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四章 南詔分裂

建水城下,柴嘉的五萬大軍已經將建水城團團圍住,配屬的新式火炮也被他給拉了出來,天策軍野戰部隊現在已經正式將炸藥包從重型武器當中剔除出去,部分移交給國民警衛隊,部分直接改成弩箭少量配屬部隊,作爲伴隨步兵武器使用。

不過柴嘉卻被之前南詔國主隆遜的特使給打斷了節奏,在沒有得到陳宇和總參的授意之前暫停了攻擊行動,不過他也沒閒着,除了聯絡北方的薛洋以外,還將玄影衛在南詔國內的負責人秦空給找來了。秦空帶來了一個重大的消息,南詔國內近期會發生巨大變故,建議前線軍隊暫時陳兵不動,以兵勢壓制住其中佔優勢的一方,同時左手漁翁之利。

柴嘉這邊是沒什麼問題,反正他還要等外事部的官員抵達之後再行決定,陳宇那邊還沒有趕到利潤城下,但是此時北線的薛洋大軍卻沒有辦法遵守這條約定,薛洋已經在芒布城西南伏擊從芒布那邊撤兵的劉王主力,玄影衛送達消息的時候甚至薛洋的第三營和山地營已經和劉王的兵馬打了起來,自然是沒辦法撤出來。不過薛洋轉念一想,芒布距離南詔國的統治中心洱海地區尚遠所以也沒再理會,繼續讓第三營出擊,從山地營側翼進入戰場,將劉王的五萬大軍團團圍住。

劉王其實就是南詔國內三大少數部族中的一個,之前一直是南詔國用於維護其統治的排頭兵,此次鄭買嗣調他南下就是判斷北方天策軍的攻擊是虛兵,所以準備收縮主力到洱海東岸和南岸,準備集中兵力先行圍殲柴嘉兵團,只是沒想到的是剛出芒布城才一百多裡地就一頭扎進了薛洋的口袋之中。

而且最讓劉王感到心驚膽戰的是這夥天策軍人手一隻火槍,只聽見一片乒乒乓乓的槍鳴聲之後自己的部隊憑空倒了一大片,這種無影無痕的攻擊方式讓他的部隊根本無法去防禦。劉王甚至親自抓住一名陣亡士兵的屍體過來查看,只見這名士兵胸口有一個手指大小的孔徑,鮮血正在源源不絕的從裡面冒出來,但是卻發現不了任何的其他痕跡。

“這到底是什麼鬼東西?給我豎盾牌掩護,衝上去,衝上去柳神會保佑我們的。”劉王能夠想到的就是將大盾牌豎起來,然後儘快催促士兵上前和對方展開白刃戰,否則的話依靠對方這種綿綿不絕的射擊方式自己的士兵肯定會被全體當成兔子一樣。但是讓他想不到的是,即使前線豎起了大盾牌,但是士兵的傷亡並沒有減少,這些鬼東西居然能夠鑽透盾牌,將後面的士兵直接擊殺。

“命令各隊執行三段式射擊,神射手給我找到對方的軍官將領重點擊殺。”薛洋站在一旁的山坡上帶着親衛隊不斷傳達指令,調整部署。對於火槍的威力他還是很滿意的,前膛槍活力的密集度和時間間隔也被三段式戰法彌補了,只是米尼彈的穿透能力讓他不滿意,面對普通士兵的木盾或者牛皮盾自然可以鑽透,但是天策軍自己的精鋼盾牌卻沒辦法,打上去之後子彈直接爆炸了。

不過相對於這場戰役米尼彈的威力已經夠驚人了,五萬對五萬,在優勢武器的支持下薛洋很快就結束了戰鬥,大隊的劉王的部隊被徹底打的抱頭鼠竄,根本沒有給他們短兵相接的機會,在天策軍從戰場的這一頭趕到那一頭,就連劉王自己都被天策軍的神射手找到一槍斃命,失去了指揮,南詔國的軍隊徹底失去了應變的能力,也失去了唯一可以找到天策軍破綻的機會,這讓很多天策軍士兵悄然將已經拿出來的刺刀又放了回去。

這場戰爭雖然很平凡,但是對於天策軍和薛洋等將領來說卻彌足珍貴,因爲這是火槍第一次經歷實戰洗禮,強橫的火力投射和新式的戰法讓很多將領在作戰日記中不約而同的開始提出各種各樣的設想,以三段式戰法爲基礎很快這些將領就琢磨出遭遇戰和陣地戰等不同作戰條件下火槍隊應該如何佈陣,如何完善火力投送力度以確保達到封鎖敵人前進。

唯一讓薛洋感到遺憾的是因爲自己是伏擊戰,而且南詔國北部地區地形太複雜,火炮全部留在了徐英的主力兵馬那邊。不過薛洋對此也不再多想,將俘虜交給副手去安排處理之後開始想着之前玄影衛送來的消息,如果南詔國內最近真的會出現變故,只怕天策軍真的可以渾水摸魚。倒不是說打不過,而是以最小的傷亡拿下南詔國,而且戰後也會減少很多的壓力,避免殺戮過多而導致後期地方政局不穩,比較自己這些人現在做的是滅國之戰,南詔國之前雖然是大唐的附庸國家,但是畢竟已經成立了國號,如果自己用血腥手段收服南詔,底層百姓只怕也不服,會給內閣帶來麻煩。而且最要命的是西南地區交通條件太差一旦出現變故很難做到及時應對。而且薛洋有一股直覺,南詔國內此時應該有別的勢力插手,但是玄影衛那邊沒有消息傳來他也不好多加判斷,但是憑藉着這股直覺他還是做出了反應。

所以薛洋在通知徐英之後立即改變計劃率第三營和山地營星夜兼程西進,準備攻擊阿旁和會川或者從阿旁南下攻打善闡府,從旁策應圍攻洱海地區。

薛洋的這個舉動對於此時南詔國內複雜的政治鬥爭無疑是點燃了一顆火星,幾乎是在鄭買嗣得到這個消息之後,隆遜也得到這個消息,如果說對於鄭買嗣來說這還不算太壞的消息那麼對於隆遜來說這可不太妙,之所以隆遜能夠鼓起勇氣開始站出來對付鄭買嗣,那是因爲他已經得到了外援。當年薛洋攻打四川的時候李茂貞手下大將胡敬璋帶着綿州守軍南下避開中原之爭霸,躲到了南詔國內的劍川城等地,經過這幾年的休養生息,胡敬璋的人馬已經可以在南詔國內橫行一方,在不久之前找到隆遜,胡敬璋表示願意助他一臂之力趕走鄭買嗣,重新掌握南詔國的大權。隆遜爲了掌握這支力量悄然將南詔國的國都羊苴咩城給讓了出來。

由於胡敬璋在南詔國內已經待了幾年了,所以這一次他做的很隱秘,讓秦空也沒有發覺他的蹤跡,但是隆遜的舉動還是暴露了讓天策軍有了準備。只不過隆遜不知道的是胡敬璋的軍師溫韜已經秘密聯繫了吐蕃人,準備在必要的時候引入吐蕃人對抗天策軍,在他看來吐蕃鐵騎還是很有戰鬥力的,引入他們和天策軍抗衡,自己的幾萬大軍肯定很有作爲。

天策軍雖然不知道胡敬璋和吐蕃人已經開始冒出來了,但是薛洋和柴嘉一南一北兩路大軍幾乎是將洱海地區的南北兩端全部給鎖住了,成功的佔據了有利態勢,不管隆遜和鄭買嗣誰取得了勝利都不會影響天策軍攻勢的地位,而且隨着外事部的官員和隆遜的特使接觸等於也掌握了萬一鄭買嗣取得勝利天策軍順勢介入亂局的機會。

而這些消息傳到長安大本營的時候胡小四和李玄清敏銳的感覺到只怕歷史上吐蕃人資助南詔對抗大唐的歷史要重演了,所以幾乎是不假思索的開始讓總參傳達緊急命令,着令徐英率領北線兵馬迅速南下和薛洋匯合應對突發事件,並且告訴前線幾位統兵將領,所有兵馬統歸薛洋節制,必要的時候可以採取一切手段。

總參發過來的命令讓這幾位大吃一驚,吐蕃人進入南詔和大唐對抗的歷史他們可是熟悉得很,所以幾乎是在徐英率兵趕到善闡府城下的時候立即通知李陽率兵去和柴嘉匯合,自己則選擇和徐英大隊人馬屯兵善闡府城下靜靜等待。

天策軍雖然大軍進入洱海地區讓鄭買嗣大吃一驚,但是對方接下來按兵不動卻讓他發現了機會,趁着這個難得的機會鄭買嗣決定和隆遜攤牌,先解決國內的混亂再反身和天策軍決戰。實際上鄭買嗣的後路也都想好了,如果自己擋不住那就直接將隆遜獻給天策軍。對於天策軍的心思他也算是明白了,這是典型的要滅掉南詔國啊。所以他決定在和隆遜攤牌之前安排自己的退路,讓自己的長子秘密前往西部國土。

安排完這些之後,鄭買嗣與天啓二年五月初開始調集兵馬圍困大釐城,並且說服南詔國的常備軍中的十幾名中高級將領倒戈,幾乎是一夕之間南詔國國內的局勢驟然發生逆轉,常備軍本來是護衛南詔國主地位的最後一道屏障,幾乎都是國內皇族坐鎮的御林軍,沒想到的是鄭買嗣居然有辦法撬動他們投誠倒戈,隆遜在棋失一招的情況在大釐城內的勢力瞬間崩塌,鄭買嗣闖入皇宮的時候隆遜幾乎沒有辦法應對只能倉皇跟隨胡敬璋的人馬秘密逃脫,前往西部羊苴咩城。

雖然沒有抓住隆遜,但是鄭買嗣確信自己在西部的佈置已經起到作用,隆遜如果逃往羊苴咩城的話只會是自投羅網,所以把抓捕隆遜的任務交給了自己的兒子,自己則帶着整合以後的南詔國軍隊開始攻擊天策軍柴嘉所部。

整個南詔國政變薛洋等天策軍一直是冷眼旁觀,靜靜的看着鄭買嗣和隆遜兩人爭鬥而不出手。而政變一結束鄭買嗣的行爲卻讓薛洋皺起了眉頭,隆遜逃往羊苴咩城鄭買嗣居然不慌不忙的和自己開戰,難道他已經安排了後手?正當薛洋想不清楚的時候玄影衛那邊在隆遜逃亡的時候終於抓到了胡敬璋的蛛絲馬跡並迅速彙報給了薛洋。至此薛洋才明白隆遜爲什麼有膽子和鄭買嗣翻臉。如果胡敬璋插手那麼鄭買嗣估計也會在西部安排了後手。

想清楚這一點之後薛洋讓秦空迅速前往羊苴咩城打探雙方的消息,並且着重探查總參所說的吐蕃人的跡象。他自己則立即揮軍攻打善闡府,從北線拿下這個洱海北部門戶,將鄭買嗣北部退路徹底堵住。與此同時在熱帶雨林裡轉悠了這麼長時間的陳宇也率軍鑽了出來,在利潤城下排開陣勢。而身處最前線的柴嘉和李陽則已經和對方打了起來,柴嘉軍開始攻擊建水城的城垣,李陽則率領兵馬在建水城以北進行埋伏,準備伏擊鄭買嗣的來源部隊。

不過這些註定都不能成爲此時南詔國內複雜的態勢的主流,隆遜在抵達羊苴咩城之後立即下達南詔國主令,宣佈鄭買嗣爲叛臣,號召全國兵馬共同圍剿,同時宣佈任命胡敬璋爲南詔國護國大元帥,統轄國內所有兵馬,並且宣佈將聯合吐蕃人共同對抗天策軍的進攻。這個消息傳到東邊的時候天策軍尚未開始動作,鄭買嗣立即開始行動,將大釐城到羊苴咩城之間的太和、石和和銀生等重鎮全部拿到手中,並且讓兒子組織人手潛入羊苴咩城準備暗殺隆遜。

這一連串的變化讓薛洋頓時沉下心來,有時候不怕對手太多,而是怕不清楚有多少對手。在玄影衛將這些消息彙總傳過來之後薛洋立即開始分兵,主力人馬讓徐英率領抓緊時間攻佔會川,而自己則親率第三營和山地營開始晝夜兼程準備突襲羊苴咩城,他要在吐蕃人到來之前徹底擊破這個南詔國的舊都,滅掉胡敬璋。爲了達到戰役的突然性,薛洋走的時候重型武器什麼都沒帶,只是將之前的弩炮和炸藥重新組裝帶走,作爲突擊火力使用。

薛洋一走徐英立即開始將開戰至今一直藏着的火炮拉了上來,這種最新式的火炮已經可以發射開花彈了,在李玄清的指導之下天策軍的火炮製造技術成功的避開了早期那些亂七八糟的型號,走向正軌。

不過和徐英號令開炮相比,此時南詔國內鄭買嗣卻在大釐城宣佈登基稱帝,正式廢除隆遜的國號,改南詔爲大理,定都大釐城,這一下徹底將南詔國內的局勢點爆。這一幕讓身處長安的胡小四在收到玄影衛加急傳訊之後甚至都爆了粗口,不明白這傢伙此時宣佈稱帝到底有何依仗。但是不管別人怎麼樣,至少鄭買嗣此時已經成功的將南詔分裂成兩塊,南詔國分崩離析在即。

第一百三十一章 收復河西(二)第二百零九章 釣餌戰術(上)第五百四十七章 大秦想要聯盟第七十七章 關中聯盟第一百二十五章 連環佈局(下)第五百七十二章 種子和希望第五百七十二章 種子和希望第一百九十二章 山南落幕(上)第二百四十三章 兩京連通第一百三十七章 幽並亂局第二百九十七章 出雲級的威力第五百五十九章 販賣人口第三百七十九章 反唐聯盟(上)第五百一十四章 真假大食第五百五十七章 西極城第三百四十六章 肅州風雲(上)第九十四章 城郊之戰(五)第八十三章 疲敵之計第四百零二章 千軍萬馬堵沙洲第五十二章 工商爆發(下)第六百一十七章 大唐的動作第一百四十四章 釜底抽薪(中)第三百八十一章 反唐聯盟(下)第四百一十章 甕中捉鱉(上)第一百四十八章 河中大戰(三)第二百七十六章 兵臨潮州第二百二十章 生死一搏第五章 純陽心法第四十七章第三百八十一章 反唐聯盟(下)第二百八十章 兵臨廣州第一百五十七章 滄州之戰(六)第三十三章 分贓大會第三百三十三章 安西舊部第五十一章 工商爆發(上)第一百八十六章 血吸蟲病防治辦法第三百零四章 南詔分裂第三百六十章 清水河之戰(三)第二百六十八章 海軍艦隊編制和佈局第六十一章 西進戰略第四百四十四章 瀚海難幹(四)第四百二十八章 水源地之戰第五百九十六章 絕境求生(上)第一百九十五章 川中戰局第二百三十九章 長洛鐵路第四百三十九章 資本的原始積累第六百二十二章 東西逆轉第六百二十七章 最後的爭奪(中)第四百四十章 三路出擊第五百七十九章 東航探險第三十七章 打出來的交情第二百二十四章 兵臨德州第一百零二章 關中發展(三)第四百五十七章 宿命對決第三百四十二章 歸義軍東進第四百二十五章 高昌攻略第五百五十六章 思召城之戰第五百八十七章 虎口奪食(上)第十八章 靈州軍營(下)第三百九十六章 于闐國滅(三)第二百八十二章 重建廣州第二百五十五章 開州之戰第一百八十七章 橡膠問世第三百二十一章 北部建省第二百九十六章 儋州海戰(下)第二百八十一章 光復廣州第四十七章第九十五章 城郊之戰(五)第二百八十一章 光復廣州第六百零三章 東和西打第二百四十九章 金陵風雲第四百四十五章 瀚海難幹(五)第三百三十四章 漢化政策第四百七十一章 最後的回鶻人第三百四十三章 龍家裂變第九十四章 城郊之戰(五)第四百零四章 西北唐民第五百九十章 聖城之殤第三百八十四章 北方工業帶第七十四章 新式火鍋第二百九十八章 逼降曲承美(上)第五百四十三章 東北國營農場第三百二十三章 海外殖民地第五百零九章 狂飆突進(上)第五百二十四章 新的一年第一百二十五章 連環佈局(下)第三百六十一章 清水河之戰(四)第四百九十章 致命的烤全羊第六百一十五章 戰術佯動第二百三十章 是非成敗第三十九章 塵埃落定第四百七十八章 安集延生死(上)第五百五十章 黠戛斯建國(上)第一百四十九章 河中底定第三百章 遠航船隊起航第二百四十六章 青岡坡伏擊戰第六百一十四章 埃及大戰(下)第四百七十七章 轉戰安集延第三百八十九章 佛國之殤(下)第三百一十五章 整合國力(下)
第一百三十一章 收復河西(二)第二百零九章 釣餌戰術(上)第五百四十七章 大秦想要聯盟第七十七章 關中聯盟第一百二十五章 連環佈局(下)第五百七十二章 種子和希望第五百七十二章 種子和希望第一百九十二章 山南落幕(上)第二百四十三章 兩京連通第一百三十七章 幽並亂局第二百九十七章 出雲級的威力第五百五十九章 販賣人口第三百七十九章 反唐聯盟(上)第五百一十四章 真假大食第五百五十七章 西極城第三百四十六章 肅州風雲(上)第九十四章 城郊之戰(五)第八十三章 疲敵之計第四百零二章 千軍萬馬堵沙洲第五十二章 工商爆發(下)第六百一十七章 大唐的動作第一百四十四章 釜底抽薪(中)第三百八十一章 反唐聯盟(下)第四百一十章 甕中捉鱉(上)第一百四十八章 河中大戰(三)第二百七十六章 兵臨潮州第二百二十章 生死一搏第五章 純陽心法第四十七章第三百八十一章 反唐聯盟(下)第二百八十章 兵臨廣州第一百五十七章 滄州之戰(六)第三十三章 分贓大會第三百三十三章 安西舊部第五十一章 工商爆發(上)第一百八十六章 血吸蟲病防治辦法第三百零四章 南詔分裂第三百六十章 清水河之戰(三)第二百六十八章 海軍艦隊編制和佈局第六十一章 西進戰略第四百四十四章 瀚海難幹(四)第四百二十八章 水源地之戰第五百九十六章 絕境求生(上)第一百九十五章 川中戰局第二百三十九章 長洛鐵路第四百三十九章 資本的原始積累第六百二十二章 東西逆轉第六百二十七章 最後的爭奪(中)第四百四十章 三路出擊第五百七十九章 東航探險第三十七章 打出來的交情第二百二十四章 兵臨德州第一百零二章 關中發展(三)第四百五十七章 宿命對決第三百四十二章 歸義軍東進第四百二十五章 高昌攻略第五百五十六章 思召城之戰第五百八十七章 虎口奪食(上)第十八章 靈州軍營(下)第三百九十六章 于闐國滅(三)第二百八十二章 重建廣州第二百五十五章 開州之戰第一百八十七章 橡膠問世第三百二十一章 北部建省第二百九十六章 儋州海戰(下)第二百八十一章 光復廣州第四十七章第九十五章 城郊之戰(五)第二百八十一章 光復廣州第六百零三章 東和西打第二百四十九章 金陵風雲第四百四十五章 瀚海難幹(五)第三百三十四章 漢化政策第四百七十一章 最後的回鶻人第三百四十三章 龍家裂變第九十四章 城郊之戰(五)第四百零四章 西北唐民第五百九十章 聖城之殤第三百八十四章 北方工業帶第七十四章 新式火鍋第二百九十八章 逼降曲承美(上)第五百四十三章 東北國營農場第三百二十三章 海外殖民地第五百零九章 狂飆突進(上)第五百二十四章 新的一年第一百二十五章 連環佈局(下)第三百六十一章 清水河之戰(四)第四百九十章 致命的烤全羊第六百一十五章 戰術佯動第二百三十章 是非成敗第三十九章 塵埃落定第四百七十八章 安集延生死(上)第五百五十章 黠戛斯建國(上)第一百四十九章 河中底定第三百章 遠航船隊起航第二百四十六章 青岡坡伏擊戰第六百一十四章 埃及大戰(下)第四百七十七章 轉戰安集延第三百八十九章 佛國之殤(下)第三百一十五章 整合國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