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七章 大秦想要聯盟

天啓九年四月底,就在西北那邊放行大秦特使來往長安之後,工商部和科技司卻聯合頒佈了一系列的科技技術和特殊產業禁止輸出和禁止對外開放的名錄,其中赫然就有絲綢瓷器玻璃等大批量在大唐內部已經發展的如火如荼的大型密集型產業。這在普通百姓看來很遙遠的一件事卻在帝國工商界掀起了一陣軒然大波,因爲以往限制對外開放的產業都集中在在工業領域和高科技產業,沒想到的是這一次卻將這些大型基礎產業也都列入到限制名單當中。而在不久之後就從工商部內部傳出來大秦特使已經在西北前往長安的路上,這讓大家隱隱然猜出來這其中的含義所在。尤其是將大部分產業都集中在在西北的耶律家來說,工商部的這個名錄一方面在限制這些產業技術泄露出過境,另一方面也是在幫助這些產業實行壟斷,爲帝國賺取從大秦和大食兩國賺取更多的財富。所以在工商部的名錄傳到西北各省之後不光是西北軍管區下屬的各級政府開始認真檢查各邊境口岸,連帶着耶律家這些民間商家也開始紛紛下達禁令,嚴格要求下屬各分部執行工商部的這項命令,爲此耶律家派了重臣來西北坐鎮專門西北監督執行命令。

大唐在大秦特使踏上疏勒的時候突然下達這項命令很顯然就是針對大秦,但是拓跋思諫這邊卻看着內閣和總參那邊發過來的聯署公文思考着帝國長安大本營那邊對於西北這邊的方略是否有了新的變化。因爲途路遙遠即使有火車從疏勒直達長安也需要幾天幾夜的時間,所以不論是拓跋思諫還是萬毅除了依靠着明文發過來的公文外還需要依靠着當地的實際情況來做出最合適的判斷,這樣一來才能夠彌補大本營那邊因爲不掌握前線情況而無法做出最準確的決斷。這也是在西北這邊暫時沒有戰事發生而各省都已經劃分省界而正常行使職權的時候西北軍管區和西征軍的編制依舊沒有撤銷的原因所在。

“大帥,這麼晚了怎麼還沒睡,到我這來了?”拓跋思諫見到萬毅大晚上的來找自己,知道對方八成也是和自己一樣在思考同樣的事情,所以兩人坐下之後也不多寒暄直接開口道:“大秦特使從西面迤邐而來只怕大食人遲早都會發現的,如果對方因此做出戰略改變的話,那麼我們大唐在西北的方略也要隨之而做出改變,到時候不光是民間的還是你們軍方的都會提前準備才行。”

拓跋思諫的話萬毅也是一陣點頭,大本營那邊同意放行大秦特使,只怕李玄清也會在不久之後下達新的命令,而兩人身爲西北軍政最高層,必須要提前有所準備,這樣才能夠在正式的命令抵達之後第一時間準備起來。

“一般來說如果前線方略發生改變的話皇上一定會提前有安排,不過這一次總參那邊並沒有其他的命令傳過來,只是要求西北駐軍將邊境線的警戒等級提高一級,剩下的並沒有其他的指示,應該是皇上打算等到見過大秦特使之後纔會決定吧。”萬毅道:“不過按照帝國利益至高的原則考慮,最高的策略就是任由大秦和大食人在西面相爭,我們兩邊都不得罪,然後從中坐收漁利,發對方的戰爭財,等到雙方爭得精疲力盡之後再考慮要不要出手一舉將他們兩人徹底拿下。”萬毅的話裡的意思顯然透露着他對於西北這邊兩個大帝國相爭有着冷靜的分析,也充分考慮到了大唐應該在其中扮演着什麼角色,所以拓跋思諫接過話茬道:“也就是說如果情況可能的話皇上那邊應該會和大秦那邊也簽署一份國書,表明我們大唐和對方自由貿易的原則,然後坐觀成敗對嗎?只怕未必能夠如願啊,畢竟不論是大秦人還是大食人都不是傻子,他們打得你死我活,我們大唐在旁邊幹看着,這豈不是讓雙方坐臥不寧?”

“副首相的意思是他們會達成一種意外的默契,將我們大唐也拉下水,或者說想辦法轉移我們的視線?最好也讓我們也陷入戰爭之中,從而避免我們的實力趁着他們大戰的時間膨脹的太厲害?”萬毅對於拓跋思諫的猜測很贊同。畢竟要是換位思考的話自己也會這麼想,但是依靠大唐的實力來說哪裡還有這種地方可以消耗大唐的實力呢?半晌之後兩人似乎都想到了一個地方,不約而同的看了看對方,均是搖了搖頭。

“皇上對此應該是洞若觀火,所以纔會一直不動用大軍南下,想必也是仔細計算過目前我們大唐對外擴張的國力的。”萬毅想了半晌之後道:“海軍再厲害也打不到陸地上,所以依靠陸戰隊的侵蝕的話,到也問題不大,鈍刀子割肉其實對於目前的帝國來說反倒是最好的一種策略。”

“不過西北這邊不管是軍隊還是地方民政和對外貿易,都需要等待長安那邊接見過大秦特使之後才能確定。不過我打算讓秦空那邊派人去巴格達那邊去散佈散佈一些消息,先去探路看看大食人的反應。”萬毅想了想道:“大食人不管知不知道大秦朝我們大唐派遣特使我都要讓他知道,這樣才能夠逼迫巴格達那邊露出自己的底牌。”

“這倒是也可以,民政這一塊需要滯後,所以我等你和大本營那邊的消息再擇機而動。”拓跋思諫點點頭。

西北軍政最高層在達成一致意見打算去大食那邊探探路的時候大秦特使也被這一路從西北縱橫萬里一路抵達長安的火車給驚呆了,以至於在隨行的天策軍士兵告知對方長安已經到了的時候這些人都覺得頭暈目眩,難以置信短短几天之內就抵達了這個龐大帝國的心臟之地。

負責接待大秦特使的是外事部派來的專員,帶着這些人抵達驛館之後,長安百姓也對於這些看起來和中原人種截然不同的泰西人有些好奇,雖然這些年因爲對外貿易開展的火爆,長安這邊可以說是萬國來朝,但是第一次見到這種看起來奇奇怪怪的白人長安百姓還是禁不住的私下談論,甚至部分老人還開始回憶起當年開元年間大唐鼎盛的時候長安城那遍地隨處可見的胡服場景。

不過在隨後王守田代表大唐帝國和大秦特使進行第一次會面之後帶回來的消息果然不出李玄清等人所料,大秦人過來除了想要遞交國書之外更多的還是想和大唐結盟,共同對抗巴格達咄咄逼人的攻勢。

“這個大秦還真打算靠着一紙盟約就能拉攏住我們去和他們一起對抗大食?他們不知道其實大食人也跟我們遞交過國書?”岑天時之前沒參加過那場會議,所以對於大秦人的想法有些奇怪,對於他來說這場爭端大唐最好是左右逢源然後左右發財,等到必要的時候再出來看看到底是拉拉架發發財還是打算敲詐點領土利益什麼的,驟然之間結盟只怕西北那邊穩定了兩年的和平和穩定一夜之間就會再起戰火。

“先生說的是,所以總參和玄影衛都已經收到師兄從西北發回來的最新彙報,玄影衛打算將大秦特使來大唐朝見的消息主動散佈到巴格達,然後看看對方的反應。”胡小四說起這話的時候嘴角都帶着一股笑意,“我有一種直覺,不管巴格達那邊的對外方略會不會改變,他們也一定以最快的速度派人來大唐的,畢竟如今大食軍隊雖然攻勢如潮但是其最犀利的精銳部隊卻是裝備了火槍隊,另外外銷型火炮裝備處那邊也傳來了最新的消息,我想這一次後勤部這一年的收入快要好到爆了。”

“既然如此外事部安排時間,咱們正式見見大秦特使,看看和大食人相比,這個大秦人是優是劣。”李玄清其實也很好奇,這個昔日被大食帝國打翻了西部領土之後分裂成兩部大秦帝國此時到底處在哪個階段。不過很快就讓李玄清和巧兮注意到的是此時的大秦帝國應該就是後世的東大秦帝國了,西部分裂之後已經無法和大食人爭鋒,如果不是大食人本身也分裂成三支只怕後世的西歐都會變成白衣大食的一部分。得到這個消息之後李玄清很快就確定了大唐的國策,對於西方的這兩個帝國的明爭暗鬥自己暫時不插手,但是除了不願意結盟之外,大秦特使提出的另外的要求李玄清幾乎都滿足了對方,包括出口和大食人一樣的前膛槍等軍事裝備。另外爲了表示歉意,李玄清還賞賜了對方使團所有成員豐厚的禮品,外事部之前採購的玻璃、絲綢、瓷器和茶葉甚至自行車等禮品也讓所有人大開眼界。這些使團成員甚至在長慶殿內就開始打聽這些精美的禮品到底是如何製造出來的,加上之前火車的震撼,大秦特使當即向李玄清試探是否可以將這些東西也都出口到大秦去。

對於這些試探性的話題李玄清沒在關注直接一把手直接推給了王守田和慕容瀚海兩人,相信這兩人早就看着對方的口袋眼睛發光了。而在這件事結束之後李玄清立即召見岑天時和徐天翔等軍政最高層召開專門會議。

“皇上的意思是將先將外貿型火炮壓住暫時不放在對大秦的貿易名單之中是嗎?”因爲後勤部左天成現在在豐州那邊公幹,所以王厚純代替其回答道:“這樣也好,一旦大食人的火炮在戰場之上大展神威,那麼我們會立馬提升價格,這樣一來火炮這一塊的收益不會比火槍差的。”

“通知裝備處和下屬的各民營兵器廠,以後賣武器記得要把武器和彈藥分開銷售,要在防備仿製上面做足功夫,以免被對方想到辦法仿製。”李玄清繼續道:“大炮一響,黃金萬兩。這句話以後不僅僅是我們自己的戰爭格言,而應該也是整個軍火貿易的戰爭格言。軍火生意是最搶錢的生意。”

“皇上放心,做生意慕容比誰都精明,再加上王守田,我覺得這兩人絕對能夠從大秦那邊挖出不下於大食那邊的財富量。”岑天時笑道:“今年對外貿易這一塊肯定會上漲一大截的。”

“外事部做好準備吧,大秦人來了,而且還想和我們結盟,大食人不會無動於衷的,所以他們肯定也會再次遣使過來的,到時候作爲誠意就把火炮擺到我們的貨架上。”李玄清點頭道:“不過作爲交換,大食人是否應該表示表示?讓王守田好好想想該怎麼和大食人說。”

“皇上你這敲詐的本事還真是厲害啊。”徐天翔跟着笑道:“不過按照小四那邊的消息,大食人最近可是攻勢如潮,我們此時再將大炮賣給他們豈不是更加助長他們的氣焰?就算是外貿型火炮,炮彈之中填裝了黑火藥,但是其威力可不是他們的冷兵器所能媲美的我怕巴格達的對手扛不住這種打擊。”

“巴格達的攻勢越猛烈,纔會顯得我們更重要,也纔會讓大秦人最大限度的聯絡更多的盟友,這場兩大帝國日後的爭鋒大戰纔會更加激烈,對於他們國力的消耗纔會更加劇烈,這一次纔會對大唐最有利。”李玄清笑道:“一旦大戰超出了雙方的控制範圍,這種仇恨鏤刻到雙方的骨子裡,必然會激發雙方盡一切可能打贏這場戰場,而那時候纔是我們最好的機會。”李玄清沒有說機會在哪個方向,但是在場的人都是帝國的最高層,豈會不明白李玄清的心思,所以岑天時和徐天翔等人對視一眼之後都是暗自點了點頭。

在確定好對大秦和大食的政策之後內閣和總參也以最快的速度將公文發到西北軍管區和西征軍指揮部。而此時總參這邊卻已經打算利用這段難得的空閒時間將另外一個方向上的領土全部收歸己有。

第一百八十三章 不約而同第六百一十章 保衛運河第四百二十四章 海外行省第二百四十五章 蘇州戰役第四章 鬼門弟子第四百零六章 請君入甕(中)第五百二十五章 鐵路修到疏勒第二百三十四章 登基開元(上)第三百一十三章 兩岸曉煙楊柳綠第二百五十三章 力壓東南(下)第四百一十五章 歸義軍的落幕第四百零三章 護密慘案第四百六十九章 俱毗羅之戰(上)第三百六十四章 清水河之戰(七)第四百零九章 減竈法第三百零五章 吐蕃疑雲第四百四十三章 瀚海難幹(三)第五百四十五章 西北缺錢第六十二章 同室操戈(上)第六百一十七章 大唐的動作第五十一章 工商爆發(上)第二百一十章 釣餌戰術(下)第五百九十九章 極北航線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唐觀戰團第五百八十七章 虎口奪食(上)第三百零九章 吐蕃覆滅第四百七十一章 最後的回鶻人第三百二十一章 北部建省第一百三十三章 收復河西(四)第四十四章 凌汛春耕第十章 自創武功第四百四十一章 瀚海難幹(一)第五百八十一章 坐觀成敗第一百一十五章 整編授銜(上)第五百一十四章 真假大食第四百六十一章 水落石出(下)第五百九十九章 極北航線第三百一十六章 草原狼煙第五百零四章 碎葉大戰第四百零三章 護密慘案第二百七十一章 圍點打援第四百四十九章 屯墾戌邊和人口遷徙計劃第三百七十章 諸教隱沒(上)第一百二十九章 原州大捷第一百二十三章 汽笛長鳴第十二章 三年學藝(上)第二百八十二章 重建廣州第一百三十三章 收復河西(四)第二百七十一章 圍點打援第三百零四章 南詔分裂第一百二十二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五)第一百八十二章 京杭大運河(五)第三百三十四章 漢化政策第三百四十四章 涼州城外的火車第五百零一章 歡迎你們回家第二百七十章 決戰嶺南第二百二十三章 一敗塗地第八十七章 關中劇變第五百一十八章 正面交鋒第五百七十二章 種子和希望第五百零八章 以打促和第二百九十五章 儋州海戰(上)第四章 鬼門弟子第七十七章 關中聯盟第六十九章 錯綜複雜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唐觀戰團第六百零三章 東和西打第二百九十七章 出雲級的威力第九十六章 城郊之戰(六)第三十章 長安之戰(下)第六十四章 同室操戈(下)第四百五十六章 半島諜影第五百四十七章 大秦想要聯盟第一百八十一章 京杭大運河(四)第六百零三章 東和西打第二百零一章 神策軍的最後(上)第四百零八章 特種作戰第二百零三章 神策軍的最後(下)第五百三十九章 內部發展第五百四十二章 南洋大探險第三百一十七章 豐靈鐵路線第一百一十六章 整編授銜(下)第六百一十三章 埃及大戰(中)第二百五十七章 火燒杭州第一百零四章 關中發展(五)第二百七十九章 世紀颱風第二百零四章 東都變故第三百四十三章 龍家裂變第一百五十一章 東西呼應第五百四十七章 大秦想要聯盟第六十三章 同室操戈(中)第三百二十五章 新年計劃第四百一十二章 一波三折第五百八十三章 大唐工商銀行第五百五十二章 黠戛斯建國(下)第三百一十一章 海洋財富第二百七十六章 兵臨潮州第五百三十一章 鹹海攻略第三百六十三章 清水河之戰(六)
第一百八十三章 不約而同第六百一十章 保衛運河第四百二十四章 海外行省第二百四十五章 蘇州戰役第四章 鬼門弟子第四百零六章 請君入甕(中)第五百二十五章 鐵路修到疏勒第二百三十四章 登基開元(上)第三百一十三章 兩岸曉煙楊柳綠第二百五十三章 力壓東南(下)第四百一十五章 歸義軍的落幕第四百零三章 護密慘案第四百六十九章 俱毗羅之戰(上)第三百六十四章 清水河之戰(七)第四百零九章 減竈法第三百零五章 吐蕃疑雲第四百四十三章 瀚海難幹(三)第五百四十五章 西北缺錢第六十二章 同室操戈(上)第六百一十七章 大唐的動作第五十一章 工商爆發(上)第二百一十章 釣餌戰術(下)第五百九十九章 極北航線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唐觀戰團第五百八十七章 虎口奪食(上)第三百零九章 吐蕃覆滅第四百七十一章 最後的回鶻人第三百二十一章 北部建省第一百三十三章 收復河西(四)第四十四章 凌汛春耕第十章 自創武功第四百四十一章 瀚海難幹(一)第五百八十一章 坐觀成敗第一百一十五章 整編授銜(上)第五百一十四章 真假大食第四百六十一章 水落石出(下)第五百九十九章 極北航線第三百一十六章 草原狼煙第五百零四章 碎葉大戰第四百零三章 護密慘案第二百七十一章 圍點打援第四百四十九章 屯墾戌邊和人口遷徙計劃第三百七十章 諸教隱沒(上)第一百二十九章 原州大捷第一百二十三章 汽笛長鳴第十二章 三年學藝(上)第二百八十二章 重建廣州第一百三十三章 收復河西(四)第二百七十一章 圍點打援第三百零四章 南詔分裂第一百二十二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五)第一百八十二章 京杭大運河(五)第三百三十四章 漢化政策第三百四十四章 涼州城外的火車第五百零一章 歡迎你們回家第二百七十章 決戰嶺南第二百二十三章 一敗塗地第八十七章 關中劇變第五百一十八章 正面交鋒第五百七十二章 種子和希望第五百零八章 以打促和第二百九十五章 儋州海戰(上)第四章 鬼門弟子第七十七章 關中聯盟第六十九章 錯綜複雜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唐觀戰團第六百零三章 東和西打第二百九十七章 出雲級的威力第九十六章 城郊之戰(六)第三十章 長安之戰(下)第六十四章 同室操戈(下)第四百五十六章 半島諜影第五百四十七章 大秦想要聯盟第一百八十一章 京杭大運河(四)第六百零三章 東和西打第二百零一章 神策軍的最後(上)第四百零八章 特種作戰第二百零三章 神策軍的最後(下)第五百三十九章 內部發展第五百四十二章 南洋大探險第三百一十七章 豐靈鐵路線第一百一十六章 整編授銜(下)第六百一十三章 埃及大戰(中)第二百五十七章 火燒杭州第一百零四章 關中發展(五)第二百七十九章 世紀颱風第二百零四章 東都變故第三百四十三章 龍家裂變第一百五十一章 東西呼應第五百四十七章 大秦想要聯盟第六十三章 同室操戈(中)第三百二十五章 新年計劃第四百一十二章 一波三折第五百八十三章 大唐工商銀行第五百五十二章 黠戛斯建國(下)第三百一十一章 海洋財富第二百七十六章 兵臨潮州第五百三十一章 鹹海攻略第三百六十三章 清水河之戰(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