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四章 百年基石

在新的一年開始時,天策府將精力全部都放在了新區的接收和管理上面,大量的基礎官員從長安派出前往各指定地點接收各地政務,組建新的政府,先期抵達的玄影衛則迅速將手中已經提前偵查過符合天策府價值理念的人才彙總移交民政廳,在各地官員到位之後開始陸續拜訪,部分當地人士則被推薦進入長安。

針對各地流民的問題,天策府民政部在駐軍的配合下冒雪開展各地的驛道修整和城池修繕工作,堅持以以工代賑的方式收攏這些流民,並且分流落籍到汾河平原和幽州等平原地區,並且趁着農閒翻整,做好春耕準備。

“主公,上次聯席會議的民族融合問題怎麼說到一半就沒有繼續進行了?”在持續了一個多月的各項安排和指導之後,民政部將幽並地區的大體事務理上了正規,各地百姓也開始恢復正常,在源源不斷的物資支援下,甚至部分受戰爭影響不大的地區已經率先恢復如初。

在穩定人心之後,工商團體在慕容瀚海的率隊之下進入幽州南部汾河平原,準備在易州等地開設一家更大規模的鋼鐵廠。而圍繞着宇文家和慕容家爲主導,集合了長安新貴三十多家組建的這家鋼鐵廠,整個易州城外幾乎是幾天之內變成了一個超級大工廠,不斷有技術工人拿着圖紙開始架設廠房,從後方運來的機器設備也從寧州和長安等地出發,前往易州。

岑天時和李玄清好不容易從繁瑣的政務當中暫時解脫出來,忽然想起來那天聯席會議上的那個話題。

“忽然發現這個問題現在說起來似乎有點早了。至少要有兩個必要條件才能夠主動催動民族融合。”李玄清豎起兩根手指道:“其一就是帝國已經建立並且擁有強橫無比的吸引力,從經濟政治文化各個方面碾壓周邊的其他部族;其次就是交通方式的徹底改變,才能夠讓融合以後的帝國不至於爲將來埋下隱患,那些融合進來的部族也會被這種空前的交通方式徹底溶解在我們這個擁有龐大人口基數的漢民族內部。”

“歷來民族融合,其實除去其本身的文化信陽等變化以外,因爲交通方式落後和當政者沒有注意到這一點,這些部族其實還是集中居住在一起,其管理方式也一如既往的延續之前的首領酋長制度,這樣如果漢民族帝國一旦式微,這些周邊星羅棋佈的小部族必然會趁勢而起,成爲我們的致命敵人。”熟識後世史籍的李玄清自然知道民族融合需要具備的條件,類似於後世那種民族融合其實也是倚靠空前絕後的國家機器來強制完成的。

“主公的意思是除了武力打壓和思想教化之外還需要遷徙人口?”岑天時理了理李玄清話中的意思道:“將這種原本團結在某位族人身邊的人口打散,融入我們漢人當中。”

“不僅僅是簡單的遷徙,還需要涉及到各個方面,比如這些少數部族他們在政治上的晉升通道不能夠堵死,對於非官方的管理需要打壓,要直接建立官府的管理機構,絕對禁止之前的那種宗族、部落這種容易滋生問題的管理方式。這一點對於漢人內部也是一樣。”李玄清道:“要從根本上瓦解這種趨勢,引導所有人弱化內部的民族區別,把這種民族榮辱觀轉移到外部。”

“其實交通方式的更新換代是加速帝國內部人員、物資的流動速度和幅度,改變以前小國寡民老死不相往來的面貌,讓我們這個民族一直擁有走出去探索的動力。”李玄清其實一直對於中世紀以後特別是文藝復興時代歐洲各民族那種對於未知世界的探索能力很羨慕。而自己所處的時代或許是中華民族最有進取和探索精神的時代了,所以這種精神無論如何不能丟還要進一步發揚光大。

岑天時對於李玄清的想法比較贊成,但是嘴裡面卻苦笑道:“聖人治國都是小國寡民的思想,怎麼到了主公這反倒成了應該摒棄的糟粕呢。”

“時代在發展,我們的思想如果堅持一成不變的話,那麼最終淘汰的是我們自己。”李玄清也是有感而發,笑道:“民政部不妨從党項和沙陀兩個部族開始。我看党項在這一點上做的就很好啊。很多黨項人開始往東遷徙,準備落戶東部地區從事工商業了。”

岑天時點點頭道:“民政廳反應這件事還是大祭司出面的,說是族內有一批年輕人想出去打拼,不願意守着手中的牛羊過日子。”

“拓跋思諫應該對族內有所交代,幾個部族的首領今年全部將組內的政務移交給當地的官府,不再參與組內的事情,專心和豐厚他們組建了一個商團,聽說做的還不錯。”岑天時笑道。

“現在反倒是最難的就是沙陀人。雖然安休休已經轉任文職,但是咱們之前和沙陀人打的太狠了,這些普通的族人對於咱們的敵意還是很大的。”岑天時不太看好沙陀人。

“其實也好辦,一視同仁,移風易俗而已。馬上東部地區就進行經濟開發,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到時候在工業化的過程中加速這種融合。”李玄清卻不以爲意,繼續道:“總參那邊已經開始着手新一輪的部隊整編,這一次準備將各族士兵打散進行混編,這樣軍隊的隱患就可以漸漸消除。”

“看主公的意思是打算暫時歇業關門不打仗了?”岑天時聽到軍隊在進行混編改革笑道。

“岑先生,不是不打仗,而是估計要打打仗了。”岑天時剛剛說完,長慶宮的門被從外向內推開,徐天翔、胡小四和楊天成三人聯袂走了進來,接過話茬道:“玄影衛草原密報,契丹人可能有異動。”

“主公,暗衛發來急報,契丹南部部落近期兵力開始集中到中京區域,似有南侵意圖。”胡小四將手中的情報遞給李玄清,向岑天時解釋道。

“大冬天的南侵?契丹人到底想幹什麼?”岑天時有點莫名其妙道:“沒聽說草原今年有什麼大的雪災什麼的。”

“我以爲有可能是契丹人內部出現了問題。”胡小四忽然道:“據暗衛日常的情報可以看出,契丹人首領耶律瀚雄自上次和黠戛斯人大戰之後,其本部兵力受損,對於其他部落的控制力度也減弱了不少。因此有可能這次兵力異動就是他們內部在對外戰略上出現了分歧所致。據我所知,耶律瀚雄的想法是先期佔領漠北草原爲主要目的,沒看出他對於中原地區有什麼企圖的。而且大唐雖然衰弱不堪,但是歷經太宗等時期對外征伐的餘威尚在,契丹人摸不清中原的局勢是不可能輕易南下的。這樣解釋了爲什麼只有南部部落的軍隊有異動,而王庭的精銳卻沒有任何消息的原因所在了。”

“傳令讓暗衛集中精力查清楚這件事的來源。”李玄清也是盯着地圖眉頭緊皺,思索着這不合常理的事件。不過想了半天也想不出來到底什麼地方出現了問題,胡小四的分析固然有理,但是如果中原有人去蠱惑契丹人的話那麼就可能出現耶律瀚雄真的有可能調整目標的可能性了。想到這裡李玄清忽然掃了一眼汴梁等地的宣武軍,猛然間想起了一件史實,歷史上石敬瑭割讓幽雲十四州的時候不就是充當契丹人的嚮導的作用,從而讓耶律阿骨打認清楚中原的現狀的嘛。如果朱全忠蠱惑契丹人南下,自己北上夾擊自己,兩家約定平分自己的地盤,肯定有可能吸引契丹人的目光的。

只是這裡有個問題解釋不清楚的就是,按照契丹人的習慣,王庭直屬部隊纔是整個契丹人的精華所在,精銳不出動,光靠南部部落抽調的兵力,耶律瀚雄真的有這個自信能夠擊敗自己的天策軍?

李玄清的話也瞬間讓周圍的幾人明白了他的想法,一時之間岑天時的臉色變得異常難看,朝着李玄清問道:“主公,難不成朱全忠真的有想法引外族進入我中原地區,屠戮我漢人百姓?”

“目前只能說有這個可能吧,畢竟契丹人南下最有利的就是宣武軍了。而且他們之前不就有挑動吐蕃人攻打靈州嗎?再來一次也沒什麼。”李玄清擺擺手示意岑天時不要這麼激動,招呼幾人坐了下來道:“總參給陳凡傳令,讓他秘密集結騎兵軍團於幽北各地,並且調集重騎營北上,做好應對措施,南線就交給厚純了。這段時間玄影衛和飛鷹旅也不要閒着了,去汴梁等地好好鬧一鬧吧。小四你不是有計劃嗎?去放手實施吧。”

交代完這些事情以後,李玄清繼續道:“關於民族融合的問題,我準備親自去幷州等地坐鎮。岑先生有時間的話也可以隨我一起。軍隊混編的事情你們總參視情況而定吧,給你們一年的時間做這件事。”

“主公放心吧。軍隊的事情總參會做好的。塔希之前發過一份報告,說是準備把族人遷移到關內或者讓民政部派人接手管理。他好專心指揮騎兵營。不知道民政部這邊怎麼迴應?如果北線發生戰事,塔希的騎兵營可能充當着排頭兵的作用,這件事還需要早點定下來。”徐天翔想起了一件事,道。

“他倒是個聰明人,這麼快就能領會天策府最核心的方針。讓民政廳選一位官員吧,在他的轄地建立一個基地,作爲我們前出草原的前哨。”李玄清想起了這位草原梟雄有點好笑。

“大家也不要煩心,雖然形勢險峻,但是也不是沒有好處,只要打贏了這一仗那麼我們就能夠徹底消除北方的威脅,兵鋒越過黃河,直指中原腹地。只要打敗了朱全忠,這天下基本上就是我們的了。這次變故其實也是形勢發展的加速器。”李玄清倒是沒那麼焦心,反而笑道:“到時候一統天下,可以集中精力改善國計民生,發展經濟。”

“也是,一戰奠定百年基石。”胡小四是個唯恐天下不亂不亂的傢伙,說到這裡忽然想起了一件事,盯着楊天成笑道:“我記得之前吐蕃不是打算派公主過來和親嘛?怎麼後來沒有下文了?岑先生回頭叮囑一下外事廳,不能耽誤了天成的人生大事啊。”

胡小四這話徹底沖淡了大家的心思,就連岑天時都跟着笑道:“你不說我都快忘了這件事了。放心這件事包在我身上,回頭我就派人通知吐蕃,這說好的公主怎麼不送了?難不成他還想再打一次?要再打就讓天成掛帥過去吧,這樣省的費事。”

“得得得,你們饒了我吧,中午我請客吃飯。行不行?”楊天成哪裡能架得住這幾個人起鬨架秧子,頓時求饒。

“走吧,我去叫巧兮,今天去慕容家的火鍋店去吃火鍋去。”李玄清站起身來邊喊巧兮邊笑道:“去年工業集團已經有點盈利了,正好給天成娶媳婦用。”

幾人笑的前俯後仰,不亦樂乎,讓剛剛走過來的巧兮莫名其妙,以爲發生了什麼好事呢。

“三嫂,這幫傢伙都在欺負我,你可得給我做主。”楊天成像是看到了救命稻草一樣來到巧兮面前告狀道。

“誰欺負你了。天成聽說岑先生準備給他做媒娶吐蕃公主,高興的請我們吃火鍋。”胡小四笑道。

“好事啊,我回頭準備點聘禮,我記得我那裡還有點首飾什麼的,到時候都送給你吧。”巧兮見到李玄清的笑臉頓時明白這幾人八成又開始取笑楊天成,所以也跟着笑道。

“好了,走了今天去好好吃一頓,最少也要讓天成付出一個月薪水。以後娶了媳婦可就沒那麼容易打劫他了。”胡小四一拉徐天翔笑道。

幾人嘻嘻哈哈的出了皇宮,朝着慕容家的火鍋店而去。巧兮看着李玄清一眼,微微一笑,快步跟了上去。

第四百六十五章 駕臨安西第八十二章 夏州易幟(下)第一百三十一章 收復河西(二)第四百三十章 反戈一擊第七十八章 河套陰雲第六百二十七章 最後的爭奪(中)第十六章 靈州軍營(上)第四百零二章 千軍萬馬堵沙洲第五百二十五章 鐵路修到疏勒第一百六十八章 鐵路動脈(下)第五章 純陽心法第五百二十六章 大食朝貢第五百八十七章 虎口奪食(上)第三百四十九章 河西一統第五百一十五章 瘋狂的教徒第一百零三章 關中發展(四)第五百二十章 持節巴格達第三百四十八章 肅州風雲(下)第三百五十三章 分庭抗禮第二十六章 突擊強化(六)第八十一章 夏州易幟(上)第五百四十五章 西北缺錢第八十六章 草原故事第四百九十七章 工業擴張(上)第三百七十二章 諸教隱沒(下)第四百二十九章 坎兒井和井渠第一百七十四章 天策軍旗第四百三十章 反戈一擊第一百七十四章 天策軍旗第五百零九章 狂飆突進(上)第二百二十章 生死一搏第一百一十三章 亂世清流(上)第六百一十五章 戰術佯動第三百九十七章 于闐國滅(四)第五百二十一章 西洋艦隊起航第三十五章 將不過李第四百八十二章 兩部合一(中)第三百七十二章 諸教隱沒(下)第三百五十四章 歸義軍叛變第二百四十七章 是勝是負第五百八十章 發戰爭財第五百二十五章 鐵路修到疏勒第一百六十四章 百年基石第三百零一章 攻入南詔第四百三十三章 部族清洗第五百零一章 歡迎你們回家第四百六十九章 俱毗羅之戰(上)第四百七十五章 勃達嶺大捷(下)第二百一十二章 南方底定第三百一十三章 兩岸曉煙楊柳綠第五百九十四章 新的抉擇第六百二十二章 東西逆轉第五百九十九章 極北航線第一百二十三章 汽笛長鳴第五百一十三章 收復薩法爾第五十二章 工商爆發(下)第三章 南天門下第四百一十八章 海軍東征(中)第三十四章 河東來客第二百一十四章 契丹東遷第三百四十六章 肅州風雲(上)第四百九十章 致命的烤全羊第二百八十二章 重建廣州第五百四十二章 南洋大探險第三百四十一章 軍心大亂第三百三十章 火燒虎丘關第一百一十一章 大唐錢莊(中)第四百一十三章 合圍曹仁貴第一百六十一章 南北對峙的雛形第六十三章 同室操戈(中)第四百四十九章 屯墾戌邊和人口遷徙計劃第一百六十九章 南守北攻(上)第五百三十五章 俘虜比勝仗更重要第二十九章 長安之戰(中)第二百八十八章 潯州之戰第三十七章 打出來的交情第二百一十八章 上京之戰(三)第四百五十一章 護密會戰(上)第四十五章 西受降城第四百九十八章 工業擴張(下)第二百七十八章 牂牁之戰第五百六十一章 提前了一百年的占城稻第五百四十五章 西北缺錢第五百五十三章 帝國主義殖民時代第三百九十章 千里奔襲(上)第二百三十一章 中原光復第一百零五章 兩世緣定第三百三十三章 安西舊部第三百章 遠航船隊起航第三百三十九章 甘州對決第五百七十六章 鐵血手腕第四百三十五章 一戰定高昌(中)第五百三十二章 西北經濟發展計劃第七十三章 一年賭約第二百六十章 白山黑水第三百三十七章 東西商路第四百八十四章 回鶻會盟第三章 南天門下第五百五十二章 黠戛斯建國(下)
第四百六十五章 駕臨安西第八十二章 夏州易幟(下)第一百三十一章 收復河西(二)第四百三十章 反戈一擊第七十八章 河套陰雲第六百二十七章 最後的爭奪(中)第十六章 靈州軍營(上)第四百零二章 千軍萬馬堵沙洲第五百二十五章 鐵路修到疏勒第一百六十八章 鐵路動脈(下)第五章 純陽心法第五百二十六章 大食朝貢第五百八十七章 虎口奪食(上)第三百四十九章 河西一統第五百一十五章 瘋狂的教徒第一百零三章 關中發展(四)第五百二十章 持節巴格達第三百四十八章 肅州風雲(下)第三百五十三章 分庭抗禮第二十六章 突擊強化(六)第八十一章 夏州易幟(上)第五百四十五章 西北缺錢第八十六章 草原故事第四百九十七章 工業擴張(上)第三百七十二章 諸教隱沒(下)第四百二十九章 坎兒井和井渠第一百七十四章 天策軍旗第四百三十章 反戈一擊第一百七十四章 天策軍旗第五百零九章 狂飆突進(上)第二百二十章 生死一搏第一百一十三章 亂世清流(上)第六百一十五章 戰術佯動第三百九十七章 于闐國滅(四)第五百二十一章 西洋艦隊起航第三十五章 將不過李第四百八十二章 兩部合一(中)第三百七十二章 諸教隱沒(下)第三百五十四章 歸義軍叛變第二百四十七章 是勝是負第五百八十章 發戰爭財第五百二十五章 鐵路修到疏勒第一百六十四章 百年基石第三百零一章 攻入南詔第四百三十三章 部族清洗第五百零一章 歡迎你們回家第四百六十九章 俱毗羅之戰(上)第四百七十五章 勃達嶺大捷(下)第二百一十二章 南方底定第三百一十三章 兩岸曉煙楊柳綠第五百九十四章 新的抉擇第六百二十二章 東西逆轉第五百九十九章 極北航線第一百二十三章 汽笛長鳴第五百一十三章 收復薩法爾第五十二章 工商爆發(下)第三章 南天門下第四百一十八章 海軍東征(中)第三十四章 河東來客第二百一十四章 契丹東遷第三百四十六章 肅州風雲(上)第四百九十章 致命的烤全羊第二百八十二章 重建廣州第五百四十二章 南洋大探險第三百四十一章 軍心大亂第三百三十章 火燒虎丘關第一百一十一章 大唐錢莊(中)第四百一十三章 合圍曹仁貴第一百六十一章 南北對峙的雛形第六十三章 同室操戈(中)第四百四十九章 屯墾戌邊和人口遷徙計劃第一百六十九章 南守北攻(上)第五百三十五章 俘虜比勝仗更重要第二十九章 長安之戰(中)第二百八十八章 潯州之戰第三十七章 打出來的交情第二百一十八章 上京之戰(三)第四百五十一章 護密會戰(上)第四十五章 西受降城第四百九十八章 工業擴張(下)第二百七十八章 牂牁之戰第五百六十一章 提前了一百年的占城稻第五百四十五章 西北缺錢第五百五十三章 帝國主義殖民時代第三百九十章 千里奔襲(上)第二百三十一章 中原光復第一百零五章 兩世緣定第三百三十三章 安西舊部第三百章 遠航船隊起航第三百三十九章 甘州對決第五百七十六章 鐵血手腕第四百三十五章 一戰定高昌(中)第五百三十二章 西北經濟發展計劃第七十三章 一年賭約第二百六十章 白山黑水第三百三十七章 東西商路第四百八十四章 回鶻會盟第三章 南天門下第五百五十二章 黠戛斯建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