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七章 突襲交河城(下)

“大帥,幸不辱命。哈穆德已經決定投誠,而且交代了交河城以及西州那邊回鶻軍隊的數量和佈防情況,而且還說了關於王庭的一些具體事宜,都在這裡了。”天啓四年四月十九,在天策軍正面兵團朝着交河城挺進的時候劉璇找到萬毅,詳細說明了自己勸降哈穆德的經過,並且將其中談話的記錄遞給萬毅道:“哈穆德說之前他曾建議回鶻王庭封鎖西州以東所有的綠洲和道路,必要的時候要在各水源附近設伏或者乾脆投毒,以確保我軍無法在行軍途中獲得穩定的水源供給。”

“這傢伙這一招可是夠毒啊,如果他們的王庭真的有這樣的魄力和勇氣的話,那麼對於我軍只怕是個極大的威脅。”萬毅掃了掃手中的記錄經過和劉璇策馬邊走邊道:“飛鷹旅那邊的消息嗎?之前蘇小虎不是率隊已經進入交河城周邊活動嗎?”之前飛鷹旅本部和第三大隊合併之後蘇小虎在沙洲整訓編組之後除去抽調兩個大隊跟隨薛洋去河西準備去藏區以外,大部主力在他本人的率領之下先西征軍主力一步進入高昌回鶻腹地,原本是打算提前查探這一代的地形並且看看能不能在戰前擊殺對方的重要將領,爲大軍前出掃蕩做好準備的。所以萬毅纔會有此一問,如果回鶻王庭真的採取這種堅壁清野的辦法,那麼三千多人的飛鷹旅應該不會沒有察覺到,畢竟西北這邊和中原內地截然不同,大部分都是沙漠,或者就是草原地帶,城池和人口聚集地只有依靠水源聚集,所以如果對方採用這個辦法肯定會露出馬腳,那麼蘇小虎不會沒有消息傳來。

不過劉璇卻搖了搖頭道:“目前飛鷹旅並沒有重要的消息傳來,不過我已經讓玄影衛去通知了,而且除了玄影衛那邊會在大軍前方對各處水源地進行甄別,排除對方投毒的可能,另外已經讓柴將軍派出精銳小隊帶着嚮導和回鶻軍部分俘虜去尋找那些不被衆人知曉的隱蔽水源,以確保萬一前方各綠洲水源地被投毒之後我軍還能有足夠的水源補給地。”

“這些還不夠,雖然我軍此次名義上是突襲交河城,但是十萬大軍大張旗鼓的往前開進,加上之前甲木率軍已經逃進了西州,所以回鶻王庭對於我們向西進軍肯定有所準備,保不齊他們會執行哈穆德的建議。”萬毅神色凝重道:“西北征戰水源地是最重要的補給基地,因此除了你說的那些辦法,還需要緊急傳訊飛鷹旅,讓他們放下目前手中的任務全力以赴保障前方的綠洲不被回鶻人破壞,另外通知後勤隨軍人員立即從後方運送清水送上前線,我們十萬大軍絕對馬虎不得,必須做好萬一的準備。”萬毅是越想越覺得哈穆德這一招夠毒,這絕對是兩敗俱傷的打法,一旦水源地被破壞,那麼倒黴的不僅僅是天策軍,更有那些在綠洲生存的百姓遭受池魚之殃,所以萬毅一邊讓劉璇記錄一邊繼續道:“同時傳令全軍,從現在開始對於沿線綠洲的水源要讓隨軍醫生查過之後才能飲用,同時準備水具攜帶清水,並且告訴將士們每日的飲水量減少一半,從我們做起,確保抵達交河城之前不能斷水。”

“大帥放心,我馬上去安排。”劉璇臉色也是變得難看起來,急匆匆從萬毅身邊去往各部隊傳達將令,並且開始動用玄影衛緊急聯繫手段去尋找飛鷹旅,讓蘇小虎儘早去甄別攔截回鶻人可能的行動。

事實上萬毅的舉動在後來挽救了萬千天策軍將士的生命,回鶻王庭一開始雖然沒有采納哈穆德的建議,但是在萬毅的大軍繞過西州朝着交河城緊急開拔的時候開始察覺到天策軍的意圖,但是此時爲時已晚,天策軍的計策在此時已經轉換成陽謀,回鶻人雖然知道對方打的主意就是圍攻交河城王庭所在地,但是依然沒有辦法只能圍繞着對方的指揮棒調動自己的軍隊趕赴交河城附近和天策軍決戰。而在那時回鶻高層纔想起來哈穆德之前的提議,急切之間開始在天策軍大營附近周邊數十里範圍之內投撒毒藥。但是那時候的天策軍早就做好了準備,而且大部分派出去投毒破壞水源的人馬被嚴正以待的飛鷹旅紛紛絞殺,僥倖逃脫的部分人手雖然摧毀了幾處河源和地下泉水,但是此時已經真心投靠的哈穆德卻帶着天策軍找到了另外的水源,由此也開啓了西北地區另外一項劃時代工程的提前推廣和普及,此事暫時不提。

萬毅在和劉璇緊急安排這件事的時候,陌刀營和第十一兵團已經抵達西州境內,如此大規模的軍事行動自然瞞不過身處西州的甲木,不過和甲木這邊緊急部署防禦防止天策軍大規模攻城相比,此時的萬毅已經開始調動軍隊從西州以南繞道而行,沿着西州以南的沙漠邊緣地帶繞過西州防禦中心染後轉道進入交河城附近,由於西州乃至於交河城附近都是依靠天山的雪水融化之後作爲主要水源,所以萬毅之前讓全軍將士攜帶清水的做法算是起了大作用,這在之前雖然西北缺水但是天策軍基本上都是能夠依靠水源地紮營,所以不存在缺水的尷尬。但是在熬過了整整三天沒有任何綠洲的征途之後天策軍大部再次折行向北轉入交河城南部地區,隨着越來越靠近天山山脈,這個狹小的盆地也開始有了生氣,在四月份之後天山的雪水陸續融化,荒漠往北逐漸開始變成草原,而且嫩綠的草芽在春水的滋潤之下開始逐漸冒頭,讓這片盆地真真切切的感受到春天的氣息。而天策軍也久違的找到了新的水源,十萬大軍幾乎是歡呼雀躍的舉杯豪飲,有了水就有了生機,這對於此次十萬大軍的全體將士而言是真正的感同身受。

好好的修整了一天之後,第二天也就是天啓四年四月二十三,萬毅再次揮軍往北突擊,在回鶻王庭反應過來之前出現在他們的眼前,十萬大軍沿着交河城東聯營二十多裡,遠遠的望去一片肅殺之氣讓整個交河城都沉浸在不安之中。交河城由於作爲高昌回鶻的王庭駐地所以這些年以來基本上都是瀰漫在一片和平氣息之中,衆多的回鶻貴族在這裡學會了定居的生活,所以原本只能容納四五萬人的交河城近些年人口數量已經暴漲到七八萬人,城外還有不少回鶻貴族的田莊和牧場,得益於北部天山充沛的水源,這一片不光是遊牧業發達,而且種植業也發展得很好,是西北地區一片難得的魚米之鄉,尤其是北部靠近天山餘脈山腳的地方有一片大澤,也就是後世的羅布泊所在地,這一片水泊給西州和交河城帶來了勃勃生機和富裕,也讓這片地區成爲戰略要地,只要控制了高昌,就能夠扼守絲綢之路東線要衝,同時也掌握了這片物產豐富之地。高昌回鶻就是因爲此地逐漸走向強盛,雖然這些年被打壓但是實力卻不可小覷,畢竟百年的積累擺在那裡。這也是萬毅爲什麼開戰之前讓劉璇告訴所有的將士們拿下交河城之後必須注重繳獲,爲帝國發展帶去足夠的財力的原因所在。

“大帥,我已經將哈勒和哈穆德放了回去,並且遵照指示故意先放了哈穆德,並且讓哈勒看到這一幕。”劉璇在安排完宿營之後找到萬毅彙報之前他釋放哈穆德和哈勒的事情。因爲靠近交河城,所以水源豐富很多,天策軍在宿營的時候劉璇特意和石堅與柴嘉兩人將營寨紮在了附近有河流經過的地方,並且爲了以防萬一,石堅還專門挑了不少會打井的戰士開始在附近準備鑿井。

“哈穆德有說什麼嗎?”萬毅點了點頭,對於哈勒萬毅沒有在意,雖然對方放在回鶻人中也算是才能不錯的人,但是無論其心性還是能力而言,都和哈穆德相去甚遠,只不過哈勒貴爲親王,是回鶻高層之一,此時放他回去除了給回鶻王庭帶過去一個信號,更重要的還是爲徹底收復哈穆德做準備。萬毅料定哈勒爲了擺脫戰敗責任肯定會找一個替罪羊,那麼和他一起被釋放回來的哈穆德就是唯一的人選,這件事由不得他。所以幾乎就在他們兩人走出西征軍大營的那一刻,劉璇這邊就聯繫玄影衛暗衛這邊開始秘密做準備,等待二人翻臉。

“飛鷹旅由消息嗎?”萬毅想了想忽然問道。這件事由不得他不重視,目前自己佔據的地方在交河城以東,除了出於交河城和西州夾擊的尷尬境地之外,最主要的還是整個交河城附近基本的水源都在北部,也就是說如果對方控制住上游的水源地那麼對於天策軍而言將是滅頂之災,甚至有可能爲了水源雙方打一仗,而且搞不好還要動用第七兵團。

“已經有消息了,我已經傳訊讓飛鷹旅全軍前往北部埋伏,如果回鶻軍隊要攔截我們的上游就會面臨飛鷹旅全軍的打擊。”劉璇點點頭道:“我們目前的水源依靠的兩條河流的上游已經全部被飛鷹旅派人守住,不會讓他們摸進去放毒的。”劉璇也對哈穆德之前所說的放毒這一招感到後怕,所以這件事他自然不會放過。

“聯絡趙四,讓他搞清楚此時交河城內的具體情報,既然要執行圍城打援的計劃,那麼不圍城就說不過去了,讓石堅和柴嘉兩人過來吧。”萬毅對於劉璇這種幾乎面面俱到的安排很滿意,這名年輕人跟隨自己在西北這一年多以來成長非常大,已經成爲了一名合格的參謀人員。

劉璇很快去找到石堅和柴嘉,來到帥帳的時候還帶來了玄影衛暗衛送來的情報。趙四那邊因爲提前出發,所以比起繞道的萬毅本部兵馬早先就到了交河城以北的大澤地區,所以對於城內的基本情況很瞭解,而且趙四幾乎就在萬毅這邊剛剛出現在交河城附近的時候就開始命令城內的暗衛送出了最新的情報,甚至包括回鶻人面對萬毅的大隊人馬所做出的緊急部署。

“大帥,這城內還有五萬多王庭禁衛軍,咱們如果分兵圍城的話豈不是給對方機會反擊?”石堅苦笑道:“我不贊同分兵圍城。”不過他還沒說完身邊的柴嘉就搖頭道:“如果我們執行圍城打援就必須要圍住交河城,只有讓回鶻王庭感到交河城朝不保夕而又無法大規模突圍才能夠勒令他們調動所有的兵馬馳援交河城,這樣才能夠給拖把將軍和副帥爭取機會。”

劉璇對於柴嘉的分析很贊同,不過還沒來得及開口萬毅就直接道:“你少算了一個環節,那就是我們背後的西州甲木和剩餘的高昌回鶻所部肯定會趁着我們攻打交河城的時候襲擊我們的背後,因爲他們距離近,所以而且事先已經知道我們來交河城的消息,所以我們目前已經不是要圍城打援,而是在攻城的同時滅掉甲木所部,或者最好的狀況就是逼迫甲木撤回安西回鶻駐地。”

萬毅的自言自語也讓在場的其他三人明白了對方的意圖,所以劉璇疑惑道:“按照大帥的意思是準備調回拓跋將軍,或者說通知拓跋將軍,在甲木率軍攻擊我們的時候伏擊他們?可是要想讓甲木知難而退難度太大,據我所知甲木可是一名宿將,對於目前高昌回鶻境內微妙的局勢自然是非常清楚,所以除非安西回鶻王庭傳令否則的話他肯定不會退兵的。”

“去通知趙四,讓他想想辦法看看能不能調動安西回鶻王庭那邊想辦法調回甲木,如果不行的話那就打掉甲木。去傳訊拓跋思繼,讓他尋找主力部隊東南附近埋伏,我估計不錯的話甲木最快三天時間就會抵達交河城,而我們爲了不給對方發現我們的機會,所以明早開始陌刀營和十一兵團兵分兩路,從東南兩個方位攻擊交河城。你們兩位記住,別真的衝進城去,要讓他們感覺到壓力。”萬毅想了想之後開始下達軍令,對於圍城打援的戰法石堅和柴嘉自然明白其中奧妙,所以具體細節也不需要萬毅去特意安排,所以在下達完軍令之後繼續道:“參謀長親率兩萬精銳在西北兩個方位遊弋,截殺對方大規模出城人員,要造成一個假象,那就是我們雖然沒辦法將交河城圍的水泄不通,但是他們大規模的人員出城是肯定不可能的,這樣才能夠讓回鶻王庭的人生出死守城池然後調動兵馬圍殲我們的可能。”

第六百二十五章 八萬戰俘第四百六十四章 收穫巨大第九十八章 趁亂打劫(上)第四百七十一章 最後的回鶻人第二百六十五章 佯攻長沙第二百九十章 編修唐史第四百一十七章 海軍東征(上)第三十九章 塵埃落定第三百四十九章 河西一統第六百零九章 中央突破第七章 坩堝鍊鐵第五百七十八章 新一代帝國公民第五百八十二章 錢莊改革第四百三十七章 兵出焉耆第四百八十九章 以逸待勞第二百一十章 釣餌戰術(下)第三百一十一章 海洋財富第三百四十九章 河西一統第三百九十七章 于闐國滅(四)第二百六十一章 南追北搶第九十二章 城郊之戰(二)第一百三十九章 李存孝之死第一百二十七章 西北戰起(中)第一百四十九章 河中底定第二百二十二章 主力南歸第五百四十四章 重工業的出路第一百章 關中發展(一)第二百四十二章 兩線戰略第二百三十五章 登基開元(中)第三十九章 塵埃落定第二百二十四章 兵臨德州第四百三十四章 一戰定高昌(上)第五百七十六章 鐵血手腕第四百零六章 請君入甕(中)第四百七十一章 最後的回鶻人第三百零六章 洱海平復第四百六十六章 黑水河之戰第五百三十四章 掃蕩鹹海第九十五章 城郊之戰(五)第三百七十二章 諸教隱沒(下)第一百零二章 關中發展(三)第五百三十二章 西北經濟發展計劃第二百四十七章 是勝是負第二十七章 選拔出徵第五百八十九章 一觸即散第一百四十章 以義之名第二百四十六章 突襲洪州第六百零三章 東和西打第五百九十七章 絕境求生(下)第三百七十四章 沙洲政變第四百二十三章 兵出鳳凰城(下)第五百一十章 狂飆突進(下)第一百七十一章 南守北攻(下)第六百零七章 泰西大戰第四百四十四章 瀚海難幹(四)第三十章 長安之戰(下)第四百六十五章 駕臨安西第二百四十章 行業准入資質第九十四章 城郊之戰(五)第三百八十三章 合二爲一第二百八十六章 牂牁消亡(下)第三百零三章 長金線開工第一百零九章 軍政聯席會議第六百一十六章 偷樑換柱第四百四十七章 瀚海難幹(七)第二百九十七章 出雲級的威力第一百七十五章 契丹之殤第五百七十四章 接任大典第五百二十章 持節巴格達第五百四十二章 南洋大探險第四百四十六章 瀚海難幹(六)第五十九章 拓跋思恭之死第五百三十九章 內部發展第四百一十五章 歸義軍的落幕第二百七十六章 兵臨潮州第四百四十六章 瀚海難幹(六)第五百一十九章 馬穆魯克的無奈第四百二十七章 突襲交河城(下)第四百三十章 反戈一擊第五百八十一章 坐觀成敗第二百八十九章 西南最後一個漢人藩鎮第四百七十七章 轉戰安集延第八章 變局開始第一百二十七章 西北戰起(中)第一百三十三章 收復河西(四)第四百九十六章 換得胡酋慰國人第二百五十六章 大祚榮的心思第六百二十一章 攻佔王宮第一百九十一章 荊南大戰第五百三十章 西南工業基地第二百九十二章 承前啓後(上)第五百六十八章 下一任首相第六百二十章 拜占庭之戰第三百一十九章 達韃大戰第六百零八章 東西對進和中央突破第一百六十一章 南北對峙的雛形第五百一十三章 收復薩法爾第四百四十一章 瀚海難幹(一)第四百五十五章 冤家路窄第五百三十二章 西北經濟發展計劃
第六百二十五章 八萬戰俘第四百六十四章 收穫巨大第九十八章 趁亂打劫(上)第四百七十一章 最後的回鶻人第二百六十五章 佯攻長沙第二百九十章 編修唐史第四百一十七章 海軍東征(上)第三十九章 塵埃落定第三百四十九章 河西一統第六百零九章 中央突破第七章 坩堝鍊鐵第五百七十八章 新一代帝國公民第五百八十二章 錢莊改革第四百三十七章 兵出焉耆第四百八十九章 以逸待勞第二百一十章 釣餌戰術(下)第三百一十一章 海洋財富第三百四十九章 河西一統第三百九十七章 于闐國滅(四)第二百六十一章 南追北搶第九十二章 城郊之戰(二)第一百三十九章 李存孝之死第一百二十七章 西北戰起(中)第一百四十九章 河中底定第二百二十二章 主力南歸第五百四十四章 重工業的出路第一百章 關中發展(一)第二百四十二章 兩線戰略第二百三十五章 登基開元(中)第三十九章 塵埃落定第二百二十四章 兵臨德州第四百三十四章 一戰定高昌(上)第五百七十六章 鐵血手腕第四百零六章 請君入甕(中)第四百七十一章 最後的回鶻人第三百零六章 洱海平復第四百六十六章 黑水河之戰第五百三十四章 掃蕩鹹海第九十五章 城郊之戰(五)第三百七十二章 諸教隱沒(下)第一百零二章 關中發展(三)第五百三十二章 西北經濟發展計劃第二百四十七章 是勝是負第二十七章 選拔出徵第五百八十九章 一觸即散第一百四十章 以義之名第二百四十六章 突襲洪州第六百零三章 東和西打第五百九十七章 絕境求生(下)第三百七十四章 沙洲政變第四百二十三章 兵出鳳凰城(下)第五百一十章 狂飆突進(下)第一百七十一章 南守北攻(下)第六百零七章 泰西大戰第四百四十四章 瀚海難幹(四)第三十章 長安之戰(下)第四百六十五章 駕臨安西第二百四十章 行業准入資質第九十四章 城郊之戰(五)第三百八十三章 合二爲一第二百八十六章 牂牁消亡(下)第三百零三章 長金線開工第一百零九章 軍政聯席會議第六百一十六章 偷樑換柱第四百四十七章 瀚海難幹(七)第二百九十七章 出雲級的威力第一百七十五章 契丹之殤第五百七十四章 接任大典第五百二十章 持節巴格達第五百四十二章 南洋大探險第四百四十六章 瀚海難幹(六)第五十九章 拓跋思恭之死第五百三十九章 內部發展第四百一十五章 歸義軍的落幕第二百七十六章 兵臨潮州第四百四十六章 瀚海難幹(六)第五百一十九章 馬穆魯克的無奈第四百二十七章 突襲交河城(下)第四百三十章 反戈一擊第五百八十一章 坐觀成敗第二百八十九章 西南最後一個漢人藩鎮第四百七十七章 轉戰安集延第八章 變局開始第一百二十七章 西北戰起(中)第一百三十三章 收復河西(四)第四百九十六章 換得胡酋慰國人第二百五十六章 大祚榮的心思第六百二十一章 攻佔王宮第一百九十一章 荊南大戰第五百三十章 西南工業基地第二百九十二章 承前啓後(上)第五百六十八章 下一任首相第六百二十章 拜占庭之戰第三百一十九章 達韃大戰第六百零八章 東西對進和中央突破第一百六十一章 南北對峙的雛形第五百一十三章 收復薩法爾第四百四十一章 瀚海難幹(一)第四百五十五章 冤家路窄第五百三十二章 西北經濟發展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