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三章 承前啓後(下)

“諸位諸位,聽說了嗎?咱們大唐江南各地從二月份起結束軍管,開始和咱們這些地方一樣單獨建省了。”長安百姓在帝國會議結束之後從傳媒集團發佈的帝國政府簡報中看到了南方建省,頓時奔走相告。但是此時岑天時卻和李玄清在商議南方各省布政使的人選。內閣將整個南方分爲八個省,將江蘇省南部省界劃到了長江口,長江以南以前錢鏐的勢力範圍全部化爲江東省;以前鍾傳所在的領地加上部分江南區域如池州等地劃爲江西省;閩地化爲福建省,南部省界劃到潮州,以南爲廣東省;以雷州半島爲界,東邊爲廣東,以西爲廣西省;楚地劃爲湖南省,牂牁駐地則爲單獨化爲滇南省,以曲承美所在的區域爲交州省,這樣一來整個南方除了南詔以外全部囊括金帝國版圖當中。

內閣目前對於南方八個省的布政使還差三人,曲承美的交州省倒還好反正天策軍還沒打過去,但是其他七個省是馬上就要安排人手過去的。所以岑天時急得團團轉,南方各地都是新平不久,需要有經驗的一省大員坐鎮才能夠起到積極的作用,否則的話很可能拖累局勢的發展。

“讓羅隱去任江東省布政使,將之前擬定的錢三省調任湖南,然後從中原和關中各抽調一名州刺史不缺廣東和滇南布政使。通知牂牁大長老,牂牁子弟中有熟悉政務的可以安排在滇南輔助布政使代理政務,另外可以遣人進入行政學院學習。”李玄清忽然想起了一個人頓時直接道。

“羅隱?錢鏐渡海去了流求,如果貿然讓他出任江東省布政使只怕會出問題啊?難保他不會心向舊主?”岑天時對於羅隱的才能倒是沒有多少疑惑,自從羅隱被俘虜之後除了在戰俘營勞改了一段時間就被杜讓能接了出來,特赦之後安排在律法院作爲一個參贊協助律法院開展工作,這半年來倒是出了不少好點子。此人思維活躍,對於新事務的接受能力非常強,大唐帝國的這一套政治制度他很快就學會了,而且短短時間內就能夠在律法學院充任講習。如果他能夠出任江東省布政使,那麼江東的發展肯定會很快速,他在江東積累的人脈也會迅速轉化爲江東發展的動力。只是對於羅隱的政治態度他則不太確定,而且不同於別的藩鎮舊臣,錢鏐現在可是還沒死,天策軍海軍暫時也忙着在南邊和靜海軍水師作戰,沒空收拾他們。

“沒事,錢鏐雖然沒死,但是已經不成氣候,羅隱心裡也明白,自從他答應杜讓能出仕的時候恐怕就已經想明白自己以後應該如何處事了。”李玄清擺擺手笑道:“而且你不是已經將李繼鵬安排在江東省旁邊,出任江西省布政使嘛?這樣還能出什麼問題?錢鏐只是一時之患,等到打完曲承美,海軍也鍛煉出來了,到時候就打流求,把它收回來就是。”

李玄清這麼一說岑天時也沒意見,修改完人選名單之後讓民政部發出通知,召集所有的人選來長安,並且讓各部將之前篩選出來的省級各廳的人員名單也送了過來。省級各廳的名單由內閣審理通過之後上任,其他的則需要布政使在行政學院或者其他途徑自行聘任,然後報請內閣審批之後上任。

這個辦法並不正規,而且還會造成很多問題,去年一年律法院和警衛部就處理了十幾起因爲用人不當造成的官僚腐敗問題,但是就目前爲止也只有這個辦法才能夠快速選拔出合適的官員主理地方政務。不過隨着江南的統一,後期大唐版圖的擴張就沒有那麼快了,這倒是給了內閣和律法院足夠的時間甄選合格的人才,查處之前的漏洞。而且內閣也已經在編寫帝國官員選拔任用辦法了,這一切也算是走上正軌的開始。

天啓二年大唐帝國所做的大部分決定和頒佈的大部分國策都起到了承前啓後的作用,去年一年天策軍的浴血奮戰讓帝國大部分版圖統一帶來的好處也在逐漸呈現。全國資源在這些官員到位以後迅速開始流通轉化爲生產力,南方的富庶也讓社會資源更加的豐富。工商部在南方的佈置也在陸續開展,涉及到大小上百個項目在各省鋪開,北方豪商和各省本地的工商階層也迅速發掘到商機,長江的黃金水道中張家爲首的長江航運公司承擔起了大部分運輸任務,而伴隨着長江航運的重新興起,沿岸各城市的碼頭也迅速恢復修建,可以說整個南方已經率先進入了恢復期,在各省大員到任之前,軍管區政府已經開始着手大部分建設事宜。

不過對於內閣而言,南方在天啓二年還是讓位於北方,除了杭州和廣州兩大經濟中心被重點建設以外,內閣其他的精力還是放在了北方。環渤海灣鐵路在開年之後冒雪開工,在防寒條件提升之後建築公司已經具備了在冬天野外施工的能力,因爲靠近天津、深州等北方重工業中心,在充足的原材料供應之下,環渤海灣鐵路從燕郡城繼續往東沿着遼東半島出發,準備一直修到大連爲止。而大連造船廠甚至以爲在渤海灣冰凍之前運輸了大量的器材,已經單獨開工,在數臺大型挖掘機的支持之下,來自之前渤海國的戰俘和工人在冰天雪地之中冒雪作業。整整五個大型幹船塢逐漸成形,附屬的各工廠的廠房也開始按圖施工。由於不是第一次設計造船廠,所以這一次張強主管的大連造船廠在建設施工上面顯得更加有前瞻性,佈局也更加合理,各式工廠分佈的區域顯然也經過事先測算。

不過相對於環渤海灣這一塊關中地區的發展纔算是突飛猛進,原本秦川大地在唐末的時候已經逐漸荒廢,涇渭兩條水系因爲沿途水土流失,幾乎失去了灌溉通航的能力。但是在張全復的努力之下,整個關中的水網全部建成,沿大力發展的綠色植被種植歷經三年終於成行,雍州之地也恢復起來。長靈鐵路勘探完畢之後迅速開始施工,從長安出發經過邠州、寧州慶州過黃河抵達靈州,建成之後直線從慶州延伸到延州準備往東接上太原往西延伸的鐵路,從而東西連接在一起。

長靈鐵路在關中境內幾乎是分段施工,十幾萬人的戰俘分成五部,晝夜不停,各色物資流水一般被運送到前線,徐興夏的關中航運公司和慕容家的運輸公司承接了大部分物資的運輸,而且這一次還有不少小的運輸公司也參與其中,將數以萬計的物資運輸到前線。

而且位於黃河渡口的地區,建築公司集中了五萬人在此,開始按照事先試驗過的辦法建造黃河大鐵橋,在李玄清的干預之下,大鐵橋放棄了之前只通鐵路的做法,改成兩層雙用橋,下層通火車,上層作爲直道的一部分,這樣一來難度也驟然加大。建築總公司抽調了第三大隊的全部人馬集中在此。

不過相對於紅紅火火的建設,徐天翔主導的軍隊縮編卻讓他頭疼不已,這麼多人裁撤哪一部分雖然之前已經做過計劃,但是等到實施的事情卻困難無比,這些統兵將領個個都不是省油的燈,無奈之下只好拖着李玄清來鎮場子。

“通知下去,按照你們總參編制的軍隊縮編裁撤名單執行就是了。這是軍令哪裡有討價還價的餘地?讓總參和軍法隊的人派人去各部隊監督執行。”李玄清掃了一眼苦着臉的徐天翔和楊天成兩人有點無奈道:“這件事你還跟他們商量豈不是越搞越亂?直接下達命令。”

“對了鐵良和石堅他們兩個在哪?讓他們來見我。”火槍的出現基本上宣告了陌刀和重騎營的消亡,對於這兩大昔日的鎮國利器李玄清也是沉思良久之後纔拿定主意。火槍尤其是自己“偷”來的後世線膛槍,雖然現在依舊是前膛裝彈,但是比起刀槍已經有了質的飛躍。而且裝備處已經在抓緊時間研製後膛槍,這樣一來陌刀直接失去了用武之地。所以這次裁撤的部隊當中陌刀營和重騎營是重點裁撤的部隊。

“我已經通知過了,他們應該快到了。”徐天翔苦笑道:“他們兩人的意見最大,因爲原定的進軍安西以陌刀營爲主力部隊,這一下裁撤只怕石堅心裡不好受。”

“保留陌刀營基本部隊,將編制壓縮爲一萬五千人,但是裝備要全部淘汰。”李玄清也是嘆息一聲也不再糾結這個,而是換了個話題道:“還有部隊換裝的事情,所有的盔甲全部淘汰。”

徐天翔點點頭正要說話門外走進來的正好就是鐵良和石堅兩人,不過兩人都是面色沉重,有些垂頭喪氣。

“怎麼啦?這個樣子可不像往常的樣子啊?”李玄清招呼兩人坐下來笑道。

鐵良看了李玄清一眼欲言又止,旁邊的石堅忽然站起身來躬身道:“末將懇請皇上收回改編陌刀營的成命,我石堅保證陌刀營一定不會比換裝的部隊差的。”石堅的話讓徐天翔大感頭痛,就連楊天成也是沒辦法,只能苦笑着看着李玄清。

“石大哥的想法我能理解,希望陌刀營能夠一路殺到安西去,找到當年的仇人證明陌刀營是大唐不敗的軍隊,是這樣嗎?”李玄清定了定神開口道:“只是石大哥你有沒有想過當年的敵人還在嘛?”

“在啊,不就是吐蕃人嘛?”石堅一時之間沒理解李玄清的意思,吶吶的回答道。

李玄清搖了搖頭道:“吐蕃人,對就是吐蕃人。但是也可說不是。當年的吐蕃人已經不在了。那支藏北鐵騎如今已經淪落了。你就算是率領陌刀營去也沒有多大意義。而且——”李玄清看了石堅一眼,溫言道:“陌刀營並沒有敗過。當年縱橫西域萬里遠征的鐵騎不是吐蕃人,而是我們的先祖——安西軍。安西軍之所以能夠縱橫不敗,也不是因爲陌刀營,而是我們是大唐的軍隊,有着無與倫比的戰力,有着強大的中央政權支撐。當年安西軍萬里歸國之後,郭大都護留守的部隊爲什麼在五十年後被屠城滅軍?那是因爲中原已經無力支持安西,沒有了支持安西也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無敵的將士打一個就少一個,他們是孤膽英雄。”

“皇上的意思末將明白。末將只是捨不得,手下的兒郎天天都在想着去安西報仇雪恨。陌刀營手下有很多人都是當年安西的後裔,我實在是沒有辦法去下手。”石堅說到一半說不下去了。

“陌刀營雖然強悍絕倫,但是訓練困難,難以持久,而且本身的限制也非常多。天策軍是大唐帝國的軍隊,需要隨着時代而進步。我們已經有了更強大的武器,就不應該拿將士們的生命去開玩笑。我們要懂得去保護他們,讓他們百戰餘生之後還能夠活着回來。”李玄清走過去拍了拍石堅的肩膀道:“我們要繼承的是先烈們不敗的軍魂和百折不撓的精神。只要有這股精神在,那麼陌刀營永遠都是陌刀營,不會因爲放下了陌刀就變了質。”

李玄清的話讓石堅頓了一下,只聽得李玄清繼續道:“去縮編換裝吧,陌刀營依然是進軍安西的主力部隊,只要人還在就要努力,去將大唐的安西奪回來。”

“請皇上放心,石堅一定不負所托,將大唐的安西奪回來。”石堅舉手向李玄清行禮道:“末將一定安撫好兄弟們,保證按時完成換裝。”

石堅都這麼說了,身邊的鐵良也點了點頭道:“皇上,重騎營也一定按時完成換裝。”

楊天成看了一眼鐵良心頭一動道:“皇上,重騎營是否保留一萬人的編制,聽說安西那邊的大秦也都是重裝部隊,我想保留下一萬名重騎營。”

“五萬重騎營可以保留一到兩萬人隨軍部署到河西,萬毅也已經回到河西,到時候聽從他的調遣,準備組建安西集團軍吧。”楊天成的話讓李玄清想起了什麼點點頭道:“到時候我會去河西爲我大唐徵西大軍送行。”

“請皇上放心,我等一定竭盡全力,收復安西,完成大唐統一。”李玄清的話彷彿將所有人都帶到了那片遼闊的土地上,鐵血征戰彷彿也繚繞在大家的耳邊。

第四百零五章 請君入甕(上)第三百五十九章 清水河之戰(二)第六十四章 同室操戈(下)第三百二十八章 唐民唐寇第三百三十一章 野火燒不盡第一百八十七章 橡膠問世第四百零二章 千軍萬馬堵沙洲第五百五十七章 西極城第四百九十八章 工業擴張(下)第三百九十七章 于闐國滅(四)第五百三十六章 以戰止和第五百五十三章 帝國主義殖民時代第五百九十四章 新的抉擇第五十章 打出來的帶路黨第五百三十四章 掃蕩鹹海第一百六十九章 南守北攻(上)第一百八十二章 京杭大運河(五)第五十八章 跨州救援(下)第三百三十八章 玉門關之戰第四百一十章 甕中捉鱉(上)第二百二十一章 北海大捷第三百二十四章 缺錢與改制第二百九十五章 儋州海戰(上)第一百三十一章 收復河西(二)第二百零八章 首發之戰第五百九十二章 慫恿大食開鑿運河第二百八十七章 大祭司的心思第六百三十三章 環球航行第六百零六章 海上游擊戰(下)第四百八十章 一戰驚天下第六百二十四章 異域戰爭第三百一十章 追擊胡敬璋第四百零四章 西北唐民第二百九十五章 儋州海戰(上)第三百六十七章 收拾民心(上)第五百零一章 歡迎你們回家第四百一十五章 歸義軍的落幕第一百九十八章 綿州之戰(三)第五百六十二章 各自整合第二百四十三章 兩京連通第二十六章 突擊強化(六)第五百三十六章 以戰止和第五百八十四章 十字軍生變第五百三十九章 內部發展第四百零四章 西北唐民第四百一十八章 海軍東征(中)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秦的戰前會議第六百二十七章 最後的爭奪(中)第一百五十三章 滄州之戰(二)第四百四十三章 瀚海難幹(三)第五十章 打出來的帶路黨第二百三十六章 登基開元(下)第六百一十四章 埃及大戰(下)第二百四十六章 突襲洪州第六百二十七章 最後的爭奪(中)第三百三十章 火燒虎丘關第五百五十三章 帝國主義殖民時代第三百六十一章 清水河之戰(四)第五十九章 拓跋思恭之死第二百三十五章 登基開元(中)第三百七十章 諸教隱沒(上)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秦的戰前會議第三百零七章 豐州新工業第三百二十八章 唐民唐寇第二百七十二章 攻心戰術第三百三十二章 雷霆雨露第二百七十四章 劉士政的寶藏第四百三十八章 來自絲路的饋贈第九十三章 城郊之戰(三)第四百一十八章 海軍東征(中)第五百零八章 以打促和第五十一章 工商爆發(上)第二百七十一章 圍點打援第三百四十四章 涼州城外的火車第四百三十五章 一戰定高昌(中)第五百七十四章 接任大典第四百零五章 請君入甕(上)第一百三十三章 收復河西(四)第二百四十六章 青岡坡伏擊戰第三百六十四章 清水河之戰(七)第五百三十九章 內部發展第三百七十九章 反唐聯盟(上)第三百八十三章 合二爲一第四百七十九章 安集延生死(下)第二百五十九章 靺鞨參戰第四百三十七章 兵出焉耆第一百九十八章 綿州之戰(三)第十二章 三年學藝(上)第二百一十六章 上京之戰(一)第四百六十七章 大漠黃沙浪滔滔第十九章 突擊強化(一)第二百五十章 千年家族第二百九十一章 奉旨成婚第二百九十三章 承前啓後(下)第四百一十六章 攻守易形第一百六十一章 南北對峙的雛形第五十六章 鐵血戰魂第三百四十三章 龍家裂變第五十六章 鐵血戰魂第五百二十章 持節巴格達
第四百零五章 請君入甕(上)第三百五十九章 清水河之戰(二)第六十四章 同室操戈(下)第三百二十八章 唐民唐寇第三百三十一章 野火燒不盡第一百八十七章 橡膠問世第四百零二章 千軍萬馬堵沙洲第五百五十七章 西極城第四百九十八章 工業擴張(下)第三百九十七章 于闐國滅(四)第五百三十六章 以戰止和第五百五十三章 帝國主義殖民時代第五百九十四章 新的抉擇第五十章 打出來的帶路黨第五百三十四章 掃蕩鹹海第一百六十九章 南守北攻(上)第一百八十二章 京杭大運河(五)第五十八章 跨州救援(下)第三百三十八章 玉門關之戰第四百一十章 甕中捉鱉(上)第二百二十一章 北海大捷第三百二十四章 缺錢與改制第二百九十五章 儋州海戰(上)第一百三十一章 收復河西(二)第二百零八章 首發之戰第五百九十二章 慫恿大食開鑿運河第二百八十七章 大祭司的心思第六百三十三章 環球航行第六百零六章 海上游擊戰(下)第四百八十章 一戰驚天下第六百二十四章 異域戰爭第三百一十章 追擊胡敬璋第四百零四章 西北唐民第二百九十五章 儋州海戰(上)第三百六十七章 收拾民心(上)第五百零一章 歡迎你們回家第四百一十五章 歸義軍的落幕第一百九十八章 綿州之戰(三)第五百六十二章 各自整合第二百四十三章 兩京連通第二十六章 突擊強化(六)第五百三十六章 以戰止和第五百八十四章 十字軍生變第五百三十九章 內部發展第四百零四章 西北唐民第四百一十八章 海軍東征(中)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秦的戰前會議第六百二十七章 最後的爭奪(中)第一百五十三章 滄州之戰(二)第四百四十三章 瀚海難幹(三)第五十章 打出來的帶路黨第二百三十六章 登基開元(下)第六百一十四章 埃及大戰(下)第二百四十六章 突襲洪州第六百二十七章 最後的爭奪(中)第三百三十章 火燒虎丘關第五百五十三章 帝國主義殖民時代第三百六十一章 清水河之戰(四)第五十九章 拓跋思恭之死第二百三十五章 登基開元(中)第三百七十章 諸教隱沒(上)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秦的戰前會議第三百零七章 豐州新工業第三百二十八章 唐民唐寇第二百七十二章 攻心戰術第三百三十二章 雷霆雨露第二百七十四章 劉士政的寶藏第四百三十八章 來自絲路的饋贈第九十三章 城郊之戰(三)第四百一十八章 海軍東征(中)第五百零八章 以打促和第五十一章 工商爆發(上)第二百七十一章 圍點打援第三百四十四章 涼州城外的火車第四百三十五章 一戰定高昌(中)第五百七十四章 接任大典第四百零五章 請君入甕(上)第一百三十三章 收復河西(四)第二百四十六章 青岡坡伏擊戰第三百六十四章 清水河之戰(七)第五百三十九章 內部發展第三百七十九章 反唐聯盟(上)第三百八十三章 合二爲一第四百七十九章 安集延生死(下)第二百五十九章 靺鞨參戰第四百三十七章 兵出焉耆第一百九十八章 綿州之戰(三)第十二章 三年學藝(上)第二百一十六章 上京之戰(一)第四百六十七章 大漠黃沙浪滔滔第十九章 突擊強化(一)第二百五十章 千年家族第二百九十一章 奉旨成婚第二百九十三章 承前啓後(下)第四百一十六章 攻守易形第一百六十一章 南北對峙的雛形第五十六章 鐵血戰魂第三百四十三章 龍家裂變第五十六章 鐵血戰魂第五百二十章 持節巴格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