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七章 工業擴張(上)

蘇小虎在弓月城鬧出天大動靜之後帶着飛鷹旅硬生生的從城內殺出,沿途所到之處血流成河,所有的飛鷹旅戰士都成了讓所有人驚懼的劊子手,屠刀舉起的時候讓猝不及防的葛邏祿人根本來不及反應就直接倒在了噴射出來的子彈之下。在激戰之中蘇小虎甚至還有空摸到趙四所在的暗堡之中詢問對方是否要和自己一起撤出去,被趙四一個白眼翻回去也不多言飛鷹旅鐵血無情的從城牆之處殺出來之後還直接將城牆炸塌藉此阻攔後續葛邏祿人的追擊。出城之後的飛鷹旅等於是龍入大海再也沒有了束縛,那些依據着弓月城居住的城外部落大部分還不清楚城內發生了什麼,而少部分反應過來的卻沒有辦法和一千多人的飛鷹旅相抗衡,被蘇小虎成功逃脫。這件事將葛邏祿部落徹底掀翻了,博斯騰的死亡不僅僅宣告着葛邏祿妄圖對抗大唐的野心迅速破滅,而且還迫使葛邏祿部落因爲爭奪汗位出現了巨大的波動,權利的真空讓此前葛邏祿人的佈置差點毀於一旦。而等到後續繼位的葛邏祿新大汗成功坐穩位置的時候整個西北都已經度過最寒冷的冬季,在親衛營日夜戒備了近三個月之後一場大戰隨即在西北展開,只不過那時候李飛雪面臨的敵人卻意外的變成了薩曼人和李玄清之前一直擔憂的天方教教徒,整個天方教世界從那時候開始正式介入了和大唐的戰爭。

只不過在蘇小虎撤出弓月城的時候遠在長安的大唐帝國大本營內,李玄清已經主持召開了新一年的帝國會議。從大唐帝國建立到現在這種一年一度的帝國會議已經連續開了五屆,而每一年的帝國會議都會起到對帝國一整年工作的指導意義。所以計劃所有人都在正月十六這天眼睛盯着長安,而長安內的所有各大豪門和無數的百姓也都在盯着皇宮方向。

長慶殿內李玄清看着一府一院一閣三大機構的要員濟濟一堂坐滿了已經改裝裝修過的長慶殿大會議室也是忍不住感慨萬千,自己這一手締造的帝國如今已經走上了正軌,三大機構已經逐步成熟,就連最後成立的律法院也在杜讓能這五年來無休無止的加班當中將律法院的機構鋪設到帝國的主要省份,甚至最先發展起來的北方各省已經普及到各州縣了,成熟的律法體系的建立健全對於處理官員腐化和民間矛盾起到了極大的作用。所以當杜讓能開口彙報律法院去年的工作總結和今年的工作安排的時候,李玄清忍不住站起身來朝着這位昔日從長安舊官員體系中挖出來的律法院首席大院正鞠躬,正是這位最低調的院正大人常年全國各地四處就地監督纔有了這幾年律法工作取得飛速進展,讓帝國上下各個階層認同帝國律法神聖不可侵犯,要知道跟隨李玄清起家的這一批開國元勳當中很多人的親戚子弟都因爲最先接觸新的思想而發家致富,但是其中有多少問題就連李玄清自己都無法想象,而杜讓能領導的律法院卻不間斷的利用李玄清賦予的律法獨立的權力硬生生的將這股苗頭壓了下去,剛正不阿加上對於律法工作富有遠見卓識讓杜讓能的律法院成了維護公平正義的聖地。李玄清的這一躬讓杜讓能不知所措,但是在場的所有人卻都是同聲鼓掌應和。

“讓能兄不必有所顧慮,我李玄清是代表大唐全體臣民爲你和律法院全體同仁能夠取得的這些成就而感到高興,你們的工作體制越完善,律法院的工作越細緻就代表着我大唐百姓的公平正義越能夠得到伸張。”李玄清朗聲說道:“所以,對於律法院我只有一句話,要堅持原則,維護正義,讓百姓有法可依,讓權貴有法約束,讓世間有法肅清,讓帝國有法長存。”李玄清的話語讓杜讓能和陪同他來開會的幾位律法院新人臉色通紅,李玄清的當衆表態就等於是說大唐的這位皇帝陛下對於律法院的工作很滿意,不會介意自己去年一年以來拉下了多少權貴子弟和貪污官員。所以就連一向低調的杜讓能都是直接站起身來肅然道:“請皇上和諸位同僚放心,律法院必定誓死踐行皇上所言,以身作則,維護公平正義。”

“好了,坐下吧,讓能兄。”李玄清擺擺手之後繼續道:“經濟發展和帝國開疆拓土如今我們都做得很好,但是這中間有多少權力腐敗和欺壓百姓的事情出現呢?我們又該如何防止我們身邊的人去爲禍百姓,撬動帝國的根基呢?我需要一個健全的律法體系,需要依法治國。這是我等坐在這裡談論天下大事的根本所在。”

“皇上說的是,律法體系需要健全,我律法院負責監督各地,同時也希望警衛部和內閣的廉政公署監督我們律法院的工作,這樣一來才能夠將依法治國真正的貫徹下去,權力平衡。”杜讓能的話引起了在場所有人的共鳴,權力平衡和互不干涉原則是大唐政治構架的基礎之一,相互牽制相互制衡,權力才能夠真正落實到實處。所以李玄清看向杜讓能的眼神更加讚賞。該不愧是說自己回到了這個最耀眼的時代的吧,三權分立是自己一直想要確立的政治根基,但是這需要所有人都有這方面的意識。而在中央集權正處於蓬勃發展的時候自己嫁接過來三權分立老實說他自己都不清楚這到底能不能成功。但是今天看了杜讓能的表現李玄清終於放下了心思。

律法院的彙報給了天策府和內閣開了一個好頭,而李玄清則是一邊聽一邊點頭,總參那邊去年一年軍隊三面開戰,東面三韓被成功剿滅,整個半島都被納入到帝國的版圖之中,在高思繼持續不斷的鎮壓之後,軍管區已經全面實施內政改革,等到內閣來年派人接收之後大唐的東面疆域必然可以直接抵達扶桑外海。而藏區那邊的戰鬥雖然因爲地形和氣候的原因進展緩慢,但是不論是陳宇還是薛洋都是連戰連捷,藏區本來就人口稀少,吐蕃衰落之後總體的趨勢已經不可逆轉,雖然內閣那邊對於暫時將藏區納入到帝國的版圖之中還有疑慮,但是究其主要原因還在於藏區相比西北收入更少,如果真的納入到帝國版圖只怕需要投入天量的資金和人力才能夠完成管理。不過這畢竟和軍方關係不大,軍方的計劃是在天啓五年完成整個藏區的收復。而在對於所有人都關心的西北,總參那邊出人意料的意志非常堅定,昔日大唐安西大都護帳下所有的領地、附庸勢力範圍和羈摩州所有區域都將在天啓五年收復完畢。而且爲了加快進程,總參那邊已經開始着手讓海軍立即拿出組建西洋艦隊的計劃,必要的時候直接排除海軍艦隊襲擊和佔領沿海要地,協助西北那邊的軍事行動。不過徐天翔說完這些之後卻和楊天成等人對視一眼,總參的計劃中西洋艦隊的組建還有另外一重目的,那就是以軍方行動來掠奪西洋沿岸各國的財富補助帝國龐大的戰爭開支。畢竟越過疏勒那邊的戰鬥就已經是在和天方教世界也就是大食帝國相碰撞。兩大帝國相互之間一旦發生戰爭必然是曠日持久,所以需要的戰爭支出必然也會十分龐大。爲了未雨綢繆,在李玄清之前的暗示之下,胡小四的玄影衛秘密人員跟隨龍三在經過一年的偵查之後終於得到了確切答覆,所以總參纔會在西線戰事和藏區那邊都沒有結束的時候決定啓動西洋艦隊的建設工作,並且要求郭崇韜調集最精銳的人員快速完成打到出海作戰的目的。不過徐天翔瞞得過岑天時等人卻逃不過李玄清的法眼,對於後世支撐起第一世界帝國稱霸七海百年之久的那片膏腴之地,李玄清沒有絲毫擔憂,只是淡淡的看了一眼離自己最近的陳凡,後者卻是尷尬不已,但是卻目光堅定的看着李玄清,表示自己也贊同。

“好了,總參的這個西洋艦隊計劃可以通過,但是對於海軍必須要有明確的計劃,西海那邊需要抽調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去拓建新的港口城市,而且在南洋艦隊尚未拿下滿剌加作爲自己的基地之前,西洋艦隊的建設費用需要你們總參自己想辦法。”李玄清的話差點讓在場的幾位軍方大佬集體暈倒,自己想辦法?總參能拿出什麼辦法?難不成去搶?不過隨即心思最活絡的王厚純明白過來,拉了一把剛要說話的徐天翔接過話茬道:“請皇上和首相放心,費用內閣先行墊付,我們總參打借條,保證半年之內全部還清,而且還有利息。”

“哈哈,厚純這可是你說的,利息就算了,財政部可以安排一部分海軍特別債券,你們記得按時還上就可以了。”原本還打算追問西洋艦隊爲何突然決定建設的岑天時一聽李玄清說費用讓軍方自己想辦法頓時樂的連自己的問題都忘了,直接笑眯眯的開口道。

“好了,終於輪到我們內閣了。皇上你今年安排的彙報秩序我們內閣很吃虧啊,怎麼排到最後了?慕容你們幾個怎麼不提醒我一下?”岑天時見到徐天翔示意自己已經彙報完畢之後開口笑道,不過很顯然內閣去年的戰績突出所以岑天時是難得的和李玄清開起了玩笑。

“內閣去年一年基本完成了五年計劃的開端工作,整個北方工業帶所羅列的重工業門類我們已經基本佈置齊全,而且圍繞着北方三大工業基地和兩大原材料基地也已經形成了自己的規模。一句話,那就是成績斐然,算是成功的開了個好頭。”岑天時一邊讓身邊的慕容瀚海和祁宏等人接着詳細介紹一邊笑道。他沒有理由不興奮,畢竟北方工業帶從關中到渤海灣沿途數省無數個城市一年時間基本布點完畢,剩下的就是完善和加強了。而且隨着西征軍的節節勝利,大量的財富運回中原之後充足的貨幣供應之後這種發展的速度變得更快。

李玄清和其他人不一樣並沒有仔細的去聽這些數據,而是對於財政部的今年工作計劃思考之後開口道:“財政部要和錢莊那邊安排研究調研,我們的貨幣供應量是否能夠跟得上經濟發展的速度,這件事需要作爲錢莊今年的一個工作重點,其重要性不下於你們在西北那邊開設分部。”在各式各樣的新式名詞逐步被大家理解之後,帝國的金融工作算是在李玄清的耳提面命之下發展迅速,李玄清從後世帶來的金融經驗和案例被逐步的灌輸給了大家,至少現在的錢莊已經具備了調整帝國金融和經濟發展的能力。

“皇上的意思是我們的貨幣發行的不夠?”岑天時有點面色古怪道。在他的印象中錢莊幾乎是沒得到一兩黃金和白銀都會按照比例發行相應的唐幣投入市場,怎麼會出現貨幣不夠呢?而且貨幣不夠和經濟發展有多大關係?

“你們最好在三月份之前給我一個準確的調查報告。”李玄清擺擺手示意會後和岑天時解釋然後盯着殷紅林道。這位錢莊的掌門人現在對於金融的造詣已經非常專業了。所以在李玄清開口之後殷紅林微一沉吟之後立即道:“我明白,皇上放心,這件事我會想辦法儘快調查清楚的。按照我們錢莊統計的唐幣投放量計算其實應該沒有太大的問題的,不知道皇上從何得知我們的貨幣供應量不夠的?”

“你們少算了我們現在已經展開的唐幣圈,也就是說有部分唐幣滯留在帝國境外沒有迴流。”李玄清知道殷紅林那邊有統計,而且自己所言其實也不是主要原因,貨幣不夠其實和錢莊儲存的黃金數量有關。雖然西北那邊已經打通了,但是在戰爭狀態除了繳獲很難有真正的黃金流入中原。而內地金銀礦數量少,無法真正起到供應作用。這樣下來唐幣發行量肯定跟不上經濟發展的速度。這也是李玄清知道總參那邊的想法之後反而點頭的原因所在。內部不夠那就去搶外部的,至少自己現在沒有弄出通貨膨脹那就問題不大。

“內閣下一項計劃就是新增行省的問題,除了三韓那邊成立朝鮮省之外,西北新收復的安西將分爲三個省,南部爲于闐省,東部高昌就地組建高昌省,區域劃分囊括播仙鎮周邊區域和于闐省相鄰,安西大部組建安西省。北部雙河都督府以北,庭州到整個草原地帶組建北庭省。”岑天時見到李玄清說完之後說出了此次西北那邊行政區劃最大的一個問題。

第五百二十七章 場面壓制第五百二十七章 場面壓制第九十一章 城郊之戰(一)第九十五章 城郊之戰(五)第二百八十八章 潯州之戰第一百六十八章 鐵路動脈(下)第一百六十八章 鐵路動脈(下)第四百六十二章 摧枯拉朽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秦的戰前會議第一百九十章 組建海軍(下)第一百四十二章 偷襲太原府第六百章 工業擴張第四百七十四章 勃達嶺大捷(上)第四百九十五章 烈烈唐風第一百六十章 平定幽州第一百七十九章 京杭大運河(二)第二百四十四章 渡江作戰第四百六十章 水落石出 (上)第五百七十章 天啓十一年第一百零五章 兩世緣定第一百四十九章 河中底定第一百一十九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二)第二百七十三章 半渡而擊第五百二十七章 場面壓制第八十三章 疲敵之計第十二章 三年學藝(上)第五百零九章 狂飆突進(上)第三百三十四章 漢化政策第二百二十三章 一敗塗地第二十二章 突擊強化(四)第四百五十章 再起戰端第三百四十九章 河西一統第三百八十五章 拖後腿第五百七十五章 圖窮匕首現第三百零一章 攻入南詔第四百七十一章 最後的回鶻人第二百二十九章 德州角逐第四百四十章 三路出擊第五百七十一章 新舊交替第八十二章 夏州易幟(下)第七十五章 關中開始第十九章 突擊強化(一)第二百三十八章 新式武器第三十七章 打出來的交情第二十六章 聯軍大營第一百一十五章 整編授銜(上)第三百二十一章 北部建省第五百五十章 黠戛斯建國(上)第一百六十七章 鐵路動脈(中)第二百七十章 決戰嶺南第一百四十五章 釜底抽薪(下)第一百九十八章 綿州之戰(三)第六百一十二章 埃及大戰(上)第一百二十九章 原州大捷第二百三十一章 中原光復第五百三十六章 以戰止和第一百一十一章 大唐錢莊(中)第一百四十章 以義之名第四十八章 河套大戰(下)第二百八十五章 牂牁消亡(中)第一百一十六章 整編授銜(下)第二百二十六章 洛陽攻堅戰第四百九十五章 烈烈唐風第五百零八章 以打促和第五百八十九章 一觸即散第一百八十九章 組建海軍(上)第三百一十三章 兩岸曉煙楊柳綠第四百三十六章 一戰定高昌(下)第二百六十三章 錢鏐渡海(下)第四百六十八章 分路出擊第一百八十八章 刺殺敬翔第二十六章 聯軍大營第三百八十二章 工業革命與五年計劃第二百五十九章 靺鞨參戰第四百八十三章 兩部合一(下)第二百章 要當父親了第二百五十九章 靺鞨參戰第五百二十二章 西南經濟刺激計劃第六百零四章 海上游擊戰(上)第五百一十二章 決死一戰(下)第四百一十七章 海軍東征(上)第三十八章 篝火舞會第一百三十四章 收復河西(五)第一百五十二章 滄州之戰(一)第三百六十一章 清水河之戰(四)第五十八章 跨州救援(下)第五百零二章 穿越沙漠的巨龍第二百零九章 釣餌戰術(上)第五百三十二章 西北經濟發展計劃第二百零七章 天策大義第三百五十章 首鼠兩端第五百九十八章 梭魚島和臥龍港第四百六十九章 俱毗羅之戰(上)第四百八十七章 新的開始第五百四十一章 民族大融合第八十三章 疲敵之計第三百八十六章 千里不留行第三百一十三章 兩岸曉煙楊柳綠第四百八十二章 兩部合一(中)第三百五十七章 大漠諜影
第五百二十七章 場面壓制第五百二十七章 場面壓制第九十一章 城郊之戰(一)第九十五章 城郊之戰(五)第二百八十八章 潯州之戰第一百六十八章 鐵路動脈(下)第一百六十八章 鐵路動脈(下)第四百六十二章 摧枯拉朽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秦的戰前會議第一百九十章 組建海軍(下)第一百四十二章 偷襲太原府第六百章 工業擴張第四百七十四章 勃達嶺大捷(上)第四百九十五章 烈烈唐風第一百六十章 平定幽州第一百七十九章 京杭大運河(二)第二百四十四章 渡江作戰第四百六十章 水落石出 (上)第五百七十章 天啓十一年第一百零五章 兩世緣定第一百四十九章 河中底定第一百一十九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二)第二百七十三章 半渡而擊第五百二十七章 場面壓制第八十三章 疲敵之計第十二章 三年學藝(上)第五百零九章 狂飆突進(上)第三百三十四章 漢化政策第二百二十三章 一敗塗地第二十二章 突擊強化(四)第四百五十章 再起戰端第三百四十九章 河西一統第三百八十五章 拖後腿第五百七十五章 圖窮匕首現第三百零一章 攻入南詔第四百七十一章 最後的回鶻人第二百二十九章 德州角逐第四百四十章 三路出擊第五百七十一章 新舊交替第八十二章 夏州易幟(下)第七十五章 關中開始第十九章 突擊強化(一)第二百三十八章 新式武器第三十七章 打出來的交情第二十六章 聯軍大營第一百一十五章 整編授銜(上)第三百二十一章 北部建省第五百五十章 黠戛斯建國(上)第一百六十七章 鐵路動脈(中)第二百七十章 決戰嶺南第一百四十五章 釜底抽薪(下)第一百九十八章 綿州之戰(三)第六百一十二章 埃及大戰(上)第一百二十九章 原州大捷第二百三十一章 中原光復第五百三十六章 以戰止和第一百一十一章 大唐錢莊(中)第一百四十章 以義之名第四十八章 河套大戰(下)第二百八十五章 牂牁消亡(中)第一百一十六章 整編授銜(下)第二百二十六章 洛陽攻堅戰第四百九十五章 烈烈唐風第五百零八章 以打促和第五百八十九章 一觸即散第一百八十九章 組建海軍(上)第三百一十三章 兩岸曉煙楊柳綠第四百三十六章 一戰定高昌(下)第二百六十三章 錢鏐渡海(下)第四百六十八章 分路出擊第一百八十八章 刺殺敬翔第二十六章 聯軍大營第三百八十二章 工業革命與五年計劃第二百五十九章 靺鞨參戰第四百八十三章 兩部合一(下)第二百章 要當父親了第二百五十九章 靺鞨參戰第五百二十二章 西南經濟刺激計劃第六百零四章 海上游擊戰(上)第五百一十二章 決死一戰(下)第四百一十七章 海軍東征(上)第三十八章 篝火舞會第一百三十四章 收復河西(五)第一百五十二章 滄州之戰(一)第三百六十一章 清水河之戰(四)第五十八章 跨州救援(下)第五百零二章 穿越沙漠的巨龍第二百零九章 釣餌戰術(上)第五百三十二章 西北經濟發展計劃第二百零七章 天策大義第三百五十章 首鼠兩端第五百九十八章 梭魚島和臥龍港第四百六十九章 俱毗羅之戰(上)第四百八十七章 新的開始第五百四十一章 民族大融合第八十三章 疲敵之計第三百八十六章 千里不留行第三百一十三章 兩岸曉煙楊柳綠第四百八十二章 兩部合一(中)第三百五十七章 大漠諜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