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雄州的屠殺(下)

蒙古人的殘酷屠戮大大震驚了董俊,這段時間匡國軍本來已經在冀中地區恢復了秩序,但是隨着蒙古人的屠刀相向,當地百姓再一次流離失所,哭聲盈於原野。

無奈之下,他急匆匆的從保州前線趕回雄州,並在這裡見到了也古。向他勸說現在冀中地區剛剛重新評定,民心尚且不穩,如此大肆屠戮,恐傷本地民氣,屆時對於蒙古更加不利。

“我軍乏食,你也知曉,想要我軍不傷民氣,倒也並非無法,只需兩件事便可。”也古甚至懶得說漢語了,只叫翻譯幫忙:“第一件事,你去說服高俊,讓他立刻退回山東,不要在河北開戰。第二件事,你使個法術,讓我軍四萬餘人直接飛到河間府那裡,如果能辦到這兩件事,我麾下大軍絕不吃你家一粒糧。”

董俊瞠目結舌,只能諾諾而退。

也古瘋了,他自己也知道不該如此絕情,但是,前線的戰局讓他心急如焚,根據最新戰報,木華黎已經戰敗退入邢州,而那裡被高俊重重包圍。一旦木華黎有個三長兩短,也古簡直不敢想象之後會發生的事情。

這個高俊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僅憑几個村的地盤兒,通過十年摸爬滾打就已經成爲了一方豪強,甚至足以反攻河北,如果把整個金朝都交付於此人,天下還有蒙古人的活路嗎?

“告訴將士們,不要心慈手軟,我們此時如果不狠一點,等到幾年之後,那些漢人披着全副盔甲,到草原上減丁燒荒的時候,對我們是一點也不會留情的!現在不狠狠的殺他們,他們就會來殺咱們!”

蒙古軍隊兇殘的屠殺爲他們爭取了大量糧食,已經有四五千人越過冀中,加入到河北戰局當中,到了這裡,他們更是蛟龍入海。既然這一片已經叛亂叢生,自然也就沒有對當地百姓放過的道理,就像黃承舊建言獻策的那樣,殺光燒光搶光吧!

但是,還有不少蒙古軍隊停滯在冀中地區,他們預計還要四五日纔會全部離開,董俊一想到這羣吃人的惡魔還要在這裡呆上幾日,心裡就一陣陣的發痛。

想當初,爲了保全居民,延續宗族,得知蒙古人對投降者概不殺害之後,董俊才舉族降蒙。蒙古人果然如約守信,對當地不加一簇,還給了董俊極大的便利,讓他治理百姓,籤軍養兵,納粟理財。

匡國軍在這樣的背景下建立,董俊對蒙古一直也是忠誠勤勉,可是,蒙古的擴張之路屢屢受挫,進入山東之後,董俊也見識到了蒙古人對反抗者的兇殘無情,以及高俊水平極高的地方治理。

尤其是在泰山被俘後,他親眼見到了高俊此人,這個高俊出乎意料的年輕,但是卻做下這般事業,日後的前途,董俊實在無法估量。在當時,他還覺得高俊未必對付得了蒙古人,最後大約也會投降,然後做一個不亞於劉伯林史秉直一樣的高官,但是現如今很明顯,高俊絕對不會向蒙古投降,甚至於他一方勢力就足以向整個蒙古發起挑戰。

這終於使他在內心產生了動搖,現如今,蒙古在河北已經遭遇了無法解決的麻煩,但他們的兇橫殘暴卻又高出了一層。這讓董俊不敢想象以後的日子。

在這種情況下,董俊突然意識到了一個從未設想過的道路。

這麼想着,他匆匆穿好衣服,讓僕役趕緊去找他手下的幾名將軍過來。

也古還並不知道他即將遭遇什麼,他此時還在關心南線,儘管邢州已經被團團包圍,但是城裡畢竟有三萬大軍,又填充了不少民夫,守衛還是非常嚴密的,高俊手頭暫時沒有火炮,也不願意讓手下的軍隊去啃城牆,雙方還在對峙。

而在外線高俊緊密的觀察着三模合所率領的那一萬蒙古騎兵的動向,城內三萬,城外一萬,一個不當心,這兩支軍隊產生的強大沖擊力就足以撕破包圍圈,甚至讓高俊全軍盡喪於邢州城下。

爲了減小這種可能性,現在是工兵們展現他們技術的時候了。就在包圍的四天內,木華黎驚訝的發現,光軍居然在城外修建了圍繞整座城池的反騎兵設施,溝濠,拒馬,鹿角一應俱全,上面還架設着不少噴火槍,敵軍士兵在上面巡邏守衛,這足以應對蒙古大軍的衝擊。

更讓人感覺不妙的是溝濠後面架設的巨型硬弩,木華黎也見過這東西,這種巨型弩機架設困難,而且不方便移動,所以儘管威力巨大,卻一直是一種雞肋。可是,現在這樣的弩機卻恰到好處,蒙古軍隊不會穿牆術,必須要從城門出來,而幾架這樣的弩機足以封鎖整個城門。

這是工兵的傑作,儘管炮兵部隊受到了重大損失,但是工程部隊毫髮無損,他們立刻加快速度先行趕到邢州城下,指導士兵施工建立有效的反騎兵措施。

林一舟所率領的大型弩機部隊也成功的先炮兵一步趕到,弩機雖然同樣拆卸費力,比起上千斤的大炮總是容易許多,現如今這些有效的武器佈置在這裡,讓高俊終於解決了城內騎兵一涌而出的麻煩。

雖然兩萬蒙古騎兵一起衝鋒的威力很強,但是由於城門限制,這樣的景象根本不可能出現,光軍只要能夠及時反制,在敵軍出城之際立即發動反擊,就足以將那些騎兵堵截在城牆之下。

光軍立刻發動反制,也派出騎兵作爲獵殺隊,襲擊那些到處搜刮,無惡不作的蒙古馬賊,運氣好的情況下,能夠將整羣整羣的強盜直接送進地獄,但也有時會招惹出成百上千的蒙古軍隊,這時就輪到光軍騎兵倒黴了。

三模和在積極的遊走,但光軍也一刻不停歇的反制騷擾,高俊知道,三模合的軟肋也是給養,草原放牧不可能讓牛羊只啃一塊草皮,用不了兩天,這裡就會寸草不生。同樣,蒙古人那套因糧於敵到處劫掠的戰爭方式也要求軍隊必須不斷的遊走節律,不可能圍着高俊不停的轉圈。

高俊要通過主動出擊,逼迫他的對手,讓三模和糧食匱乏,不得不退避。

第十章 李世昌遊說治軍,蒙古軍掣肘地道(下)第十七章 進與守(上)第二十章 深情寄(下)第十二章 奮進的義軍(下)第十九章 馮叔至豪取堅城,鹹得不青田喪命(上)第七章 關於暫時放棄沂州和保衛根據地的兩個文件(上)第十九章第十九章 一些微妙變化(上)第十六章 愛恨河坊街(下)第五章 散漫與果決(上)第二十三章 吏員(上)第十章 抹不去的污點(下)第十八章 我得則利,彼得亦利者,爲爭地(下)第十六章 火銃兵(下)第十七章 濱州混戰(上)第十九章 縱馬嶺(上)第十五章 慶新春羣英共歡宴,備戰事諸將再練兵(上)第四章 日費千金,然後十萬之師舉(下)尾聲第十章 愛情與瞭解 不一定關聯(下)第五章 貨物(上)第二十一章 死囚牢(上)第十三章 出其所不趨,趨其所不意(上)第十章 勾腸債務(下)第十九章 敵與友(上)第二十三章 四海一心:決戰的最高戰略(上)第四章 臨安暗流 宿遷烽火(下)第十一章 土地(上)第十一章 陸娘(上)第十七章 潘彥真的詢問(上)第七章 曬網村逆擊戰(上)第八章 撤退與堅持(下)第六章 血銀(下)第二章 醉中看劍,再動星文(下)第二十二章 太平軍南線大戰,盧鼓椎語涉謗譏(上)第五章 範紹光的火銃(上)第二章 必須注意經濟工作(下)第三章 南宋的混亂(上)第十八章 十面埋伏大將名(下)第二十四章 懸崖勒馬也王爺(下)第二十章 耍雜技袁鏡變隊形,出奇跡太平夜踹營(下)尾聲第二十二章 文資與武職(下)第一章 赤紅血(上)第八章 遵循良心的義務(下)第十四章 散(下)第十五章 知吾卒之可以擊,而不知敵之不可擊(上)第九章 地裂莒州(上)第二章 劉家渡突襲戰(下)第六章 彩票法令(下)第一章 羊(上)第一章 幸運與善良無關(上)第十九章 波濤誓,山石銘(上)第十三章 內侍局(上)第十三章 妥協(上)第八章 商業法令(下)第二十三章 匡國軍堅守冀中,高太尉,以步克騎(上)第二十章 衝鋒與後撤(下)第七章 說不出的想法(上)第八章 故?新?追(下)第十八章 新顏換(下)第二十四章 虛景實情(下)第六章 貨物(下)全書大結局(迫真)第二十章 俘虜法令(下)第一章 意外的故人(上)第七章 邢州的首戰(上)第四章 日費千金,然後十萬之師舉(下)第十六章 苦?甜?怨(下)第二十四章 法?理?情(下)第九章 勾腸債務(上)第二十三章 亭亭山殲滅戰(上)第十三章 方向調整(上)第十五章 霸州的起義(上)第二十四章 匡國軍堅守冀中,高太尉以步克騎(上)第八章 血戰小清口(下)第十三章 狂夫瞿瞿(上)第十二章 奮進的義軍(下)第一章 羊(上)第三章 商業(上)第八章 鑄爐(下)第三章 衆將士灑淚別親,大本營圖畫中原(上)第十章 血酬(下)第十二章 鄭昭先兩覲見聖主(下)第二十一章 住房(上)第二十四章 吏員(下)第二十二章 騎兵(下)第二十四章 千萬人的復仇(下)第五章 大興府(上)尾聲第十六章 熬不過的非議(下)第九章 飛針走線(上)第五章 彩票法令(上)第十二章 剋日平雲潘彥真(下)第十一章 土地(上)第二十章 決勝胥浦橋(下)第十章 威震應州李雲龍(下)第十三章 村莊(上)第十一章 競速寶勝(上)第二十三章 血冤(上)
第十章 李世昌遊說治軍,蒙古軍掣肘地道(下)第十七章 進與守(上)第二十章 深情寄(下)第十二章 奮進的義軍(下)第十九章 馮叔至豪取堅城,鹹得不青田喪命(上)第七章 關於暫時放棄沂州和保衛根據地的兩個文件(上)第十九章第十九章 一些微妙變化(上)第十六章 愛恨河坊街(下)第五章 散漫與果決(上)第二十三章 吏員(上)第十章 抹不去的污點(下)第十八章 我得則利,彼得亦利者,爲爭地(下)第十六章 火銃兵(下)第十七章 濱州混戰(上)第十九章 縱馬嶺(上)第十五章 慶新春羣英共歡宴,備戰事諸將再練兵(上)第四章 日費千金,然後十萬之師舉(下)尾聲第十章 愛情與瞭解 不一定關聯(下)第五章 貨物(上)第二十一章 死囚牢(上)第十三章 出其所不趨,趨其所不意(上)第十章 勾腸債務(下)第十九章 敵與友(上)第二十三章 四海一心:決戰的最高戰略(上)第四章 臨安暗流 宿遷烽火(下)第十一章 土地(上)第十一章 陸娘(上)第十七章 潘彥真的詢問(上)第七章 曬網村逆擊戰(上)第八章 撤退與堅持(下)第六章 血銀(下)第二章 醉中看劍,再動星文(下)第二十二章 太平軍南線大戰,盧鼓椎語涉謗譏(上)第五章 範紹光的火銃(上)第二章 必須注意經濟工作(下)第三章 南宋的混亂(上)第十八章 十面埋伏大將名(下)第二十四章 懸崖勒馬也王爺(下)第二十章 耍雜技袁鏡變隊形,出奇跡太平夜踹營(下)尾聲第二十二章 文資與武職(下)第一章 赤紅血(上)第八章 遵循良心的義務(下)第十四章 散(下)第十五章 知吾卒之可以擊,而不知敵之不可擊(上)第九章 地裂莒州(上)第二章 劉家渡突襲戰(下)第六章 彩票法令(下)第一章 羊(上)第一章 幸運與善良無關(上)第十九章 波濤誓,山石銘(上)第十三章 內侍局(上)第十三章 妥協(上)第八章 商業法令(下)第二十三章 匡國軍堅守冀中,高太尉,以步克騎(上)第二十章 衝鋒與後撤(下)第七章 說不出的想法(上)第八章 故?新?追(下)第十八章 新顏換(下)第二十四章 虛景實情(下)第六章 貨物(下)全書大結局(迫真)第二十章 俘虜法令(下)第一章 意外的故人(上)第七章 邢州的首戰(上)第四章 日費千金,然後十萬之師舉(下)第十六章 苦?甜?怨(下)第二十四章 法?理?情(下)第九章 勾腸債務(上)第二十三章 亭亭山殲滅戰(上)第十三章 方向調整(上)第十五章 霸州的起義(上)第二十四章 匡國軍堅守冀中,高太尉以步克騎(上)第八章 血戰小清口(下)第十三章 狂夫瞿瞿(上)第十二章 奮進的義軍(下)第一章 羊(上)第三章 商業(上)第八章 鑄爐(下)第三章 衆將士灑淚別親,大本營圖畫中原(上)第十章 血酬(下)第十二章 鄭昭先兩覲見聖主(下)第二十一章 住房(上)第二十四章 吏員(下)第二十二章 騎兵(下)第二十四章 千萬人的復仇(下)第五章 大興府(上)尾聲第十六章 熬不過的非議(下)第九章 飛針走線(上)第五章 彩票法令(上)第十二章 剋日平雲潘彥真(下)第十一章 土地(上)第二十章 決勝胥浦橋(下)第十章 威震應州李雲龍(下)第十三章 村莊(上)第十一章 競速寶勝(上)第二十三章 血冤(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