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孤懸敵後,危機四伏(上)

已經跟着高俊打過幾仗的趙昉並不特別驚慌,但是史彌遠就沒這麼淡定了,他像頭老母熊一樣挪動笨拙的身軀就要下車。

趙昉趕緊扶史彌遠下來,作爲當朝宰執,史彌遠身邊的扈從還是很多的,這馬車前後不下二十人,他們立刻驚呼起來,開始左右尋找敵人。

此時正是黃昏時分,天色漸暗,是個刺殺的好時機,身穿夜行衣,只露雙眼的刺客連射兩箭之後,直接從他埋伏的路邊角樓上跳了下來,手持雙劍衝殺而過。

史彌遠身邊的護衛都沒有穿盔甲,各自挺起手刀向前迎戰,不過片刻之間就被砍翻了四、五人,讓趙昉也忍不住咋舌。

但是畢竟人數差距太大,很快此人就被團團包圍起來,左右拼殺不得,史彌遠也看出來自己已經無虞,便壯着膽子站在馬車旁邊,做出一副神態自若的樣子。

那刺客已經漸漸招架不住,突然暴喝一聲,不再管身後的人,努力向前奔去,這種破綻當然不會被護衛們放過,轉瞬之間他身上就中了三刀,但是他這不要命的攻勢撕開了護衛們的防禦圈,直奔史彌遠而來。

史彌遠幾乎是慌不擇路,居然轉頭靈活的跳到了馬車上——但這是找死,刺客一個箭步也要衝上馬車。

“切莫上去!”趙昉對史彌遠沒有什麼好感,但是此時此刻,太平軍還要藉助這位相公來完成合議大計,庇護自己買糧的行動,決計不能讓史彌遠現在死了,他衝上去攔住了兇手。

也許正是天作巧合,就在這一瞬間,刺客蒙着的面紗居然滑落下來,趙昉看到之後不禁大吃一驚,認出了此人。

刺客也萬萬沒有想到會出這樣的差錯,不由得一愣,隨即舉起手中的劍,就要砍殺趙昉。

這個時候,蔡寧突然衝了出來。之前,他一直跟在這些護衛後面並沒有參與戰鬥——何必爲史彌遠賣命呢——可現在要保護趙長史,他用的還是太平軍的鐵槍,只是輕輕一橫就攔住了劈下的利劍。兩人搏鬥起來,只兩合,蔡寧胳膊上就掛了彩。

侍衛們也都從後面趕了上來,刺客意識到再不走就沒有機會了,把長劍往趙昉身上一擲,隨即也不回頭,直接向前奔去。

趙昉偏身一躲,劍刺在了車廂上,整條街都吵鬧了起來。趙昉可以明顯的看到,部分市民們你擠我擁,有意不讓士兵們靠近前去,刺客在人羣之中像是泥鰍一樣擠來擠去,過一會兒就消失了。

大約又過了一刻鐘,殿前司主管公事彭輅才帶着手下的人馬匆匆趕到,氣喘吁吁的詢問史相公現在何處,可是安好。

史彌遠沒有當場搭話,在彭輅的護衛下平安返回了相府,隨即,廳堂裡傳來持續不斷的咆哮聲。史彌遠很沒有修養的將彭輅臭罵一頓。

“你手下的殿前司人馬都哪裡去了?到現在那個人可能都已經在武林吃西瓜了,而我卻還在擔驚受怕!”

“今天官家要去玉津園,所以我等只能安排人手前去扈從,城內稍微有所怠慢……”彭輅汗流浹背的解釋,而史彌遠冷哼一聲。

彭輅心中惴惴不安,畢竟說到底,真正能給予自己職位的不是官家,而是史相公,輕重緩急要分清,相公纔是要保護的人。

史彌遠清晰無誤的靠氣場傳達完這個消息之後,就扭身回去休息了。最近一段時間,他對這些三衙管軍們是越來越不耐煩,這羣貪得無厭的混賬廢物讓他失去了耐心。

彭輅也是有苦說不出,誰能想到堂堂大宋宰輔居然在臨安的大街上遭到刺殺。

趙昉心神未定的和蔡寧返回住處,他特意囑咐蔡寧,今天晚上一定要注意安全。

回到住處後,孛涅察爾也匆匆趕回來,他已經聽說了今天街上發生的一幕。

“史彌遠沒有死,他還會跟咱們繼續合作,按照他的意思,眼下前方軍情已經超出了中樞的控制,就要靠郎君隨機應變了。”

“那麼糧食的事情呢,王斌有沒有什麼表示?”

“還是那樣,他願意給咱們開放路引,讓咱們去秀州,但是搬運糧食還是要靠咱們自己。三衙軍馬絕對不會參與,只裝作沒看見一樣。”

“沒想到鄭昭先相公已經掀起了這麼大的波瀾,這羣人還敢如此肆無忌憚。”

“要錢不要命,見小利而忘身啊。不過他們既然不願意插手,就要靠我們自己搬運了,茶商的人馬何時來?”

“到下月中旬應該就能集齊,但是他們在臨安城內沒有能夠居住的地方,這要是沒個落腳點,事情也不好辦。”

鄭昭賢已經提出建議,將三路新軍調集臨安,這使得臨安本來就不多的居所又變得緊張起來。趙擴已經下令,將武林門的住房全部調撥給福建左翼軍,涌金門一帶的住房調給江西右翼軍,錢塘門一帶的調撥給廣東催鋒軍。

如此以來,大隊茶商人馬進入臨安城就變得困難了許多。即便是能夠混進來,因爲沒有落腳的地方,很容易就會被人看出端倪。

王斌是拒絕提供任何落腳點的,除去賣糧和發放路卡之外,他絕不願意再出手多幫忙一點事情了。眼下真是夜長夢多,大家都不想沾染這件事情,三衙管軍們早就已經被史彌遠罵的狗血淋頭,誰也不願意多加糾葛。

王斌和彭輅也沒少因爲這個一起發過牢騷,他們最後得出了一個還算正確的結論:史彌遠之所以最近對他們越來越沒有耐心,還是因爲他們當初選擇讓步,同意史彌遠去收攏新軍,現在史彌遠身上有了新的武力依靠,對三衙就不是那麼上心了。

“得找個機會顯眼,讓相公看到,咱們三衙纔是最重要的。

趙昉也沒有解決的辦法,只能讓孛涅察爾加緊尋找房子,等到夜深人靜,大家都歇歇了,趙昉回憶起刺客的臉,依舊忍不住打個寒顫。

在這種情況下,高俊又要寄希望于徐州的金軍能夠截斷畢再遇與宿州宋軍之間的聯繫,現在高俊、畢再遇、徐州金軍、宿州宋軍就像圍棋上的座子一樣,友軍呈對角線排列。

高俊位於東南方,徐州金軍於西北方,畢再遇位於東北方,宿州宋軍位於西南方,任何一支盟軍先連上那條斜線,就等於分割包圍了對手。

第十三章 餌與誘(上)第六章 血戰房山兩元帥(下)第一章 霧重重(上)第三章 轉運司(上)第十八章 中軍帳(下)第十一章 掙不脫的束縛(上)第六章 辛勞的家主(下)第五章 邢州的合圍第十五章 熬不過的非議(上)第十三章 彙集四方猛銳(上)第九章 簾卷西山硝煙盛(上)第十七章 時全出現(上)第十九章 意離離(上)第十二章 堅持(下)第二十章 反對單純防禦,實施積極防禦(下)第四章 南宋的混亂(下)第八章 無論你肯或不肯 我都選擇等(下)第二十四章 史無前例的對決(下)第二章 醉中看劍,再動星文(下)第十七章 人生險阻艱難裡(上)第八章 曬網村逆擊戰(下)第五章 驚心嬀川道(上)第七章 絕擊天勝(上)第二十四章 魯南根據地的最後一戰(下)第二十一章 死囚牢(上)第十八章 費運判掛印去淮北(下)第三章 狗(上)第十二章 中戰整頓(下)第一章 定風波(上)第二章 尚書省(下)第二十二章 糧倉劫營戰(下)第四章 轉運司(下)第十八章 吐蕃的幫助(下)第八章 甕城守衛(下)第二十三章 行六部(上)第十一章 雪之進軍(上)第十七章 潘彥真的詢問(上)第三章 爲了祖國(上)第二十一章 戰鬥到底(上)第二十二章 黑旗漫卷太平在(下)第七章 木柝傳,金鼓振(上)第十章 掙扎(下)第六章 驚心嬀川道(下)第十八章 僧虔溯往事(下)第十七章 新顏換(上)第九章 欲涉者,待其定也(上)第一章 意外的故人(上)第二章 赤血(下)第六章 太平軍河北誓師,大救星辯說神人(下)第三章 忍耐不是壞事(上)第一章 炮火準備(上)第十二章 胡山堡(下)第十二章 奮進的義軍(下)第二十四章 千萬人的復仇(下)第二十章 意離離(下)第七章 朝朝馬策與刀環(上)第八章 彭義斌堅守泗州城(下)第十五章 日月昏昏(上)第十五章 火銃兵(上)第十六章 刀與銃(下)第二十章 箭?斧?合(下)第十三章 妥協(上)第二十章 李銘(下)第二十章 凱歌雍雍(下)第三章 金麥(上)第一章 北?南?亂第十二章 寨使大起舞(下)第十五章 控扼膠東(上)第十七章 洺州的回擊(上)第二十一章 以膳代兵高太尉(上)第二十章 俘虜法令(下)第四章 判?決?待尾聲第二十四章 後與前(下)第十三章 彙集四方猛銳(上)第十三章 行軍法令(上)第二十二章 驚爆真州城(下)第四章 判?決?待第十五章 血簿(上)第二十章 意離離(下)第二十章 西夏的新生(下)第十八章 親軍司(下)第十章 進退兩難的處境(下)第二章 霧重重(下)第十四章 三縣合討賊(下)第二章 定風波(下)第十三章 狂夫瞿瞿(上)第三章 鮑員外的野望(上)第二十三章 史無前例的對決(上)第十四章 彙集四方猛銳(下)第六章 事重重(下)第二十二章 燒不盡的野火(下)第十六章 馮叔至強打真定,新騎兵妙破蒙古(下)第六章 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下)第十一章 紀念柳充國(上)第十九章 水可以絕,不可以奪(上)第七章 血染邊關路(上)第二章 蔭下行夏啓牽情網,燈前對夏師彈箜篌(下)第二十章 涇渭難分意難捨(下)第二十四章 解圍梁山(下)
第十三章 餌與誘(上)第六章 血戰房山兩元帥(下)第一章 霧重重(上)第三章 轉運司(上)第十八章 中軍帳(下)第十一章 掙不脫的束縛(上)第六章 辛勞的家主(下)第五章 邢州的合圍第十五章 熬不過的非議(上)第十三章 彙集四方猛銳(上)第九章 簾卷西山硝煙盛(上)第十七章 時全出現(上)第十九章 意離離(上)第十二章 堅持(下)第二十章 反對單純防禦,實施積極防禦(下)第四章 南宋的混亂(下)第八章 無論你肯或不肯 我都選擇等(下)第二十四章 史無前例的對決(下)第二章 醉中看劍,再動星文(下)第十七章 人生險阻艱難裡(上)第八章 曬網村逆擊戰(下)第五章 驚心嬀川道(上)第七章 絕擊天勝(上)第二十四章 魯南根據地的最後一戰(下)第二十一章 死囚牢(上)第十八章 費運判掛印去淮北(下)第三章 狗(上)第十二章 中戰整頓(下)第一章 定風波(上)第二章 尚書省(下)第二十二章 糧倉劫營戰(下)第四章 轉運司(下)第十八章 吐蕃的幫助(下)第八章 甕城守衛(下)第二十三章 行六部(上)第十一章 雪之進軍(上)第十七章 潘彥真的詢問(上)第三章 爲了祖國(上)第二十一章 戰鬥到底(上)第二十二章 黑旗漫卷太平在(下)第七章 木柝傳,金鼓振(上)第十章 掙扎(下)第六章 驚心嬀川道(下)第十八章 僧虔溯往事(下)第十七章 新顏換(上)第九章 欲涉者,待其定也(上)第一章 意外的故人(上)第二章 赤血(下)第六章 太平軍河北誓師,大救星辯說神人(下)第三章 忍耐不是壞事(上)第一章 炮火準備(上)第十二章 胡山堡(下)第十二章 奮進的義軍(下)第二十四章 千萬人的復仇(下)第二十章 意離離(下)第七章 朝朝馬策與刀環(上)第八章 彭義斌堅守泗州城(下)第十五章 日月昏昏(上)第十五章 火銃兵(上)第十六章 刀與銃(下)第二十章 箭?斧?合(下)第十三章 妥協(上)第二十章 李銘(下)第二十章 凱歌雍雍(下)第三章 金麥(上)第一章 北?南?亂第十二章 寨使大起舞(下)第十五章 控扼膠東(上)第十七章 洺州的回擊(上)第二十一章 以膳代兵高太尉(上)第二十章 俘虜法令(下)第四章 判?決?待尾聲第二十四章 後與前(下)第十三章 彙集四方猛銳(上)第十三章 行軍法令(上)第二十二章 驚爆真州城(下)第四章 判?決?待第十五章 血簿(上)第二十章 意離離(下)第二十章 西夏的新生(下)第十八章 親軍司(下)第十章 進退兩難的處境(下)第二章 霧重重(下)第十四章 三縣合討賊(下)第二章 定風波(下)第十三章 狂夫瞿瞿(上)第三章 鮑員外的野望(上)第二十三章 史無前例的對決(上)第十四章 彙集四方猛銳(下)第六章 事重重(下)第二十二章 燒不盡的野火(下)第十六章 馮叔至強打真定,新騎兵妙破蒙古(下)第六章 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下)第十一章 紀念柳充國(上)第十九章 水可以絕,不可以奪(上)第七章 血染邊關路(上)第二章 蔭下行夏啓牽情網,燈前對夏師彈箜篌(下)第二十章 涇渭難分意難捨(下)第二十四章 解圍梁山(下)