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章 平定幽州

李克用的覆滅隨着鐵良的飛騎迅速送達楊天成的西線指揮部,在隨後也飛鴿傳書至大本營和滄州。這場變故也讓天策軍目前佈置的戰局開始迅速調整。在鐵良歸建之後,西線龐大的兵團迅速兵分兩路,一路從汾州穿過抵達太原城下,另一路主力將周德威這一支沙陀留守兵團逼入潞州地界。

不過此時楊天成並沒有再次上演千里追擊的好戲,而是開始放慢腳步,逐城逐地搶佔幷州地盤,大本營派出的接收人員也星夜出發,在抽調楊秋作爲負責人之後開始跟隨楊天成的步伐接收這些幷州城池。

天策軍西線在搶佔地盤,北線卻輕騎狂飆,一路從北線的檀州往南疾馳,沿途的劉仁恭和李匡威本來還想趁火打劫,但是幾萬人的騎兵呼嘯而過嚇得他們趕緊縮回城內集中力量防守。

不過這種方式在陳凡的主力從易州出發之後也變得不切實際。北線兵團在拓跋思繼南下之後開始分兵,而且是兵分三路,一路有拓跋思繼率領,沿涿州、薊州等地攻擊前進,一路南下莫州贏州,另一路往西南而去,朝定州和鎮州攻擊前進。這樣以來徹底將幽州地區納入自己的攻伐範圍。李匡威和劉仁恭幾乎在一瞬間面臨生死存亡的境地。

兩人在困境面前放下了往日的仇怨,開始攜手合作,準備共同對付天策軍。而隨着高層的融合,前線的兵力也在飛速整合,北線李匡威在薊州附近的兵馬全部集中到了薊州,準備拖住天策軍北線的兵力,南線劉仁恭也將自己的看家本錢集中到了贏州和李匡威的主力——駐守幽州大本營的幽州和莫州互爲犄角,試圖靠這種一字長蛇陣的形勢將天策軍的軍隊攔截下來。

不過這兩人並沒有把全部的希望寄託在軍事上,幾乎是不約而同的往滄州方向派遣特使,求見李玄清。

不過此時李玄清親自指揮的滄州兵團卻已經出發北上了。而且和陳凡他們還要分李匡威和劉仁恭的勢力不同,王厚純執行的可是無差別的攻擊。劉仁恭和李匡威在幽州這麼多年作威作福欺壓百姓的事情乾的可多了,王厚純可是絲毫不打算留手,趁着這次機會一起收拾了。

李玄清也懶得見兩家的特使,而是讓安休休秘密帶着部分人員啓程朝幷州而去,準備以李存孝舊部的名義號召部分沙陀人放棄抵抗,儘快結束西線戰事。事實上這種辦法能夠起到多少作用李玄清也不太看好,但是安休休的打算卻不在這些軍隊身上,而是那些普通的沙陀部衆身上,希望以李存孝的號召力保存部分部衆,否則沙陀部族真的要遭受滅頂之災了。

李玄清的默許也讓這段時間一直跟隨的高思繼悄然展開了眉頭,人也變得積極起來了。他的變化一開始李玄清覺得有點奇怪,後來也就懶得理會這些了。他讓玄影衛抽調過來的幾名將領負責城內步兵的日常訓練,自己開始考慮朱全忠的反應。顯然西線兵團的進攻步伐肯定會引起對方的關注,只是不知道朱全忠有沒有那麼大的魄力再次派兵北上和自己爭搶幷州的地盤呢。

爲了搞清楚這件事,飛鷹旅也讓李玄清派往潞州等汴梁和幷州接壤的地方隨時監視對方的動態,並且讓趙四開始聯絡汴梁等地的玄影衛想辦法查到相關的情報。

但是此時身處東都的胡小四卻被自己佈置的後手嚇得驚呆了。安插到朱全忠府邸的暗衛給朱全忠的正妻張氏的飯菜裡下了毒,此時此刻的朱全忠猶如無頭蒼蠅一般將汴州城內所有的大夫全部抓到了自己的國公府,想要搶救張氏的性命。

“該死的,這時候下手,這不是來搗亂的嗎?”胡小四在屋子裡來來回回的走動,想要想辦法善後。

“統領,主公傳來急令。”就在胡小四佈置如何將朱全忠的視線從自己身上轉移出去的時候,門外值守的親衛送來了李玄清的命令。

“這下好了,朱全忠就算原本不想出兵,這次也會不死不休了。”胡小四臉色一跨,坐在椅子上沉默良久開始一邊給大本營和李玄清回覆一邊自言自語道:“果然是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的。這下爲了收場我連最後的後手都要提前拿出來了。這要是讓主公知道了不得扒了我的皮啊。”

不過胡小四雖然嘴上這樣說,但是其佈置的速度卻出乎意料的快,幾乎就在朱全忠忙着讓這些大夫解毒的時候就已經派遣人手將所有關於玄影衛的痕跡全部抹除,而且非常陰險的將線索指向了朱全忠的長子朱友珪身上,並且僞造了很多證據,與此同時將消息悄悄放給了和朱友珪爲了世子大位爭得你死我活的朱友書那裡。而且強令汴州附近的玄影衛近期將所有的活動幅度降到最低,並且將遠離汴州的青州和淄州等地變成玄影衛活動的重點,以此來混淆視聽,以期能夠擺脫嫌疑。

公元889年十二月初,在苦撐了近十天之後,張氏還是沒能夠堅持下去,撒手人寰,結束了年僅三十歲的生命。朱全忠爲了張氏哭暈數次,並下令在汴州舉行盛大的葬禮以期祭奠自己這位賢良的妻子,與此同時讓昭宗皇帝給張氏賜一品樑國夫人,頒誥命印綬,以示恩典。

朱全忠忙着自己妻子的葬禮,一時之間對於北方的戰事倒也關注不多,原本對於天策軍來說這是一件好事,可以安心拿下幷州的所有地盤。但是鄭璠這個人這時候卻動用自己手中的情報力量徹查張氏中毒一案的所有細節。

起初鄭璠雖然對於玄影衛也很懷疑,以爲是對方搞的鬼,但是在調查了最近玄影衛的動向之後再次打消了這個疑慮,尤其是得知原本一直在東都和長安穿梭的胡小四已經出現在楊天成兵團時讓他將視線轉移到別的地方。而且他和謝瞳秘密商議過這件事的可能性之後也覺得這時候如果是玄影衛乾的其實對於天策軍是不利的。但是如果不是玄影衛做的,那麼在宣武軍周圍還有哪一家有如此的實力能夠在宣武軍大本營做出這樣驚世駭俗的事情來呢?

忽然間兩人猛然對視一眼,一瞬間讀懂了對方眼神中蘊含的意思。但是兩人到底都沒有再說什麼,沉默半晌之後謝瞳緩緩開口道:“鄭大人,這件事最好密查,沒有確鑿的證據之前就當做張夫人這件事是一個意外,即使是主公問起來也不能透露半個字。”

謝瞳的話鄭璠自然明白其中的厲害,無言的點點頭。但是兩人卻忽然覺得一陣荒唐和淒涼,各自沉默良久,鄭璠更是思緒連篇,連謝瞳什麼時候走的都沒察覺。

這件事不光宣武軍內部覺得詭異,就連接到胡小四傳遞來的消息的李玄清都一陣頭大,揉了揉額頭苦思良久之後開始發出了數份緊急情報,而且爲了防止泄密,全部改成密碼發送,派人從秘密通道傳送至西線楊天成和北線陳凡和王厚純處。與此同時開始籌備下一步的應對措施。

第二天從滄州再次發出數條緊急命令,這一次是針對北線陳凡和王厚純的,責令他們限期拿下整個幽州地區,然後和西線楊天成匯合。這也是李玄清沉思良久的一個應對策略,將北線的兵力在冬季移兵南下,防止朱全忠查出真相之後出兵和天策軍在幷州決戰。只是這樣一來不僅軍隊要面臨持續作戰,而且幽並地區因爲沒有時間修養也不能給天策軍提供助力,甚至影響以後的發展。

不過此時對於前線的王厚純和陳凡來說,來自李玄清的命令也有他的道理,渤海灣一代的薊州等地此時天氣已經異常寒冷,如果戰局仍然久拖不決的話,必然給本來就緊張無比的天策軍後勤帶來極大的困難。所以二人沒想那麼多開始督促前線將領務必在年節前完成所有的戰鬥,然後除薊州等地留下基本的守備部隊外,其他城池全部交給後勤部派遣的城防軍和民政部官員管理,主力部隊南下冀州。

不過相對於南邊王厚純和陳凡的主力兵團部分還在行軍途中不同,幽州地區的拓跋思繼已經開始了攻城步伐,在李匡威將兵力集中在薊州之後,其他城池在天策軍大軍一到望風投降,於公元889年十二月初八那天,拓跋思繼五萬人圍攻薊州,大軍強攻五天,天策軍將士在滴水成冰的北疆以炸藥包炸開薊州城的城牆,衝入城中,將城中剩餘的三萬多幽州軍和少部分沙陀人全部繳械,部分負隅頑抗的薊州守將被全部擊殺。至此整個幽北戰事基本結束。

拓跋思繼的捷報迅速傳到了前線陳凡的手中,得知幽北已經光復,陳凡迅速調集拓跋思繼手中的兩個騎兵營南下,剩餘三個步兵營稍作休整之後除一個留守薊州以外,剩餘的兩個也南下參戰。

而此時的王厚純的滄州兵團也已經進抵贏州城外,開始了攻城節奏。相對於陳凡手中的精銳部隊,滄州兵團除了親衛營其他的都是新組建的步兵,需要攻城戰來磨練戰力,所以王厚純正兒八經的開始打起了攻城戰。在戰役中具體指導那些新培養出來的中基層將領的統兵能力,其中就有被李玄清直接提拔上來的郭崇韜。

贏州是李匡威的大本營所在地,也是連接劉仁恭和李匡威勢力的結合部,而贏州城的城防在周邊各軍鎮當中算是很完善的。而且在王厚純圍攻贏州的時候李匡威果斷將幽州的兵馬全部調集到了贏州,並在莫州東南的海岸線秘密準備水軍,準備趁着渤海灣冰凍的時節安排退路。

李匡威的佈置讓王厚純的壓力頓時加大,對方在滄州兵團圍攻贏州的時候甚至出城打過一場野戰,如果不是親衛營在場,倚靠強橫的騎兵打散了李匡威手中僅有的一萬名騎兵,光靠手中的三個步兵營還真不一定能不能打得贏。有鑑於此,王厚純開始從滄州本部將剩餘的四個營再次抽調了三個過來,這一下集中了六個步兵營和一個親衛營,近十萬大軍,總算是嚇得李匡威再也不敢出城了。

不過面對時間一點一點過去,王厚純也是真的着急了,再也顧不得倚靠攻城戰訓練步兵的戰力了,將滄州城後勤部儲存的最後一批炸藥包全數調集過來,並且安排親衛營切斷劉仁恭和李匡威的聯繫,於十二月十二這一天開始埋設炸藥包,並且在此期間讓手上的六個步兵營輪流上,採取密集不間斷的攻城戰,讓對方的注意力不至於集中在爆破小隊身上。傍晚時分隨着點火的命令從前線傳出,轟隆一聲巨響,刺眼的亮光和震耳欲聾的爆炸聲同時響起,整個贏州城西城的城牆都隨着劇烈抖動,城門處更是被這一聲爆炸徹底掀翻,連同城樓都被炸燬,一個長十幾丈的缺口出現在天策軍眼前。

當此之時王厚純果斷下令全軍突入城內開始絞殺李匡威的幽州軍。雙方在城內展開生死一戰,不同於其他地方的諸侯軍隊糟糕的戰鬥力,這支幽州青壯組成的軍隊的戰鬥力還是很客觀的,至少在城破之後還能夠節節抵抗天策軍的突擊。整整一夜的戰鬥在黎明時分才逐漸平息。期間王厚純率領親衛隊守住城內各要道和居民區,防止亂兵禍害百姓,對於那些趁亂打劫、製造混亂的士兵不管是天策軍還是幽州兵全部被斬殺,血淋淋的上千顆人頭分佈在各處要道,也警醒着所有人天策軍的軍紀之嚴厲。

天明時分廝殺一夜的天策軍全部收軍,將此役被俘虜的一萬三千名幽州兵押送到城外軍營看押,留下一部在城內維持秩序,剩餘兵馬在郭崇韜等新生代將領的率領下秘密奔馳莫州。其中作爲前鋒的郭崇韜命令自己手下的一個衛全體僞裝成從贏州敗退的幽州潰兵騙開城門,趁勢將莫州守將斬殺在當場,趁亂牢牢的守住了莫州的南大門,爲主力部隊開進城中立下了頭功。而這一戰也是這些年輕的將領獨立完成任務。郭崇韜等人的成長也意味着繼薛洋之後天策軍真正成體系的人才開始不斷走上歷史舞臺。

不過兩地雖然被拿下,但是李匡威父卻不見蹤影,連同他的兒子和一衆家眷都在混亂中消失不見,這也讓幽州之戰留下了一點遺憾。不過在王厚純拿下兩地之後北線的陳凡和滄州中間的路上通道真正打通,滄州也避免了成爲戰局之外的飛地的處境。

攜大勝之勢的滄州兵團在穩定兩地之後開始向西向南增援,協助圍攻定州的侯勇打破局面,將定州城順利拿下,這座沙陀人控制的城池在鏖戰三天之後終於落入天策軍之手。而定州的光復也就意味着陳凡的北線徹底被肅清,其主要兵力也隨之南移,開始進行最後的決戰。

身處滄州的李玄清瀏覽完這些前線的戰情之後伸了個懶腰,開始召集親衛隊和高思繼,準備執行下一步的動作。

第三百八十六章 千里不留行第五百零一章 歡迎你們回家第一百九十四章 銀輪部隊第五百四十五章 西北缺錢第五百一十六章 俱蘭城之戰第一百八十八章 刺殺敬翔第一百七十二章 阿保機的落幕第三百一十八章 羣狼戰術第六百一十三章 埃及大戰(中)第二百六十三章 錢鏐渡海(下)第九十六章 城郊之戰(六)第三百九十三章 唐幣結算圈第三百零一章 攻入南詔第五百四十七章 大秦想要聯盟第四百九十七章 工業擴張(上)第二百三十二章 滿月宴第四百一十五章 歸義軍的落幕第五百五十七章 西極城第二百五十章 千年家族第二百七十三章 半渡而擊第四百六十章 水落石出 (上)第二十七章 戰前整編第六十八章 分裂夏州第二百六十二章 錢鏐渡海(上)第五百四十二章 南洋大探險第二百二十三章 一敗塗地第五百八十三章 大唐工商銀行第四百一十四章 沙洲攻防戰第四百一十九章 海軍東征(下)第四百八十九章 誘敵之計第六百一十五章 戰術佯動第五十三章 天策建府第三百二十八章 唐民唐寇第二百三十六章 登基開元(下)第五百五十一章 黠戛斯建國(中)第三百二十三章 海外殖民地第一百三十八章 一號計劃第二百四十章 行業准入資質第一百二十一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四)第一百一十一章 大唐錢莊(中)第二百五十一章 金陵城破第四百七十二章 安西英雄紀念碑第二百九十四章 史上第一支火槍隊第三百一十九章 達韃大戰第二百八十九章 西南最後一個漢人藩鎮第五百八十一章 坐觀成敗第五百三十八章 拆分藏區第一百五十六章 滄州之戰(五)第一百二十三章 汽笛長鳴第一百七十八章 京杭大運河(一)第二百九十九章 逼降曲承美(下)第一百三十一章 收復河西(二)第十九章 突擊強化(一)第二百一十六章 上京之戰(一)第六百一十五章 戰術佯動第四百六十八章 分路出擊第四百四十一章 瀚海難幹(一)第四百四十五章 瀚海難幹(五)第三百五十一章 歸義軍遣使第三百一十四章 整合國力(上)第四百一十三章 合圍曹仁貴第一百五十章 趁亂打劫第八十九章 大戰前夕第一百二十二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五)第二百九十四章 史上第一支火槍隊第一百五十一章 東西呼應第五百八十二章 錢莊改革第四百四十九章 屯墾戌邊和人口遷徙計劃第一百九十章 組建海軍(下)第四百零七章 請君入甕(下)第三百八十一章 反唐聯盟(下)第一百九十六章 綿州之戰(一)第二百八十一章 光復廣州第二百八十八章 潯州之戰第三百五十九章 清水河之戰(二)第四百八十七章 新的開始第二百六十二章 錢鏐渡海(上)第四百八十二章 兩部合一(中)第三百七十四章 沙洲政變第五百六十五章 硬碰硬第一百六十一章 南北對峙的雛形第六百零二章 十萬勞工開運河(下)第三百八十四章 北方工業帶第四百八十一章 兩部合一(上)第三百一十三章 兩岸曉煙楊柳綠第四百六十章 水落石出 (上)第四十章 取代天德第一百六十一章 南北對峙的雛形第一百九十一章 荊南大戰第五百三十五章 俘虜比勝仗更重要第五百二十一章 西洋艦隊起航第三百四十八章 肅州風雲(下)第六十七章 長安來使第四百一十三章 合圍曹仁貴第五百五十四章 思召城之戰(上)第四百九十四章 拒絕和親第十七章 靈州軍營(中)第四十五章 西受降城第一百九十章 組建海軍(下)第五百六十八章 下一任首相
第三百八十六章 千里不留行第五百零一章 歡迎你們回家第一百九十四章 銀輪部隊第五百四十五章 西北缺錢第五百一十六章 俱蘭城之戰第一百八十八章 刺殺敬翔第一百七十二章 阿保機的落幕第三百一十八章 羣狼戰術第六百一十三章 埃及大戰(中)第二百六十三章 錢鏐渡海(下)第九十六章 城郊之戰(六)第三百九十三章 唐幣結算圈第三百零一章 攻入南詔第五百四十七章 大秦想要聯盟第四百九十七章 工業擴張(上)第二百三十二章 滿月宴第四百一十五章 歸義軍的落幕第五百五十七章 西極城第二百五十章 千年家族第二百七十三章 半渡而擊第四百六十章 水落石出 (上)第二十七章 戰前整編第六十八章 分裂夏州第二百六十二章 錢鏐渡海(上)第五百四十二章 南洋大探險第二百二十三章 一敗塗地第五百八十三章 大唐工商銀行第四百一十四章 沙洲攻防戰第四百一十九章 海軍東征(下)第四百八十九章 誘敵之計第六百一十五章 戰術佯動第五十三章 天策建府第三百二十八章 唐民唐寇第二百三十六章 登基開元(下)第五百五十一章 黠戛斯建國(中)第三百二十三章 海外殖民地第一百三十八章 一號計劃第二百四十章 行業准入資質第一百二十一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四)第一百一十一章 大唐錢莊(中)第二百五十一章 金陵城破第四百七十二章 安西英雄紀念碑第二百九十四章 史上第一支火槍隊第三百一十九章 達韃大戰第二百八十九章 西南最後一個漢人藩鎮第五百八十一章 坐觀成敗第五百三十八章 拆分藏區第一百五十六章 滄州之戰(五)第一百二十三章 汽笛長鳴第一百七十八章 京杭大運河(一)第二百九十九章 逼降曲承美(下)第一百三十一章 收復河西(二)第十九章 突擊強化(一)第二百一十六章 上京之戰(一)第六百一十五章 戰術佯動第四百六十八章 分路出擊第四百四十一章 瀚海難幹(一)第四百四十五章 瀚海難幹(五)第三百五十一章 歸義軍遣使第三百一十四章 整合國力(上)第四百一十三章 合圍曹仁貴第一百五十章 趁亂打劫第八十九章 大戰前夕第一百二十二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五)第二百九十四章 史上第一支火槍隊第一百五十一章 東西呼應第五百八十二章 錢莊改革第四百四十九章 屯墾戌邊和人口遷徙計劃第一百九十章 組建海軍(下)第四百零七章 請君入甕(下)第三百八十一章 反唐聯盟(下)第一百九十六章 綿州之戰(一)第二百八十一章 光復廣州第二百八十八章 潯州之戰第三百五十九章 清水河之戰(二)第四百八十七章 新的開始第二百六十二章 錢鏐渡海(上)第四百八十二章 兩部合一(中)第三百七十四章 沙洲政變第五百六十五章 硬碰硬第一百六十一章 南北對峙的雛形第六百零二章 十萬勞工開運河(下)第三百八十四章 北方工業帶第四百八十一章 兩部合一(上)第三百一十三章 兩岸曉煙楊柳綠第四百六十章 水落石出 (上)第四十章 取代天德第一百六十一章 南北對峙的雛形第一百九十一章 荊南大戰第五百三十五章 俘虜比勝仗更重要第五百二十一章 西洋艦隊起航第三百四十八章 肅州風雲(下)第六十七章 長安來使第四百一十三章 合圍曹仁貴第五百五十四章 思召城之戰(上)第四百九十四章 拒絕和親第十七章 靈州軍營(中)第四十五章 西受降城第一百九十章 組建海軍(下)第五百六十八章 下一任首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