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起落山道(上)

在危急時刻,高俊、潘正和孫庭幾乎是同時做出了最優抉擇,各自打起大旗,吸引蒙古騎兵的主力軍隊,爭取讓其他潰散的軍馬能夠得以複合。

太平軍長期以來實行的軍典文教制度起了作用,軍典們大多是各處的讀書人,有志於參軍報國,長期負責文教工作,一般而言意志堅定,百折不撓。此時他們的穩定鼓舞了軍兵們,儘管軍隊崩潰了,但是各處軍兵沒有停止戰鬥,形成了二三十個較大的股,向山內各處分散,不斷的收納遊兵散勇,儘可能的擺脫蒙古軍隊的追擊。

進山以後地形複雜多變,蒙古人雖然一戰擊潰太平軍,但深入追擊乃至於全殲敗軍就很難了。幾十人一組的蒙古騎兵四處遊弋,尋找太平軍的散兵,如果是兩三個人的話,固然在劫難逃,但是上百人的隊伍並不畏懼蒙古騎兵,他們與蒙古騎兵對峙,面對面的後退,慢慢撤入山林之中,消失在密林深處,然後想辦法轉移到別的山頭尋找友軍。

大股的騎兵追逐着高俊等人,艱難苦戰讓人感到既與絕望,高俊面色如常,有力的下着一個又一個命令,其實他的心裡無比清楚現在的處境多麼艱難,但是在巨大的失敗面前,反而心境平常了。

雖然失掉了大部分軍馬,但圍在高俊身邊的還有將近千人,這支小部隊反而指揮靈活了許多,掉頭一擊就打垮了追擊的蒙古騎兵。隨後左衝右突,終於在爬過兩個山頭之後,與潘正率領的殘餘人馬會合。

“輸的是夠慘的,但不是沒有翻盤的機會,你現在立刻接過我的旗幟,到那邊去收羅殘兵,我在這裡頂住蒙古人的進攻,這裡是山區,他們施展不開!”

“郎君!你在胡說什麼?要留也應該是我留下,你趕緊去收羅兵力。”一陣羽箭飛過,潘正的披膊上掛了一支。

“打出了這麼一場仗,我現在怎麼回去,你放心,我心裡有譜,我是不會輕易的死在這兒的,你趕緊按照我的吩咐去做,快一點。”高俊原本平靜的心情也變得逐漸激動起來:“此時最需要的是士氣,我必須留在這兒。”

潘正知道現在不是較真的時候,但是他還是最後勸說高俊:“別忘記野狐嶺戰敗的事情,要小心蒙古騎兵在山谷間的機動。”

蒙古騎兵再一次如同潮水一般涌了上來,雙方又發生激烈的戰鬥,第一排的步兵舉起沉重的長槍,呼喊着與敵軍近身肉搏。潘正和高俊都知道時間緊迫,此時潘正也不再推脫,接過旗幟之後,率領少部分人馬迅速向東北方向前進。

“溫參軍,你留下來。”在分兵的時候,高俊點名讓溫逢海留下,這個人總是能夠及時的點出錯誤,此時高俊需要他。

這是一場無比艱難的戰鬥,騎兵對抗步兵、勝軍對抗敗軍、追兵對抗逃兵,各個方向都對蒙古人有利,不少潰散的軍兵已經扔掉了武器,還要想辦法重新收集,混亂之中不辨方位,高俊花了好一陣工夫才摸清應該撤離的方向,他想辦法將蒙軍的主要追兵拉得離潘正他們遠一些。

然而這些並不是全部的困難,真正阻礙高俊的在於所有人都覺得已經徹底輸了,就連高俊也時不時的冒出這種想法。

有好幾次,高俊自己都絕望了,但是戰鬥還在激烈的進行,僅僅是出於求生欲,步兵們也絕對不放棄希望,敵軍的騎兵在山道上努力前進,馬蹄踩在沙土上不住的打滑,步兵們慢慢的走上高坡,又緩緩的跨過斜嶺,能夠追擊的騎兵逐漸變少,大股騎兵在山谷間平坦一些的路上不懷好意的驅馳着,不斷的探清周圍的道路,尋找將敵軍步兵全部包圍在山頭上的辦法,他們試圖阻隔各個山頭之間的通道,然後將山上負隅頑抗的太平軍慢慢殲滅。

各個山頭和山嶺之上慢慢的都出現了太平軍的旗幟,儘管敗退,但是太平軍軍魂不散,此時他們開始搖動旗幟互相聯絡了,在山谷間的蒙古騎兵驚訝的望着這一切,在此之前他們還沒見過這麼堅韌的敵人。

從山口進入山間的路上隨處可見兩軍的屍體,太平軍與蒙古騎兵之間的戰鬥還在各處持續,在山中,迎風側耳,還能聽到遠處兵器碰撞的呼嘯之聲。

高俊知道不能拖下去了,那樣的話散處各地的各路兵一定會被殲滅的,這一千多名步兵剛剛衝上山頭,只不過休息了片刻,吃掉了隨身攜帶的乾糧,就立刻再次衝下山,與山谷間馳騁巡邏的蒙古騎兵激烈交戰。

高俊的目標是不遠處的一座小小的山頂,不過十幾米高,遠遠的能看見十幾名步兵正在上面緊張的防禦着,用盾牌遮掩着身體。

這座小小的山峰上都是碎石,馬衝上去一定會打滑,蒙古人當然不會忍心讓戰馬受損,所以只是繞着這座山峰尋找破綻,同時一波又一波的放箭。

發現太平軍主力從不遠處的山上奔了下來,這些蒙古人怪叫一聲,又是大聲呼喊又是吹牛角號,開始一起向高俊這邊發起進攻。

很快他們就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和他們所想象的不同,太平軍此刻並沒有變成一隻殘破並且士氣不振的軍隊,反而高俊一次又一次的讓軍兵們重振士氣。

“我肯定會把你們都帶出去的!咱們哪座山頭上的友軍也不能放棄!”

在擔架上還有些意識不清的魏小乙嘴邊輕輕哼了一聲,這下子軍兵們更加高興了,在命令下,另一名軍兵撤掉自己的盾牌,跑回中間去照顧魏小乙,剩下的人重新安排了位置。爲首的隊正告訴大家,聽他的口令,一旦時機合適,就趕緊擡起魏軍佐,全軍一起衝下山去,與高郎君會合。

山下激戰正酣,太平軍憑着一股勇力衝到了山谷間,隨即遭到了蒙古騎兵的包夾,蒙古騎兵人數少一些,無法驅趕太平軍。

畢竟是山間,蒙古人無法自由的撤離戰線,然後在不遠處重新集結,反覆驅馳,尋找敵軍的破綻,而只能沿着山道行進,他們只能順着山道脫離戰線,集結在高俊左右兩邊,還在尋找不會到來的破綻。

就在此時不遠處的一陣馬蹄聲提前結束了戰鬥,一個身穿銀色山文甲的光影從山那邊奔了過來,一杆梨花長槍畫出漂亮的弧線,從背後刺進敵軍之中。

第三章 衆將士灑淚別親,大本營圖畫中原(上)第十四章 魚(下)第十九章 現代戰爭(上)第六章 彩票法令(下)第十八章 跨戰線馮達獻良策,戰吳橋李銘立大功(下)第三章 忍耐不是壞事(上)第十九章 深情寄(上)第五章 迷霧隱隱兇徒手(上)第一章 定風波(上)第十五章 日月昏昏(上)第六章 柳暗花明(下)第二十二章 糧倉劫營戰(下)第五章 一日之差,百年之愧(上)第二十一章 出擊擾亂敵軍(上)第二十二章 黑旗漫卷太平在(下)第二十章 馮叔至豪取堅城,鹹得不青田喪命(下)第十七章 暮遲遲(上)第二十四章 刑事法令(下)尾聲尾聲第二十二章 出擊擾亂敵軍(下)尾聲第六章 彩票法令(下)第十二章 磨刀霍霍(下)第七章 人心難測(上)第十章 顧留鎮保衛戰(下)第五章 散漫與果決(上)第六章 書信頻頻(下)第四章 大青山(下)第九章 勾腸債務(上)第二十三章 生活對正義沒有憐憫!(上)第十五章 馮叔至強打真定,新騎兵妙破蒙古(上)第二十二章 獻州的收復(下)第三章 商業(上)第二十一章 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上)第十八章 吐蕃的幫助(下)第十四章 出其所不趨,趨其所不意(下)第九章 劫(上)第四章 不知何處吹蘆管(下)第十九章 國子監(上)第十三章 高牆深壘(上)第十三章 讓我們自以爲有共識(上)第一章 一片山河好氣象(上)第十五章 愛恨河坊街(上)第四章 春曉曲(下)尾聲第七章 失敗(上)第九章 尋找道德,但別扔掉法律(上)第十二章 宣徽院(下)第四章 走向爭霸之路(下)第十九章 馮叔至豪取堅城,鹹得不青田喪命(上)第十一章 不管淚水多鹹 有一天我會告別從前(上)第十八章 理不清的變亂(下)第五章 犯錯(上)第五章 太平軍河北誓師,大救星辯說神人(上)第六章 驚心嬀川道(下)第二十二章 燒不盡的野火(下)第十一章 奮進的義軍(上)第七章 血染邊關路(上)第十三章 行軍法令(上)第五章 苦鬥岱宗(上)第二章 自願的陷阱(下)第十二章 問道中淮上(下)第十章 牛馬(下)第十九章 深情寄(上)第十九章 耍雜技袁鏡變隊形,出奇跡太平夜踹營(上)第十四章 心殷殷(下)第二章 彭義斌元氏就義,高太尉開州點兵(下)第八章 失敗(下)第九章 巧用力叢氏奪睢陽,勢蓋天高俊再合議(上)第二十一章 覺醒的巨人(上)第十章 燕(下)第十九章 生活像等待創作的黏土(上)第十八章 徐參軍六裡敗退,完顏珣一下金牌(下)第五章 勸?恨?歸(上)第二十二章 洶涌澎湃的追擊(下)第二章 完顏珣遣兵下淮北(下)尾聲第十五章 惠民司(上)第十一章 整軍法令(上)第十章 秩序與混亂(下)第二十四章 東遼的終結(下)第九章 戰鼓鼕鼕(上)第五章 彩票法令(上)第二十三章 昨夜東風吹血腥(上)第四章 南宋的混亂(下)第二十四章 步兵(下)尾聲第二章 劉家渡突襲戰(下)第二十二章 住房(下)第五章 和議成(上)第二十三章 匡國軍堅守冀中,高太尉,以步克騎(上)第五章 走在情感與理智之間(上)前言第二十二章 總有一天我的謎底會揭開(下)第二十章 屹立千仞的守軍(下)第十三章 工兵(上)第三章 南宋的混亂(上)尾聲
第三章 衆將士灑淚別親,大本營圖畫中原(上)第十四章 魚(下)第十九章 現代戰爭(上)第六章 彩票法令(下)第十八章 跨戰線馮達獻良策,戰吳橋李銘立大功(下)第三章 忍耐不是壞事(上)第十九章 深情寄(上)第五章 迷霧隱隱兇徒手(上)第一章 定風波(上)第十五章 日月昏昏(上)第六章 柳暗花明(下)第二十二章 糧倉劫營戰(下)第五章 一日之差,百年之愧(上)第二十一章 出擊擾亂敵軍(上)第二十二章 黑旗漫卷太平在(下)第二十章 馮叔至豪取堅城,鹹得不青田喪命(下)第十七章 暮遲遲(上)第二十四章 刑事法令(下)尾聲尾聲第二十二章 出擊擾亂敵軍(下)尾聲第六章 彩票法令(下)第十二章 磨刀霍霍(下)第七章 人心難測(上)第十章 顧留鎮保衛戰(下)第五章 散漫與果決(上)第六章 書信頻頻(下)第四章 大青山(下)第九章 勾腸債務(上)第二十三章 生活對正義沒有憐憫!(上)第十五章 馮叔至強打真定,新騎兵妙破蒙古(上)第二十二章 獻州的收復(下)第三章 商業(上)第二十一章 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上)第十八章 吐蕃的幫助(下)第十四章 出其所不趨,趨其所不意(下)第九章 劫(上)第四章 不知何處吹蘆管(下)第十九章 國子監(上)第十三章 高牆深壘(上)第十三章 讓我們自以爲有共識(上)第一章 一片山河好氣象(上)第十五章 愛恨河坊街(上)第四章 春曉曲(下)尾聲第七章 失敗(上)第九章 尋找道德,但別扔掉法律(上)第十二章 宣徽院(下)第四章 走向爭霸之路(下)第十九章 馮叔至豪取堅城,鹹得不青田喪命(上)第十一章 不管淚水多鹹 有一天我會告別從前(上)第十八章 理不清的變亂(下)第五章 犯錯(上)第五章 太平軍河北誓師,大救星辯說神人(上)第六章 驚心嬀川道(下)第二十二章 燒不盡的野火(下)第十一章 奮進的義軍(上)第七章 血染邊關路(上)第十三章 行軍法令(上)第五章 苦鬥岱宗(上)第二章 自願的陷阱(下)第十二章 問道中淮上(下)第十章 牛馬(下)第十九章 深情寄(上)第十九章 耍雜技袁鏡變隊形,出奇跡太平夜踹營(上)第十四章 心殷殷(下)第二章 彭義斌元氏就義,高太尉開州點兵(下)第八章 失敗(下)第九章 巧用力叢氏奪睢陽,勢蓋天高俊再合議(上)第二十一章 覺醒的巨人(上)第十章 燕(下)第十九章 生活像等待創作的黏土(上)第十八章 徐參軍六裡敗退,完顏珣一下金牌(下)第五章 勸?恨?歸(上)第二十二章 洶涌澎湃的追擊(下)第二章 完顏珣遣兵下淮北(下)尾聲第十五章 惠民司(上)第十一章 整軍法令(上)第十章 秩序與混亂(下)第二十四章 東遼的終結(下)第九章 戰鼓鼕鼕(上)第五章 彩票法令(上)第二十三章 昨夜東風吹血腥(上)第四章 南宋的混亂(下)第二十四章 步兵(下)尾聲第二章 劉家渡突襲戰(下)第二十二章 住房(下)第五章 和議成(上)第二十三章 匡國軍堅守冀中,高太尉,以步克騎(上)第五章 走在情感與理智之間(上)前言第二十二章 總有一天我的謎底會揭開(下)第二十章 屹立千仞的守軍(下)第十三章 工兵(上)第三章 南宋的混亂(上)尾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