:“主公傳訊說拓跋將軍率軍前來關西,本將之前沒看到,拓跋將軍勿怪,大家歡迎拓跋將軍。”說完一邊鼓掌一邊走到拓跋思繼面前,笑道:“拓跋將軍歡迎你的加入。”

拓跋思繼頭一次見到這樣的歡迎場面,老臉有點微紅,徐天翔也是一笑,請拓跋思繼走到前面之後道:“寧州順利拿下,可喜可賀。主公本來要來給大家慶功的,但是塔希被飛鷹旅找到了,所以急着去草原處理了。既然如此我們就給主公送上一個大禮,拿下整個關中。諸位,我可是聽民政長說了,主公準備在長安成親,咱們這些做兄弟的怎麼的也要給巧兮姑娘準備一份聘禮,不能讓主公太寒磣了啊。”

徐天翔的話讓在坐的將領一陣鬨堂大笑,李天一跟着笑道:“我看啊,各位兄弟你們可得手下留情,長安城我可是看過的,早就破的不能再破了,咱們可不能在暴力了,別到時候主公沒地方住了。”

徐天翔擺了擺手,制止了這沒完沒了的開玩笑,道:“好了,咱麼兄弟們的閒話一會再說,說點正事。”揮手讓身邊的參謀將大幅的地圖掛了起來。自從李玄清推廣後世那種標準的地圖繪製辦法之後總參和玄影衛專門安排人手開始重新繪製,到現在終於有點樣子了。

“現在我們拿下寧州之後,關西之地只剩下鳳翔、邠州和武定涇州等幾座重鎮了。我們現在有十一萬大軍,除去厚純西線的三個營之外,剩下的七個營爭取在主公率軍回來之前辦完所有事情,打斷李克用企圖利用南線牽制我軍主力,他好從容偷襲豐州的企圖。”徐天翔指着地圖上的標識道。

楊天成起身道:“鳳翔由厚純的西線兵團負責,調一個党項騎兵營進入西線,我們指揮部直屬人馬兵分三路,第一路配備一個党項騎兵營和第五營一個步兵營,負責攻擊涇州,並且要南下切斷鳳翔和涇州的聯繫,由薛萬里負責指揮;第二路負責攻擊邠州,由直屬營、第一營、第七營和党項騎兵一個營負責,由本將直接指揮;第三路攻擊武定等其他據點,以一個党項騎兵營和第二營負責攻城,由拓跋將軍負責;第六營北上進入麟州和徐英負責協力防守麟州,防止關中大變之後李克用狗急跳牆,出兵進入麟州和延州,切斷我軍南北聯繫。”

徐天翔點點頭道:“大軍攻擊結束之後,第三路騎兵由拓跋將軍率領進入長安城附近,阻擊河中府對長安的援敵,第二路騎兵由陸翊率領,進入長安城東郊和南郊,切斷對方南退或者東撤之路,如果有可能的話,天成,你要提前安排軍隊配合玄影衛,拿下潼關和崤山等地,徹底鎖住關中,爲下一步打下基礎。”

“各軍從明日起,各自出發,爭取八月底之前我們在長安城匯合。”徐天翔狠狠一拳砸在桌子上,語氣激昂道:“這是天策軍統一天下的第一步,希望大家不要懈怠,拿出我們天策軍的勇氣和實力,早日拿下關中,早日結束戰亂。主公後面還有一大堆的計劃等着我們去執行,天下的百姓也在等着我們去解救。”

衆將一臉鄭重,齊聲應諾。這支年輕的隊伍利用不間歇的戰鬥代替了磨合,此時已經鍛造出了屬於自己的性格,自己的軍魂和自己的目標。

公元888年八月初,就在李玄清北上進入草原和塔希匯合的時候,關西前線指揮部統轄的十一萬大軍再次大舉出擊,三路大軍從東到西擺成一字長蛇陣,撲向李茂貞的腹地,幾乎是在一瞬之間就將李茂貞逼向絕地。

而此時的楊復恭似乎也改變了主意,緊緊捂着楊守亮的軍隊就是不願意出關援助李茂貞,頓時讓後者對其徹底失去信心。就在天策軍大舉出擊的時候,李茂貞也終於開始實施了自己斷尾求生的計劃。搶先王厚純一步讓鳳翔的軍隊撤到關中和漢中交界的南鄭地區,然後更是直接派人和王厚純談判。這一步也讓關西之戰帶來了戲劇化的場面。

“什麼?李茂貞要求撤出軍隊?讓關中各州讓給我們?”王厚純快馬送來的急報讓徐天翔有點不可思議,要不是知道這個老九行事穩重,不會拿這種事情開玩笑,徐天翔都覺得這傢伙是不是吃錯藥了,異想天開。

就在徐天翔拿着情報滿地圖找李茂貞留下的後手在哪的時候,親衛匆匆走進來稟報講武堂隨行人員到了,緊接着馬老三就和張天虎就自顧自的走進來了。馬老三看着徐天翔的表情笑道:“天翔你這是怎麼啦?愁眉苦臉的,我和張老頭可是接到玄清通知,講武堂搬遷的,不是來給你添麻煩的。”

徐天翔舉着手裡的信件苦笑道:“兩位老師別打趣天翔了,這不是李茂貞給我出的難題嗎?老師既然來了,幫我參詳參詳。這老小子也不知道打的什麼鬼主意。”

馬老三聞言臉色一正,和張天虎接過徐天翔遞過來的急報瞅了幾眼之後也重複了徐天翔剛纔的動作。不過不同的是馬老三盯着地圖看了一會之後開始在屋子裡來回走。張天虎笑道:“你個老傢伙別走來走去好不好,走的我頭都暈了。”

馬老三回頭就要回擊,卻猛然間停住了,指着地圖道:“我知道這小子打的什麼算盤了。他這是要進入四川。天翔你看,鳳翔軍撤退道南鄭,就是爲了攻取漢中做準備的。現在他要撤回邠州等地的軍隊也是一樣。”

他這一說徐天翔和張天虎恍然大悟,徐天翔笑道:“估計李茂貞和楊復恭的矛盾徹底激化了。看來小四的計劃是有效的,只是這讓他就這麼撤出去這麼多軍隊豈不是對不起我們這麼大張旗鼓的動作?”

張天虎笑道:“這還不簡單,你讓多付點糧草財貨什麼的不就可以了。我來之前還見到岑天時呢,他正在發愁這關中久歷戰火,百姓流離,這個時間點又不到時候,下一季的糧草是個大問題呢。”

馬老三點點頭道:“張老頭說得對,放他出去也好,能夠快速穩定關中,快速恢復天策軍戰力應對河東的李克用。我看你可以讓王厚純全權代理天策府和李茂貞談。反正這個小子鬼精鬼精的,不會吃虧的。”

徐天翔點點頭,笑道:“也好,就當給主公攢點聘禮,到時候成親不能寒磣了。”

徐天翔的話讓馬老三和張天虎哈哈大笑,也讓這場鬧劇開始正是開啓。

第四百七十四章 勃達嶺大捷(上)第六百一十二章 埃及大戰(上)第五百六十五章 硬碰硬第五百六十章 行進中的機械化第二百七十章 決戰嶺南第三百三十六章 孤城遙望玉門關第四十八章 河套大戰(下)第三百零六章 洱海平復第二百二十八章 汴州政變第五百五十六章 思召城之戰第五百八十七章 虎口奪食(上)第五百七十一章 新舊交替第四百章 突襲護密(上)第六百零七章 泰西大戰第六百二十九章 功敗垂成第三十三章 分贓大會第二百三十章 是非成敗第五百八十一章 坐觀成敗第五百六十五章 硬碰硬第二百四十三章 兩京連通第一百八十七章 橡膠問世第二百四十八章 隴海線肇始第二十七章 選拔出徵第二百六十九章 衡州反擊戰第一百九十四章 銀輪部隊第二百零三章 神策軍的最後(下)第四百三十九章 資本的原始積累第五百三十七章 邊境堡壘和貿易第四十八章 河套大戰(下)第二百九十八章 逼降曲承美(上)第五百三十五章 俘虜比勝仗更重要第四百二十八章 水源地之戰第四百九十章 致命的烤全羊第三百八十七章 佛國之殤(上)第八章 變局開始第五百一十二章 決死一戰(下)第二百二十四章 兵臨德州第二百六十九章 衡州反擊戰第二百一十章 釣餌戰術(下)第一百九十二章 山南落幕(上)第五百一十三章 收復薩法爾第五十一章 工商爆發(上)第三百一十七章 豐靈鐵路線第一百四十二章 偷襲太原府第六十二章 同室操戈(上)第六十七章 長安來使第二百五十八章 斷其退路第一百三十五章 收復河西(六)第三百六十七章 收拾民心(上)第一百六十章 平定幽州第二百二十七章 融入這個時代第一百章 關中發展(一)第三百八十二章 工業革命與五年計劃第三百七十章 諸教隱沒(上)第五百二十章 持節巴格達第四百五十八章 奉命叛變第五百一十四章 真假大食第三百九十八章 于闐滅國(五)第六百章 工業擴張第四百四十九章 屯墾戌邊和人口遷徙計劃第二百二十七章 融入這個時代第三百四十六章 肅州風雲(上)第四百七十一章 最後的回鶻人第四百一十一章 甕中捉鱉(下)第四百零八章 特種作戰第二百八十一章 光復廣州第五百七十六章 鐵血手腕第五百五十六章 思召城之戰第二百六十八章 海軍艦隊編制和佈局第一百七十八章 京杭大運河(一)第二百七十八章 牂牁之戰第三百三十六章 孤城遙望玉門關第三百七十一章 諸教隱沒(中)第九十三章 城郊之戰(三)第五百零六章 分化瓦解(上)第四百零一章 突襲護密(下)第三百四十三章 龍家裂變第九十章 名將悲歌第二百八十七章 大祭司的心思第四百一十七章 海軍東征(上)第一百九十四章 銀輪部隊第三百一十九章 達韃大戰第二百一十九章 千里圍追第四百五十二章 護密會戰(下)第六百一十一章 一場屠殺第四百三十三章 部族清洗第二百四十二章 兩線戰略第三百七十五章 最後的葬禮(上)第八十九章 大戰前夕第五百八十六章 風起耶路撒冷第五十三章 天策建府第一百七十八章 京杭大運河(一)第三百九十九章 于闐國滅(六)第二百八十五章 牂牁消亡(中)第一百三十二章 收復河西(三)第六百零一章 十萬勞工開運河(上)第六十一章 西進戰略第二章 賀蘭山遇險第一百三十二章 收復河西(三)第五百五十三章 帝國主義殖民時代
第四百七十四章 勃達嶺大捷(上)第六百一十二章 埃及大戰(上)第五百六十五章 硬碰硬第五百六十章 行進中的機械化第二百七十章 決戰嶺南第三百三十六章 孤城遙望玉門關第四十八章 河套大戰(下)第三百零六章 洱海平復第二百二十八章 汴州政變第五百五十六章 思召城之戰第五百八十七章 虎口奪食(上)第五百七十一章 新舊交替第四百章 突襲護密(上)第六百零七章 泰西大戰第六百二十九章 功敗垂成第三十三章 分贓大會第二百三十章 是非成敗第五百八十一章 坐觀成敗第五百六十五章 硬碰硬第二百四十三章 兩京連通第一百八十七章 橡膠問世第二百四十八章 隴海線肇始第二十七章 選拔出徵第二百六十九章 衡州反擊戰第一百九十四章 銀輪部隊第二百零三章 神策軍的最後(下)第四百三十九章 資本的原始積累第五百三十七章 邊境堡壘和貿易第四十八章 河套大戰(下)第二百九十八章 逼降曲承美(上)第五百三十五章 俘虜比勝仗更重要第四百二十八章 水源地之戰第四百九十章 致命的烤全羊第三百八十七章 佛國之殤(上)第八章 變局開始第五百一十二章 決死一戰(下)第二百二十四章 兵臨德州第二百六十九章 衡州反擊戰第二百一十章 釣餌戰術(下)第一百九十二章 山南落幕(上)第五百一十三章 收復薩法爾第五十一章 工商爆發(上)第三百一十七章 豐靈鐵路線第一百四十二章 偷襲太原府第六十二章 同室操戈(上)第六十七章 長安來使第二百五十八章 斷其退路第一百三十五章 收復河西(六)第三百六十七章 收拾民心(上)第一百六十章 平定幽州第二百二十七章 融入這個時代第一百章 關中發展(一)第三百八十二章 工業革命與五年計劃第三百七十章 諸教隱沒(上)第五百二十章 持節巴格達第四百五十八章 奉命叛變第五百一十四章 真假大食第三百九十八章 于闐滅國(五)第六百章 工業擴張第四百四十九章 屯墾戌邊和人口遷徙計劃第二百二十七章 融入這個時代第三百四十六章 肅州風雲(上)第四百七十一章 最後的回鶻人第四百一十一章 甕中捉鱉(下)第四百零八章 特種作戰第二百八十一章 光復廣州第五百七十六章 鐵血手腕第五百五十六章 思召城之戰第二百六十八章 海軍艦隊編制和佈局第一百七十八章 京杭大運河(一)第二百七十八章 牂牁之戰第三百三十六章 孤城遙望玉門關第三百七十一章 諸教隱沒(中)第九十三章 城郊之戰(三)第五百零六章 分化瓦解(上)第四百零一章 突襲護密(下)第三百四十三章 龍家裂變第九十章 名將悲歌第二百八十七章 大祭司的心思第四百一十七章 海軍東征(上)第一百九十四章 銀輪部隊第三百一十九章 達韃大戰第二百一十九章 千里圍追第四百五十二章 護密會戰(下)第六百一十一章 一場屠殺第四百三十三章 部族清洗第二百四十二章 兩線戰略第三百七十五章 最後的葬禮(上)第八十九章 大戰前夕第五百八十六章 風起耶路撒冷第五十三章 天策建府第一百七十八章 京杭大運河(一)第三百九十九章 于闐國滅(六)第二百八十五章 牂牁消亡(中)第一百三十二章 收復河西(三)第六百零一章 十萬勞工開運河(上)第六十一章 西進戰略第二章 賀蘭山遇險第一百三十二章 收復河西(三)第五百五十三章 帝國主義殖民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