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大唐錢莊(中)

公元889年二月初一,天策府下轄的四個省治所所在地忽然出現了一個非常新奇的機構——大唐錢莊。這種古怪的名字和機構剛剛出現在百姓視線中就引起了巨大的轟動。因爲錢莊門口調來了專門內衛部隊站崗。不過如果僅僅只是這些不會引起什麼關注,天策府轄區內的百姓對於這些當兵的可沒什麼懼怕的心理,不說豐靈兩地,就連關中和夏州百姓見到當兵的也會時常打招呼,這在別的地方是一件絕對不可思議的事情。

而這個大唐錢莊門口專門設置了一個布告欄,發佈了兩篇佈告,第一個是財政廳下達的關於天策府轄區內錢幣通行改革規劃書,另一個就是大唐錢莊營業條例以及介紹。

“唐幣?這是什麼東西?”長安城的大唐錢莊有兩個,一個設置在東市附近的永興坊,另一個在南城的永平坊。由於東西市是長安的主要交易中心,雖然朱來臣的長安城建工作已經拆除了不少,重新設計修建新式的商業區和住宅區,但是長安城作爲全國最大的城市,短短的兩個多月的時間根本無法有什麼顯著的效果。而此時大唐錢莊的開設頓時讓原本要去東市做買賣的各式商人駐足觀看,這些人也迅速帶動了周圍的百姓圍觀。

“唐幣就是天策府發行的最新貨幣,大傢伙請看我手中的,這就是唐幣,這是十文唐幣,到市場上可以當做十文錢用。”就在百姓看着這些佈告發呆的時候錢莊內走出一隊身着統一的寶藍色新式官服的人手,其中爲首的就是大唐錢莊的總辦——殷紅林。這個眉清目秀的年輕人是慕容家之前從江南那邊輸送人口的時候帶過來的,後來天策府徵辟官員的時候從中脫穎而出,也是天策府官員陣營中目前唯一一個能夠跟上李玄清經濟改革思維的人士。

“各位鄉親父老,在下天策府大唐錢莊總辦殷紅林。今日大唐錢莊在長安首次開業,多謝各位前來了解諮詢。大唐錢莊是主公爲了廣大百姓和工商業團體發明的最積極便利的機構。”殷紅林朝着周圍的人羣一抱拳開始細細講解錢莊的作用功能以及財政廳發佈的政策的背景和意圖,並且提醒各位對於唐幣兌換的時間期限。

“這位大人,在下是太白酒樓的莫問天。大人剛纔說我等商戶需要在錢莊開戶並且交稅也需要經過錢莊,那如何取信於稅務司?”就在殷紅林介紹完錢莊的功能之後,商戶之中有一個五十歲上下的老者站出來施禮問道。

“交稅之後錢莊會出具您的付款憑條,作爲您的繳稅憑證,稅務司也已經接到通知會承認您的交稅有效的。”殷紅林剛剛解釋完後面又有人問道:“大人,這個唐幣發行之後是不是以前的銅錢和銀兩都不能用了?可是唐幣是紙幣啊,萬一要是丟了怎麼辦?”

殷紅林尚未說話莫問天直接笑道:“郝掌櫃,你用銅錢就不會丟啊?丟了難道讓財政廳賠你?你是不是這幾天沒去我那太白酒樓喝酒腦袋都糊塗了?大人別聽他的,唐幣發行我們支持,只是這唐幣畢竟是紙幣,丟了我們可以認,沒關係誰都有丟東西的時候,但是這紙幣要是入了水或者破損了該怎麼處理?還有萬一有人造假呢?”

莫問天的話讓大傢伙鬨然大笑的同時也讓殷紅林意識到今天自己必須把這些問題一一回答清楚了才行,有時候一件新的事物要想推廣光靠佈告還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自己這些基層官員深入民間講解,所以後來天策府也果然採納了殷紅林的意見,讓民政部的外事廳分出一個子機構,作爲對內政策的專門宣傳渠道,後來更是乾脆在每個部門設置了這樣的崗位。

“破損的唐幣錢莊會負責回首,破損低於四成的全額兌換新幣,超過四成的按照八成兌換。至於造假?首先唐幣有非常好的防僞體系,再說巡捕廳可不是吃乾飯的?造假者律法有規定,輕則罰沒家產,重則殺頭株連,這是與全天下百姓爲敵。”殷紅林雙眼之中陡然冒出一絲寒光。

“另外,諸位需要明確一點,從今日起,唐幣就算是正式發行了,任何人不得拒絕使用、收受唐幣,違反命令者就是於天策府爲敵。”這一句話算是徹底堵死了所有人的僥倖心理,一時之間所有人都是面面相覷,相對於前段時間的土改,大部分百姓因爲都是流民或者無地者,所以影響不大,甚至天策府還主動分田分地給大家,這種對於廣大百姓溫和的政策差點讓衆人忘記了這支起家於西北的勢力其實骨子裡充斥着鐵血。

“殷大哥,今天錢莊能兌換唐幣嗎?”就在大家沉默不語的時候,忽然間一聲清脆的嗓音傳來,頓時給大家的眼光都吸引過去了。只見人羣外忽然走過來一隊人馬,爲首之人卻是兩個女子,其中一個身着淡紫色衣裙,明豔奪目,另外一個則是打扮的翠花碧色長裙,身後兩隊人馬打扮的也是光鮮亮麗,而且兩人一組擡着大箱子走到殷紅林跟前。

“屬下殷紅林,拜見夫人。”殷紅林見到紫色衣裙的女孩大吃一驚,連忙上前拜禮,來着正是巧兮和慕容飛雪。

殷紅林的行禮也讓在場的所有人反應過來,這位天策府的女主人來了,一時之間所有人都跟着行禮。這麼大的場面倒是讓巧兮好不自在,有點手足無措,不知道該怎麼辦。倒是一旁的慕容飛雪抿嘴一笑道:“妹妹你這貴爲天策大將軍的夫人,怎麼還這麼害羞啊?”

巧兮白了她一眼,對着自己身前拱手而立的殷紅林道:“殷大哥,今天錢莊開門了沒?我們是來換唐幣的,待會還要出去買東西呢。”

“開門了開門了。夫人裡面請,我馬上讓人準備。”殷紅林一愣,隨即喜道。

巧兮搖了搖頭,笑道:“殷大哥,巧兮可沒有多少錢,就在外面兌換吧。剛好大哥哥上個月的薪水發下來了,早上他說讓我來開戶然後兌換唐幣。這些都是慕容姐姐的,他們家錢多。”

巧兮的話差點讓慕容飛雪一個趔趄栽倒在地,什麼時候這個丫頭說話這麼犀利了?不過想起了哥哥早前的交代也只好硬着頭皮上前笑道:“殷大人,飛雪代表慕容家兌換銅錢二十萬貫,白銀五十萬兩,黃金一萬兩,請大人查驗。”慕容飛雪的話讓在場的所有人都是悚然一驚,慕容家的財力果然是讓人驚歎不已,隨隨便便就要兌換這麼多現金。同時也對於天策府推行唐幣的決心感到震驚。

也就在這時,後面再次來了一大羣人,這些人皆是身着軍常服,爲首之人赫然就是李天一和薛萬里這些軍官,後面的也都是一羣肩扛新式軍銜的軍官。

“嫂子,慕容姑娘。”李天一走過來對着巧兮行禮之後笑道:“我還以爲我們這些今天休假的軍人會第一個來呢,沒想到主公讓你們倆先來了。殷大人,能不能先給我們兌換啊,我們就一天假,還趕着去買點東西呢。”

“請大家放心,裡面準備了十個窗口,全天候兌換,想要多少都可以。”殷紅林哈哈大笑,開始了現場辦公,也不再理會那些猶猶豫豫的衆人。而隨着薛萬里等人跟着錢莊工作人員進入大廳內辦理開戶、唐幣兌換,也給了圍觀人羣一個最直接的感受,這些身着統一制服的錢莊工作人員麻利的將這些軍官的軍官證收取過來,比對之後留下印記,開戶發放存摺,然後取出當月後勤部撥付過來的款項,一一記賬之後兌換成唐幣現場點清發放到薛萬里等人手中。而慕容飛雪的這種大手筆甚至直接就在街口清點登記,然後運送到錢莊的後堂密苦,由慕容飛雪帶着各個掌櫃的手持工商廳的營業執照和她本人的戶籍證明開具團體的公戶,然後按照各自數額存入,最後辦理兌換。只見來的時候是整整二十箱的金銀財寶,回去的時候卻只有寥寥三箱唐幣。至於巧兮原本就是來鎮場子的,李玄清的薪水每個月只有一百兩,殷紅林直接給她開戶之後存了進去,然後兌換了一百張一千文的唐幣。

而隨着慕容家的舉動,五大豪商在長安的分部也不約而同的開始了行動,長安的兩處大唐錢莊甚至排起了長隊,這五家在長安總共涉及到五十餘家店鋪、作坊、酒樓和其他團體,加上家族內部的個人,直接把兩大錢莊一上午的時間全部包了,這種小則數百兩,多則和慕容家一樣幾十萬兩的兌換直接點燃了長安城原本議論紛紛的場面。而長安本地商人安其軒也在當天帶着一大羣人趕到永平坊的錢莊所在地,把這個錢莊下午的時間給包圓了,甚至爲了趕時間,這傢伙居然和先期排隊的天策軍內衛部隊的休假人員商量,以到自己旗下消費可以打折的幌子愣是讓對方把排了好長時間的隊讓給了自己。

類似的場景此時同時發生在夏州、靈州和豐州等地。不過各地發生的情況比較不一樣,相對於長安這種需要天策府自己帶動纔有效果,夏州因爲是党項族居多,倚靠大祭司的威望直接兌換之外,豐靈兩地因爲是天策府的老根據地,幾乎就在錢莊開業的第一時間,所有的百姓和商賈蜂擁而至,搶先兌換唐幣,然後大搖大擺的走到附近的店鋪消費,而這些店鋪的主人顯然也接到了工商廳和財政廳的通知,對於唐幣的使用沒有絲毫拒絕,甚至很多店鋪的主人自己來不及兌換唐幣,直接和這些兌換過之後來店內消費的客人再次兌換。短短一天,兩地就共計回籠銅錢一百五十萬貫,白銀一百三十萬兩,黃金五千兩。這些結果當天就通過飛鴿傳書急速送達大唐錢莊管理部和財政廳。

“結果怎麼樣?”財政廳辦公地點在祈年殿的一個獨立宮殿內,李玄清看到祁紅和殷紅林走了過來,問道。

“啓稟主公,今天共計兌換唐幣九千萬,收攏白銀三百萬兩,黃金五萬兩,銅錢三百萬貫。唐幣回存三百萬。”殷紅林見到祁紅朝自己點頭,開頭彙報道。

岑天時聽到結果之後笑道:“看樣子主公今天這個開門紅效果不錯嘛。至少咱們自己的商人對此很支持。”

李玄清聞言臉色卻是一臉的鄭重,不過還是點了點頭道:“成果不錯。錢莊和財政廳要趁着這段時間抓緊時間儲備金銀,特別是黃金,通知咱們旗下的各大商家,讓他們把黃金兌換出來,財政廳可以考慮給他們發行特別黃金債券。記住我們發行唐幣的依據不是天策府有多少能力,而是財政廳手上掌握了多少黃金,在三個月的兌換期過後,你們財政廳不能夠隨意增發唐幣,除了回收破損或者以舊換新之外,只能按照黃金的儲存量來決定增發唐幣的多少。考慮到我們現在處於戰亂期,所以可以考慮把白銀也加入進去。這叫做儲備金。這樣才能控制住整個國家的金融體系。”前世的那點金融經驗雖然在當時比較尋常,但是在這個時代卻是從未有過的先進,這種金手指撥弄這個時代估計連萌芽都不算的金融,可謂是舉重若輕。這個時代沒有人能夠懂得金融怎麼操持,所以李玄清一點都不擔心玩砸了會有什麼後果,再說了只要天策府不倒,自己就玩不砸。

李玄清的話讓在場的人都一陣迷茫,唯獨殷紅林的眼神越來越亮,閃爍着興奮的光澤。

“至於銅錢,除了後勤部需要儲備少數之外,其他的交給五大豪商,都花出去,在其他地方花出去,我們要利用銅錢打一場前所未有的經濟戰爭。”李玄清幽幽的話語給這個時代注入了一絲不同尋常的氣息。

第二百二十三章 一敗塗地第五百八十三章 大唐工商銀行第一百三十四章 收復河西(五)第六百一十章 保衛運河第四百九十七章 工業擴張(上)第一百五十一章 東西呼應第五十六章 鐵血戰魂第一百八十章 京杭大運河(三)第二百七十一章 圍點打援第五十八章 跨州救援(上)第二百三十章 是非成敗第六百一十章 保衛運河第六百二十七章 最後的爭奪(中)第四十九章 一戰歸心第五百八十八章 虎口奪食(下)第三百二十一章 北部建省第二百三十八章 新式武器第二百一十四章 契丹東遷第一百零二章 關中發展(三)第一百章 關中發展(一)第二十三章 突擊強化(五)第五百一十一章 決死一戰(下)第一百四十三章 釜底抽薪(上)第二百八十四章 牂牁消亡(上)第八十六章 草原故事第五百二十五章 鐵路修到疏勒第二百八十二章 重建廣州第三百九十一章 千里奔襲(下)第三百八十一章 反唐聯盟(下)第三百四十五章 二路軍至第五百七十九章 東航探險第二百四十三章 兩京連通第四百六十八章 分路出擊第五百二十六章 大食朝貢第一百五十九章 李克用落幕第五百六十五章 硬碰硬第二百八十二章 重建廣州第五百零四章 碎葉大戰第二百七十九章 世紀颱風第五十四章 前世今生第一百七十一章 南守北攻(下)第七十五章 關中開始第三百章 遠航船隊起航第一百五十一章 東西呼應第五百三十一章 鹹海攻略第五百二十一章 西洋艦隊起航第十一章 橫霜劍鋒第三百七十七章 再戰回鶻第四百三十八章 來自絲路的饋贈第五百五十八章 不一樣的京漢線第三百二十六章 河西貿易第二十六章 聯軍大營第四百零六章 請君入甕(中)第一百三十一章 收復河西(二)第四百四十二章 瀚海難幹(二)第八十四章 轉不過來的彎第二百六十五章 佯攻長沙第一百四十八章 河中大戰(三)第四百六十一章 水落石出(下)第二百五十六章 大祚榮的心思第五百二十九章 傾銷商品第三百八十八章 佛國之殤(中)第四百零三章 護密慘案第一百七十八章 京杭大運河(一)第七十五章 關中開始第六百二十五章 八萬戰俘第六百一十八章 捨近求遠第四十九章 一戰歸心第一百一十三章 亂世清流(上)第六十七章 長安來使第三百二十章 燕然勒功第二百二十七章 融入這個時代第五十五章 安西后人第七十七章 關中聯盟第四百二十八章 水源地之戰第四百一十九章 海軍東征(下)第四百零七章 請君入甕(下)第四十一章 豐州新政(上)第三百六十七章 收拾民心(上)第一百七十章 南守北攻(中)第二百一十四章 契丹東遷第五十八章 跨州救援(上)第四百二十章 技術代差第二百三十八章 新式武器第三百五十章 首鼠兩端第五百八十章 發戰爭財第一百五十六章 滄州之戰(五)第四百七十三章 兵發疏勒第七十二章 平地驚雷第三百四十五章 二路軍至第四十三章 豐州新政(下)第四百六十四章 收穫巨大第八十一章 夏州易幟(上)第一百一十三章 亂世清流(上)第五百九十五章 運河條約第二百八十五章 牂牁消亡(中)第六百一十六章 偷樑換柱第六百一十八章 捨近求遠第一百七十一章 南守北攻(下)第一百三十五章 收復河西(六)
第二百二十三章 一敗塗地第五百八十三章 大唐工商銀行第一百三十四章 收復河西(五)第六百一十章 保衛運河第四百九十七章 工業擴張(上)第一百五十一章 東西呼應第五十六章 鐵血戰魂第一百八十章 京杭大運河(三)第二百七十一章 圍點打援第五十八章 跨州救援(上)第二百三十章 是非成敗第六百一十章 保衛運河第六百二十七章 最後的爭奪(中)第四十九章 一戰歸心第五百八十八章 虎口奪食(下)第三百二十一章 北部建省第二百三十八章 新式武器第二百一十四章 契丹東遷第一百零二章 關中發展(三)第一百章 關中發展(一)第二十三章 突擊強化(五)第五百一十一章 決死一戰(下)第一百四十三章 釜底抽薪(上)第二百八十四章 牂牁消亡(上)第八十六章 草原故事第五百二十五章 鐵路修到疏勒第二百八十二章 重建廣州第三百九十一章 千里奔襲(下)第三百八十一章 反唐聯盟(下)第三百四十五章 二路軍至第五百七十九章 東航探險第二百四十三章 兩京連通第四百六十八章 分路出擊第五百二十六章 大食朝貢第一百五十九章 李克用落幕第五百六十五章 硬碰硬第二百八十二章 重建廣州第五百零四章 碎葉大戰第二百七十九章 世紀颱風第五十四章 前世今生第一百七十一章 南守北攻(下)第七十五章 關中開始第三百章 遠航船隊起航第一百五十一章 東西呼應第五百三十一章 鹹海攻略第五百二十一章 西洋艦隊起航第十一章 橫霜劍鋒第三百七十七章 再戰回鶻第四百三十八章 來自絲路的饋贈第五百五十八章 不一樣的京漢線第三百二十六章 河西貿易第二十六章 聯軍大營第四百零六章 請君入甕(中)第一百三十一章 收復河西(二)第四百四十二章 瀚海難幹(二)第八十四章 轉不過來的彎第二百六十五章 佯攻長沙第一百四十八章 河中大戰(三)第四百六十一章 水落石出(下)第二百五十六章 大祚榮的心思第五百二十九章 傾銷商品第三百八十八章 佛國之殤(中)第四百零三章 護密慘案第一百七十八章 京杭大運河(一)第七十五章 關中開始第六百二十五章 八萬戰俘第六百一十八章 捨近求遠第四十九章 一戰歸心第一百一十三章 亂世清流(上)第六十七章 長安來使第三百二十章 燕然勒功第二百二十七章 融入這個時代第五十五章 安西后人第七十七章 關中聯盟第四百二十八章 水源地之戰第四百一十九章 海軍東征(下)第四百零七章 請君入甕(下)第四十一章 豐州新政(上)第三百六十七章 收拾民心(上)第一百七十章 南守北攻(中)第二百一十四章 契丹東遷第五十八章 跨州救援(上)第四百二十章 技術代差第二百三十八章 新式武器第三百五十章 首鼠兩端第五百八十章 發戰爭財第一百五十六章 滄州之戰(五)第四百七十三章 兵發疏勒第七十二章 平地驚雷第三百四十五章 二路軍至第四十三章 豐州新政(下)第四百六十四章 收穫巨大第八十一章 夏州易幟(上)第一百一十三章 亂世清流(上)第五百九十五章 運河條約第二百八十五章 牂牁消亡(中)第六百一十六章 偷樑換柱第六百一十八章 捨近求遠第一百七十一章 南守北攻(下)第一百三十五章 收復河西(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