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九章 東航探險

“興夏,張強,你們倆的速度好快啊,我本以爲你們應該會在五月底才能夠抵達天津呢,怎麼這才今日才二十啊,就過來了。”李玄清並沒有干涉幽州地方政務的開展,甚至就連律法院後續的處理事宜和軍隊持續剿滅後續殘餘逆黨的事情都沒再過問,反而開始讓巧兮調動皇室資產集團內部人手準備出海探險事宜,並且秘密召集北洋艦隊總制安排護航軍艦和準備後勤物資。天津港作爲北方最大的綜合性海港基地,港口內的一應物資自然是非常齊全。只不過此次出洋探險可不是類似於南洋那邊距離帝國統治區域很近,可以很容易得到海軍和過往商船的救援,再加上南洋那邊準備得很周全,基本上不管是哪個方向的探險都是數支探險船隊同時出發,沿途互相照應,這樣才保證了這麼長時間在南洋的探險工作基本上沒有出現大的紕漏。但是此次可是東渡,別人不清楚,但是李玄清本人和巧兮卻很清楚就算是藉着夏季北半球氣候上升的優勢從兩塊大陸的連接處沿着海岸線過去,其距離只怕都會難以想象,而目前就算是民船貨輪最大的航程也只有七千公里左右,如果按照這樣推算的話只怕也只能夠以西洋艦隊在西洋那邊用的辦法了,在沿途建立無數的前進落腳點,以此爲基礎不斷跳躍前進。

所以這段時間兩人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天津第一船舶製造廠進行調查,看看能不能儘快推進蒸汽機和鍋爐的改進工作,也只有這樣才能夠在原有的基礎之上解決航程太短導致無法一次性走出更多的路途。

對於後世的蒸汽機和鍋爐的發展歷程,李玄清夫婦是心知肚明,雖然詳盡的技術不是很清楚,但是說個大概還是沒什麼問題的。所以在等待徐興夏和張強的過程中,在天津的這一個多月的時間裡,李玄清和巧兮基本上一頭都扎進了船舶製造廠附屬的動力製造車間裡,和裡面的技術人員一起想辦法將現有的鍋爐改成了小水管鍋爐,然後將蒸汽機改成了三漲式蒸汽機,這樣一來至少自己手中掌握的動力技術就能夠達到後世日不落帝國大量普及蒸汽動力船隻的時候的技術水平了,甚至還超出不少,至少在其他輔助技術革新方面李玄清拿出來了很多意見,修改船隻外形,使之將飛剪型的船隻外形能夠更好地保留下來,雖然這樣一來船隻製造難度會大大提升,但是在自己的動力技術達不到後世的要求的時候能夠節省一點動力就節省一點。至於強制通風技術實際上倒不是李玄清的傑作,而是裝備處那邊秦耀在研究其他的設備的時候無意間開發出來的一個殘次品,但是在後來不知道怎麼給張強弄到手然後將生產技術和生產線都轉移到了皇室製造集團,這樣一來自從天啓十一年以後的船隻都裝備了這種類似於後世的強制通風技術,而且天津造船廠在此基礎上還在不斷改進,最新的型號已經實現了小型化和大功率化,使得原本的蒸汽機和鍋爐的效率提升了不少。這一次配合三漲式蒸汽機和小水管鍋爐必然能夠將船隻的航行里程突破到一萬公里左右。當然前提是自己的船隻噸位也隨之提升上去,而不是此時基本上都在五千噸上下浮動。

“大哥哥,張大哥和徐大哥因爲不知道你叫他們來什麼事,所以這幾天是乘坐快船晝夜不停,所以才能夠在二十抵達天津的。他們可是連口水都沒來得及喝就趕來行在了。”巧兮端過來幾杯茶給每人來了一杯笑道:“兩位嚐嚐,這是巧兮派人從杭州那邊採摘過來的龍井茶,這可是明前的,你們嚐嚐味道如何?”老實說西湖龍井在這個時代還沒有像後世那樣流行,但是巧兮可是知道那個地方在後世出產的名茶名揚一時,所以專門安排人按照後世的辦法去在原產地種植茶樹,今年算得上是第一季新茶了。

李玄清細細品味了半晌點點頭笑道:“有點味道了,而且和我們之前所飲的君山銀針味道大不相同,算得上很不錯了。”李玄清放下茶杯之後笑道:“這麼急着把你們着急過來是因爲有一件大事想徵求你們倆的意見,我打算讓你們組建一支聯合船隊出洋探險。”

“出洋探險?”張強和徐興夏兩人對視一眼都是疑惑不解,這出洋探險他們兩人可是輕車熟路,南洋那邊十支探險隊中基本上有八家是他們兩人手下。這不是什麼大事,但是聽李玄清的口氣這也不是一件小事,否則的話不會勞師動衆的將自己二人從廣州找過來。而且張強可是聽說了這段時間李玄清夫婦在天津這邊調動了不少皇室資產集團倉庫中儲存的物資看樣子這次出洋探險沒那麼簡單。

“興夏,你們家在東洋航線上做的不錯,有沒有嘗試過越過日本繼續往東航行的事情?”李玄清見到兩人疑惑知道他們在想什麼,所以開口繼續問道。

“繼續往東?有過,不過開出去上千裡只找到幾個小島,就是日本人說的什麼父島什麼的,沒有太大的收穫所以我就讓他們暫停下來,沒有繼續了。怎麼啦皇上是否是往東還有大發現不成?”徐興夏不假思索的說道:“東洋航線因爲主要目的地就是日本,而朝鮮省那邊又是帝國正式的領土,所以東洋航線目前基本上已經開發到了極限了,也正因爲如此徐家纔會將主要力量調往南方和西南,參與南洋和西洋航線的開發了。”

“我打算邀請興夏兄組建一支聯合探險船隊,往東進發,繼續探險如何?”李玄清見到巧兮鋪開地圖笑道:“不過不是你之前走的那條航線,而是沿着海岸線往東北而去,從廟街和海參崴爲基地往北。”李玄清指着海參崴東北的地區道:“目前這一塊區域海軍那邊已經基本探明,所以下一步你們可以和海軍合兵一處繼續往東北,去看看山海經裡面所說的光怪陸離是否真有其事。”

“兩位也不要覺得奇怪,我想此次兩位必然不虛此行。”巧兮泯然一笑道:“東航雖然可能歷時比較長,而且往北行駛意味着我們每年最大的活動時間也就是夏季,甚至不會超過五個月的時間。但是我和大哥哥已經在改進蒸汽動力了,我想最遲今年年底新造出來的貨輪和郵輪的航程必然會上一個臺階,所以到時候可以不必老是沿着海岸線航行,可以從容尋找最好最短的航線東航。”

“既然皇上這麼說我們二人馬上安排下去,組織人手船隻然後先期抵達海參崴,和海軍匯合然後繼續往東北而去。不知皇上以爲如何?”張強和徐興夏對視一眼之後起身回答道。雖然兩人並不知道李玄清言之鑿鑿的說東航之後會有大收穫的依據是什麼,但是兩人都是久隨李玄清夫婦之人,自然明白二人基本不會信口開河,而且還從來沒有出現過失誤。所以辭別李玄清夫婦之後兩人略作休息立即安排人手組織船隊和船員啓程朝廟街和海參崴,而李玄清簽發的海軍調令也從天津北洋艦隊總部發出同時朝着海參崴而去。

不過李玄清在兩人走後卻有點心不在焉,巧兮收起地圖之後和他坐在一起笑道:“大哥哥在心憂一件事,準確的說是一件設備是不是?要不要讓巧兮來猜一猜?”

李玄清也知道什麼都瞞不過對方,所以苦笑道:“我們目前造船廠用的高溫鍛造爐實際上還處在非常原始的水平,而隨着我們建造的船隻噸位越來越大,這種水平造出來的船隻龍骨肯定會非常脆弱,而隨着船隻大型化之後,各式各樣的板材和鋼板能夠一次性鍛造成功的都需要一次性鍛造成功,否則的話船隻強度就會隨着船隻噸位的增大而變得越發脆弱,所以當務之急我們必須馬上提高這一塊短板。”

“明白,巧兮馬上調動皇室製造集團實驗室的團隊馬上來天津,我記得實驗室那邊有過類似的研究,只是不知道目前爲止沒有太高的進展。”巧兮一邊安排人手通知張強調動牧塵手下的鍛造和冶煉技術團隊馬上啓程來天津,同時讓天津船舶造船廠那邊也開始緊急安排下來。

“不過巧兮啊,這種高精技術你我二人可是所知甚少,現在能做的也就是集中大量的專業人員加上將我們提前的技術理念說出來。”李玄清一邊陪着巧兮說話一邊撰寫命令,這件事光靠巧兮手下的技術力量只怕是力有不逮,所以他這邊還需要調動裝備處那邊的人手一起過來,二者合二爲一才能夠在最快的時間內完成這項技術革新。

李玄清和巧兮這邊在天津大批量的調動帝國最高端的技術力量來此鑽研這項技術的時候,徐興夏和張強那邊也已經做好了準備下令船隊東出。不過李玄清的動作這兩人自然是一清二楚,尤其是張強本身還是皇室資產的負責人,更是感到其中那凝重的氣氛。

“老張,你說皇上在做什麼?怎麼調動這麼多人手來造船廠,而且還專門改進蒸汽機和鍋爐,這是要打算徹底改造我們目前的海船,難不成東方真有傳說中的歸墟和湯谷不成?”徐興夏問道。

“只怕皇上這一次真的會有大手筆了,你我要做好準備。我負責皇室資產集團,等於是皇上和皇后娘娘這兩個東家的掌櫃,興夏兄你執掌徐家,只怕你徐家不在第一大家族慕容家之下吧?你我二人此次務必要抓住這次機會將皇上單獨交代的事情完成好。”張強笑道:“所以我打算將南洋和西洋那邊的事情暫時交給副手,然後專心負責皇上所說的東航事宜,我有預感此次東航探險如果完成,於國於己都會是一次機會。”

徐興夏被張強的話嚇了一大跳,倒不是對方說自己的家產不遜色慕容家,而是張強居然有這麼大決心,放棄方興未艾的南洋航線和越來越重要的西洋航線,自己專門負責東航探險。要知道不論是李玄清還是巧兮和慕容飛雪都不會插手皇室資產的具體管理工作,也就是說張強基本上就能夠調整皇室資產集團下一步的主要方向。這是不是等於包括張強在內的皇室資產集團準備在東方來一個大動作?

“既然老張你這麼有豪氣,我怕什麼,反正到了我這個位置上錢財都已經沒多大印象了,索性幹了。”徐興夏笑道:“我馬上將在流求的徐家第三船隊調回來,隨時準備和你聯手組建下一支船隊。”

“說的也是,我會關注造船廠那邊的動靜的,如果皇上那邊有了突破,咱們馬上訂購新式船隻,到時候就可以實現皇上所說的關於選擇最好的最短的航線東航探險了。”張強笑道,“怎麼樣?這筆買賣怎麼算都不會虧的吧?”

“那是,你老兄掌管皇室資產集團,這給我開後門是不是不太好?”徐興夏下定決心之後心情一鬆反過來調侃張強笑道:“小心皇后娘娘和皇妃娘娘找你麻煩,到時候可不要怪我去告密的。”

“告密就告密吧。反正皇后娘娘就在天津,只怕就算是我不說,到時候皇后娘娘也會提前找你的。所以說興夏兄你準備好唐幣就行了,不許賒賬啊。”張強無所謂的笑道:“所以爲了討好我,我給你一個機會請我吃飯,稍微賄賂賄賂我,如何?”

“好,反正天津有我自己家的酒樓,還有慕容家的和韻大酒樓,你覺得如何?”徐興夏笑道:“最近皇后娘娘的麪點可是樣式豐富,我們家有人就去學了學,效果還不錯。”徐興夏拉着張強忙裡偷閒去大吃了一頓,同時兩人也在調動人手迅速在天津集結,這樣一來一時之間天津成了這段時間兩家內部人手前來最多的目的地。

第四百七十九章 安集延生死(下)第八十七章 關中劇變第三百五十七章 大漠諜影第二百八十三章 進軍西南第四百六十五章 駕臨安西第四百四十三章 瀚海難幹(三)第三百五十五章 高昌回鶻第三百五十七章 大漠諜影第一百二十六章 西北戰起(上)第五百九十七章 絕境求生(下)第五百五十三章 帝國主義殖民時代第一百五十六章 滄州之戰(五)第二百零四章 東都變故第六百二十二章 東西逆轉第三百九十五章 于闐國滅(二)第七十一章 孤鷹嶺之戰第五百四十二章 南洋大探險第一百六十三章 新年計劃第一百一十一章 大唐錢莊(中)第四百七十三章 兵發疏勒第四百六十一章 水落石出(下)第四百一十五章 歸義軍的落幕第三百七十九章 反唐聯盟(上)第二百八十章 兵臨廣州第三百二十一章 北部建省第二百八十三章 進軍西南第二百一十六章 上京之戰(一)第二百八十三章 進軍西南第五百五十九章 販賣人口第九十九章 趁亂打劫(下)第三十章 長安之戰(下)第四十八章 河套大戰(下)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唐觀戰團第四百三十七章 兵出焉耆第一百一十三章 亂世清流(上)第三百四十章 血染黃沙第四百九十三章 時代改變體制第六百零四章 海上游擊戰(上)第三百零二章 西征準備第五十九章 拓跋思恭之死第五百三十七章 邊境堡壘和貿易第六百零四章 海上游擊戰(上)第三百四十章 血染黃沙第一百七十四章 天策軍旗第五百五十三章 帝國主義殖民時代第三百七十六章 最後的葬禮(下)第二百七十章 決戰嶺南第一百一十九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二)第八十七章 關中劇變第三百零四章 南詔分裂第五百三十九章 內部發展第二百七十八章 牂牁之戰第二百四十三章 兩京連通第六百一十四章 埃及大戰(下)第十七章 靈州軍營(中)第一百一十一章 大唐錢莊(中)第一百二十八章 西北戰起(下)第一百五十七章 滄州之戰(六)第一百七十五章 契丹之殤第四百七十一章 最後的回鶻人第六百一十九章 瞞天過海第四百二十四章 海外行省第二百四十章 行業准入資質第五章 純陽心法第三百五十一章 歸義軍遣使第一百三十四章 收復河西(五)第二百二十章 生死一搏第四百九十六章 換得胡酋慰國人第一百三十四章 收復河西(五)第三百三十章 火燒虎丘關第一百三十七章 幽並亂局第五百五十四章 思召城之戰(上)第四百四十三章 瀚海難幹(三)第九十七章 城郊之戰(七)第五百五十四章 思召城之戰(上)第三百一十九章 達韃大戰第三百三十三章 安西舊部第一百二十四章 連環佈局(上)第五百六十二章 各自整合第四百二十二章 兵出鳳凰城(中)第二百七十五章 杭州風月第五百一十章 狂飆突進(下)第五百三十八章 拆分藏區第三百二十七章 西出陽關無故人第一百一十九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二)第二百五十三章 力壓東南(下)第二百零九章 釣餌戰術(上)第三百四十九章 河西一統第一章 一夢千古第三百章 遠航船隊起航第二百四十六章 突襲洪州第四十四章 凌汛春耕第八十四章 轉不過來的彎第三百一十三章 兩岸曉煙楊柳綠第一百四十章 以義之名第六百零三章 東和西打第五百零五章 崩開的多米諾骨牌第五百一十六章 俱蘭城之戰第一百八十五章 撲朔迷離
第四百七十九章 安集延生死(下)第八十七章 關中劇變第三百五十七章 大漠諜影第二百八十三章 進軍西南第四百六十五章 駕臨安西第四百四十三章 瀚海難幹(三)第三百五十五章 高昌回鶻第三百五十七章 大漠諜影第一百二十六章 西北戰起(上)第五百九十七章 絕境求生(下)第五百五十三章 帝國主義殖民時代第一百五十六章 滄州之戰(五)第二百零四章 東都變故第六百二十二章 東西逆轉第三百九十五章 于闐國滅(二)第七十一章 孤鷹嶺之戰第五百四十二章 南洋大探險第一百六十三章 新年計劃第一百一十一章 大唐錢莊(中)第四百七十三章 兵發疏勒第四百六十一章 水落石出(下)第四百一十五章 歸義軍的落幕第三百七十九章 反唐聯盟(上)第二百八十章 兵臨廣州第三百二十一章 北部建省第二百八十三章 進軍西南第二百一十六章 上京之戰(一)第二百八十三章 進軍西南第五百五十九章 販賣人口第九十九章 趁亂打劫(下)第三十章 長安之戰(下)第四十八章 河套大戰(下)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唐觀戰團第四百三十七章 兵出焉耆第一百一十三章 亂世清流(上)第三百四十章 血染黃沙第四百九十三章 時代改變體制第六百零四章 海上游擊戰(上)第三百零二章 西征準備第五十九章 拓跋思恭之死第五百三十七章 邊境堡壘和貿易第六百零四章 海上游擊戰(上)第三百四十章 血染黃沙第一百七十四章 天策軍旗第五百五十三章 帝國主義殖民時代第三百七十六章 最後的葬禮(下)第二百七十章 決戰嶺南第一百一十九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二)第八十七章 關中劇變第三百零四章 南詔分裂第五百三十九章 內部發展第二百七十八章 牂牁之戰第二百四十三章 兩京連通第六百一十四章 埃及大戰(下)第十七章 靈州軍營(中)第一百一十一章 大唐錢莊(中)第一百二十八章 西北戰起(下)第一百五十七章 滄州之戰(六)第一百七十五章 契丹之殤第四百七十一章 最後的回鶻人第六百一十九章 瞞天過海第四百二十四章 海外行省第二百四十章 行業准入資質第五章 純陽心法第三百五十一章 歸義軍遣使第一百三十四章 收復河西(五)第二百二十章 生死一搏第四百九十六章 換得胡酋慰國人第一百三十四章 收復河西(五)第三百三十章 火燒虎丘關第一百三十七章 幽並亂局第五百五十四章 思召城之戰(上)第四百四十三章 瀚海難幹(三)第九十七章 城郊之戰(七)第五百五十四章 思召城之戰(上)第三百一十九章 達韃大戰第三百三十三章 安西舊部第一百二十四章 連環佈局(上)第五百六十二章 各自整合第四百二十二章 兵出鳳凰城(中)第二百七十五章 杭州風月第五百一十章 狂飆突進(下)第五百三十八章 拆分藏區第三百二十七章 西出陽關無故人第一百一十九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二)第二百五十三章 力壓東南(下)第二百零九章 釣餌戰術(上)第三百四十九章 河西一統第一章 一夢千古第三百章 遠航船隊起航第二百四十六章 突襲洪州第四十四章 凌汛春耕第八十四章 轉不過來的彎第三百一十三章 兩岸曉煙楊柳綠第一百四十章 以義之名第六百零三章 東和西打第五百零五章 崩開的多米諾骨牌第五百一十六章 俱蘭城之戰第一百八十五章 撲朔迷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