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四章 龜茲霞光

“啓稟大帥,玄影衛急報,安西兵團於六月十一日至十七日在護密和薩法兒軍十萬激戰五天,殲敵七萬餘,張勝率軍從護密追出三百多裡,拿下鉢和州,擊殺薩法兒軍主帥薩拉齊。”劉璇匆匆走到萬毅身邊,因爲激動,手都有點顫抖。沒辦法不激動,之前指揮部包括萬毅在內其實都做好了張勝求援的準備,甚至萬毅還將留守在高昌地區的兩個營都集中調到了西州附近,就準備一旦玄影衛那邊傳來不利消息立即出動以最快的速度進入于闐協助張勝。結果沒想到安西兵團居然獨力打敗了薩法爾人的進犯。

萬毅也是有點恍惚,接過玄影衛那邊送來的急報細細的看完之後才唏噓道:“看樣子張勝這段時間獨立在於闐成長不小,三萬人對陣對方十萬軍隊居然還能夠追亡逐北三百里,倒也是難得。不過他那個暫編一營算是廢了。傳訊讓西州那兩個營立即進入于闐吧,讓張勝趁此機會對於安西兵團進行重新整編。告訴他,安西兵團在於闐佔據的時間越久就能夠越能夠壓制住周邊的敵人,對於集團軍主力這邊也是一個極大的策應,希望他能夠鍛鍊好安西兵團保持對周邊的壓制。”萬毅在張勝打贏薩法兒軍之後就立即開始將自己之前規劃的西北戰略態勢圖重新修改了一下,于闐那邊的安西兵團的位置重新標註,這樣一來整個西北赫然變成了兩大獨立部分,但是這兩部之間卻是相互應援相互聯繫的整體。而且劉璇邊看邊點頭,萬毅的這張圖讓他越來越明白萬毅讓張勝在于闐起到的其他隱形作用就是利用於闐作爲整個安西中心的位置,牽制包括疏勒在內所有的大小敵對勢力。因爲于闐那邊是薩法兒王朝佔據,但是實際上是當年安西大都護帳下西南衆多的羈摩州所在地,西部的薩曼等地則是當年碎葉城和亙羅斯等地,是安西大都護西部要地,至於北部的葛邏祿和疏勒等則是當年北庭大都護下去,佔領了于闐幾乎就能夠牽制住這周邊大大小小所有的勢力。而且也爲將來從於闐出兵掃平這些地方提供了一個堅實的基礎。于闐本身內部水源豐富是西北地區物產比較豐富的區域之一,早年間就是有名的魚米之鄉,所以張勝在于闐那邊打了勝仗基本上就等於安西兵團能夠充當這樣的作用了。

“大帥看樣子是運籌了很久就等着張勝他們這麼一招吧?”劉璇看着萬毅的舉動笑道,自己這位大帥琢磨安西兵團的事情可不止一點時間了。

萬毅搖了搖頭苦笑道:“你想的太多了,于闐那邊的戰略地位的確是讓我有這個想法,但是之前安西兵團在我們的序列中是不足以承當這樣的作用的,所以我本來打算是想將第七兵團調過去,沒想到薩法爾王朝那邊這麼快就打過來了,讓我這個想法落空。但是張勝倒是能夠異軍突起。現如今第七兵團在北部前線,張勝倒是在於闐站住腳,這一南一北倒像是定數了。”

“不過副帥此時應該是應該抵達龜茲了吧?”劉璇看着這南北的前鋒也是若有所思道:“咱們指揮部直屬兵團是不是可以出發了?按照副帥的性格和第七兵團的實力守備空虛的龜茲不可能擋住他們的腳步。”

萬毅點了點頭道:“讓第十一兵團駐紮焉耆作爲大軍後軍兵團使用,陌刀營作爲直屬兵團前往龜茲,騎兵軍團和回鶻兵團先北上庭州,沿途收復俱六城、沙陀州都督府舊地,然後沿大漠一線南下攻打鹽泊州都督府,給我將黑水河附近所有的大小附庸勢力全部掃清。”萬毅手指頭從庭州往西穿過瑪納斯湖之後指着黑水河和葉河等天山北部區域道:“讓拓跋思繼和哈穆德注意,黑水河等地因爲地處天山北麓,所以這些地方河流比較多,綠洲星羅棋佈,所以需要他們以雷霆之勢一舉蕩平,從而徹底剪斷安西回鶻的翅膀,將他們的勢力徹底壓制在疏勒附近,削弱他們的戰爭潛力。然後在沿着天山北麓一路向西以雙河都督府爲戰役終點,在雙河都督府震懾北部的葛邏祿,逼迫他們不敢南下馳援疏勒。”

“大帥放心,我馬上去安排。”劉璇點點頭馬上出帳去安排。而此時第七兵團已經順利拿下鐵門關和渠黎都督府,大軍從鐵門關穿過之後馬不停蹄沿着絲綢舊道迤邐而行,在烏壘州和地方勢力鐵勒氏激戰一場,高思繼在此戰中將參與此戰的鐵勒氏全部斬殺殆盡,順帶着烏壘州所有的鐵勒氏部族都被抓了起來當成俘虜派兵押往後方。這一戰差不多有一萬多鐵勒氏被斬殺,滾滾人頭讓烏壘州差點在一剎那成爲人間地獄,周邊其他部落全部被這種血淋淋的殺戮震得心驚膽戰,根本不敢動彈,這種情況甚至延續到後來拓跋思諫派遣民政官抵達烏壘州召見此地的大小部落首領的時候這些人差點以爲天策軍又開始將矛頭對準他們,連夜送去大批的珍寶乞求饒命。

烏壘州是龜茲城東邊的門戶,原本此地是駐紮着大量的安西軍,但是在之前輪臺草原之戰的時候哈穆德直接將龜茲援軍一舉聚殲,徹底消滅了龜茲的主力部隊,後來疏勒那邊決定在俱毗羅建立新防線之後僅有的直屬部隊也撤到俱毗羅,所以烏壘州除了鐵勒氏根本沒有其他的部隊。第七兵團在烏壘州沒有停留,除了留下部分後勤部隊等待後續大軍之外,高思繼以一天一夜行軍一百一十里的速度從烏壘州趕到了龜茲,也就是當年安西大都護最後的據點。

第七兵團五萬大軍連帶着一萬多的炮兵和後勤等部隊抵達龜茲城下,城內寥寥無幾的幾千名守軍自然是抵擋不住,被趙四從內部策反了一名副將之後,大軍兵不血刃直接開了進去,天啓四年六月二十三,龜茲城重新回到大唐的懷抱。此時的龜茲城不是當年的龜茲城。當年安西最後一戰郭昕率領的安西軍最後的抵抗力量和吐蕃十萬精銳鏖戰數月,將整個龜茲徹底打廢,城牆倒塌,城內全部成了廢墟,龜茲名城就此成爲歷史。後來回鶻人佔據安西,在原有舊址的旁邊另建了一座新城,也就是如今的龜茲城。

高思繼在抵達龜茲之後顧不得修整,也來不及發佈安民告示,就立即派人傳訊後方指揮部,彙報龜茲城已經被自己拿下,與此同時趙四開始聯繫上潛伏進入疏勒等地的飛鷹旅,得到了安西那邊最新的消息。

“安西人在俱毗羅那邊修築了防線?回鶻人什麼時候也學會防守戰了?”高思繼有點莫名其妙,不過事出反常,所以高思繼立即派人和玄影衛暗衛開始秘密抵近俱毗羅進行抵近偵察想辦法摸清楚回鶻人的心思。

而此時萬毅率領的指揮部也已經越過烏壘州,見到了高思繼在城外擺出來的血淋淋的一萬多人頭壘築起來的京觀,自然也明白了爲何自己進入烏壘州爲何周邊幾乎所有的大小部族都會風聲鶴唳瑟瑟發抖的原因所在了,這是典型的以屠殺將這些部族殺到了膽寒了。不過此時高思繼的彙報也到了烏壘州,萬毅在看過趙四那邊說安西回鶻在俱毗羅布置防線露出了若有所思的思索,傳訊讓第十一兵團和民政那邊派人立即接手沿途各鎮,自己則率軍加快速度趕往龜茲。

“去通知石堅,讓他們打出安西軍大旗和我天策軍軍旗並列,然後陌刀營全軍組成入城兵團進入龜茲,炮兵部隊在城外列隊炮擊。”天啓四年六月二十五早晨,萬毅見到遠處的龜茲城已經遙遙可見,開始傳令陌刀營準備,劉璇則帶着炮兵一個都五十門火炮提前和出來迎接的高思繼匯合然後擺成一個整齊的方陣等待。半個時辰以後當陌刀營全體換上新軍服所有士兵列成一個又一個方陣開始踏着整齊的步伐出發的時候,那邊炮兵都開始轟然炮擊,一陣又一陣整齊的禮炮聲響徹整個龜茲城上空,城內的百姓也在玄影衛的組織下到了城外,只見一隊隊整齊的軍人方陣開始有條不紊的從遠處走來,來到城外之後開始在炮兵身後列隊站立。

“百年的安西,大唐今天終於回來了。各位先祖,你們的英靈今天可以瞑目了。”萬毅帶着指揮部直屬的衆人在所有人的注視之下走到城下,看着自己眼前的龜茲城,點了點頭,如今的龜茲城雖然不是當年的龜茲城,但是在所有大唐人心目中它的意義永遠都是獨特的,所以當萬毅說出這句話的時候天策軍所有人轉身對着龜茲城行軍禮,隨後在所有百姓衆目睽睽之下,萬毅帶頭十幾萬天策軍將士全體朝着城牆跪了下去。

“安西先祖在上,不肖子孫於大唐天啓四年六月二十五日奉我大唐皇帝詔令,收復安西,重登舊地,面對龜茲城,敬拜各位先祖。”萬毅語氣深沉盯着龜茲城牆,嘆息道,但是轉身站起來之後就變了,整個人都陡然間發出一股灼人的氣勢,“大唐時隔百年登臨故土,是我等不肖,讓列祖列宗等了太久,也讓我大唐的榮光沉淪百年。但是我要說的是如今我們來了,這裡就將成爲我大唐永不會丟的疆土,我們不能讓當年的安西戰魂再次失望。”

“各位龜茲的父老鄉親,各位西征軍將士們,西征之前,皇上說過,等到我們打下龜茲,他會親自來安西,爲諸位先祖守靈。”萬毅的話一出口在場的十幾萬將士在石堅的帶領下面朝東而拜,石堅作爲當年石拔大將的後裔更是失聲痛哭,三軍將士均是灑淚不止。

十幾萬將士此時面對着東方升起的朝陽,猶如豐碑一般佇立在龜茲城外的荒原之上,西北的天空清晨是多麼遼遠讓所有人的身形都顯得異常的堅毅,猶如天策軍這麼多年走來一步一個腳印踏遍了大唐的山山水水,是他們用自己的肩膀抗住大唐那搖搖欲墜的國勢,是他們將中原王朝百年失去的國運又重新搶了回來,也是他們從遙遠的長安一路走來,大漠黃沙,長河落日,如今站在龜茲城下萬毅是感慨萬千。而站在炮兵附近的劉璇拿起了筆將萬毅和遠處猶如豐碑一樣凝立不動的畫面畫了下來,後來這幅畫也成了傳媒集團介紹西北龜茲和西征軍最有名的一幅畫,讓所有人從此認識到了龜茲這座古城對於大唐對於安西的意義。

萬毅的城外閱兵和對於當年安西軍的祭奠也讓所有參與的龜茲白姓深受刺激,雖然如今的龜茲白姓十有八九已經不是當年那些百姓的後裔,多數人都是從其他地方遷徙過來的,但是當年從龜茲流傳出來的關於安西軍的戰績依然被喚醒,特別是其中幾位老人他們還是當年扶助郭昕戰鬥過的龜茲本地人的後代,他們見到當年的安西軍旗重新在龜茲升起的時候忍不住是熱淚盈眶。當年的那一戰他們還沒有出世,但是安西軍在龜茲戰敗之後卻在很長時間裡流傳在這片土地上,而且當年郭昕留下的後手也在此後紛紛出世,他們雖然被吐蕃、回鶻等斥之爲“唐寇”,但是卻依然帶領着西北諸多不遠臣服心向大唐的百姓時刻戰鬥,這也就是張勝他們這支隊伍的由來。

“立即給長安傳訊,西征軍於天啓四年六月二十五進入龜茲,萬毅率軍主持祭奠安西戰魂。”萬毅在主持完儀式之後讓劉璇立即給長安彙報。他知道龜茲在李玄清心目中的地位,所以囑咐玄影衛用最快的速度將這股消息傳到長安,請李玄清來龜茲。

而在隨後的數天時間裡,通過百姓之間的口耳相傳和玄影衛的暗中推波助瀾,龜茲閱兵祭祖的消息飛速傳遍安西各地,包括回鶻在內的西北各個民族除了渾身一陣寒意之外都在考慮一件事,大唐勢力重回安西已經是不可避免了,自己的部族在將來該如何和這個中央帝國相處。

第五百七十四章 接任大典第四百五十三章 殺出無敵威勢第五百零三章 疑兵孤軍第一百二十七章 西北戰起(中)第四百一十七章 海軍東征(上)第五十二章 工商爆發(下)第一百四十五章 釜底抽薪(下)第五百四十九章 絲綢鐵路第一百一十九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二)第一百零四章 關中發展(五)第七十三章 一年賭約第四百零一章 突襲護密(下)第四十六章 河套狼煙第二十一章 突擊強化(三)第二百七十七章 戰象騎兵的盛衰第三百零一章 攻入南詔第二百一十二章 南方底定第一百零二章 關中發展(三)第三百二十八章 唐民唐寇第四百六十七章 大漠黃沙浪滔滔第五百八十八章 虎口奪食(下)第五百二十一章 西洋艦隊起航第六百二十五章 八萬戰俘第三百七十章 諸教隱沒(上)第四百零三章 護密慘案第三百二十六章 河西貿易第八十九章 大戰前夕第七十九章 烏樑素海遭遇戰第五百四十五章 西北缺錢第二百六十三章 錢鏐渡海(下)第五章 純陽心法第三百四十章 血染黃沙第五百四十八章 中南半島統一進程第二百八十七章 大祭司的心思第五百零八章 以打促和第三百五十章 首鼠兩端第一百零五章 兩世緣定第二百六十四章 澎湖海戰第三百三十三章 安西舊部第三十三章 分贓大會第六百一十一章 一場屠殺第二百三十五章 登基開元(中)第一百一十章 大唐錢莊(上)第一百章 關中發展(一)第五百章 西北工業的春天(下)第五百八十七章 虎口奪食(上)第五百一十九章 馬穆魯克的無奈第三十八章 篝火舞會第一百四十一章 河中風雲第三百八十七章 佛國之殤(上)第五百六十二章 各自整合第二百八十一章 光復廣州第三百零七章 豐州新工業第九十二章 城郊之戰(二)第三百六十六章 西北冬天第九十九章 趁亂打劫(下)第四百六十八章 分路出擊第二百九十八章 逼降曲承美(上)第四百七十七章 轉戰安集延第一百七十八章 京杭大運河(一)第四百八十六章 碎葉之殤第一百七十一章 南守北攻(下)第四百零八章 特種作戰第一百八十七章 橡膠問世第九十六章 城郊之戰(六)第三百三十八章 玉門關之戰第五百二十七章 場面壓制第四百六十八章 分路出擊第三百七十四章 沙洲政變第八十二章 夏州易幟(下)第六百二十八章 最後的爭奪(下)第七十章 奔襲原州第一百五十九章 李克用落幕第四百九十四章 拒絕和親第二百九十五章 儋州海戰(上)第五百四十八章 中南半島統一進程第三百八十章 反唐聯盟(中)第五百五十八章 不一樣的京漢線第四百八十九章 誘敵之計第一百七十四章 天策軍旗第三十八章 篝火舞會第一百五十一章 東西呼應第五百八十五章 顛倒乾坤第五百六十八章 下一任首相第一百二十六章 西北戰起(上)第四十四章 凌汛春耕第六百三十二章 新式船隻第三百二十六章 河西貿易第五百六十九章 首相格局第二百一十八章 上京之戰(三)第一百一十三章 亂世清流(上)第二百四十二章 兩線戰略第二百六十二章 錢鏐渡海(上)第四章 鬼門弟子第五百二十八章 剿滅西洋海盜第五百二十一章 西洋艦隊起航第五百八十七章 虎口奪食(上)第二百四十章 行業准入資質第一百八十八章 刺殺敬翔第四百一十二章 一波三折
第五百七十四章 接任大典第四百五十三章 殺出無敵威勢第五百零三章 疑兵孤軍第一百二十七章 西北戰起(中)第四百一十七章 海軍東征(上)第五十二章 工商爆發(下)第一百四十五章 釜底抽薪(下)第五百四十九章 絲綢鐵路第一百一十九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二)第一百零四章 關中發展(五)第七十三章 一年賭約第四百零一章 突襲護密(下)第四十六章 河套狼煙第二十一章 突擊強化(三)第二百七十七章 戰象騎兵的盛衰第三百零一章 攻入南詔第二百一十二章 南方底定第一百零二章 關中發展(三)第三百二十八章 唐民唐寇第四百六十七章 大漠黃沙浪滔滔第五百八十八章 虎口奪食(下)第五百二十一章 西洋艦隊起航第六百二十五章 八萬戰俘第三百七十章 諸教隱沒(上)第四百零三章 護密慘案第三百二十六章 河西貿易第八十九章 大戰前夕第七十九章 烏樑素海遭遇戰第五百四十五章 西北缺錢第二百六十三章 錢鏐渡海(下)第五章 純陽心法第三百四十章 血染黃沙第五百四十八章 中南半島統一進程第二百八十七章 大祭司的心思第五百零八章 以打促和第三百五十章 首鼠兩端第一百零五章 兩世緣定第二百六十四章 澎湖海戰第三百三十三章 安西舊部第三十三章 分贓大會第六百一十一章 一場屠殺第二百三十五章 登基開元(中)第一百一十章 大唐錢莊(上)第一百章 關中發展(一)第五百章 西北工業的春天(下)第五百八十七章 虎口奪食(上)第五百一十九章 馬穆魯克的無奈第三十八章 篝火舞會第一百四十一章 河中風雲第三百八十七章 佛國之殤(上)第五百六十二章 各自整合第二百八十一章 光復廣州第三百零七章 豐州新工業第九十二章 城郊之戰(二)第三百六十六章 西北冬天第九十九章 趁亂打劫(下)第四百六十八章 分路出擊第二百九十八章 逼降曲承美(上)第四百七十七章 轉戰安集延第一百七十八章 京杭大運河(一)第四百八十六章 碎葉之殤第一百七十一章 南守北攻(下)第四百零八章 特種作戰第一百八十七章 橡膠問世第九十六章 城郊之戰(六)第三百三十八章 玉門關之戰第五百二十七章 場面壓制第四百六十八章 分路出擊第三百七十四章 沙洲政變第八十二章 夏州易幟(下)第六百二十八章 最後的爭奪(下)第七十章 奔襲原州第一百五十九章 李克用落幕第四百九十四章 拒絕和親第二百九十五章 儋州海戰(上)第五百四十八章 中南半島統一進程第三百八十章 反唐聯盟(中)第五百五十八章 不一樣的京漢線第四百八十九章 誘敵之計第一百七十四章 天策軍旗第三十八章 篝火舞會第一百五十一章 東西呼應第五百八十五章 顛倒乾坤第五百六十八章 下一任首相第一百二十六章 西北戰起(上)第四十四章 凌汛春耕第六百三十二章 新式船隻第三百二十六章 河西貿易第五百六十九章 首相格局第二百一十八章 上京之戰(三)第一百一十三章 亂世清流(上)第二百四十二章 兩線戰略第二百六十二章 錢鏐渡海(上)第四章 鬼門弟子第五百二十八章 剿滅西洋海盜第五百二十一章 西洋艦隊起航第五百八十七章 虎口奪食(上)第二百四十章 行業准入資質第一百八十八章 刺殺敬翔第四百一十二章 一波三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